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壳及其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006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电脑机壳及其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脑机壳,包含壳体及升降机构。壳体包含盖板,且盖板具有开槽及容置槽。升降机构对应开槽设置于壳体中。升降机构包含承载座、升降座、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一弹性件、卡合件及驱动件。承载座固定于盖板上。升降座可移动地设置于开槽与承载座中。升降座具有卡合孔。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设置于升降座中。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承载座与升降座。卡合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承载座中。卡合件具有卡合部及通孔。驱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承载座的一侧。驱动件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容置槽与通孔中。驱动件具有按压部。
【专利说明】电脑机壳及其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机壳及其升降机构,尤指一种可选择性地使输入输出接口外露或隐藏的电脑机壳及其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脑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一般而言,电脑机壳中大多装设有多个输入输出接口,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 USB)连接端口、音源输入连接端口、音源输出连接端口、多媒体资料输出端口、读卡机等,以供使用者将各式各样的周边装置连接至电脑,例如行动电话、移动硬盘、麦克风、耳机、扬声器、显示器、投影机、存储卡等,进而满足使用者各式各样的使用需求。然而,由于上述的输入输出接口直接外露于电脑机壳,使得电脑机壳的整体外观不够简洁,不仅对电脑机壳的外观设计造成困扰,也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此外,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外露的输入输出接口容易因灰尘的堆积而遭到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脑机壳及其升降机构,可选择性地使输入输出接口外露或隐藏,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根据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脑机壳,包含:一壳体,包含一盖板,该盖板具有一开槽以及一容置槽;以及一升降机构,对应该开槽设置于该壳体中,该升降机构包含:一承载座,固定于该盖板上;一升降座,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开槽与该承载座中,该升降座具有一卡合孔;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设置于该升降座中;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与该升降座;一卡合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承载座中,该卡合件具有一卡合部以及一通孔;以及一驱动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承载座的一侧,该驱动件的两端分别穿设于该容置槽与该通孔中,该驱动件具有一按压部;其中,当该升降座没入该开槽中时,该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隐藏于该盖板中,该卡合部卡合于该卡合孔中,且该第一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该按压部被按压时,该驱动件带动该卡合件移动,使得该卡合部脱离该卡合孔,且该第一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该升降座自该开槽中升起,使得该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外露于该盖板。
[0005]于此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可另包含一第二弹性件,且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承载座与卡合件。当驱动件带动卡合件移动时,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按压部被释放时,第二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带动卡合件复位。此外,卡合孔可具有一第一斜面,且卡合部可具有一第二斜面。当升降座自开槽中升起且升降座被按压时,第一斜面顶推第二斜面,以带动卡合件移动,且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卡合部通过卡合孔时,第二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带动卡合件复位,使得卡合部卡合于卡合孔中,且升降座没入开槽中。
