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757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第一机体、一框架及一第二机体。框架枢接于第一机体且具有一凹口。第二机体枢接于框架且具有一显示面。框架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而使第二机体展开或闭合于第一机体。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框架枢转而改变显示面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当第二机体的一第一部分嵌合于凹口时,第二机体的一第二部分位于凹口之外,而使框架仅部分地围绕第二机体。【专利说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设备,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显示面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笔记型电脑(notebookcomputer)具有与一般桌上型电脑(desktopcomputer)相同的功能,再加上轻薄化的设计让使用者方便携带,使得笔记型电脑已经成为某些使用者不可或缺的随身工具。随着笔记型电脑的价格不断下降,某些使用者甚至以笔记型电脑直接取代桌上型电脑。[0003]一般来说,笔记型电脑包含主机及可展开或闭合于主机的屏幕(如液晶显示屏幕),且屏幕可具有触控输入功能。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更舒适地对显示模块进行触控操作,一些笔记型电脑的屏幕并非直接枢接于主机而是透过框架来连接于主机,以使屏幕的显示面的位置能够随着屏幕与框架的相对枢转而改变,并更为接近使用者。然而,当屏幕相对于框架枢转至某些位置时,框架可能会遮挡于屏幕的显示面与使用者之间,因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0004]
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避免框架遮挡于显示面与使用者之间。[0006]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包括一第一机体、一框架及一第二机体。框架枢接于第一机体且具有一凹口。第二机体枢接于框架且具有一显示面。框架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而使第二机体展开或闭合于第一机体。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框架枢转而改变显示面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当第二机体的一第一部分嵌合于凹口时,第二机体的一第二部分位于凹口之外,而使框架仅部分地围绕第二机体。[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二机体展开于第一机体且第一部分嵌合于凹口时,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框架枢转而使第一部分展开于框架并移离凹口。[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一部分展开于框架并移离凹口时,框架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而使第一部分承靠于第一机体或悬空于第一机体上方。[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框架枢转而使第二部分嵌合于凹口,当第二部分嵌合于凹口时,第一部分位于凹口之外,而使框架仅部分地围绕第二机体。[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凹口的一深度小于第二机体的一宽度。[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机体沿一轴线枢接于框架,轴线位于凹口的开放端。[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凸耳,上述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二凸耳,当第一部分嵌合于凹口时,第一凸耳与框架干涉以阻止第二机体沿一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框架枢转,当第二部分嵌合于凹口时,第二凸耳与框架干涉以阻止第二机体沿反向于第一转动方向的一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框架枢转。[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框架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当第一部分嵌合于凹口时,则第一凸耳位于第一凹槽内,当第二部分嵌合于凹口时,则第二凸耳位于第二凹槽内。[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一部分展开于框架且承靠于第一机体时,第一凸耳与第一机体干涉以定位第二机体。[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二机体闭合于第一机体且第一部分嵌合于凹口时,第二凸耳适于受力而带动第二机体展开于第一机体。[0016]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机体可相对于框架枢转,让使用者能够藉此调整显示面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由于框架并非全框形式而是具有凹口且仅能够部分地围绕第二机体的半框形式,因此可避免框架遮挡于第二机体的显示面与使用者之间,进而提升电子设备使用上的便利性。[0017]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0019]图2为图1的第二机体展开于第一机体的立体图;[0020]图3为图2的第二机体承靠于第一机体的立体图;[0021]图4为图3的第二机体悬空于第一机体上方的立体图;[0022]图5为图1的第二机体的背面朝向第一机体的立体图;[0023]图6为图2的电子设备于第一凸耳处的局部放大图;[0024]图7为图5的电子设备于第二凸耳处的局部放大图。[0025]附图标记说明:[0026]100:电子设备;[0027]110:第一机体;[0028]112:输入模块;[0029]120:框架;[0030]122:凹口;[0031]124:第一凹槽;[0032]126:第二凹槽;[0033]130:第二机体;[0034]130a:第一部分;[0035]130b:第二部分;[0036]132:显示面;[0037]134:背面;[0038]136:第一凸耳;[0039]138:第二凸耳;[0040]A:轴线;[0041]D:深度;[0042]Rl:第一转动方向;[0043]R2:第二转动方向;[0044]W:宽度。