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294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模块。触控面板包括透光覆盖板、装饰层及触控感应层结构。透光覆盖板具有可视区及侧面弯折部。装饰层形成于对应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触控感应层结构包括触控感应组件及多个导电走线。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至少对应可视区的位置上。导电走线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组件且设置于对应装饰层的位置上。本发明利用透光覆盖板具有侧面弯折部、装饰层设置于侧面弯折部上,及导电走线设置于装饰层上的设计,以使触控显示模块利用侧面弯折部的空间以配置导电走线,解决触控显示模块的平面边框区域不足以容纳较多的导电走线的问题。此外,导电走线无须占用到透光覆盖板的可视区,本发明也可缩减触控显示模块所需的边框区域。
【专利说明】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导电走线设置在位于透光覆盖板的侧面弯折部上的装饰层上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触控显示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等)大多使用在透光覆盖板的涂布有装饰层的边框区域下配置导电走线以电连接触控感应层及软性电路板的设计,以达到遮蔽导电走线的效果。
[0003]然而,由于触控感应层的电路设计越来越复杂,因此,触控显示装置上所需配置的导电走线数目也随之增加,故会产生现有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已不足以容纳日益增多的导电走线的问题。
[0004]虽然上述问题可采用扩增透光覆盖板的边框区域的设计来解决,但此设计又会不利于触控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由上述可知,如何增加导电走线的容纳空间并同时达到窄边框效果即为现今触控显示装置在结构设计上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将导电走线设置在位于透光覆盖板的侧面弯折部上的装饰层上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模块,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一透光覆盖板、一装饰层、一透光覆盖板,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一可视区及至少一侧面弯折部。所述装饰层形成于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包括一触控感应组件及多个导电走线。所述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电连接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且设置于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
[000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块包括一主机装置、一显示面板,及一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主机装置上。所述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且包括一透光覆盖板、一装饰层,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一可视区及至少一侧面弯折部。所述装饰层形成于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包括一触控感应组件及多个导电走线。所述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电连接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且设置于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
[000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块,所述触控显示模块包括一主机装置、一显示面板,及一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主机装置上且具有至少一侧面图案显示区。所述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且包括一透光覆盖板、一装饰层,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一可视区及至少一侧面弯折部,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与所述至少一侧面图案显示区相对。所述装饰层形成于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及所述可视区之外的位置上。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可视区及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且包括一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及多个导电走线。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且延伸至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透光覆盖板具有侧面弯折部、装饰层设置于侧面弯折部上,及导电走线设置于装饰层上的设计,以使触控显示模块可利用侧面弯折部所提供的空间以完成导电走线的配置,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触控显示模块的平面边框区域不足以容纳日益增多的导电走线的问题,此外,由于导电走线的配置无须额外占用到透光覆盖板的平面部的空间,因此本发明也可进一步地缩减触控显示模块上所需配置的边框区域,以利于触控显示模块的窄边框设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0]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显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触控显示模块沿剖面线A-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12]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0013]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0014]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0015]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0016]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显示模块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17]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显示模块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18]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显示模块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19]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显示模块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0]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感应层结构的俯视图;
[0021]图12为图11的触控感应层结构沿剖面线B-B’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2]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感应层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3]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显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15为图14的触控显示模块沿剖面线C-C’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5]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17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0027]图18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面板的爆炸示意图;及
