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7790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查找不便、效率较低、耗时较长等的原因,多数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往往偏低,人们更愿意通过自助驾车等方式达到出行的目的。但是,自助驾车等方式很容易造成城市中交通的拥堵以及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因而,为了吸引更多的驾车用户选择公交出行,就需要保证公共交通中路线确定的便捷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

具体地,现有的路线规划的主要方式为:分别确定距离起点最近的第一站点和距离终点最近的第二站点,分别以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为起点进行双向广度搜索路线,直至搜索到相同的路线,根据搜索到的所述相同的路线还原出从所述第一站点到第二站点的路线,将该路线确定为从起点到所述终点的路线。这种方案虽然能够在稀疏的公交路网中快速地完成计算,但是,在密集的公交路网中,由于线路数量庞大,线路与线路的站点之间的换乘关系较为复杂,若按照前述双向广度搜索的方式进行寻路,往往耗时较长、效率较低,并且,上述方式在进行双向广度搜索的过程中并不区分路线的路线等级,即,所有的路线均参与计算,因此,若最终规划出的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路线包括多种换乘方式时,可能会存在规划出的多种换乘方式中的各路线的路线等级差异较大,进而使得规划出的路线的合理性较差,用户的体验较差。

综上所述,现有的路线规划方法存在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以及所得到的换乘路线的合理性较差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路线规划方法所存在的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以及确定的换乘路线的合理性较差等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包括:

接收携带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

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

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

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装置,包括:

规划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

地理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

路线等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

路线规划模块,用于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可根据接收到的携带有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并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进而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即,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在得到起终点之后,并不是直接在全路网包含的所有路线构成的集合中,分别以起点和终点进行双向广度搜索,而是先确定起终点之间的地理区域跨度,并得到与该起 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在路线等级不低于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匹配的路线等级的路线所构成的集合中规划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因此,减少了参与路线规划的路线的数量,降低计算量,从而降低了路线规划所需的时间和提高了路线规划的效率;另一方面,路线等级越高的路线对应的道路行驶速度一般较快,途径站点相对较少,因此,在路线等级不低于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匹配的路线等级的路线所构成的集合中规划得到的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行驶速度块、途经站点少,规划出的路线更合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路线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路线规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的路线规划方法所存在的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以及确定的换乘路线的合理性较差等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所述路线规划方法主要可适用于公交换乘路线的确定,当然,也可适用于其它类型换乘路线的确定,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地,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 一中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101、步骤102、步骤103和步骤104。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的在执行步骤101-步骤104之前,预先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得到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因此,前述方法流程在图1所示的步骤101之前还可包括步骤100。

为便于理解,以下内容对前述图1所示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

步骤100、设置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

步骤100具体实现可如下:

步骤100a、针对路网中的任一路线,根据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和/或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确定出所述路线的路线等级;以及,

步骤100b、根据各路线的路线等级以及该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建立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针对任一路线,可将该路线的各站点与路网数据中的各道路进行匹配,得到该路线的各站点所匹配的道路,并根据该路线的各站点所匹配的道路,得到与该路线相匹配的道路,以及,根据与该路线相匹配的道路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该路线的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以及跨越的地理区域。或者,根据路线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以及,所述路线的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具体的如:确定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以及确定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根据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以及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

进一步地,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路线等级可包括跨省级、跨市主干级、跨市支线级、市内主干级、市内支线级、区县主干级以及区县支线级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为例,针对任一路线,可按照表1所示的匹配关系表确定该路线所对应的路线等级。

表1:匹配关系表

也就是说,前述步骤100b根据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和/或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确定出所述路线的路线等级,具体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情况1、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省级。

情况2、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或者城市主干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

例如,若确定某一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该路 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高速公路、省内支线道路以及城市次干路三种,或者,仅为高速公路,则可确定该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也就是说,如果一条路线匹配的道路包含的道路等级有多种,则在进行该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的确定时,可仅根据该路线匹配的多种道路等级中等级最高的道路等级,来确定该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

情况3、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高于普通铁路或者省内支线道路(即,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或城市主干路,但包括普通铁路或者省内支线道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支线级。

例如,若确定某一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该路线所匹配的道路包含的道路等级为省内支线道路、城市次干路以及县道三种,或者,仅为省内支线道路,则可确定该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支线级。

情况4、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城市主干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

