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1849发布日期:2021-06-18 20:3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整合有可挠屏幕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曲面显示器能提供使用者环绕视野,以让使用者获致视觉沉浸感,因此遂有厂商推出搭载有曲面显示器的笔记本电脑。常见的曲面显示器包括机壳与曲面显示屏幕,其中曲面显示屏幕安装于机壳内,且曲面显示屏幕的曲度是固定不变的。为配合曲面显示屏幕的几何轮廓,机壳中朝向机体的一侧大多设计为弧形,此设计会造成机壳的体积、厚度以及重量增加。除此之外,当曲面显示器闭合于机体时,机壳与机体之间也会存在极大的缝隙。因此,在目前市面上,搭载有曲面显示器的笔记本电脑大多存在着过于厚重以及结构强度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能满足产品轻薄化的设计需求。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磁力机构。第一机体包括驱动部。第二机体枢接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包括机壳、可挠屏幕以及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机壳内,且可挠屏幕贴附于支撑机构。磁力机构包括滑杆、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以及第三磁铁。滑杆滑设于机壳。第一磁铁设置于滑杆并面对支撑机构。第二磁铁与第三磁铁设置于支撑机构并面对滑杆。滑杆具有外露于机壳的从动端,且从动端抵接驱动部。第一磁铁正对第二磁铁以对第二磁铁产生磁吸力,或第一磁铁正对第三磁铁以对第三磁铁产生磁斥力。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可通过磁力机构对可挠屏幕产生磁吸力以使可挠屏幕平展开来,或者是通过磁力机构对可挠屏幕产生磁斥力以使可挠屏幕弯曲。由于可挠屏幕的曲度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第二机体的机壳无须配合可挠屏幕的曲度而设计为弧形结构,以符合产品轻薄化的设计需求。当第二机体闭合于第一机体时,第二机体可紧贴于第一机体,故不会衍生出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过厚与结构强度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的相对旋转便能转换磁力机构施加于可挠屏幕的作用力。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极为便利。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机体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屏幕、支撑机构以及磁力机构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前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撑机构与磁力机构处于第一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屏幕、支撑机构以及磁力机构处于第二状态下的前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撑机构与磁力机构处于第二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装置;

110:第一机体;

111:键盘组;

112:触控板;

113a:第一驱动部;

113b:第二驱动部;

114:输入操作面;

115:直线段;

116:转折段;

117:凸轮段;

120:第二机体;

121:机壳;

121a:开窗区;

121b:侧边;

121c:枢接部;

121d:开孔;

122:可挠屏幕;

123:支撑机构;

123a:侧支撑块;

123b:活动杆;

123c:中间支撑块;

123d:连接块;

130a:第一磁力机构;

130b:第二磁力机构;

131:滑杆;

131a:从动端;

132:第一磁铁;

133:第二磁铁;

134:第三磁铁;

135:磁铁组;

140:转轴;

d1:第一滑动方向;

d2:第二滑动方向;

l1:第一距离;

l2: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机体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屏幕、支撑机构以及磁力机构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前视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撑机构与磁力机构处于第一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屏幕、支撑机构以及磁力机构处于第二状态下的前视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撑机构与磁力机构处于第二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请先参考图1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可为笔记本电脑,其中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且第二机体120枢接第一机体110。图1呈现出第二机体120闭合于第一机体110的状态,而图5呈现出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展开后的状态。

详细而言,第一机体110具备运算处理功能,且设置有键盘组111与触控板(touchpad)112。第二机体120具备显示功能,其中第二机体120包括机壳121与可挠屏幕122,且可挠屏幕122设置于机壳121内。机壳121具有开窗区121a,以供使用者经由开窗区121a观看可挠屏幕122的显示面。如图5与图6所示,可挠屏幕122的显示面为曲面,藉以提供使用者环绕视野,并让使用者获致视觉沉浸感。如图1与图2所示,当第二机体120闭合于第一机体110时,可挠屏幕122保持平整且未弯曲。换句话说,可挠屏幕122的曲度可随电子装置100的状态变化而改变。

