基于rfid的多重防伪机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1702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基于rfid的多重防伪机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产品防伪追踪机制,包括电子标签、分形码和防伪码。电子标签由芯片和外部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在物品上标识目标对象;分形码以电子标签的多扇区内容为基础,利用随机生成的加密芯片内码,以牛顿分形法为生成规则,生成唯一的分形图案,并作为芯片的唯一身份标识植入包装。当芯片从包装中取出,或者调换包装,务必破坏分形图案,从而达到防止芯片被复制调包。利用电子标签,配置配套的读写设备,可以随时读取和写入与物品相关的信息;利用分形码,可以防止产品调包或物品包装内部的芯片被复制;防伪码是一串条形码,利用防伪码,消费者可以查询该物品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核实物品的真伪。
【专利说明】基于RF ID的多重防伪机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物品防伪【技术领域】,主要用于产品的防伪和溯源。
【背景技术】
[0002]1.目前各行业商品造假现象日趋严重,至今未能有效遏制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可靠且易于执行的防伪手段。因此,对于整个市场,特别是食品、中药材、化妆品、奶粉等与人类生命安全密切相关行业而言,建立一种有效的防伪机制是尤为必要的。
[0003]2.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系统主要由标签、阅读器、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包括芯片和外部天线,天线和芯片相结合形成以非接触感应形式进行信息传递。由于RFID电子标签具有持久性、信息接收传播穿透性强、存储信息容量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商品的生产、库存管理、物流配送和销售环节的信息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监管数据库,实现对商品的动态实时跟踪,以达到防伪和溯源的目的。
[0004]3.然而,现有市场上RFID的防伪应用并没有形成体制,仅凭RFID中电子标签并不能完全达到防伪的目的,因为防伪性能中存在漏洞。例如一所荷兰大学的研究人员破解了 MifareRFID芯片的安全代码,说明可以通过盗取产品包装的芯片破解其安全代码的方式从而修改电子标签芯片信息,更换包装内产品。因此仅有RFID也不能完成达到防伪的目的。
[0005]4.此外,现有的RFID的防伪应用,很多产品未考虑到终端用户的查询需求,终端用户需要有与电子标签配套的读卡器才能查询用户想要的信息,用户查询极其不便。
[0006]5.目前社会对防伪技术的要求是:(1)有效的防伪机制,能全面解决防伪中存在的漏洞;(2)用户体验好,用户能随时随地查询商品相关信息。

【发明内容】

[0007]1.根据以上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合RFID技术的防伪机制,大大提高了防伪性能,且方便了用户操作过程,用户体验好。
[0008]2.本发明是基于RFID的防伪机制,通过读取电子标签内芯片信息来验证商品真伪。通过放置在包装内的防伪码,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商品相关信息。
[0009]3.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位一体的防伪机制,包括电子标签(附图编号)、分形码(附图编号)和防伪码(附图编号)。电子标签由芯片和外部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在物品上标识目标对象。本三位一体的防伪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4.上述基于电子标签三位一体防伪机制中,电子标签I由芯片2和外部天线3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在物品上标识目标对象。
[0010]5.上述基于电子标签三位一体防伪机制中,分形码是用于防止芯片被复制调包,利用随机生成的加密芯片内码,作为标识码4,以牛顿分形法为生成规则,生成唯一的分形图案,并作为芯片的唯一身份标识植入包装。当芯片从包装中取出,务必破坏分形图案5,从而达到防止商品实物或芯片被复制调包。
[0011]6.上述基于电子标签三位一体防伪机制中,防伪码6是一组电子标签芯片信息生成的产品串码,消费者可以根据产品串码随机随地查询该物品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核实物品的真伪。
[0012]7.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分形码保证携带标签的药盒只能使用一次。保证了在不破坏包装封口的前提下如欲调换包装内商品或电子标签芯片是不可行的;2)由于在包装内放置了防伪码,使得用户可以进入网站进行查询相应的产品信息,以及封口处的分形码图案,确保包装没有被拆开过;3)采用三位一体的防伪机制,进一步增强防伪强度,并实现了增加用户体验的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1.图1是中药材类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贴在易碎纸上。
[0014]2.图2是分形码,不同芯片随机生成的防伪分形图案。
[0015]3.图3是防伪码。
[0016]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以中药材防伪为例。
[0018]2.在药品生产及发货阶段:1)将电子标签I粘贴在药品包装内;2)将药品和防伪码6装入包装中;3)在包装封口处贴分形图案5 ;4)发货时,检查通过控制点的托盘中所有的包装后与ERP系统联动;5)用手持读写器进行箱数点数确认交接后,打开箱子,进行检查。
[0019]3.在药品流通管理环节:1)主数据库和所有配送中心的网格连接,主数据库和所有配送中心的网格连接。2)实时管理商品信息。
[0020]4.从工厂生产到发运环节:1)给每个单品产品加贴电子标签;2)信息采集和录A:单品信息、发运信息等;3)单品信息、包装信息和主数据库同步,建立关联关系。
[0021]5.运输和配送中心收货、配送中心库内作业、配送:1)检查后输入分销信息;2)通过网络传输分销信息;3)数据库和标签同步信息。
[0022]6.在零售环节:用户通过防伪码查询相关信息。
[0023]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防伪机制,包括电子标签本体1、分形码和防伪码6,所述标签本体包括芯片2和外部天线3,所述分形码包括标识码4和分形图案5,呈现给用户的是分形图案5,其中电子标签本体1、分形码和防伪码6组成三位一体的防伪机制,具有相关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机制,其中所述的电子标签芯片2采用ISOIEEE 14443TYPE A标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机制,其中所述的分形图案5是利用加密芯片内码,采用随机提取规则,提取一定的编码,作为标识码4,以牛顿分形法为生成规则,生成唯一的分形图案,并作为芯片的唯一身份标识植入包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机制,其中所述的防伪码6是通过提取电子标签芯片中的电子编码和存储信息,通过MD5加密算法生成。
【文档编号】G06K19/08GK103530684SQ20131052302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唐宇翔, 朱同林, 明威 申请人:武汉华大清源物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