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822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触控板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其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位于触控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包括一基底、一第一光学匹配层、一装饰层以及一触控感应电极层。第一光学匹配层是覆盖基底的一表面。第一光学匹配层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且第一折射率大于基底的折射率。装饰层位于周围区,而触控感应电极层设在第一光学匹配层表面并至少位于触控区。【专利说明】触控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板,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光学匹配(indexmatching,IM)层的触控板。【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触控板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smartphone)、全球定位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计算器(tabletPC)、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笔记本计算机(laptopPC)等电子产品上。[0003]一般而言,触控板会包括触控区与周围区,触控区设置有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而周围区通常设置有装饰层(Decorationlayer)。各触控感应电极具有一定的间距,虽然触控感应电极是由透明导电材料所制作,但是其仍然会将部分光线反射,造成触控板具有触控感应电极的部分与不具有触控感应电极的部分(即触控感应电极的间距处)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使用者能从触控板表面看到触控感应电极的图案。此外,当装饰层的中间具有孔洞时,即使在背侧设置遮蔽膜层,使用者仍然会因为孔洞与装饰层的反射率差异而发现孔洞的存在。上述触控板的组件因反射率差异而造成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仍待业者研究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层光学匹配层的触控板,用以改善触控板的表面视觉效果。[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其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位于该触控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包括一基底、一第一光学匹配层、一装饰层以及一触控感应电极层。第一光学匹配层是覆盖该基底的一表面。第一光学匹配层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且第一折射率大于该基底的折射率。装饰层是位于周围区,而触控感应电极层是设在第一光学匹配层表面并至少位于触控区。[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触控板,其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位于该触控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本实用新型该触控板包括一基底、一触控感应电极层以及一光学匹配层。该基底具有一表面。触控感应电极层是设在基底的该表面上且位于触控区。光学匹配层是设在触控感应电极层上,全面覆盖基底的该表面,且光学匹配层的折射率不同于触控感应电极层的折射率。[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又进一步提供一种触控板,其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位于该触控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控板包括一基底、一第一光学匹配层、一触控感应电极层以及一装饰层。其中,该基底具有一表面,该第一光学匹配层设在该基底的该表面并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且第一折射率大于该基底的折射率。该触控感应电极层至少部分位于该触控区,而该装饰层位于该周围区,且设在该第一光学匹配层上。【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08]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09]图2绘示了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0010]图3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与公知触控板在装饰层区域的反射率曲线图。[0011]图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12]图5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与公知触控板的反射率的比较图。[0013]图6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14]图7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15]图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五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16]图9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六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17]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18]10触控板[0019]12基底[0020]12a第一表面[0021]12b第二表面/触控面[0022]14触控区[0023]16周围区[0024]18第一光学匹配层[0025]20触控感应电极层[0026]20a、20b触控感应电极[0027]22装饰层[0028]241、242孔洞[0029]26保护层[0030]28光学胶[0031]301、302油墨层[0032]32第二光学匹配层[0033]34第二光学匹配层[0034]d膜厚[0035]SI间距[0036]X图中水平方向[0037]Y图中垂直方向【具体实施方式】[0038]为使本实用新型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附图仅为示意用以进一步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0039]请参考图1与图2,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而图2绘示了触控板的触控感应电极层的俯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板10具有一触控区14以及一周围区16,周围区16是位于触控区14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的周围区16是围绕触控区14的四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周围区16仅与触控区14的部分边缘邻近设置。