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177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其包括透明玻璃层、ITO薄膜层、导电油墨部分、绝缘油墨层以及导电透明PET层,其中,该ITO薄膜层设置在该透明玻璃层的顶面上,该绝缘油墨层设置在该ITO薄膜层的顶面上,该绝缘油墨层中设置有若干导电油墨孔,该导电油墨部分包括若干导电油墨体,每一个该导电油墨体都对应贯穿设置在该导电油墨孔中,该绝缘油墨层与该导电透明PET层之间设置有胶层,通过该胶层将该导电透明PET层直接粘接到该透明玻璃层、该ITO薄膜层、该导电油墨部分、该绝缘油墨层形成的整体半成品上。
【专利说明】—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包括透明玻璃层、ITO薄膜层、导电油墨部分、绝缘油墨层以及导电透明PET层的电容屏电连接的层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容式触摸屏技术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一般由透明的盖板与涂有ITO图案的功能片贴合而成,其中功能片一般为在透明基材的正反两面都溅渡有ITO (或者仅单面溅渡有ΙΤ0)并经光刻处理成所设计图案的透明板,其中透明基材可以是玻璃或PET薄膜;功能片的ITO导电电极直接通过ACF与FPC压合,也可通过边缘丝印的银线和ACF压合FPC与触控芯片连接,手指触摸ITO电极时会导致电极间电容的变化,而触控芯片通过检测这些电容的变化来判断手指触摸的位置。
[0003]现有的生产电容屏的生产工艺方法,主要包括如下的步骤,首先,需要在透明玻璃或PET上磁控溅射ITO导电层,之后光刻双面或单面的ITO图案,制作成功能片,在功能片的边缘丝印银线,再通过ACF将功能片与FPC压合成半成品,最后与丝印有边框的面板进行贴合。正是由于传统电容屏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所以导致了上述的生产方法烦琐,生产成本高,而此是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其利用在透明PET上印制导电银浆然后贴合到玻璃背面形成的电容模组上的结构,既节省了印刷工序、方便了返修同时增加了保护玻璃上的导电ITO功能,而此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其包括透明玻璃层、ITO薄膜层、导电油墨部分、绝缘油墨层以及导电透明PET层,其中,该ITO薄膜层设置在该透明玻璃层的顶面上,该绝缘油墨层设置在该ITO薄膜层的顶面上,该绝缘油墨层中设置有若干导电油墨孔,该导电油墨部分包括若干导电油墨体,每一个该导电油墨体都对应贯穿设置在该导电油墨孔中,每一个该导电油墨体的底部都穿过该导电油墨孔与该ITO薄膜层相连接,每一个该导电油墨体的顶部都穿过该导电油墨孔凸设在该绝缘油墨层的顶面上。
[0006]该导电油墨体包括贯穿体以及连接凸台,该连接凸台固定连接在该贯穿体的顶部,并且,该连接凸台的底面四周固定在该绝缘油墨层的顶面上,该连接凸台上设置有连接头,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导电油墨部分环设在该绝缘油墨层的四周。
[0007]该导电透明PET层包括透明PET层以及若干导线,若干该导线排列设置在该透明PET层的底面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该导电透明PET层具有导电的功能,在每一根该导线的底面上都开设有连接槽,该导电油墨体的该连接头插设在该连接槽中,使该导电油墨部分与该导电透明PET层电连接,该连接头具有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接触面,与该第一接触面以及该第二接触面相对应,该连接槽具有槽体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以及该第二接触面分别与该槽体接触面相接触。
[0008]通过如上所述该连接凸台、该连接头、该连接槽的结构设计能够在提升该导电油墨部分与该导电透明PET层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导电性,另外,在生产加工该连接头、该连接槽的时候由于产品体积比较小,可以采用刮具的形式,利用刮具在该连接头、该连接槽的顶部一次刮过成型,形成该第一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以及该槽体接触面。
[0009]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之间的夹角小于九十度,另外,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加工出多个该连接头以满足实际需要,该导线由金属银制成。
[0010]若干该导线的端部在该透明PET层一侧形成一连接区,该连接区连接在排线的顶部,该排线的底部通过该导电油墨体与该ITO薄膜层电连接。
[0011]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绝缘油墨层与该导电透明PET层之间设置有胶层,通过该胶层将该导电透明PET层直接粘接到该透明玻璃层、该ITO薄膜层、该导电油墨部分、该绝缘油墨层形成的整体半成品上,以简化生产工艺。
[0012]本实用新型在具体生产时候的特点是首先将银浆导线印在透明PET层上,之后,将该导电透明PET层与该透明玻璃层、该ITO薄膜层、该导电油墨部分、该绝缘油墨层形成的整体半成品进行对接,而后,利用OCA胶进行贴合,实现导电油墨过孔与PET上银线的导通连接。由于是银浆和油墨是在不同的基材上分开印刷后压合,这就方便不良品的返修和控制。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具体生产时候的特点是首先将银浆导线印在透明PET层上,之后,将该导电透明PET层与该透明玻璃层、该ITO薄膜层、该导电油墨部分、该绝缘油墨层形成的整体半成品进行对接,而后,利用OCA胶进行贴合,实现导电油墨过孔与PET上银线的导通连接。由于是银浆和油墨是在不同的基材上分开印刷后压合,这就方便不良品的返修和控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头、连接槽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至3所示,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其包括透明玻璃层10、ITO薄膜层20、导电油墨部分30、绝缘油墨层40以及导电透明PET层50,其中,该ITO薄膜层20设置在该透明玻璃层10的顶面上。