[0028]图19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002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12主机装置18透光覆盖板
[0031]20装饰层24平面部
[0032]26侧面弯折部36条状感应电极
[0033]40导体遮蔽层42、464绝缘层
[0034]154第一可挠性膜片156第二可挠性膜片
[0035]160,208第一感应电极162、210第二感应电极
[0036]304底板306显示层
[0037]362上盖460第一连接线[0038]462 第二连接线466保护层
[0039]503 侧面图案显示区505可视区
[0040]10、300、350、350’、400、500触控显示模块
[0041]14、302、354、501显示面板
[0042]16、100、150、200、250、352、402、502、550、触控面板
[0043]600、650、700
[0044]28、34、108、214、366内侧表面
[0045]30、158、206、256、358、406、452触控感应组件
[0046]32、360、408、454导电走线
[0047]38、258、456、458块状感应电极
[0048]104、204、254、451可挠性膜片
[0049]106、212、260、364外侧表面
[0050]22、102、152 、202、252、356、404、450、450’、触控感应层结构
[0051]504、552、602、652、702
[0052]506、554、604、654、704第一触控感应组件
[0053]508、556、606、656、706第二触控感应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4]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显示模块1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触控显示模块10沿剖面线A-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触控显示模块10包括一主机装置12、一显示面板14,及一触控面板16。显示面板14设置于主机装置12上,在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4可为一般常见的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显示器、电湿润显示器或电泳显示器等),而主机装置12则是可包括有常见设置于触控显示装置(如智能型手机等)内的主机组件(如中央处理器、主机板等),其相关设计常见于现有技术中,故于此不再赘述。
[0055]由图2可知,触控面板16设置于显示面板14上,以供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之用,触控面板16包括一透光覆盖板18、一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22。透光覆盖板18具有一平面部24及至少一侧面弯折部26(于图2中显示二个,但不受此限),透光覆盖板18包括高强度、耐刮,与装饰功能,透光覆盖板18可由玻璃(可为利用化学或物理制程所制造而成的强化玻璃)、塑料或其合成材质所组成,透光覆盖板18可包括厚度介于0.2mm至2_之间的光学薄膜(如抗反射薄膜)且其透光率高于85%。平面部24为可视区,且侧面弯折部26为非可视区,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视区不限定为平面,而可为其它如曲面的可视区。装饰层20形成于对应侧面弯折部26的一内侧表面28的位置上,在此实施例中,装饰层20可由陶瓷、类钻碳、颜色油墨、光阻及树脂材料的至少其中之一所组成且可直接形成于侧面弯折部26的内侧表面28上,借此,装饰层20即可发挥以本身颜色装饰触控显示模块10的外观与辅助遮蔽触控显示模块10的内部走线的效果。
[0056]触控感应层结构22包括一触控感应组件30及多个导电走线32。触控感应组件30设置于对应平面部24的一内侧表面34的位置上,在此实施例中,由图1及图2可知,触控感应组件30可包括多个条状感应电极36及多个块状感应电极38,触控感应组件30可直接形成于平面部24的内侧表面34上,更详细地说,多个条状感应电极36间隔地形成于平面部24的内侧表面34上,而多个块状感应电极38则是分别形成于平面部24的内侧表面34对应相邻条状感应电极36之间的位置上,从而达到触控感应层结构22可利用条状感应电极36与块状感应电极38之间的电容感应变化来进行平面定位的功效,其中条状感应电极36驱动电极,且块状感应电极38接收电极。
[0057]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组件30可由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ΙΤ0)、金属,或其合成材质所组成且可呈网格状,其中金属材质可包括银、铝、铜、铬、钛、锰,及其合金与其合成层(或合金混合层)等材质的至少其中之一,举例来说,触控感应组件30可由三层合成层结构所组成,如锰/铝/锰或铟锡氧化物/银/铟锡氧化物等。
[0058]多个导电走线32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组件30且设置于对应装饰层20的位置上,更详细地说,在此实施例中,每一导电走线32可由铟锡氧化物或金属材质所组成而直接形成于装饰层20上以发挥走线遮蔽的效果,并且分别电连接于相对应的感应电极(即条状感应电极36或块状感应电极38)以建立后续触控讯号的传输路径。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组件30可部分重叠且直接接触于装饰层20。
[0059]此外,由于导电走线32设置于侧面弯折部26上,因此在使用者用手持握住触控显示模块10的侧边时可能会发生导电走线32的讯号传输受到干扰的问题,故在装饰层20由非导体材质(如颜色油墨、光阻或树脂材料等)所组成的设计下,如图2所示,触控面板16可选择性地还包括一导体遮蔽层40及一绝缘层42,导体遮蔽层40设置于装饰层20上,绝缘层42设置于导体遮蔽层40及多个导电走线32之间以避免导体遮蔽层40接触导电走线32而发生短路问题,借此,触控面板16可利用导体遮蔽层40的导体屏蔽效应以解决上述讯号干扰问题,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导电走线32的讯号传输质量。需注意的是,若是装饰层20改由金属材质(如纳米银等)所组成,触控面板16可直接利用装饰层20而产生与上述相同的导体屏蔽效应,故触控面板16可省略导体遮蔽层40的配置而仅配置有设置于装饰层20及多个导电走线32之间的绝缘层42。
[0060]通过上述透光覆盖板18具有侧面弯折部26、装饰层20设置于侧面弯折部26上,及导电走线32设置于装饰层20上的设计,触控显示模块10可利用侧面弯折部26所提供的空间以完成导电走线32的配置,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触控显示模块的平面边框区域不足以容纳日益增多的导电走线的问题,此外,由于导电走线32的配置无须额外占用到透光覆盖板18的平面部24的空间,因此本发明也可进一步地缩减触控显示模块10上所需配置的边框区域,以利于触控显示模块10的窄边框设计。
[0061]本发明的触控感应层结构的设计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其也可改采用触控感应组件形成于可挠性膜片上的设计,另外,本发明所采用的电极配置方式与电极形状设计也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条状感应电极与块状感应电极交错间隔地排列于透光覆盖板的平面部上的设计,即本发明也可改采用其它常见应用于触控感应上的电极配置方式与电极形状设计(如菱形、三角形等)。简言之,只要是将装饰层及触控感应层结构的导电走线设置在对应透光覆盖板的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以发挥可利用侧面弯折部所提供的空间以完成导电走线的配置的功效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2]举例来说,请参照图3、图4、图5,及图6,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面板100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第三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面板150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第四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面板200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第五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面板250的爆炸示意图,以下分别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