[0006]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适用于一电脑机壳。该电脑机壳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包含一盖板,该盖板具有一开槽以及一容置槽,该升降机构对应该开槽设置于该壳体中,该升降机构包含:一承载座,固定于该盖板上;一升降座,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开槽与该承载座中,该升降座具有 ^合孔;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设置于该升降座中;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与该升降座;一卡合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承载座中,该卡合件具有一卡合部以及一通孔;以及一驱动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承载座的一侧,该驱动件的两端分别穿设于该容置槽与该通孔中,该驱动件具有一按压部;其中,当该升降座没入该开槽中时,该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隐藏于该盖板中,该卡合部卡合于该卡合孔中,且该第一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该按压部被按压时,该驱动件带动该卡合件移动,使得该卡合部脱离该卡合孔,且该第一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该升降座自该开槽中升起,使得该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外露于该盖板。
[0007]于此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可另包含一第二弹性件,且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承载座与卡合件。当驱动件带动卡合件移动时,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按压部被释放时,第二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带动卡合件复位。此外,卡合孔可具有一第一斜面,且卡合部可具有一第二斜面。当升降座自开槽中升起且升降座被按压时,第一斜面顶推第二斜面,以带动卡合件移动,且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卡合部通过卡合孔时,第二弹性件提供一弹性回复力,以带动卡合件复位,使得卡合部卡合于卡合孔中,且升降座没入开槽中。
[000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电脑机壳的壳体中设置升降机构,且于升降机构的升降座中设置输入输出接口。当升降座没入盖板的开槽中时,输入输出接口即会隐藏于盖板中,以使壳体的整体外观更为简洁,且避免输入输出接口因灰尘的堆积而遭到损坏。当使用者欲使用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周边装置时,使用者只要按压驱动件的按压部,升降座即会自盖板的开槽中升起,使得输入输出接口外露于盖板。此时,使用者即可将周边装置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以进行信号传输。在使用完毕后,使用者只要按压升降座,升降座即会没入盖板的开槽中,使得输入输出接 口隐藏于盖板中。换言之,使用者只要按压驱动件的按压部,即可轻易地使升降座自盖板的开槽中升起,且只要按压升降座,即可轻易地使升降座没入盖板的开槽中,以选择性地使输入输出接口外露或隐藏,相当方便。
[0009]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凭借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脑机壳的立体图,其中升降座没入开槽中;
[0011]图2为图1中的盖板与升降机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2]图3为图2中的盖板与升降机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3]图4为图1中的盖板与升降机构的分解图;
[0014]图5为图4中的盖板与升降机构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15]图6为图1中的升降座自开槽中升起的立体图;
[0016]图7为图6中的盖板与升降机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7]图8为图1中的升降座没入开槽中的剖面图;
[0018]图9为图8中的按压部被按压后的剖面图;[0019]图10为图9中的升降座自开槽中升起的剖面图;
[0020]图11为图10中的按压部被释放后的剖面图;
[0021]图12为图11中的升降座被按压过程的剖面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_电脑机壳;10-壳体;12-升降机构;100_盖板;102-开槽;104-容置槽;120-承载座;122-升降座;124-输入输出接口 ;126_第一弹性件;128_卡合件;130_驱动件;132_第二弹性件;134_第三弹性件;136_齿轮;138_固定件;1200_导引槽;1202-突出部;1204-限位槽;1206-滑槽;1220-卡合孔;1222-第一斜面;1224-导引部;1226-限位部;1228-弹性悬臂;1230-齿条;1280-卡合部;1282-通孔;1284-第二斜面;1286_第四斜面;1300-按压部;1302_第三斜面;1304_卡钩;A1、A2、A3、A4-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至图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脑机壳I的立体图,其中升降座122没入开槽102中;图2为图1中的盖板100与升降机构12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盖板100与升降机构12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图1中的盖板100与升降机构12的分解图;图5为图4中的盖板100与升降机构12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6为图1中的升降座122自开槽102中升起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的盖板100与升降机构12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4]如图1所不,电脑机壳I包含一壳体10以及一升降机构12。于实际应用中,电脑机壳I中还会设有运作时必要的硬体元件,如主板、存储器、电源供应器、显卡、网络模块等,视实际应用而定。壳体10包含一盖板100,且盖板100具有一开槽102以及一容置槽104。升降机构12对应开槽102设置于壳体10中。