【具体实施方式】[004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第二机体展开于第一机体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例如为笔记型电脑(notebookcomputer)且包括一第一机体110、一框架120及一第二机体130。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30例如分别为笔记型电脑的主机及屏幕。[0046]框架120枢接于第一机体110且具有一凹口122。第二机体130枢接于框架120且具有相对的一显示面132及一背面134。框架120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枢转而使第二机体130展开或闭合于第一机体110。当第二机体130如图1所示闭合于第一机体110且第二机体130的一第一部分130a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时,第二机体130的显示面132(标示于图2)朝向第一机体110而被隐藏,以便于使用者收纳或携带电子设备100。当第二机体130如图2所示展开于第一机体110且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时,使用者便于观看第二机体130的显示面132并操作第一机体110的输入模块112(绘示为键盘)。[0047]图3为图2的第二机体承靠于第一机体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第二机体悬空于第一机体上方的立体图。图5为图1的第二机体的背面朝向第一机体的立体图。为使图式较为清楚,在图1至图5中以虚线来区分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及第二部分130b。当第二机体130如图2所示展开于第一机体110且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时,第二机体130适于相对于框架120枢转而如图3、图4或图5所示改变显示面132与第一机体110的相对位置,让使用者便于对第二机体130的显示面132进行触控操作。[0048]具体而言,第二机体130适于相对于框架120枢转而使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展开于框架120并移离框架120的凹口122。此时框架120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枢转而使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如图3所示承靠于第一机体110或如图4所示悬空于第一机体110上方,以让使用者能够依需求调整第二机体130的显示面132的位置。此外,第二机体130适于相对于框架120枢转而使第二机体130的第二部分130b如图5所示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且第二机体130可通过框架120的枢转而闭合于第一机体110。此时,第二机体130的背面134(标示于图1)朝向第一机体110且第二机体130的显示面132被暴露,以使电子设备100转变为类似于平板电脑(tabletPC)的形式供使用者操作。[0049]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图1或图2所示状态时,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且第二机体130的第二部分130b位于框架120的凹口122之外,而使框架120仅部分地围绕第二机体130。相似地,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图5所示状态时,第二机体130的第二部分130b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且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位于框架120的凹口122之外,而使框架120仅部分地围绕第二机体130。换言之,框架120并非全框形式而是具有凹口122且仅能够部分地围绕第二机体130的半框形式。据此,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图3或图4所示状态时,可避免框架120遮挡于第二机体130的显示面132与使用者之间,进而提升电子设备100使用上的便利性。[0050]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20例如为Π字型以构成凹口122而为半框的形式,框架120的凹口122的深度D(标示于图1)小于第二机体130的宽度W(标示于图1),第二机体130沿轴线A枢接于框架120,轴线A位于凹口122的开放端,以使框架120仅围绕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或第二部分130b。[0051]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130如图1、图2或图5所示嵌合于框架120时,例如可通过设置于框架120内部的磁铁与第二机体130之间产生的磁吸力来定位第二机体130,或是通过形成于框架120上的卡扣结构来定位第二机体130,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0052]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具有一第一凸耳136,第二机体130的第二部分130b具有一第二凸耳138。当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如图1或图2所示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时,第一部分130a的第一凸耳136会与框架120干涉以阻止第二机体130沿第一转动方向Rl(标示于图2)相对于框架120枢转。当第二机体130的第二部分130b如图5所示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时,第二部分130b的第二凸耳138会与框架120干涉以阻止第二机体130沿反向于第一转动方向Rl的第二转动方向R2(标示于图5)相对于框架120枢转。通过第一凸耳136与框架120产生的干涉及第二凸耳138与框架120产生的干涉,可限制第二机体130相对于框架120的枢转范围,以避免连接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30之间的线路因第二机体130过度枢转而产生断裂。