[0063]首先,在第二实施例方面,请参照图3,触控面板100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102。触控感应层结构102包括触控感应组件30,多个导电走线32,及一可挠性膜片104。触控感应组件30与多个导电走线32形成在可挠性膜片104上,也就是说,触控感应组件30的多个条状感应电极36间隔地形成于可挠性膜片104的一外侧表面106上且沿一第一轴向(也就是如图3所示的Y轴)排列,触控感应组件30的多个块状感应电极38分别形成于可挠性膜片104的外侧表面106对应相邻条状感应电极36之间的位置上且沿所述第一轴向排列,而多个导电走线32则是相对应地形成于可挠性膜片104的外侧表面106上且沿所述第一轴向从多个条状感应电极36与多个块状感应电极38延伸至对应装饰层20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条状感应电极36与多个块状感应电极38可分别包括分支部件,另外,多个导电走线32从对应装饰层20的位置延伸至对应平面部24的位置以电连接外部电路板,如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等。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20可具至少一功能图案,并透过多个条状感应电极36与多个块状感应电极38提供触控感应功能。
[0064]通过上述配置,在利用可挠性膜片104的可挠性将可挠性膜片104沿着透光覆盖板18的结构轮廓以贴附于平面部24的内侧表面34及侧面弯折部26上后,如此即可完成触控面板100的组装。
[0065]在第三实施例方面,请参照图4,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50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感应层结构的设计。在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50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152,触控感应层结构152包括多个导电走线32、一第一可挠性膜片154、一第二可挠性膜片156,及一触控感应组件158。触控感应组件158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60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62,其中每一第二感应电极162的平均宽度大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160的平均宽度以提供遮蔽效应而避免第二感应电极162与第一感应电极160之间的电容耦合,另外,较宽的第二感应电极162可提供一致的外观。第一感应电极160可为感测电极,第二感应电极162可为驱动电极,其中每一第一感应电极160的阻抗大于每一第二感应电极162的阻抗。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60沿所述第一轴向(即图4中的Y轴方向)间隔地形成于第一可挠性膜片154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62沿一第二轴向(即图4中的X轴方向)间隔地形成于第二可挠性膜片156上,而电连接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60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62的导电走线32相对应地分别形成于第一可挠性膜片154及第二可挠性膜片156对应装饰层20的位置上,且电连接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60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62的导电走线32不互相重叠以避免讯号干扰。在其他实施例,触控感应组件158可以部分重叠于装饰层20。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20可具至少一功能图案,并透过触控感应组件158提供触控感应功能。
[0066]除此之外,因为由铟锡氧化物所组成的第一感应电极160及第二感应电极162在可挠性膜片上可具有较高的阻抗,所以导电走线32可以设计为分别电连接每一第一感应电极160的两端及每一第二感应电极162的两端以降低第一感应电极160在第一可挠性膜片154的阻抗及第二感应电极162在第二可挠性膜片156的阻抗。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走线32可以分别电连接每一第一感应电极160的一端及每一第二感应电极162的一端。
[0067]通过上述配置,在利用第一可挠性膜片154及第二可挠性膜片156的可挠性将第一可挠性膜片154及第二可挠性膜片156沿着透光覆盖板18的结构轮廓以依序贴附于平面部24的内侧表面34及装饰层20上后,如此即可完成触控面板150的组装。
[0068]在第四实施例方面,请参照图5,于图5中所示的组件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第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感应层结构的设计。在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0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202,触控感应层结构202包括多个导电走线32、一可挠性膜片204,及一触控感应组件206。触控感应组件206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208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10,其中每一第二感应电极210的平均宽度大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208的平均宽度以提供遮蔽效应而避免显示面板14与第一感应电极208之间的电容耦合,另外,较宽的第二感应电极210可提供一致的外观。多个第一感应电极208沿所述第一轴向(即图5中的Y轴方向)间隔地形成于可挠性膜片204的一外侧表面212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10沿所述第二轴向(即图5中的X轴方向)间隔地形成于可挠性膜片204的一内侧表面214上,而电连接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208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10的导电走线32相对应地分别形成于可挠性膜片204的外侧表面212与内侧表面214对应装饰层20的位置上,且电连接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208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10的导电走线32不互相重叠以避免讯号干扰。在其他实施例,触控感应组件206可以部分重叠于装饰层20。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20可具至少一功能图案,并透过触控感应组件206提供触控感应功能。
[0069]除此之外,因为由铟锡氧化物所组成的第一感应电极208及第二感应电极210在可挠性膜片上可具有较高的阻抗,所以导电走线32可以设计为分别电连接每一第一感应电极208的两端及每一第二感应电极210的两端以降低第一感应电极208及第二感应电极210在可挠性膜片204的阻抗。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走线32可以分别电连接每一第一感应电极208的一端及每一第二感应电极210的一端。
[0070]通过上述配置,在利用可挠性膜片204的可挠性将可挠性膜片204沿着透光覆盖板18的结构轮廓以贴附于平面部24的内侧表面34及装饰层20上后,如此即可完成触控面板200的组装。
[0071]在第五实施例方面,请参照图6,第五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50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感应层结构的设计。在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50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252,触控感应层结构252包括多个导电走线32、一可挠性膜片254,及一触控感应组件256。触控感应组件256包括多个块状感应电极258,多个块状感应电极258间隔地形成于可挠性膜片254对应平面部24的内侧表面34的位置上,另外,多个导电走线32从对应装饰层20的位置延伸至对应平面部24的位置以电连接外部电路板,如软性电路板等。
[0072]通过上述配置,在利用可挠性膜片254的可挠性将可挠性膜片254沿着透光覆盖板18的结构轮廓以贴附于平面部24的内侧表面34及装饰层20上后,如此即可完成触控面板250的组装。