[0025]如图2至图5所示,升降机构12包含一承载座120、一升降座122、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 124、两第一弹性件126、一卡合件128、一驱动件130、一第二弹性件132、一第三弹性件134、两齿轮136以及两固定件138。于此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 124可包含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连接端口、音源输入连接端口、音源输出连接端口、多媒体资料输出端口(例如,符合高解析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 HDMI)规格、数位视讯接口(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DVI)规格或视讯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 Array, VGA)规格的输出端口)、读卡机等,以供使用者将各式各样的周边装置连接至电脑,例如行动电话、移动硬盘、麦克风、耳机、扬声器、显示器、投影机、存储器等,进而满足使用者各式各样的使用需求。此外,输入输出接口 12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来决定,不以图4所绘示的实施例为限。
[0026]承载座120固定于盖板100上。升降座122可移动地设置于开槽102与承载座120中。升降座122具有两卡合孔1220,其中每一个卡合孔具有一第一斜面1222。输入输出接口 124设置于升降座122中。每一个第一弹性件12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承载座120与升降座122。于此实施例中,承载座120另具有两导引槽1200,升降座122另具有两导引部1224,且两导引部1224分别设置于两导引槽1200中。通过导引部1224与导引槽1200的相互配合,可限制升降座122仅能相对承载座120上下移动。此外,承载座120另具有两突出部1202,位于两导引槽1200的一侧。如图3所示,每一个第一弹性件12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承载座120的突出部1202与升降座122的导引部1224。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26可为扭簧,但不以此为限。
[0027]卡合件128可移动地设置于承载座120中。卡合件128具有一^^合部1280以及一通孔1282,其中卡合部1280具有一第二斜面1284,且通孔1282具有一第四斜面1286。第二弹性件1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承载座120与卡合件128。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32可为拉伸弹簧,但不以此为限。驱动件130可移动地设置于承载座120的一侧。驱动件130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盖板100的容置槽104与卡合件128的通孔1282中。于此实施例中,驱动件130具有一按压部1300、一第三斜面1302以及一^^钩1304。第三弹性件134设置于盖板100的容置槽104中,且第三弹性件13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驱动件130的按压部1300与盖板100。卡钩1304自第三斜面1302延伸出,用以勾住通孔1282的一端。于此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134可为压缩弹簧,但不以此为限。此外,驱动件130的按压部1300可为键帽,以供使用者进行按压。
[0028]于此实施例中,承载座120的两侧可另具有四限位槽1204,且升降座122的两侧可另具有四限位部1226以及四弹性悬臂1228,其中限位部1226自弹性悬臂1228的自由端突出。组装时,在将升降座122压入承载座120的过程中,限位部1226会受到推挤而使弹性悬臂1228向内产生弹性变形,直到限位部1226进入限位槽1208中时,弹性悬臂1228即会因弹性回复力而复位。
[0029]于此实施例中,承载座120可另具有两滑槽1206,且升降座122可另具有两齿条1230。齿轮136枢接于固定件138上,且固定件138固定于承载座120的滑槽1206中,使得齿轮136可转动地设置于承载座120上。齿条1230设置于滑槽1206中且与齿轮136啮

口 ο
[0030]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2,图8为图1中的升降座122没入开槽102中的剖面图,图9为图8中的按压部1300被按压后的剖面图,图10为图9中的升降座122自开槽102中升起的剖面图,图11为图10中的按压部1300被释放后的剖面图,图12为图11中的升降座122被按压过程的剖面图。
[0031]如图1与图8所示,当升降座122没入开槽102中时,输入输出接口 124隐藏于盖板100中,且卡合件128的卡合部1280卡合于升降座122的卡合孔1220中,使得升降座122被限制住而无法移动。此时,如图3所示,升降座122的导引部1224相对靠近承载座120的突出部1202,使得第一弹性件126因扭转而产生弹性变形。当使用者欲使用输入输出接口 124连接周边装置时,使用者只要按压驱动件130的按压部1300即可。如图9所示,当驱动件130的按压部1300朝箭头Al的方向被按压时,驱动件130的第三斜面1302会顶推卡合件128的通孔1282的第四斜面1286,以带动卡合件128朝箭头A2的方向移动。于此实施例中,箭头A2的方向与箭头Al的方向垂直。换言之,当驱动件130的按压部1300朝箭头Al的方向被按压时,驱动件130即会带动卡合件128朝箭头A2的方向移动,使得卡合件128的卡合部1280脱离升降座122的卡合孔1220。此外,当驱动件130带动卡合件128朝箭头A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弹性件132即会被卡合件128朝箭头A2的方向拉伸而产生弹性变形。再者,当驱动件130的按压部1300朝箭头Al的方向被按压时,第三弹性件134即会被按压部1300朝箭头Al的方向压缩而产生弹性变形。