例如,若确定某一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且该路线所匹配的道路包含的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县道三种,或者,仅为高速公路,则可确定该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

情况5、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高于城市次干路、城市普通道路或者县道(即,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城市主干路,但包括城市次干路、城市普通道路或者县道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支线级。

例如,若确定某一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且该路线所匹配的道路包含的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县道以及乡级道路三种,或 者,仅为城市次干路,则可确定该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支线级。

情况6、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乡级道路,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

例如,若确定某一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且该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为乡级道路以及村级道路两种,或者,仅为乡级道路,则可确定该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

情况7、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高于村级道路(即,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包括乡级道路,但包括村级道路),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支线级。

例如,若确定某一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且该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为村级道路,则可确定该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支线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路线等级除了可包括跨省级、跨市主干级、跨市支线级、市内主干级、市内支线级、区县主干级以及区县支线级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之外,还可包括其它的等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跨省级、跨市主干级、跨市支线级、市内主干级、市内支线级、区县主干级以及区县支线级的级别依次降低,此处不再赘述。

再有,针对上述七种等级中的任一种路线等级,该路线等级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子等级,例如,对于跨市主干级来说,其还可被细分为第一跨市主干子级以及第二跨市主干子级,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跨市主干子级的路线等级可高于所述第二跨市主干子级的路线等级。

例如,针对任一路线,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高速铁路或者高速公路中的 任意一种或多种,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第一跨市主干子级;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包括高速铁路或者高速公路,但包括城市快速道或者城市主干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第二跨市主干子级,以便于后续基于跨市主干级的路线进行路线规划时,可优先选择路线等级为第一跨市主干子级的路线,从而进一步地缩小了路线选取的范围,提高了路线规划的效率以及路线规划的合理性,对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仍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路线等级可包括跨省级、跨市主干级、跨市支线级、市内主干级、市内支线级、区县主干级以及区县支线级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为例,所建立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省级;

地理区域为同省跨市,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和/或跨市支线级;

地理区域为同市跨区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和/或市内支线级;

地理区域为同区县跨乡村,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和/或区县支线级。

即,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路线等级可包括跨省级、跨市主干级、跨市支线级、市内主干级、市内支线级、区县主干级以及区县支线级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为例,所建立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可如表2所示:

表2: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步骤100,可仅在线下执行一次即可,后续进行路线规划时,无需重新执行,在进行路线规划时直接应用步骤100得到的对应关系即可。即,在执行完步骤100之后,后续进行路线规划时只需要执行步骤101~104所述的操作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于在接收携带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后,如何进行路线规划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即步骤101-步骤104。

步骤101:接收携带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路线规划请求通常是用户在确定自身存在路线规划需求时,下发给对应的路线规划装置的。如用户可在客户端前端上的电子地图界面进行操作发起路线规划请求,再由服务器或客户端后端进行相应的路线规划操作。其中,所述起点和终点通常可为用户在电子地图界面通过选点或相应的输入框中输入的方式来设置得到,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步骤102: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

可选地,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可包括:

确定所述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确定与所述起点的距离不大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第一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如第一站点为距离所述起点最近的一个公交站点;

确定所述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确定与所述终点的距离不大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第二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如第二站点为距离所述终点最近的一个公交站点;

根据所述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所述第一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以及,所述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所述第二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具体的如:确定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 的行政区划或者所述第一站点所在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以及,确定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或者第二站点所在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根据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或者所述第一站点所在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以及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或者第二站点所在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例如,可分别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并根据所述起点和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或者,确定与所述起点的距离不大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第一站点以及确定与所述终点的距离不大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第二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并根据第一站点以及第二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等。

其中,所述设定距离阈值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如可设置为50米、200米、500米等,对此也不作任何限定。

例如,若确定所述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位于北京市内、所述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河北省内,则可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若确定所述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江苏省的苏州市内、所述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江苏省的杭州市内,则可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若确定所述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位于北京市的房山区、所述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位于北京市的平谷区,则可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若确定所述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兴隆庄、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大董村,则可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等,对此不再赘述。

步骤103: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

可选地,以步骤100中所建立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为例,针对任一路线,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 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可包括:

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则可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跨省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则可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和/或跨市支线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则可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和/或市内支线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则可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和/或区县支线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后续进行路线规划时的规划效率以及规划出的路线的合理性,若确定出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则可优先将跨市主干级作为与所述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若确定路线起终点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则可优先将市内主干级作为与所述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类似地,若确定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则可优先将区县主干级作为与所述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对此不再赘述。

步骤104: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可选地,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可包括:

基于集合求交法对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进行计算,以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或者,

基于图算法对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进行计算,以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可选地,作为步骤104的替代步骤,该步骤为:基于所述起点和终点跨越的地理区域、以及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具体地,该步骤具体实现如下:基于集合求交法对起点和/或终点在所述起点和终点跨越的地理区域内、且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进行计算,以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或者,基于图算法对起点和/或终点在所述起点和终点跨越的地理区域内、且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进行计算,以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起点和终点跨越的地理区域可为包括所述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最短连线(包括起点和终点在内)所途径的各地理区域,以及与所述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最短连线所途径的各地理区域之间的距离不超过设定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的地理区域。例如,假设所述起点位于北京市内,所述终点位于上海市内,则所述起点和终点跨越的地理区域可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以及上海等,对此不作赘述。

也就是说,针对任一路线,可根据该路线的路线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来确定与该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以使得可优先采用路线等级不低于与该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来规划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例如,假设路线起终点位于苏州市内和杭州市内,则可优先选择苏州市~杭州市的不低于跨市主干级以及跨市支线级的路线。即,在进行路线的规划时,不再对所有的路线进行无差别的求交,而是,优先采用路线等级不低于与该路线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来规划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从而极大地缩小了路线选取的范围,因而,可极大地减少路线规划时需要计算的数据量以降低路线规划所需的时间、提高路线规划的效率;另外,由于高等级的路线行驶速度相对较快、途径站点相对较少,因而,还能减少乘车的时间以保证换乘路线的合理性;再者,由于最终确定的参与路线规划计算的各路线的路线等级通常是相同或相近的,因而,当规划出的路线需要换乘时,各换乘路线的路线等级也相差较小,从而能够进一 步提高用户的体验以及路线规划的合理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规划某一路线时,除了可采用路线等级不低于与该路线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之外,还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选取(或结合)较低等级的路线,以规划出该路线。如为了满足用户对站点、发车到站时间以及价格等的需求,或者,在尽可能多的选取对应的路线等级不低于与该路线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必不可少的较低等级的路线,以规划出该路线等。

例如,假设用户请求的起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兴隆庄,终点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小辛寨,即可确定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则可优先采用路线等级不低于市内主干级和/或市内支线级的各路线,来规划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具体地,如表3所示,所确定的换乘路线可为房33路→黄村~向阳专线→郊81路→郊100路→平47路/平21路/平35路以及房33路→地铁房山线→地铁9号线→地铁10号线外环→852路→平35路;其中,房33路对应房山区内的区县支线级路线,黄村~向阳专线对应大兴区~房山区的市内支线级路线、郊81路对应大兴区~密云区的市内支线级路线、郊100路对应昌平区到平谷区的市内支线级路线、平47路/平21路/平35路对应平谷区内的区县支线级路线、地铁对应市内主干级路线、852路对应丰台区~大兴区的市内支线级路线。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从房山区换乘市内支线级或者换乘市内主干级路线均需通过房33路等区县支线级路线;到达平谷区之后,也需通过平47路/平21路/平35路等区县支线级路线,才能达到小辛寨,即,房33路以及平47路/平21路/平35路等对应的路线为兴隆庄到小辛寨必不可少的较低等级的路线。因而,最终确定的两种换乘路线均可包括房33路、以及平47路/平21路/平35路等区县支线级路线。

表3:换乘路线示意表

再例如,假设用户请求的起点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华北电力大学,终点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小辛寨,即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则可优先采用路线等级不低于市内主干级和/或市内支线级的各路线,来规划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具体地,如表3所示,所确定的换乘路线可为670路→郊100路→平22路以及地铁8号线→地铁10号线内环→852路→平22路;其中,670路对应西城区~昌平区的市内支线级路线、郊100路对应昌平区~平谷区的市内支线级路线、平22路对应平谷区内的区县支线级路线、地铁对应市内主干级路线、852路对应东城区~平谷区的市内支线级路线。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到达平谷区之后,需通过平22路等区县支线级路线,才能达到小辛寨,即,平22路等对应的路线为华北电力大学到小辛寨必不可少的较低等级的路线。因而,最终确定的两种换乘路线均可包括平22路等区县支线级路线。