触控板10包括一基底12、一第一光学匹配层18、一装饰层22以及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0。基底12具有一第一表面12a与一第二表面12b,两者相对设置,其中第二表面12b是使用者操作触控板10时的触控面。第一光学匹配层18是全面覆盖基底12的第一表面12a,同时位于周围区16与触控区14。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匹配层18可以仅覆盖大部分的第一表面12a,或者仅设置在装饰层22区域与基底12之间。第一光学匹配层18所包括的材料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且第一折射率大于基底12的折射率,或者至少略大于基底12的折射率。装饰层22是设在第一光学匹配层18表面并位于周围区16。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还包括至少一孔洞设置在装饰层22中,暴露出第一光学匹配层18。例如图1中的装饰层22包括孔洞241与242,可以分别作为红外线(infraredray,IR)感测孔(以下称IR孔)与按键孔使用。当孔洞241作为IR孔使用时,可以在孔洞241上侧设置IR感应器,用以感应触控板的使用状态。触控感应电极层20设在第一光学匹配层18表面并位于触控区14内,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视需求将触控感应电极层20延伸到周围区16,例如直接配置触控感应电极20c在当作按键孔的孔洞242区域或是其附近,因此孔洞242暴露出触控感应电极20c与其下方的第一光学匹配层18。举例而言,触控感应电极层20可包括互相绝缘并交叉设置的第一轴向电极2IX与第二轴向电极21Y设置在触控区14,其中第一轴向电极21X与第二轴向电极21Y分别沿不同方向延伸,例如两者分别沿着图中X方向与Y方向延伸并且互相垂直。第一轴向电极21X与第二轴向电极21Y分别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各自串接,图1仅用两个触控感应电极20a、20b作为示意。触控感应电极20a、20b是均匀排列分布在触控区14中,分别通过导线20c、20d串接各自轴向的触控感应电极20a、20b,用以达到所需的触控感应侦测效果。触控感应电极20a、20b的形状可依需要而设计,例如为菱形电极或三角形电极,但不以此为限。触控感应电极层20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在其它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电极层20所包括的触控感应电极20a、20b也可以是多个并排且颠倒设置的三角形触控感应电极,或是多个互相分离设置的矩形触控感应电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用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触控感应电极均匀排列分布在触控区14中,例如复数根条状触控感应电极搭配多个位于相邻二根条状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块状触控感应电极,用以达到所需的触控感应侦测效果。触控板10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层26设置在触控感应电极层20上方,覆盖触控感应电极20a、20b、20c、装饰层22及部分第一光学匹配层18,可以提供触控感应电极20a、20b、20c保护作用。保护层26的材料举例为二氧化硅或有机高分子,但不以此为限。在保护层26上方,可另设置光学胶(opticalclearadhesive,OCA)28与油墨层301、302。举例而言,油墨层301可以包括只容许特定波长光线(例如IR光)通过的油墨材料,例如为IR油墨,设置在用来当作IR孔的孔洞241内及其周围,而油墨层302可以为半透明油墨,对应用来当作按键孔的孔洞242或是其它有隐蔽性需求的小孔,但不以此为限。[0040]由于触控感应电极20a、20b之间具有间距SI,当光线从触控面(即基底12的第二表面12b)入射时,间距SI和孔洞241、242与图案化的触控感应电极层20和装饰层22之间会因所存在材料的不同而有反射率的差异。第一光学匹配层18的设置即是为了补偿此反射率差异或是调整装饰层的颜色,用以改善从触控面12b观察触控板10的视觉效果。上述方法可以通过选择第一光学匹配层18的折射率至少略大于基底12的折射率来达到光学匹配效果。举例而言,若基底12为玻璃基底,其折射率为1.5左右,定义第一光学匹配层18为第一折射率,则第一折射率的范围较好是在约1.55到约2.5,更好是在约1.65到约1.9。因此,第一光学匹配层18的材料可包括氧化钛(titaniumoxide,TiO2)、氧化银(Niobiumoxide,NbOx)、氧化招(aluminumoxide,A1203)、氮化娃(siliconnitride,SiNx)、氧化娃(siliconoxide,SiOx)的至少一个。此外,第一光学匹配层18的膜层厚度为约50埃到约1000埃,或者为约100埃到约400埃。上述基底12的材料、折射率与第一光学匹配层18的材料、折射率与膜厚仅为举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范围。[0041]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与公知触控板在装饰层区域的反射率曲线图,其中横轴表示入射光波长,纵轴表示反射率,反射率越高,表示孔洞241、242越明显,即孔洞241、242与装饰层22的反射率差异较大;相反的若反射率越低,表示孔洞241、242越不明显,视觉效果越好。图3所显示的公知触控板的周围区的装饰层具有孔洞但不具有第一光学匹配层,而本实用新型例I与例2是分别以图1的触控板10的结构作测试,其中本实用新型例I的第一光学匹配层的厚度为96埃,折射率为1.8,而本实用新型例2的第一光学匹配层的厚度为300埃,折射率为1.71。由图3可知,提供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公知触控板在没有第一光学匹配层的情况下,装饰层22区域反射率范围从约5.5到约5.7,本实用新型例I在装饰层22区域的反射率范围为约4.5到约5.5,而本实用新型例2在装饰层22区域的反射率范围为约4.4到约4.8。因此,相较公知触控板,不论入射光的波长如何,本实用新型触控板因设置有第一光学匹配层,所以孔洞区域的反射率都低于公知触控板,表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中孔洞区域与装饰层的反射率差异都小于公知触控板,能具有比较好的视觉效果。[0042]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或变化形,然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各实施例或变化形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组件,并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0043]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触控板10还包括一第二光学匹配层32,设在该第一光学匹配层18、触控感应电极层20及保护层26上,第二光学匹配层32覆盖触控感应电极层20表面,且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其中第二折射率不相同于保护层26的折射率,即第二折射率是大于或小于保护层26的折射率。