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3947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包括鼠标主体,鼠标主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连接设置于鼠标主体中的控制芯片,定位用发光二极管的外侧间隔设有与定位用发光二极管相配合进行定位的微型移动垫。本发明将定位部分设置到鼠标的侧边,通过操作者的拇指即可完成操作;由于定位通过微型移动垫和发光二极管之间完成,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的参考面,可以脱离桌面而握在手中操作,操作者可依身体舒适程度随意调整操作姿势,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防止了操作疲劳和由此引发的手腕部位的病变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专利说明】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子产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鼠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鼠标已成为很多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用户的选择,同时有很多公司正在生产和销售各自的无线鼠标,说明无线鼠标在将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0003]但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鼠标是采用光电无线鼠标,激光无线鼠标以及WIFI无线鼠标,这些无线鼠标都依赖于平面。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伴随之而来的家庭娱乐领域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改变,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把网络视频、网页、游戏转移到电视屏幕上,家庭娱乐中心转移到客厅,更希望躺在沙发上放松娱乐,如何在客厅操控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于是手持鼠标应用而生。演讲者的需求,希望在任意空间位置能够自由地操作鼠标。
[0004]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每天长时间需要使用电脑来进行工作,经常性的敲打键盘和移动鼠标,手腕和手指超负荷劳作,导致腕部肌肉或关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渐渐恶化为“鼠标手”,令职场白领头疼不已。面对这些问题,设计和优化一款更灵活操纵更省力的无线鼠标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使得鼠标操作不再依赖桌面,具有自由度更大更健康和便捷的操作,以解决上述实用性受限以及损害健康等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包括鼠标主体,鼠标主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连接设置于鼠标主体中的控制芯片,定位用发光二极管的外侧间隔设有与定位用发光二极管相配合进行定位的微型移动垫。
[0008]优选的,鼠标主体的侧面设有壳体,微型移动垫设置于壳体中;微型移动垫与鼠标主体的侧面之间设置有垫子;微型移动垫能够在壳体中运动,所述壳体中设有驱动微型移动垫复位的复位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微型移动垫侧边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若干组复位弹簧。
[0010]优选的,壳体上设有供拇指伸入以操作微型移动垫移动的开口。
[0011]优选的,所述垫子为软弹簧垫;所述软弹簧垫环形,布置于发光二极管外周。
[0012]优选的,当拇指按下微型鼠标垫后,沿垂直于下压方向第一次移动微型鼠标垫之后,光标某位置A点移动到位置B点停止;然后松开微型鼠标垫,微型鼠标垫复位,同时软弹簧垫复位;当拇指按下微型鼠标垫后,沿垂直于下压方向再次移动微型鼠标垫之后,光标从位置B点移动到另一位置C点。
[0013]优选的,鼠标主体的上表面前部设有鼠标左键、鼠标滚轮和鼠标右键。
[0014]优选的,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于鼠标主体的左侧或右侧。
[0015]优选的,微型移动垫与鼠标底面的夹角为90° ±(3-10° )。
[0016]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为型号为CP5919AM的控制芯片。
[0017]优选的,只有在微型移动垫处于被按下的状态时,光标能够移动;当微型移动垫处于复位状态下,光标保持不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将定位部分设置到鼠标的侧边,通过操作者的拇指即可完成操作;由于定位通过微型移动垫和发光二极管之间完成,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的参考面,可以脱离桌面而握在手中操作,操作者可依身体舒适程度随意调整操作姿势,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防止了操作疲劳和由此引发的手腕部位的病变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包括鼠标主体1,鼠标主体I的上表面前部设有鼠标左键11、鼠标滚轮12和鼠标右键13 ;鼠标主体I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定位用发光二极管3 ;发光二极管3连接设置于鼠标主体I中的控制芯片(如成熟的CP5919AM控制芯片等,用通过发光二极管3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定位用发光二极管3的外侧间隔设有与定位用发光二极管3相配合进行定位的微型移动垫2。
[0024]鼠标主体I的侧面设有壳体21,微型移动垫2设置于壳体21中;微型移动垫2与鼠标主体I的侧面之间设置有软弹簧垫23,微型移动垫2与壳体21的内壁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组复位弹簧22(图1和图2中显示在微型移动垫2上下左右设置四组复位弹簧22)。壳体21上设有供拇指伸入以操作微型移动垫2移动的开口 210。
[0025]安置微型移动垫的左侧或右侧面与水平方面(鼠标底面)的角度为90° ±(3-10° ),满足更舒适灵活轻松的操作。
[0026]采用复位弹簧22和软弹簧垫23达到复位微型移动垫2,达到长距离移动鼠标箭头的目的。
[0027]微型移动垫2的材料选择硬塑料制作;与拇指接触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增大摩擦,便于移动;与光电管接触面有一定的光洁度,便于定位;
[0028]软弹簧垫23的制作,要求易于变形,弹性好,拇指松动可以立即复位。图示复位弹簧22的选择,要求双向弹性均匀,易于复位;拇指松动后能够立即复位。
[0029]软弹簧垫23主要作用是使得微型移动垫2具有很好的复位,使得微型移动垫2远离发光二极管3,达到不影响光标位置的目的。
[0030]复位的作用是:按下微型鼠标垫2的同时,软弹簧垫23被下压,当拇指沿垂直于按下方向第一次移动微型鼠标垫2之后,光标从某位置A点移动到位置B点。松开微型移动垫2,软弹簧垫23恢复形状驱动微型移动垫2复位(相当于正常鼠标从桌面拿起,),然后再按下微型移动垫2 (相当于正常鼠标再次放回桌面),再移动拇指推动微型移动垫2运动,使得光标从B点移动到C点。只有在微型移动垫2处于被按下的状态时,光标可以移动。当复位状态下,光标保持不动。
[0031]发光二极管3和微型移动垫2可以安装在鼠标左侧或右侧,以适应左手或者右手使用者。
[0032]最后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包括鼠标主体(I),鼠标主体(I)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发光二极管(3);发光二极管(3)连接设置于鼠标主体(I)中的控制芯片,定位用发光二极管(3)的外侧间隔设有与定位用发光二极管(3)相配合进行定位的微型移动垫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鼠标主体(I)的侧面设有壳体(21),微型移动垫(2)设置于壳体(21)中;微型移动垫(2)与鼠标主体(I)的侧面之间设置有垫子;微型移动垫(2)能够在壳体(21)中运动,所述壳体(21)中设有驱动微型移动垫(2)复位的复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微型移动垫(2)侧边与壳体(21)的内壁之间的若干组复位弹簧(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壳体(21)上设有供拇指伸入以操作微型移动垫⑵移动的开口(2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为软弹簧垫(23);所述软弹簧垫(23)为环形,布置于发光二极管(3)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当拇指按下微型鼠标垫(2)后,沿垂直于下压方向第一次移动微型鼠标垫(2)之后,光标某位置A点移动到位置B点停止;然后松开微型鼠标垫(2),微型鼠标垫(2)复位,同时软弹簧垫(23)复位;当拇指按下微型鼠标垫(2)后,沿垂直于下压方向再次移动微型鼠标垫(2)之后,光标从位置B点移动到另一位置C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鼠标主体(I)的上表面如部设有鼠标左键(11)、鼠标滚轮(12)和鼠标右键(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3)设置于鼠标主体(I)的左侧或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微型移动垫(23)与鼠标底面的夹角为90° ±(3-10° ) 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全方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为型号为CP5919AM的控制芯片。
【文档编号】G06F3/0354GK104503605SQ201410797545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8日
【发明者】张建勋, 李喆, 李振岗, 宋健赟, 李明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