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984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至第七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可控硅至第三可控硅、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第一双向触发二极管、第二双向触发二极管、第一电阻至第十二电阻。本实用新型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保证了电压电流的采样值更准确,为了减少蓄电池充放电系统稳态时的噪声,提高了动态响应,本电路的结构简单,工作状态稳定,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专利说明】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电脑的电源模块必须要保持其稳定才能保证电脑的正常工作,当电脑长期处在电压不稳定的情况下时容易损坏电脑,所以需要采用一种保护电路对电脑的供电进行调节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包括包括第一二极管至第七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可控娃至第三可控娃、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第一双向触发二极管、第二双向触发二极管、第一电阻至第十二电阻,所述电源正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可控硅的负极、所述第三可控硅的正极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可控硅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硅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可控硅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本实用新型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保证了电压电流的采样值更准确,为了减少蓄电池充放电系统稳态时的噪声,提高了动态响应,本电路的结构简单,工作状态稳定,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l至第七二极管D7、第一电容Cl至第三电容C3、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一可控硅SCRl至第三可控硅SCR3、第一电位器RP1、第二电位器RP2、第一双向触发二极管ZD1、第二双向触发二极管ZD2、第一电阻Rl至第十二电阻R12,电源正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位器RPl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ZDl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电位器RPl的滑动端连接,第一电位器RPl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负极输入端、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lO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一可控娃SCRl的负极、第三可控娃SCR3的正极和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ZDl的第二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二端和第一可控硅SCRl的控制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第二电位器RP2的滑动端连接,第二电位器RP2的第一端与第十电阻RlO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位器RP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VTl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三可控硅SCR3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Tl的基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第一可控硅SCRl的正极、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可控硅SCR2的正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可控硅SCR3的控制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脑电源模块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至第七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可控硅至第三可控硅、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第一双向触发二极管、第二双向触发二极管、第一电阻至第十二电阻,所述电源正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可控硅的负极、所述第三可控硅的正极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可控硅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硅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可控硅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文档编号】G06F1/26GK203502902SQ20132062194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8日
【发明者】吴兰 申请人:吴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