由于可挠屏幕122的曲度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机壳121无须配合可挠屏幕122的曲度而设计为弧形结构,以符合产品轻薄化的设计需求。当第二机体120闭合于第一机体110时,第二机体120可紧贴于第一机体110,故不会衍生出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厚度过厚与结构强度不足等问题。特别说明的是,只要机壳121的内部空间足够让受力后的可挠屏幕122弯曲,且不会对可挠屏幕122造成结构上的干涉,机壳121可保有轻薄且简约的设计。

请参考图2至图4,第二机体120还包括可活动地设置于机壳121内的支撑机构123,其中可挠屏幕122贴附于支撑机构123,且可挠屏幕122的曲度可随电子装置100的状态变化而改变。如图3所示,支撑机构123概呈平板状结构,可挠屏幕122顺应支撑机构123的几何轮廓而平展开来。如图6所示,支撑机构123概呈弧状结构,可挠屏幕122顺应支撑机构123的几何轮廓而弯曲。

请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位于机壳121内的第一磁力机构130a与第二磁力机构130b,其中第一磁力机构130a与第二磁力机构130b的组成与设计原理相同,且第一磁力机构130a与第二磁力机构130b设置于支撑机构123的左、右侧。另一方面,第一机体110包括第一驱动部113a与第二驱动部113b,其中第一驱动部113a与第二驱动部113b的结构设计相同,且第一驱动部113a与第二驱动部113b凸出于输入操作面114(即键盘组111与触控板112的所在面)。第一驱动部113a对应于第一磁力机构130a设置,且第二驱动部113b对应于第二磁力机构130b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力机构130a与第一驱动部113a的组合以及第二磁力机构130b与第二驱动部113b的组合可择一设置。

因第一磁力机构130a与第二磁力机构130b的组成与设计原理相同,且第一驱动部113a与第二驱动部113b的结构设计相同。下文就第一磁力机构130a与第一驱动部113a的组合提出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力机构130a包括滑杆131、第一磁铁132、第二磁铁133以及第三磁铁134,其中滑杆131滑设于机壳121,且滑杆131配置用以沿着第一滑动方向d1相对于机壳121滑动。第一磁铁132设置于滑杆131并面对支撑机构123,以随着滑杆131滑动。第二磁铁133与第三磁铁134设置于支撑机构123并面对滑杆131,在第一磁铁132随着滑杆131滑动的过程中,第一磁铁132可滑动通过第二磁铁133或第三磁铁134的旁侧。如图4所示,第一磁铁132滑动至第二磁铁133的旁侧并正对第二磁铁133,如图7所示,第一磁铁132滑动至第三磁铁134的旁侧并正对第三磁铁134。

如图1与图5所示,滑杆131具有外露于机壳121的从动端131a,且从动端131a抵接第一驱动部113a。在电子装置100自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驱动部113a将从动端131a推入机壳121内,使滑杆131相对于机壳121滑动。当第一磁铁132正对第三磁铁134时,第一磁铁132对第三磁铁134产生磁斥力,如图7所示。此时,第一磁力机构130a与第二磁力机构130b分别对支撑机构123的左、右端部施加磁斥力,使得支撑机构123的左端部往右移动及支撑机构123的右端部往左移动,据以驱使支撑机构123内缩且弯曲,且可挠屏幕122受支撑机构123的带动而弯曲,如图6与图7所示。

如图1与图5所示,在电子装置100自第二状态转换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从动端131a移出机壳121外,使滑杆131相对于机壳121滑动。当第一磁铁132正对第二磁铁133时,第一磁铁132对第二磁铁133产生磁吸力,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磁力机构130a与第二磁力机构130b分别对支撑机构123的左、右端部施加磁吸力,使得支撑机构123的左端部往左移动及支撑机构123的右端部往右移动,据以驱使支撑机构123张紧且平展开来,且可挠屏幕122受支撑机构123的带动而张紧且平展开来,如图3与图4所示。

