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511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包括:芯片本体;第一管脚组,其设置于上述芯片本体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至少包括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第二管脚组,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而设置于芯片本体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至少包括接地脚、电源脚和复位脚。本实用新型的芯片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和接地脚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专利说明】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片机芯片,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
-H-* I I
心/T O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不同管脚数的芯片,若使用传统的8051管脚排列,则每种管脚数的芯片之间的脚位都是不兼容的,这给产品的升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假如以前使用的是20脚的单片机,为了产品功能升级,现在需要使用28脚的单片机,但是由于管脚的不兼容,则用户的线路板必须全部重新制作。另外,这种不兼容也会给工具的制作(例如制作编程器)增加了复杂度。其中很特别一点的是,由于传统的8051管脚的排列规律,所有管脚数的单片机的电源脚和地线都是斜角对称的,而这种设计的芯片,一旦芯片插反,势必导致电源和地线反接而烧毁芯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兼容各种具有不同脚数量的单片机且可以有效保护芯片不受损伤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包括:
[0005]芯片本体;
[0006]第一管脚组,其设置于上述芯片本体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至少包括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
[0007]第二管脚组,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而设置于芯片本体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至少包括接地脚、电源脚和复位脚。
[0008]进一步地,上述的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各设置为两个,该外部中断脚依次设置于该ISP编程脚之后。
[0009]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上述外部中断脚组之后的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一自由脚。
[0010]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
[0011]进一步地,上述的复位脚包括第一复位脚和第二复位脚,接地脚、第一复位脚、电源脚和第二复位脚依次设置。
[0012]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二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二复位脚之后的多个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二自由脚。
[0013]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二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和接地脚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芯片本体2.第一管脚组21.1SP编程脚22.外部中断脚3.第二管脚组31.接地脚32.电源脚33.复位脚331.第一复位脚332.第二复位脚41.第一自由脚42.第二自由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3]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包括:芯片本体I ;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和两个外部中断脚22 ;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接地脚31、电源脚32和复位脚33。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I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0024]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和第二复位脚33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0025]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I ;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四个第一自由脚41 ;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四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I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0026]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四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0027]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I ;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六个第一自由脚41 ;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六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I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0028]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六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0029]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I ;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十个第一自由脚41 ;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十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I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0030]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十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0031]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I ;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十二个第一自由脚41 ;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十二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I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0032]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十二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0033]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I ;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十六个第一自由脚41 ;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I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十六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I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0034]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十六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003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片本体; 第一管脚组,其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管脚组至少包括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 第二管脚组,其相对所述第一管脚组而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管脚组至少包括接地脚、电源脚和复位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ISP编程脚和所述外部中断脚各设置为两个,所述外部中断脚依次设置于所述ISP编程脚之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部中断脚之后的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一自由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脚包括第一复位脚和第二复位脚,所述接地脚、第一复位脚、电源脚和第二复位脚依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复位脚之后的多个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二自由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
【文档编号】G06F11/36GK203966108SQ201420364248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日
【发明者】姚永平 申请人:南通国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