[0032]在卡合件128的卡合部1280脱离升降座122的卡合孔1220后,卡合孔1220即可允许卡合部1280通过,且产生弹性变形的第一弹性件126即会提供一弹性回复力,以使升降座122自盖板100的开槽102中升起,使得输入输出接口 124外露于盖板100,如图6与图10所示。接着,使用者可将施加于驱动件130的按压部1300上的外力释放。当驱动件130的按压部1300被释放时,产生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件132即会提供一弹性回复力,以带动卡合件128朝箭头A3的方向复位,且产生弹性变形的第三弹性件134即会提供一弹性回复力,以带动驱动件130朝箭头A4的方向复位,如图11所示。此时,使用者即可将周边装置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 124,以进行信号传输。
[0033]如图7所示,第一弹性件126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使升降座122的导引部1224相对远离承载座120的突出部1202,以使升降座122自盖板100的开槽102中升起。此外,当升降座122自盖板100的开槽102中升起时,升降座122的限位部1226会抵靠于承载座120的限位槽1204的上缘,以限制升降座122的上升高度。
[0034]在使用完毕后,使用者只要按压升降座122,升降座122即会没入盖板100的开槽102中,使得输入输出接口 124隐藏于盖板100中。进一步地说明,当升降座122自盖板100的开槽102中升起且升降座122朝箭头Al的方向被按压成如图12所示的状态时,升降座122的卡合孔1220的第一斜面1222会顶推卡合件128的卡合部1280的第二斜面1284,以带动卡合件128朝箭头A2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性件132即会被卡合件128朝箭头A2的方向拉伸而产生弹性变形。当卡合件128的卡合部1280通过升降座122的卡合孔1220时,产生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件132即会提供一弹性回复力,以带动卡合件128朝箭头A3的方向复位。此时,升降座122即会没入盖板100的开槽102中,使得输入输出接口 124隐藏于盖板100中,如图1与图8所示。
[0035]需说明的是,在升降座122的升降过程中,齿条1230会带动齿轮136转动而产生阻尼效果,以使升降座122在上升或下降时更为稳定与平顺。
[00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电脑机壳的壳体中设置升降机构,且于升降机构的升降座中设置输入输出接口。当升降座没入盖板的开槽中时,输入输出接口即会隐藏于盖板中,以使壳体的整体外观更为简洁,且避免输入输出接口因灰尘的堆积而遭到损坏。当使用者欲使用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周边装置时,使用者只要按压驱动件的按压部,升降座即会自盖板的开槽中升起,使得输入输出接口外露于盖板。此时,使用者即可将周边装置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以进行信号传输。在使用完毕后,使用者只要按压升降座,升降座即会没入盖板的开槽中,使得输入输出接口隐藏于盖板中。换言之,使用者只要按压驱动件的按压部,即可轻易地使升降座自盖板的开槽中升起,且只要按压升降座,即可轻易地使升降座没入盖板的开槽中,以选择性地使输入输出接口外露或隐藏,相当方便。此外,在升降座的升降过程中,齿条会带动齿轮转动而产生阻尼效果,以使升降座在上升或下降时更为稳定与平顺。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包含一盖板,该盖板具有一开槽以及一容置槽;以及 一升降机构,对应该开槽设置于该壳体中,该升降机构包含: 一承载座,固定于该盖板上; 一升降座,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开槽与该承载座中,该升降座具有一卡合孔; 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设置于该升降座中; 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与该升降座; 一卡合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承载座中,该卡合件具有一卡合部以及一通孔;以及 一驱动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承载座的一侧,该驱动件的两端分别穿设于该容置槽与该通孔中,该驱动件具有一按压部; 其中,当该升降座没入该开槽中时,该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隐藏于该盖板中,该卡合部卡合于该卡合孔中,且该第一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该按压部被按压时,该驱动件带动该卡合件移动,使得该卡合部脱离该卡合孔,且该第一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该升降座自该开槽中升起,使得该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外露于该盖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另包含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与该卡合件;当该驱动件带动该卡合件移动时,该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该按压部被释放时,该第二弹性件提供一弹性回复力,以带动该卡合件复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卡合孔具有一第一斜面,且该卡合部具有一第二斜面;当该升降座自该开槽中升起且该升降座被按压时,该第一斜面顶推该第二斜面,以带动该卡合件移动,且该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该卡合部通过该卡合孔时,该第二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带动该卡合件复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另包含一第三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按压部与该盖板;当该按压部被按压时,该第三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