类似地,假设用户请求的起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兴隆庄,终点为北京市顺义区的俸伯,即路线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则可优先采用路线等级不低于市内主干级和/或市内支线级的各路线,来规划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具体地,如表3的第四行所示,所确定的换乘路线可为房33路→952路→地铁6号线→地铁14号线东段→地铁15号线以及房33路→地铁房山线 →地铁9号线→地铁10号线内环→地铁8号线→地铁15号线;其中,房33路对应房山区内的区县支线级路线,952路对应房山区~海淀区的市内支线级路线、地铁对应市内主干级路线。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从房山区换乘市内支线级或者换乘市内主干级路线均需通过房33路等区县支线级路线,即,房33路对应的路线为兴隆庄到俸伯必不可少的较低等级的路线。因而,最终确定的两种换乘路线均可包括房33路等区县支线级路线。

再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规划某一路线时,为了进一步缩小路线选取的范围、同时保证路线选取的合理性,可优先选取路线等级为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来进一步规划出该路线。

例如,若确定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如起点位于苏州市内和终点位于杭州市内,则可优先选择跨市主干级以及跨市支线级的路线;若确定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如起点位于房山区内以及终点位于平谷区内,则可优先选择市内主干级以及市内支线级的路线;若确定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如起点位于兴隆庄内以及终点位于大董村内,则可优选选择区县主干级以及区县支线级的路线。

进一步地,若确定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在确定与该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和/或跨市支线级之后,还可进一步优选跨市主干级路线,以确定更省时、更合理的换乘路线;

若确定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在确定与该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和/或市内支线级之后,还可进一步优选市内主干级路线,以确定更省时、更合理的换乘路线;

若确定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在确定与该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和/或区县支线级之后,还可进一步优选市内主干级路线,以确定更省时、更合理的换乘路线等,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可根据接收到的携带有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并根据预置的地理 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进而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即,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在得到起终点之后,并不是直接在全路网包含的所有路线构成的集合中,分别以起点和终点进行双向广度搜索,而是先确定起终点之间的地理区域跨度,并得到与该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在路线等级不低于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匹配的路线等级的路线所构成的集合中规划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因此,减少了参与路线规划的路线的数量,降低计算量,从而降低了路线规划所需的时间和提高了路线规划的效率;另一方面,路线等级越高的路线对应的道路行驶速度一般较快,途径站点相对较少,因此,在路线等级不低于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匹配的路线等级的路线所构成的集合中规划得到的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行驶速度块、途经站点少,规划出的路线更合理。

实施例二:

基于与本发明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装置,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路线规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知,所述路线规划装置可包括:

规划请求接收模块21,可用于接收携带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

地理区域确定模块22,可用于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

路线等级确定模块23,可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

路线规划模块24,可用于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进一步地,所述地理区域确定模块22,具体可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221、第二确定子模块222和第三确定子模块223,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221,可用于确定所述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确定与所述起点的距离不大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第一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

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222,可用于确定所述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确定与所述终点的距离不大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第二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

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223,可用于根据所述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所述第一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以及,所述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所述第二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

进一步地,所述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省级;

地理区域为同省跨市,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和/或跨市支线级;

地理区域为同市跨区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和/或市内支线级;

地理区域为同区县跨乡村,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和/或区县支线级。

进一步地,所述路线等级确定模块23,具体可用于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则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跨省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则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和/或跨市支线级;和/或,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则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和/或市内支线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则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和/或区县支线级。

进一步地,所述路线规划模块24,具体可用于基于集合求交法对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进行计算,以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或者,基于图算法对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进行计算, 以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路线等级设定模块25和对应关系设定模块26,可预先通过路线等级设定模块25和对应关系设定模块26得到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其中:

所述路线等级设定模块25,用于针对任一路线,根据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和/或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确定出所述路线的路线等级;

所述对应关系设定模块26,用于根据各路线的路线等级以及该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建立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所述路线等级设定模块25,具体可用于:

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省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或者城市主干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高于普通铁路或者省内支线道路,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支线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城市主干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高于城市次干路、城市普通道路或者县道,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支线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且所述路 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乡级道路,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和/或,

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高于村级道路,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支线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 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