[0073]需注意的是,在第二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组件30及多个导电走线32也可改形成于可挠性膜片104的一内侧表面108上,如此,装饰层20的配置即可改形成于可挠性膜片104的外侧表面106上而不与触控感应组件30直接接触以覆盖住多个导电走线32而同样地达到遮蔽的效果。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感应电极及导电走线可选择性地改形成于可挠性膜片的内侧表面上的设计也可应用于第三实施例中,装饰层也因而可改形成于第一可挠性膜片的外侧表面上,其相关配置可根据上述说明类推,于此不再赘述。在第四实施例中,装饰层20的配置可不限于如图2所示的形成于侧面弯折部26的内侧表面28上,其也可单独形成于另一可挠性膜片上,以构成一装饰薄膜(decoration film),借此,所述装饰薄膜可使用一黏胶层以设置在透光覆盖板18及可挠性膜片204之间,以覆盖住多个导电走线32而不与触控感应组件206直接接触。在第五实施例中,装饰层20的配置可不限于如图2所示的形成于侧面弯折部26的内侧表面28上,其也可改形成于可挠性膜片254的外侧表面260上以覆盖住多个导电走线32而同样地达到遮蔽的效果。另外,第二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感应电极及导电走线可选择性地改形成于可挠性膜片的内侧表面上的设计也可应用于第五实施例中,装饰层也因而可改形成于可挠性基板的外侧表面上,其相关配置可根据上述说明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0074]除此之外,在本发明中,配置有装饰层及触控感应层结构的透光覆盖板可直接用来作为显示面板的封装上盖,举例来说,请参照图7,其为根据本发明一第六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显示模块30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触控显示模块300与触控显示模块10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的设计。触控显示模块300包括主机装置12 (未显不于图?中)、触控面板16,及一显不面板302。显不面板302包括一底板304及一显不层306,显示层306设置于底板304上,其中显示层306可为显示面板中用来进行影像显示的显示组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0LED)层、液晶层等)。透光覆盖板18用来与底板304共同容置显示层306,借此,本发明即可进一步地缩减显示面板在触控显示模块中所需占用的空间,以利于触控显示模块的薄型化设计。 [0075]另一方面,显示面板的封装上盖也可用来作为触控感应层结构的承载板,举例来说,请参照图8,其为根据本发明一第七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显示模块35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与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触控显示模块350与触控显示模块300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感应结构及显示面板的设计。触控显示模块350包括主机装置12 (未显示于图8中)、一触控面板352,及一显示面板354。触控面板352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356。触控感应层结构356包括一触控感应组件358及多个导电走线360,显示面板354包括一上盖362、显示层306,及底板304,上盖362可用来与底板304共同封装显示层306,另外,与第六实施例不同的是,触控感应组件358及多个导电走线360改形成于上盖362的一外侧表面364上,其中导电走线360可相对应地形成于对应装饰层20的位置上,至于触控感应组件358所采用的感应电极配置方式,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例如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条状感应电极与块状感应电极的配置或第五实施例所述的块状感应电极的间隔配置等。
[0076]通过上述配置,在使用上盖362与底板304共同封装显示层306并接着将上盖362贴附于平面部24的内侧表面34及装饰层20上后,如此即可完成触控面板352及显示面板354的组装。需注意的是,触控感应组件358及多个导电走线360也可改形成于上盖362的一内侧表面366上,其相关配置可如图9所示,其为根据本发明一第八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显示模块35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77]另外,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感应电极分别形成于可挠性膜片的外侧表面及内侧表面上的设计可应用于第七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其为根据本发明一第九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显示模块40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第九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与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触控显示模块400与触控显示模块350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感应组件及多个导电走线的形成位置。触控显示模块400包括主机装置12(未显示于图10中)、一触控面板402,及显示面板354。触控面板402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404。触控感应层结构404包括一触控感应组件406及多个导电走线408,在此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组件406可采用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电极配置方式,简言之,触控感应组件406的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可间隔地形成于上盖362的外侧表面364上,触控感应组件406的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可间隔地形成于上盖362的内侧表面366上,而多个导电走线408中的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组件406的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408相对应地形成于上盖362的外侧表面364对应装饰层20的位置上,多个导电走线408中的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组件406的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408相对应地形成于上盖362的内侧表面366对应装饰层20的位置上,至于其它相关说明,其可参照第七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0078]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触控感应组件也可采用感应电极经由连接线以分别沿第一轴向及第二轴向相互串联的设计,举例来说,请参照图11,其为根据本发明一第十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感应层结构450的俯视图,如图11所示,触控感应层结构450包括一可挠性膜片451、一触控感应组件452及多个导电走线454。触控感应组件452包括沿第一轴向(即图11中的Y轴方向)串联的多个块状感应电极456及沿第二轴向(即图11中的X轴方向)串联的多个块状感应电极458,其中由图11可知,块状感应电极456经由相对应的第一连接线460进行串联,而块状感应电极458经由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线462进行串联,导电走线454分别电连接块状感应电极456与块状感应电极458的每一串行的两端以降低触控感应组件452在可挠性膜片451上的阻抗。至于触控感应层结构450与透光覆盖板及装饰层之间的配置设计,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0079]需注意的是,为了避免第一连接线460与第二连接线462接触而发生短路,触控感应组件452采用常见应用于触控感应上的连接线跨接设计,举例来说,请参照图12,其为图11的触控感应层结构450沿剖面线B-B’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由图12可知,第一连接线460位于第二连接线462的上方,而触控感应组件452可还包括一绝缘层464及一保护层466,绝缘层464形成于第一连接线460与第二连接线462之间,以隔绝第一连接线460及第二连接线462,而保护层466则是形成于触控感应组件452上以供保护之用。除此之外,触控感应组件452也可改采用第二连接线462位于第一连接线460的上方的跨接设计,其可如图13所示,其为根据本发明一第十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感应层结构45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其相关说明可根据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0080]除此之外,请参照图14及图15,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十二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显示模块500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触控显示模块500沿剖面线C-C’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第十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触控显示模块500与触控显示模块10的不同之处在于装饰层的形成位置及触控感应组件形成在侧面弯折部的设计。