以保护层26的材料为二氧化硅为例,其折射率为约1.5,则第二折射率应大于1.5或小于1.5,例如第二折射率为大于1.5且小于等于2.2,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折射率的范围为约1.6到2.0,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二光学匹配层32的第二折射率较佳不同于触控感应电极层20的折射率。第二光学匹配层32的材料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匹配层18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可使用任何符合上述条件且具透明效果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26的厚度为约200埃到约700埃,而第二光学匹配层32的厚度为约100埃到约2000埃,但不以此为限。[0044]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板与公知触控板的反射率的简图。由图5可知,在公知触控板中,在间距、触控感应电极、装饰层以及孔洞(以IR孔为例)等部分的反射率依序是约4.2%、7.35%,5.4%及4.8%,由于四者反射率差异大,所以很容易清楚看到上述四部分的图案,影响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板10的间距(SI)、触控感应电极20a、20b、装饰层22以及孔洞241(IR孔)等部分的反射率依序为约4.75%,4.8%、4.65%及4.65%(其中,当作按键孔的孔洞241因配置有触控感应电极20c,因此其反射率相同于触控感应电极20a、20b的反射率,若触控板的其它孔洞内无配置触控感应电极,则与IR孔的反射率相同),反射率都在4.7%±0.1的范围内,差异明显比公知触控板小很多,因此可以有效改善触控板10的视觉效果,使得使用者不容易从触控面12b看到触控板10的各组件的图案。[0045]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触控板10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在触控感应电极层20表面没有设置保护层,此时,第二光学匹配层32是直接覆盖触控感应电极层20并与触控感应电极20a、20b、20c表面相接触。第二光学匹配层32所具有的第二折射率不相同于触控感应电极层20的折射率,例如当触控感应电极层20的折射率为约1.9时,第二折射率应大于1.9或小于1.9,以使光线从触控感应电极层20射入第二光学匹配层32产生的反射光线可以与触控感应电极层20的反射光线相抵销。[0046]请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与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相较,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板10没有包括第一光学匹配层18,在触控感应电极层20上依序设置保护层26以及第二光学匹配层32,其中保护层26与第二光学匹配层32的设置条件(例如材料、厚度及折射率)可参考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保护层26以及第二光学匹配层32可以改善触控感应电极层20的视觉效果,避免使用者从触控面12b看到触控感应电极层20的各组件图案,例如触控感应电极20a、20b。[0047]请参考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五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与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相较,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触控板10没有设置第一光学匹配层18,在触控感应电极层20上仅设置一层第二光学匹配层32,其中第二光学匹配层32的设置条件(例如材料、厚度及折射率)可参考第二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光学匹配层32同样可以改善触控感应电极层20部分的视觉效果。[0048]请参考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六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与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相较,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触控板10没有在保护层26上设置第二光学匹配层32,但是在第一光学匹配层18与触控感应电极层20和装饰层22之间设置第二光学匹配层3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匹配层34具有第二折射率,其较好小于第一光学匹配层18的第一折射率,且第二折射率更好是不同于触控感应电极层20的折射率。藉此,光线射入第二光学匹配层34而造成的反射光可以与射入触控感应电极层20而造成的反射光相抵销,用以降低触控板10在触控感应电极层20处的反射率。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匹配层34也可以覆盖在装饰层22表面,即先形成装饰层22再形成第二光学匹配层34,但不限于此。[0049]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具有特殊图案的膜层或是反射率较高的膜层(例如触控感应电极层)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折射率不同的光学匹配层,通过两者所反射光线相抵销而降低反射率,进而改善触控板的表面视觉效果。举例而言,前述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电极层20是当作具有图案的图案化组件层,若光线射入触控感应电极层20时所产生的反射光因电极层20的相位差使得反射光增强,则光学匹配层的设置条件可使光学匹配层的反射光与电极层20的反射光相位相反,使光线射入该光学匹配层的反射光形成相消干涉,用以与触控感应电极层20的反射光相抵销。[0050]因此,以本实用新型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为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整触控板10的表面视觉效果的方法。触控板10包括一基底12以及设在基底12的第一表面12a上的一图案化组件层,图案化组件层举例为包括触控感应电极20a、20b、20c的触控感应电极层20,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指装饰层22、导线层或其它具图案且折射率较高的膜层。上述方法包括:当光线经由基底12射入触控感应电极层20时所产生的反射光为相长干涉时,在触控感应电极层20的上侧或下侧全面设置一光学匹配层覆盖基底12,使光线射入第二光学匹配层32的反射光形成相消干涉。例如在图6中,第二光学匹配层32设置在触控感应电极层20上侧,而在图9中,第二光学匹配层34设置在触控感应电极层20下侧。其中,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匹配层32或34的折射率应不同于触控感应电极层20的折射率,两者具有一折射率差Λη,且第二光学匹配层32或34的膜厚为d,而形成相消干涉的方法包括使折射率差Λη与第二光学匹配层32或34的膜厚d的积约略等于入射光线的四分之一波长(λ),即满足ΛηXd=A/4。