该按压部被释放时,该第三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带动该驱动件复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具有一第三斜面,且该通孔具有一第四斜面;当该按压部被按压时,该第三斜面顶推该第四斜面,以带动该卡合件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具有一卡钩,自该第三斜面延伸出,用以勾住该通孔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座另具有一限位部,当该升降座自该开槽中升起时,该限位部抵靠于该承载座,以限制该升降座的上升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座另具有一弹性悬臂,该限位部自该弹性悬臂突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另具有一导引槽,该升降座另具有一导引部,该导引部设置于该导引槽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该导引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另包含一齿轮,该齿轮能够转动地设置于该承载座上,该承载座另具有一滑槽,该升降座另具有一齿条,该齿条设置于该滑槽中且与该齿轮啮合。
12.—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电脑机壳,该电脑机壳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包含一盖板,该盖板具有一开槽以及一容置槽,该升降机构对应该开槽设置于该壳体中,该升降机构包含: 一承载座,固定于该盖板上; 一升降座,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开槽与该承载座中,该升降座具有一卡合孔; 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设置于该升降座中; 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与该升降座; 一卡合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承载座中,该卡合件具有一卡合部以及一通孔;以及 一驱动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承载座的一侧,该驱动件的两端分别穿设于该容置槽与该通孔中,该驱动件具有一按压部; 其中,当该升降座没入该开槽中时,该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隐藏于该盖板中,该卡合部卡合于该卡合孔中,且该第一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该按压部被按压时,该驱动件带动该卡合件移动,使得该卡合部脱离该卡合孔,且该第一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该升降座自该开槽中升起,使得该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外露于该盖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与该卡合件;当该驱动件带动该卡合件移动时,该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该按压部被释放时,该第二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带动该卡合件复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孔具有一第一斜面,且该卡合部具有一第二斜面;当该升降座自该开槽中升起且该升降座被按压时,该第一斜面顶推该第二斜面,以带动该卡合件移动,且该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该卡合部通过该卡合孔时,该第二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带动该卡合件复位。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第三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按压部与该盖板;当该按压部被按压时,该第三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当该按压部被释放时,该第三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以带动该驱动件复位。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具有一第三斜面,且该通孔具有一第四斜面;当该按压部被按压时,该第三斜面顶推该第四斜面,以带动该卡合件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具有一卡钩,自该第三斜面延伸出,用以勾住该通孔的一端。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座另具有一限位部,当该升降座自该开槽中升起时,该限位部抵靠于该承载座,以限制该升降座的上升高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座另具有一弹性悬臂,该限位部自该弹性悬臂突出。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另具有一导引槽,该升降座另具有一导引部,该导引部设置于该导引槽中。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该导引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齿轮,该齿轮能够转动地设置于该承载座上,该承载座另具有一滑槽,该升降座另具有一齿条,该齿条设置于该滑槽中且与该齿轮啮合 。
【文档编号】G06F1/16GK203490591SQ201320646392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吴顺章 申请人:联毅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