如图14及图15所示,触控显不模块500包括主机装置12、一显不面板501,及一触控面板502。显不面板501可为一般常见的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显示器、电湿润显示器或电泳显示器等)且具有一侧面图案显示区503以显示功能图案(如电源开关功能图案、音量调整功能图案等)。触控面板502设置于显示面板501上且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504。透光覆盖板18具有一可视区505、对应可视区505的平面部24及至少一侧面弯折部26(于图15中显示二个,但不受此限),其中侧面弯折部26与侧面图案显示区503相对,装饰层20形成于侧面弯折部26及可视区505之外的位置上。在其它实施例中,透光覆盖板18可具有对应可视区505的曲面部。
[0081]触控感应层结构504包括一第一触控感应组件506、至少一第二触控感应组件508(于图14中显示三个,但不受此限),及多个导电走线32。第一触控感应组件506设置于对应平面部24的内侧表面34的位置上,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感应组件506可包括多个条状感应电极36及多个块状感应电极38,从而达到触控感应层结构504可利用条状感应电极36与块状感应电极38之间的电容感应变化来进行平面定位的功效。第二触控感应组件508设置于对应显示面板501的侧面图案显示区503的位置上(如图15所示),以发挥触发触控显示模块500对应侧面图案显示区503的功能(如电源开关功能、音量调整功能等)。多个导电走线32电连接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506及第二触控感应组件508且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506及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组件508延伸至对应侧面弯折部26及平面部24的位置。至于针对触控面板502的其他说明及相关变化,其可参照第一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0082]此外,请参照图16,图16为根据本发明一第十三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面板550的爆炸示意图,触控面板550可应用在显示面板501上,第十三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与第一、第二及第十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如图16所示,触控面板550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552。触控感应层结构552包括一第一触控感应组件554、至少一第二触控感应组件556(于图16中显示三个,但不受此限)、多个导电走线32,及可挠性膜片104。第一触控感应组件554、第二触控感应组件556与多个导电走线32形成在可挠性膜片104上,第一触控感应组件554包括多个条状感应电极36及多个块状感应电极38,多个条状感应电极36间隔地形成于可挠性膜片104的外侧表面106上且沿第一轴向(也就是如图16所示的X轴)排列,多个块状感应电极38分别形成于可挠性膜片104的外侧表面106对应相邻条状感应电极36之间的位置上且沿所述第一轴向排列,每一条状感应电极36及相对应的块状感应电极38定义一触控感应组以感应每一条状感应电极36及相对应的块状感应电极38之间的电容变化,而多个导电走线32从条状感应电极36及块状感应电极38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至对应侧面弯折部26及平面部24的位置。第二触控感应组件556设置于对应显示面板501的侧面图案显示区503的位置上,且为自容式触控感应组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感应组件554为互容式触控感应组件,且延伸对应侧面图案显示区503的位置上以替代第二触控感应组件556。至于针对触控面板550的其他说明及相关变化,其可参照第一、第二及第十二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0083]此外,请参照图17,图17为根据本发明一第十四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面板600的爆炸示意图,触控面板600可应用在显示面板501上,第十四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与第一、第三及第十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在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600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602,触控感应层结构602包括多个导电走线32、第一可挠性膜片154、第二可挠性膜片156、一第一触控感应组件604,及至少一第二触控感应组件606 (于图17中显示三个,但不受此限)。第一触控感应组件604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60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62,多个导电走线32中的电连接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60的导电走线32形成于第一可挠性膜片154对应侧面弯折部26及平面部24的位置上,多个导电走线32中的电连接于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62的导电走线32形成于第二可挠性膜片156对应侧面弯折部26及平面部24的位置上。第二触控感应组件606设置于对应显示面板501的侧面图案显示区503的位置上。至于针对触控面板600的其他说明及相关变化,其可参照第一、第三及第十二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0084]此外,请参照图18,图18为根据本发明一第十五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面板650的爆炸示意图,触控面板650可应用在显示面板501上,第十五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与第一、第四及第十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在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650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652,触控感应层结构652包括多个导电走线32、可挠性膜片204、一第一触控感应组件654,及至少一第二触控感应组件656 (于图18中显示三个,但不受此限)。第一触控感应组件654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208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10,多个导电走线32中的电连接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208的导电走线32形成于可挠性膜片204对应侧面弯折部26及平面部24的位置上,多个导电走线32中的电连接于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10的导电走线32形成于可挠性膜片204对应侧面弯折部26及平面部24的位置上。第二触控感应组件656设置于对应显示面板501的侧面图案显示区503的位置上。至于针对触控面板650的其他说明及相关变化,其可参照第一、第四及第十二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0085]此外,请参照图19,图19为根据本发明一第十六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触控面板700的爆炸示意图,触控面板700可应用在显示面板501上,第十六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与第一、第五及第十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在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700包括透光覆盖板18、装饰层20,及一触控感应层结构702,触控感应层结构702包括多个导电走线32、可挠性膜片254,一第一触控感应组件704,及至少一第二触控感应组件706 (于图19中显示三个,但不受此限)。第一触控感应组件704包括多个块状感应电极258,多个导电走线32电连接于多个块状感应电极258及第二触控感应组件706且形成于可挠性膜片254对应侧面弯折部26及平面部24的位置上。第二触控感应组件706设置于对应显示面板501的侧面图案显示区503的位置上。至于针对触控面板700的其他说明及相关变化,其可参照第一、第五及第十二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008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透光覆盖板具有侧面弯折部、装饰层设置于侧面弯折部上,及导电走线设置于装饰层上的设计,以使触控显示模块可利用侧面弯折部所提供的空间以完成导电走线的配置,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触控显示模块的平面边框区域不足以容纳日益增多的导电走线的问题,此外,由于导电走线的配置无须额外占用到透光覆盖板的平面部的空间,因此本发明也可进一步地缩减触控显示模块上所需配置的边框区域,以利于触控显示模块的窄边框设计。
