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

文档序号:654140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首先,选择某一类公共设施,计算出其在规划时间阈值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达范围后,计算出该类公共设施在其服务覆盖范围内的居住用地面积;然后根据该居住用地面积计算出该类公共设施服务的合理居住人口数量,进而得到该类公共设施的合理指标,将其与该公共设施的规划指标进行比较判断规划是否合理;接着,计算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率,与其规划覆盖指标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类设施的规划覆盖指标是否合理。待城市中所有公共设施规划均被检查后,整理输出比较结果。本发明操作方便,解决了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存在的简单估算、科学支撑不足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分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国内公共事务的重中之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城市规划领域关于民生问题尤其是关于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上缺乏科学细致的技术支撑。
[0003]目前,在专利发明方面还没有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行业从业人员在城市规划编制的实际工作普遍采用的方法为:以设施为中心点,以几何距离作为半径,绘制一个圆形区域,作为该设施的合理服务范围;根据居住人口总量估算全部设施指标,然后参照规范进行简单分配。相对于日益科学的规划技术进步和民生效益凸显的时代要求,现有过于简化的处理手法存在诸多弊端:
1、划定范围不准确;
2、无法模拟居民的实际出行情况;
3、缺少后续的检查与反馈。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
[0005]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选择城市中所需检查的某类公共设施;
步骤2),根据该类公共设施的规划时间阈值,计算出该时间阈值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达范围;
步骤3),将该类公共设施在其规划时间阈值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达范围分别乘以该交通出行方式的使用比例后,进行累加得到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内的居住用地面积;
步骤4),将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内的居住用地面积除以规划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得到该类公共设施服务的居住人口数量;
步骤5),将该类公共设施服务的居住人口数量乘以该类设施的千人指标,得到该类公共设施需要具备的合理指标;
步骤6),将该类公共设施需要具备的合理指标与该类公共设施的规划指标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类设施的规划指标是否合理;
步骤7),将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的居住用地面积除以城市的居住用地总面积,得到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率;
步骤8),将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率与该类公共设施的规划覆盖指标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类设施的规划覆盖指标是否合理;
步骤9),选择其他种类的公共设施,执行步骤2)至步骤8),直到城市中所有公共设施全部检查完毕。
[0006]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解决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中存在的简单估算、科学支撑不足的问题,可以模拟居民的实际出行,科学划定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有效提取设施服务人口,实现“人、地、设施”的对应,分析设施是否满足标准,有效促进民生幸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选择城市中所需检查的某类公共设施;
步骤2),根据该类公共设施的规划时间阈值,计算出该时间阈值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达范围;
步骤3),将该类公共设施在其规划时间阈值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达范围分别乘以该交通出行方式的使用比例后,进行累加得到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内的居住用地面积;
步骤4),将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内的居住用地面积除以规划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得到该类公共设施服务的居住人口数量;
步骤5),将该类公共设施服务的居住人口数量乘以该类设施的千人指标,得到该类公共设施需要具备的合理指标;
步骤6),将该类公共设施需要具备的合理指标与该类公共设施的规划指标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类设施的规划指标是否合理;
步骤7),将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的居住用地面积除以城市的居住用地总面积,得到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率;
步骤8),将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率与该类公共设施的规划覆盖指标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类设施的规划覆盖指标是否合理;
步骤9),选择其他种类的公共设施,执行步骤2)至步骤8),直到城市中所有公共设施全部检查完毕。
[0009]在执行步骤I之前,首先应获取城市地理信息、城市规划方案的用地矢量图纸和道路系统规划矢量图纸及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政策文件及该布局规划成果中提出的规划参数。
[0010]所述城市地理信息至少包括城市交通信息,以及获取所述城市交通信息中各类出行方式在不同类型路面上的行进速度;所述各类出行方式包括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乘坐小汽车、乘坐地铁等方式;所述行进速度是指该地区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城市出行服务信息软件中通用的设计标准值。[0011]所述用地矢量图纸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用地、市政用地和公园绿地等各类用地的完整单一边界且规划信息完整,所述各类用地名称与性质满足《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相关规定;所述各类用地边界的完整、单一是为了避免地块漏失或重复计算;所述各类用地的规划信息包括规划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停车位、技术人员数和服务覆盖居民数量等规划指标。
[0012]所述道路系统规划矢量图纸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在内的各级各类城市道路的路径和宽度及设计时速等规划信息。