[0051]根据本实用新型,当触控板包括了折射率较高或是反射率较高的图案化组件层(例如触控感应电极层或是装饰层)时,可以在触控板的基底的绝大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设置一至两层光学匹配层,利用光学匹配层与图案化组件层的折射率差异用以使两者的反射光相抵销,并且降低触控板各个位置的反射率差异,使各图案化组件层的反射率相接近而改善视觉差异与表面视觉效果。即使是在较大尺寸的触控板中,触控感应电极层或其它图案化组件层的膜层较厚,本实用新型光学匹配层仍然可以有效降低图案化组件层的反射率与调整反射率差异。类似地,在基底表面设置折射率大于基底的光学匹配层,同样可以改善基底上具有该图案化组件层与不具有该图案化组件层的部分的视觉差异,例如降低装饰层与IR孔的视觉差异。藉此,用以改善触控板的表面视觉效果。[00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位于该触控区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一基底,其具有一表面;一第一光学匹配层,覆盖该基底的该表面,该第一光学匹配层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且该第一折射率大于该基底的折射率;一装饰层,位于该周围区;以及一触控感应电极层,设在该第一光学匹配层上并至少位于该触控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匹配层同时位于该周围区与该触控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设在该第一光学匹配层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至少一孔洞,暴露出该第一光学匹配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油墨层,该油墨层对应该孔洞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至少一孔洞,暴露出该第一光学匹配层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油墨层,该油墨层对应该孔洞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光学匹配层,所述第二光学匹配层设在该第一光学匹配层与该装饰层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匹配层具有一第二折射率,该第二折射率小于该第一折射率。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射率的范围为1.55到2.5。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射率的范围为1.65到1.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匹配层的厚度为50埃到1000埃。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匹配层的厚度为100埃到400埃。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光学匹配层覆盖该触控感应电极层,该第二光学匹配层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其不相同于该触控感应电极层的折射率。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在该第二光学匹配层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层之间,且该第二折射率不相同于该保护层的折射率。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折射率小于该保护层的折射率。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折射率大于该保护层的折射率。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而该第二折射率大于1.5且小于等于2.2。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的厚度为200埃到700埃,而该第二光学匹配层的厚度为100埃到2000埃。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光学匹配层,所述第二光学匹配层设在该第一光学匹配层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层之间。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匹配层具有一第二折射率,该第二折射率小于该第一折射率。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在该触控感应电极层上的一光学胶。23.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一位于该触控区的至少一侧的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一基底,其具有一表面;一触控感应电极层,设在该基底的该表面上且至少位于该触控区;以及一光学匹配层设在该触控感应电极层上,且该光学匹配层的折射率不同于该触控感应电极层的折射率。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层设在该光学匹配层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层之间,且该光学匹配层的折射率不相同于该保护层的折射率。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匹配层的折射率小于该保护层的折射率。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匹配层的折射率大于该保护层的折射率。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而该光学匹配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5到2.2。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的厚度为200埃到700埃,而该光学匹配层的厚度为100埃到2000埃。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在该光学匹配层上的一光学胶与设在该光学匹配层上的一油墨层。30.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位于该触控区的至少一侧,该触控板包括:一基底,其具有一表面;一第一光学匹配层,设在该基底的该表面,该第一光学匹配层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且该第一折射率大于该基底的折射率;一触控感应电极层,至少部分位于该触控区;以及一装饰层,位于该周围区,且该装饰层设在该第一光学匹配层上。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光学匹配层设在该第一光学匹配层与该装饰层之间,该第二光学匹配层具有一第二折射率,且该第二折射率小于该第一折射率。【文档编号】G06F3/042GK203520357SQ201320461468【公开日】2014年4月2日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优先权日:2013年5月30日【发明者】吴易骏,刘育承,洪启元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