[008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一透光覆盖板,具有一可视区及至少一侧面弯折部; 一装饰层,形成于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 '及 一触控感应层结构,包括: 一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及 多个导电走线,电连接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且设置于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还包括贴附于所述透光覆盖板的一可挠性膜片,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或所述透光覆盖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重叠。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上且沿一第一轴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相邻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且沿所述第一轴向排列,每一第一感应电极及相对应的第二感应电极定义一触控感应组以感应每一第一感应电极及相对应的第二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至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从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延伸至对应所述平面部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块状感应电极,所述多个块状感应电极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的至少其中之二从所述多个块状感应电极延伸至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块状感应电极呈三角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从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延伸至所述平面部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形成在所述透光覆盖板的一内表面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的至少其中之二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延伸至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从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延伸至对应所述平面部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还包括一第一可挠性膜片及一第二可挠性膜片,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上,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第二可挠性膜片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第二可挠性膜片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贴附于所述第二可挠性膜片及所述透光覆盖板之间,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或所述透光覆盖板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重叠。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在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及对应所述平面部的位置上不互相重叠或交叉。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感应电极的一平均宽度大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的一平均宽度。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为一感测电极,每一第二感应电极为一驱动电极,每一第一感应电极的一阻抗大于每一第二感应电极的一阻抗。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包括功能图案。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还包括贴附于所述透光覆盖板的一可挠性膜片,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一外侧表面上,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一内侧表面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所述外侧表面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 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所述内侧表面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形成于所述透光覆盖板或排列在所述透光覆盖板及所述可挠性膜片之间的另一可挠性膜片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重叠。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在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及对应所述平面部的位置上不互相重叠。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感应电极的一平均宽度大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的一平均宽度。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包括功能图案。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导体遮蔽层及一绝缘层,所述导体遮蔽层设置于所述装饰层上,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导体遮蔽层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之间。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由金属材质所组成,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装饰层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之间。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覆盖板包括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或一曲面部。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呈网格状。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由金属材质所组成。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为包括银及氧化铟锡的一合成层。