[0013]所述规划参数具体包括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规划时间阈值、规划出行方式比例、规划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数值、设施的千人指标等。
[0014]接着,将上述城市规划方案的用地矢量图纸关联并嵌入上述城市地理信息,形成可供查询、选取、计算和输出数据的信息工作平台;将上述道路系统规划矢量图纸关联并嵌入上述信息工作平台,形成多交通策略的出行成本数据库。
[0015]所述的关联与嵌入方法仅需要行业内一般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以人工手动或程序自动的方式,在统一空间坐标系统下,实现同一地区的多个空间信息的全面整合。
[0016]所述的多交通策略的出行成本数据库,强调了出行方式和时间成本的重要性和标志性,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通过开车15分钟来表述距离,在政府政策文件中也经常提出“15分钟健康圈”、“步行10分钟见绿”等改善民生的空间规划布局原则,因此,根据众所周知的距离S=速度V*时间T,行业内的一般技术人员仅需要通过不同出行方式在不同等级道路上的平均速度V,添加必要的字段属性并加权处理嵌入道路和用地中,即可形成上述出行成本数据库。其中,所述的多交通策略是指在人们在出行方式的选择的混合性和多样性的策略集合,比如既可以先步行、后公交、再步行的出行策略,也可以选择先打车、后地铁、再步行的出行策略等。
[0017]由于城市公共设施由于其自身体系的复杂性,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公共设施在服务半径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分级分类逐项检查。因此,所述的待检查的公共设施可以是某一类型、某一等级或某一个公共设施。
[0018]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根据该类公共设施的规划时间阈值,运算时间成本加权距离模型,计算出该时间阈值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达范围。
[0019]所述的时间成本可达性模型的逻辑结构为依托多交通策略的出行成本数据库,通过已知的平均速度V计算出在给定的时间T内设施所能覆盖到的各个方向的距离总和S(即S=V*T),简称可达性范围;该模型已在城市规划相关行业领域内进行学术与实践运用,尚未统一名称普及,非本发明首次提出,因此不申请保护。其最大优点能够简便地抓住时间成本,相对真实的模拟人们在城市中的实际出行情况。
[0020]为保证行业内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运行该模型,进一步阐述所述的可达性模型运行原理:在GIS系统中,首先将研究区内使用一定精度的正交网格分割为栅格图像,根据空间每个单元中的通行的时间成本率,制作时间成本栅格图(Time Cost Raster),然后以设施所在位置为路径计算的目标源(Source),按照最短路径算法,进行成本距离运算(CostWeighted Distance),输出累计成本图(Accumulated Cost)、路径方向图(Direction)、目标辖区图(Allocation),最后进行Reclassify重新分级得到不同时间段的设施可达性范围。
[0021]所述的规划时间阈值指国家规范或规划研究指出的人们使用公共服务出行时间的最大建议值。
[0022]步骤3)中,所述交通出行方式的使用比例,是指规划编制过程根据交通调查、模拟和计算后确定的多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分配比例。
[0023]举例说明步骤4)至步骤6):假设服务覆盖居住用地面积为30公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30m2/人,则对应的居住人口为10000人。假设建筑面积的千人指标为IOm2/千人,则所述设施的建筑面积指标为10000人*10 m2/千人=100m2。假设原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为500 m2,两者相减可得出“削减400 m2建筑面积”的规划建议。
[0024]步骤7)中,服务覆盖率是反映公共设施空间布局公平性的重要指标,其值越高,说明规划布局越合理,越有利民生幸福。
[0025]假设规划覆盖率为85%,而运用本发明计算出的服务覆盖率为70%,小于规划要求,说明该类设施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平性不足,需要调整设施位置或增加设施数量。
[0026]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基于规划方案编制信息平台和出行成成本据库,进行可达性分析,关联规划出行时间阈值、交通出行比例、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和千人指标等规划信息,达到了检查、完善指标的规划目的。
[0027]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两个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伟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选择城市中所需检查的某类公共设施; 步骤2),根据该类公共设施的规划时间阈值,计算出该时间阈值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达范围; 步骤3),将该类公共设施在其规划时间阈值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达范围分别乘以该交通出行方式的使用比例后,进行累加得到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内的居住用地面积; 步骤4),将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内的居住用地面积除以规划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得到该类公共设施服务的居住人口数量; 步骤5),将该类公共设施服务的居住人口数量乘以该类设施的千人指标,得到该类公共设施需要具备的合理指标; 步骤6),将该类公共设施需要具备的合理指标与该类公共设施的规划指标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类设施的规划指标是否合理; 步骤7),将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的居住用地面积除以城市的居住用地总面积,得到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率; 步骤8),将该类公共设施的服务覆盖率与该类公共设施的规划覆盖指标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类设施的规划覆盖指标是否合理; 步骤9),选择其他种类的公共设施,执行步骤2)至步骤8),直到城市中所有公共设施全部检查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检验之前,获取城市地理信息、城市规划方案的用地矢量图纸和道路系统规划矢量图纸及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政策文件及该布局规划成果中提出的规划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地理信息至少包括城市交通信息以及各类出行方式在不同类型路面上的行进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化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类出行方式包括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乘坐小汽车、乘坐地铁。
【文档编号】G06Q50/26GK103886532SQ201410109490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张建召, 赵玉奇, 游涛 申请人: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