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6349发布日期:2019-09-24 22:28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河道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河道界桩电子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尤其涉及河道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



背景技术:

界桩,作为地界标志的桩子。其区别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不仅各条边界采用的尺寸和外观不同,即使在同一条边界中也不一定相同。为保证界桩在实地起到指示界线的作用,其树立位置和形式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建筑材料,界桩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有基座或无基座)、花岗岩(钢筋混凝土基座)、垒石堆(也称简易界桩)、金属质材等。各种类型的选择需要根据实地地表情况和界线的走向而定。综合上述,各种界桩标志须埋设于地表,以起到警示作用和定位巡查。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及一些人为因素,将使原先地上标识物界桩消失或者移位,造成界线与实际发生一些变化,这样会给管理人员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在某些重要地段,交通要道,确权地区,仅凭借图纸和经验是很难判断路由的。在此种背景下我们采用低频rfid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一种河道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以此配合河长制的推广和提高其管理水平。

本发明提供的河道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采用低频rfid射频技术,埋设在界点地下的身份标志,是一款无源产品,工作时依靠外部电磁场提供能量,帮助精准定位、查找、识别和管理界线,帮助建立边界界桩的信息化数据,为信息化管理河道及水利工程界线保护范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河道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是多个。

本发明提供的河道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平台主要基于rfid技术,由电子应答器、手持探测仪、移动智能终端(带gps模块)和后台服务系统组成,充分利用rfid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河道界桩地下标识的精益化、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为确权范围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它能穿透雪、冰、涂料、水泥和一定深度的埋深等恶劣环境读取数据标识,并且阅读速度极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作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自动数据采集技术,rfid应用到资源管理系统上,其优势表现尤为突出,如以下几点。

(1)防水、防磁、耐高温,不受环境影响,具有放冲突功能。

(2)无源和免接触操作,应用便利,只需置于阅读器形成的电磁场中就可准确读入数据,减少甚至排除因人工干预数据采集而带来的效率降低和纠错成本。

(3)rfid读取数据快、距离长,可读取标标识物上的编码,并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后台管理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相关联,实时显示相关信息。

(4)rfid的识读不依赖于可见光,因此不需以目视可见为前提,穿透率强,可在恶劣环境下使用。

(5)信息数据具有保密功能,使得数据只有专用阅读器可识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河道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介绍:

如图1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河道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平台主要基于rfid技术,由电子应答器、手持探测仪、移动智能终端(带gps模块)和后台服务系统组成,充分利用rfid技术的优势,实现了界桩地下标识的精益化、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为确权范围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rfid基本原理: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应答器、阅读器、应用软件系统组成。每个应答器由芯片、射频前端与存储器组成,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可任意定时向后台发送位置信息,并埋于地下作为识别目标对象。阅读器主要用于控制射频模块向应答器发射读取信号,并接受反馈的信息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后台应用层软件则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为用户所使用。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内部线圈发送一定频率射频信号,当地下应答器标识点进入线圈工作区时,内部电路产生感应电流,应答器被激活,其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线路发射出去,系统接收模块接收到从地下目标发送过来的编码信号,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将数据传送到后台计算机网络。此时,应用层软件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目标是否合法,针对不同的情况后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处理。rfid的基本原理图如图2所示。

在使用电子应答器前,先需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现场施工安装时,通过前端软件将该界桩有关属性数据等信息一一写入后台数据库。将各电子应答器安装在直埋界桩界点下,手持探测仪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识读应答器的id编码号并蓝牙传输至手持智能终端,通过以现场安装点的标识及其唯一id编码作为位置点标志,采集位置点gps数据,前端软件通过输入gps数据、编辑、绑定id号,在gis电子地图上生成标签位置点图标,并与数据库里的相关信息一一关联起来。

在巡查和有关巡点时,以该点及其唯一id编码作为索引,利用手持探测仪和手持智能终端,通过探测、前端后台软件调用gis地图和数据库,快速搜索探知电子界桩的位置点,完成对该位置点电子标签的定位及数据读取,从而获得现场描述情况、现场图片、界桩名称等。如此即能准确的定位和信息化、可视化管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采用低频RFID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一种河道及水利工程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以此配合河长制的推广和提高其管理水平。河道界桩分布式电子地下标识系统采用低频RFID射频技术,埋设在界点地下的身份标志,是一款无源产品,工作时依靠外部电磁场提供能量,由电子应答器、手持探测仪、移动智能终端(带GPS模块)和后台服务系统组成,充分利用RFID技术的优势,实现了界桩地下标识的精益化、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为河道确权范围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帮助精准定位、查找、识别和管理界线,帮助建立边界界桩的信息化数据,为信息化管理河道及水利工程界线保护范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莫保民;张杰;李恒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嘉润(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16
技术公布日:2019.09.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