31.一种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块包括: 一主机装置;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主机装置上 '及 一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一透光覆盖板,具有一可视区及至少一侧面弯折部; 一装饰层,形成于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 '及 一触控感应层结构,包括: 一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及多个导电走线,电连接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且设置于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底板及一显示层,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透光覆盖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容置所述显示层。`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还包括贴附于所述透光覆盖板的一可挠性膜片,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形成于所述透光覆盖板或所述可挠性膜片上。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还包括一第一可挠性膜片及一第二可挠性膜片,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上,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第二可挠性膜片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第二可挠性膜片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贴附于所述第二可挠性膜片及所述透光覆盖板之间。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形成于所述透光覆盖板或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上。
37.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还包括贴附于所述透光覆盖板的一可挠性膜片,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一外侧表面上,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一内侧表面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所述外侧表面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所述内侧表面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形成于所述透光覆盖板或排列在所述透光覆盖板及所述可挠性膜片之间的另一可挠性膜片上。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与所述触控感应组件重叠。
40.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上盖、一显示层,及一底板,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共同封装所述显示层,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形成于所述上盖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上盖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所述上盖贴附于所述透光覆盖板。
41.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上盖、一显示层,及一底板,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共同封装所述显示层,所述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上盖的一外侧表面上,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上盖的一内侧表面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上盖的所述外侧表面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上盖的所述内侧表面对应所述装饰层的位置上,所述上盖贴附于所述可视区的所述内侧表面与所述装饰层上。
4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导体遮蔽层及一绝缘层,所述导体遮蔽层设置于所述装饰层上,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导体遮蔽层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之间。
4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由金属材质所组成,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装饰层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之间。
4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覆盖板包括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或一曲面部。
45.一种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块包括: 一主机装置;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主机装置上且具有至少一侧面图案显示区;及一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一透光覆盖板,具有一可视区及至少一侧面弯折部,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与所述至少一侧面图案显示区相对; 一装饰层,其形成于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及所述可视区之外的位置上;及 一触控感应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可视区及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包括: 一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及多个导电走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且延伸至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底板及一显示层,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透光覆盖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容置所述显示层。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还包括贴附于所述透光覆盖板的一可挠性膜片,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形成于所述透光覆盖板或所述可挠性膜片上。
49.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上且沿一第一轴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相邻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且沿所述第一轴向排列,每一第一感应电极及相对应的第二感应电极定义一触控感应组以感应每一第一感应电极及相对应的第二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至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从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延伸至对应所述平面部的位置。
51.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块状感应电极,所述多个块状感应电极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的至少其中之二从所述多个块状感应电极延伸至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块状感应电极呈三角形。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从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延伸至所述平面部的位置。