[0018]该绝缘油墨层40设置在该ITO薄膜层20的顶面上,该绝缘油墨层40中设置有若干导电油墨孔41,该导电油墨部分30包括若干导电油墨体31,每一个该导电油墨体31都对应贯穿设置在该导电油墨孔41中,每一个该导电油墨体31的底部都穿过该导电油墨孔41与该ITO薄膜层20相连接,每一个该导电油墨体31的顶部都穿过该导电油墨孔41凸设在该绝缘油墨层40的顶面上。
[0019]该导电油墨体31包括贯穿体311以及连接凸台312,该连接凸台312固定连接在该贯穿体311的顶部,并且,该连接凸台312的底面四周固定在该绝缘油墨层40的顶面上,该连接凸台312上设置有连接头313。
[0020]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导电油墨部分30环设在该绝缘油墨层40的四周。
[0021]该导电透明PET层50包括透明PET层51以及若干导线52,若干该导线52排列设置在该透明PET层51的底面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该导电透明PET层50具有导电的功能。
[0022]在每一根该导线52的底面上都开设有连接槽,该导电油墨体31的该连接头313插设在该连接槽中,使该导电油墨部分30与该导电透明PET层50电连接。
[0023]该连接头313具有第一接触面61以及第二接触面62,与该第一接触面61以及该第二接触面62相对应,该连接槽具有槽体接触面63,该第一接触面61以及该第二接触面62分别与该槽体接触面63相接触。
[0024]通过如上所述该连接凸台312、该连接头313、该连接槽的结构设计能够在提升该导电油墨部分30与该导电透明PET层50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导电性,另外,在生产加工该连接头313、该连接槽的时候由于产品体积比较小,可以采用刮具的形式,利用刮具在该连接头313、该连接槽的顶部一次刮过成型,形成该第一接触面61、该第二接触面62以及该槽体接触面63。
[0025]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第一接触面61与该第二接触面62之间的夹角小于九十度,另外,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加工出多个该连接头313以满足实际需要,该导线52由金属银制成。
[0026]若干该导线52的端部在该透明PET层51 —侧形成一连接区64,该连接区64连接在排线65的顶部,该排线65的底部通过该导电油墨体31与该ITO薄膜层20电连接。
[0027]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绝缘油墨层40与该导电透明PET层50之间设置有胶层,通过该胶层将该导电透明PET层50直接粘接到该透明玻璃层10、该ITO薄膜层20、该导电油墨部分30、该绝缘油墨层40形成的整体半成品上,以简化生产工艺。
[0028]本实用新型在具体生产时候的特点是首先将银浆导线52印在透明PET层51上,之后,将该导电透明PET层50与该透明玻璃层10、该ITO薄膜层20、该导电油墨部分30、该绝缘油墨层40形成的整体半成品进行对接,而后,利用OCA胶进行贴合,实现导电油墨过孔与PET上银线的导通连接。由于是银浆和油墨是在不同的基材上分开印刷后压合,这就方便不良品的返修和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玻璃层、ITO薄膜层、导电油墨部分、绝缘油墨层以及导电透明PET层,其中,该ITO薄膜层设置在该透明玻璃层的顶面上,该绝缘油墨层设置在该ITO薄膜层的顶面上,该绝缘油墨层中设置有若干导电油墨孔,该导电油墨部分包括若干导电油墨体,每一个该导电油墨体都对应贯穿设置在该导电油墨孔中,每一个该导电油墨体的底部都穿过该导电油墨孔与该ITO薄膜层相连接,每一个该导电油墨体的顶部都穿过该导电油墨孔凸设在该绝缘油墨层的顶面上, 该导电油墨体包括贯穿体以及连接凸台,该连接凸台固定连接在该贯穿体的顶部,并且,该连接凸台的底面四周固定在该绝缘油墨层的顶面上,该连接凸台上设置有连接头, 该导电透明PET层包括透明PET层以及若干导线,若干该导线排列设置在该透明PET层的底面上,在每一根该导线的底面上都开设有连接槽,该导电油墨体的该连接头插设在该连接槽中,使该导电油墨部分与该导电透明PET层电连接,该连接头具有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接触面,与该第一接触面以及该第二接触面相对应,该连接槽具有槽体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以及该第二接触面分别与该槽体接触面相接触, 该绝缘油墨层与该导电透明PET层之间设置有胶层,通过该胶层将该导电透明PET层直接粘接到该透明玻璃层、该ITO薄膜层、该导电油墨部分、该绝缘油墨层形成的整体半成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油墨部分环设在该绝缘油墨层的四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之间的夹角小于九十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线由金属银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屏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该导线的端部在该透明PET层一侧形成一连接区,该连接区连接在排线的顶部,该排线的底部通过该导电油墨体与该ITO薄膜层电连接。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3746049SQ20142004986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赵晓刚, 冯正华 申请人:深圳市瑞森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