[0053]图6为图2的电子设备于第一凸耳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的电子设备于第二凸耳处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6及图7,本实施例的框架120具有一第一凹槽124及一第二凹槽126。当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如图1或图2所示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时,第一凸耳136会如图6所示位于框架120的第一凹槽124内,以避免第一凸耳136与框架120产生的干涉导致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无法顺利地嵌合至框架120的凹口122。相似地,当第二机体130的第二部分130b如图5所示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时,第二凸耳138会如图7所示位于框架120的第二凹槽126内,以避免第二凸耳138与框架120产生的干涉导致第二机体130的第二部分130b无法顺利地嵌合至框架120的凹口122。[005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体130的第一凸耳136除了如上述般能够藉其与框架120产生的干涉来限制第二机体130的枢转范围之外,还具有定位第二机体130的功能。具体而言,当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如图3所示展开于框架120且承靠于第一机体110时,第二机体130的第一凸耳136会与第一机体110干涉而定位第二机体130,以固定第二机体130的显示面132的倾角。第一机体110例如具有适当的凸出结构以与第一凸耳136产生上述干涉,本实用新型不对上述凸出结构的形式加以限制。[00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体130的第二凸耳138除了如上述般能够藉其与框架120产生的干涉来限制第二机体130的枢转范围之外,还具有供使用者施力以将第二机体130展开于第一机体110的功能。具体而言,当第二机体130如图1所示闭合于第一机体110且第二机体130的第一部分130a嵌合于框架120的凹口122时,使用者可施力于第二机体130的第二凸耳138,以让第二凸耳138受力而带动第二机体130如图2所示展开于第一机体110。[00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机体可相对于框架枢转,让使用者能够藉此调整显示面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以便于对显示面进行触控操作。由于框架并非全框形式而是具有凹口且仅能够部分地围绕第二机体的半框形式,因此可避免框架遮挡于第二机体的显示面与使用者之间,进而提升电子设备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还可通过第二机体之凸耳与框架的干涉来限制第二机体的枢转范围,以避免连接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的线路因第二机体过度枢转而产生断裂。[00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机体;一框架,枢接于该第一机体且具有一凹口;以及一第二机体,枢接于该框架且具有一显示面,其中该框架适于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枢转而使该第二机体展开或闭合于该第一机体,其中该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该框架枢转而改变该显示面与该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当该第二机体的一第一部分嵌合于该凹口时,该第二机体的一第二部分位于该凹口之外,而使该框架仅部分地围绕该第二机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机体展开于该第一机体且该第一部分嵌合于该凹口时,该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该框架枢转而使该第一部分展开于该框架并移离该凹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部分展开于该框架并移离该凹口时,该框架适于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枢转而使该第一部分承靠于该第一机体或悬空于该第一机体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该框架枢转而使该第二部分嵌合于该凹口,当该第二部分嵌合于该凹口时,该第一部分位于该凹口之夕卜,而使该框架仅部分地围绕该第二机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凹口的一深度小于该第二机体的一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体沿一轴线枢接于该框架,该轴线位于该凹口的开放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凸耳,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二凸耳,当该第一部分嵌合于该凹口时,该第一凸耳与该框架干涉以阻止该第二机体沿一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该框架枢转,当该第二部分嵌合于该凹口时,该第二凸耳与该框架干涉以阻止该第二机体沿反向于该第一转动方向的一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该框架枢转。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当该第一部分嵌合于该凹口时,该第一凸耳位于该第一凹槽内,当该第二部分嵌合于该凹口时,该第二凸耳位于该第二凹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部分展开于该框架且承靠于该第一机体时,该第一凸耳与该第一机体干涉以定位该第二机体。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机体闭合于该第一机体且该第一部分嵌合于该凹口时,该第二凸耳适于受力而带动该第二机体展开于该第一机体。【文档编号】G06F1/16GK203414882SQ201320291197【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申请日期:2013年5月24日优先权日:2013年5月24日【发明者】黄芳樱,林克威,曹容维,贺仁玮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