54.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形成在所述透光覆盖板的一内表面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的至少其中之二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延伸至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从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延伸至对应所述平面部的位置。
5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还包括一第一可挠性膜片及一第二可挠性膜片,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上,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第二可挠性膜片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第二可挠性膜片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贴附于所述第二可挠性膜片及所述透光覆盖板之间,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可挠性膜片或所述透光覆盖板上。
58.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在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及对应所述平面部的位置上不互相重叠或交叉。
59.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触控显不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感应电极的一平均宽度大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的一平均宽度。
60.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触控显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为一感测电极,每一第二感应电极为一驱动电极,每一第一感应电极的一阻抗大于每一第二感应电极的一阻抗。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一平均间隔大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的所述平均宽度,相邻第二感应电极之间的一平均间隔小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的所述平均宽度。
62.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还包括贴附于所述透光覆盖板的一可挠性膜片,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一外侧表面上,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一内侧表面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所述外侧表面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可挠性膜片的所述内侧表面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所述透光覆盖板具有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形成于所述透光覆盖板或排列在所述透光覆盖板及所述可挠性膜片之间的另一可挠性膜片上。
64.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在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及对应所述平面部的位置上不互相重叠。
65.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触控显不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感应电极的一平均宽度大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的一平均宽度。
66.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一平均间隔大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的所述平均宽度,相邻第二感应电极之间的一平均间隔小于每一第一感应电极的所述平均宽度。
6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导体遮蔽层及一绝缘层,所述导体遮蔽层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上,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导体遮蔽层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之间。
6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覆盖板包括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或一曲面部。
69.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呈网格状。
7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由金属材质所组成。
71.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为包括银及氧化铟锡的一合成层。
72.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上盖、一显示层,及一底板,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共同封装所述显示层,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形成于所述上盖至少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位置上,所述上盖贴附于所述透光覆盖板。
73.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上盖、一显示层,及一底板,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共同封装所述显示层,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上盖的一外侧表面上,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轴向间隔地形成于所述上盖的一内侧表面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上盖的所述外侧表面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中的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的导电走线形成于所述上盖的所述内侧表面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的位置上,所述上盖贴附于所述可视区的所述内侧表面与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上。
74.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导体遮蔽层及一绝缘层,所述导体遮蔽层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上,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导体遮蔽层及所述多个导电走线之间。
75.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覆盖板包括对应所述可视区的一平面部或一曲面部。
7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对应所述至少一侧面图案显示区的位置上,且电连接于所述多个导电走线,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组件为包括多个独立触控感应电极。
7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侧面弯折部。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触控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包括一驱动电极及至少一对应所述驱动电极的感测电极。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3870080SQ201310661796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简铭信, 苏国彰, 邓志容 申请人: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