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安全管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0800发布日期:2019-02-19 17:5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安全管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安全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模式利用远程监控的方式对电力设备进行操作与管理,操作人员数量虽然相对减少了,但增加了每一个操作人员所承担的责任,对人员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强人员监管:

(1)人员出入身份真实性。目前人工核查核验身份方式,工作人员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实人实名难以保证;证件等身份验证方式存在证件遗失、盗用等诸多问题,实人实证难以保证;远程视频、电话等身份验证方式,无法保证工作票与运检人员实名信息一致性,人票合一难以保证。(2)人员进站操作规范性。目前虽然利用了视频监控手段,但视频监控区域广,难以对人员安全帽佩戴、工作服完整穿着等着装行为进行识别,无法保证人员着装满足规范要求。(3)人员操作行为追溯性。目前的远程监控方式主要对电力设备/重点区域进行监控,难以对人员操作过程进行无死角记录,无法对异常行为造成的安全事故进行责任追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安全管控方法,可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身份、着装、异常行为的全过程监管,实现人员出入身份真实、进站着装规范、操作行为可追溯的安全管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安全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电气操作人员安全信息管理;

(2)根据人员安全信息,建立智能门禁系统,检查操作人员真实身份信息;

(3)在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或作业现场之前,对操作人员着装进行规范性确认;

(4)对操作人员岗位和工作区域信息管理,确认人岗、人域一致性;

(5)通过扫描作业票签字或者二维码核对工作票信息,确认人票一致性;

(6)对操作人员实时监控,对操作人员异常行为进行显著性检测,获取异常行为关键帧并保存,并对操作人员的身份、着装全程核验记录进行保存;

(7)对核对的操作人员异常信息进行报警提醒。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人员安全信息包括内部人员信息、外包人员信息及访客信息;

所述内部人员信息包括人员的姓名、照片、性别、身份证号、所属单位、工号、工种、参加工作时间、技能等级、联系方式、持证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健康情况及档案编码;所述外包人员信息包括姓名、照片、性别、身份证号、所属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信息及与承包方的安全协议信息;所述访客信息包括姓名、照片、性别、身份证号及所属单位。

进一步的,步骤(7)中,对核对的操作人员异常信息进行报警提醒包括上岗证件到期报警,健康体检报警,未完成作业票交底报警,人岗不符报警,重要区域越界报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解决了基于证件的身份认证方式存在的容易遗失、容易被盗用等问题,弥补了人工核查方式效率低下的不足,保证了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身份可靠、着装规范以及异常行为可追溯,实现了变电站可信安全管控,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减少安全风险,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本发明将电气操作人员的安全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操作人员确认身份后才被允许进入变电站,同时对操作人员着装进行监控识别,保证着装的规范性,此外对人岗、人域以及人票一致性进行核验,对操作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并对异常行为进行录像,提高了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的安全管控效率,促进了作业安全风险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形成安全风险预控机制,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安全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电气操作人员安全信息管理:该人员安全管理信息包括员工信息、外包人员信息及访客信息;

其中,电气操作人员安全信息包括姓名、照片、性别、身份证号、所属单位、工号、工种、参加工作时间、技能等级、联系方式、持证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健康情况及档案编码等。

s2:建立变电站智能门禁系统:根据人员安全信息,建立智能门禁系统,通过集成的可信身份认证模块,核验操作人员真实身份信息。

s3:操作人员着装管理:进入工作岗位或作业现场之前,通过安装摄像头设备以及可信终端,对操作人员安全帽是否正常佩戴、工作服穿着是否满足规定进行核对,确保着装规范性。

s4:操作人员岗位及工作区域管理:通过在工作区域和工作岗位处安装摄像头设备以及可信终端,可识别操作人员岗位信息和工作区域信息,通过对操作人员岗位信息和工作区域信息与当前所处的岗位和工作区域信息要求是否一致进行核对,判断是否进入或者离开作业区域,并可借助于4g网络,定位现场具体作业位置,做到人岗以及人域一致性。

s5:操作人员作业票管理:各工作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票的推送可信终端,该作业票包括现场签字后的作业票和现场未签字的作业票,签字后的作业票可通过现场或远程扫描为电子版进行可信查验,现场未签字的作业票扫描为电子版后可通过负责人远程电子签字后回传回来进行可信查验,操作人员通过扫描可信查验后的作业票签字或者二维码进行确认;然后通过集成的可信身份认证模块,在可信终端即可完成作业票交底、签名、保存、打印等功能,核对操作人员当前安全档案信息,做到操作人员与作业票对应,安全作业。

s6:操作人员实时监控管理:通过在重要区域和出入口安装摄像头设备以及可信终端,可对操作人员异常行为进行显著性检测,并可借助于4g网络,对获取的异常行为关键帧进行本地或者远程低延迟保存,同时对操作人员的身份、着装等全程核验记录进行保存,便于安全稽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s7:异常行为报警管理:用于对操作人员安全信息核对以及智能化提醒,如上岗证件到期报警,健康体检报警,未完成作业票交底报警,人岗不符报警,重要区域越界报警等,同时可对报警性质、报警位置和报警级别进行区分。其中,所述报警性质是因为什么原因发出报警,所述报警位置为在什么位置发生了异常情况,所述报警级别是对于所有的报警进行优先级排序,例如人岗不符、重要区域越界报警为第一优先级,上岗证件到期报警为第二优先级等。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安全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电气操作人员安全信息管理;建立智能门禁系统,检查操作人员真实身份信息;在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或作业现场之前,确认操作人员着装规范;对操作人员岗位和工作区域信息,确认人岗、人域一致性;确认人票一致性,对操作人员实时监控,对操作人员异常行为进行显著性检测,获取异常行为关键帧并保存,此外对操作人员的身份、着装等全程核验记录进行保存;对核对的操作人员异常信息进行报警提醒。本发明提高了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的安全管控效率,促进了作业安全风险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形成安全风险预控机制,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马冬;万涛;李玉;范叶平;杨德胜;郭瑞祥;尚守卫;李翔宇;张地;操李节;刘小明;汤晓君;赵林;孙奉林;郭政;汪鹏;周盼;张锐;钱婧;张子珩;赵志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28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