也就是说,通过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的相对旋转便能转换第一磁力机构130a与第二磁力机构130b施加于可挠屏幕122的作用力。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极为便利。

进一步来说,在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的过程中,滑杆131抵接第一驱动部113a上的不同区段,基于第一驱动部113a的几何轮廓的变化,从动端131a被推入机壳121内的程度有所不同。第一驱动部113a具有直线段115、转折段116以及凸轮段117,其中直线段115连接输入操作面114,且转折段116位于直线段115与凸轮段117之间。当滑杆131的从动端131a抵接直线段115时,从动端131a未被推入机壳121内,在滑杆131未相对于机壳121滑动的情况下,第一磁铁132正对第二磁铁133,如图1与图4所示。当滑杆131的从动端131a移动通过转折段116时,从动端131a开始被推入机壳121内,使得滑杆131相对于机壳121滑动。当滑杆131的从动端131a移动至(或抵接)凸轮段117时,第一磁铁132正对第三磁铁134,如图5与图7所示。

在电子装置100自第二状态转换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为确保第一磁铁132随滑杆131滑动并再次正对第二磁铁133,第一磁铁132对第二磁铁133产生的磁吸力可设计为大于第一磁铁132对第三磁铁134产生的磁斥力,以驱使滑杆131复位。基于滑杆131与第一驱动部113a的抵接关系,上述磁力设计并不会对第一磁铁132与第三磁铁134的正对状态造成影响。

如图1与图5所示,机壳121具有面对第一驱动部113a与第二驱动部113b的侧边121b与凸出于侧边121b的枢接部121c。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转轴140,其中枢接部121c位于第一驱动部113a与第二驱动部113b之间,且转轴140插入第一驱动部113a、第二驱动部113b以及枢接部121c。另一方面,机壳121还具有位于侧边121b的开孔121d(示出两个),以供滑杆131的从动端131a移出或移入机壳121。

如图4与图7所示,以第一磁力机构130a举例说明,第一磁铁132的数量可为多个,且沿着第一滑动方向d1排列于滑杆131上。第二磁铁133的数量与第三磁铁134的数量可为多个,其中这些第二磁铁133与这些第三磁铁134沿着第一滑动方向d1交错排列,且这些第一磁铁132的数量、这些第二磁铁133的数量以及这些第三磁铁134的数量相等。举例来说,相邻的一个第二磁铁133与一个第三磁铁134可构成一个磁铁组135,且每一个磁铁组135对应于一个第一磁铁132设置。如图1与图4所示,就每一个磁铁组135而论,在第一滑动方向d1上,第二磁铁133位于驱动部113a与第三磁铁134之间。

请参考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23包括至少二个侧支撑块123a、二个活动杆123b以及多个中间支撑块123c,其中每一个侧支撑块123a设置有至少一组磁铁组135(包括第二磁铁133与第三磁铁134),且每一个活动杆123b穿过一个侧支撑块123a并滑设于机壳121。每一个活动杆123b配置用以沿着第二滑动方向d2相对于机壳121滑动,且第一滑动方向d1垂直于第二滑动方向d2。

如图3与4所示,支撑机构123张紧且平展开来,且此二个活动杆123b之间维持第一距离l1。如图6与图7所示,支撑机构123内缩且弯曲,且此二个活动杆123b之间维持第二距离l2。在电子装置100自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此二个活动杆123b滑动靠近彼此。另一方面,在电子装置100自第二状态转换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此二个活动杆123b滑动远离彼此。因此,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

另一方面,这些中间支撑块123c并列于此二个侧支撑块123a之间,其中这些中间支撑块123c彼此连接,且这些中间支撑块123c的至少二者分别连接此二个侧支撑块123a。相邻的二个中间支撑块123c具有相对旋转的运动自由度,而相邻的一个侧支撑块123a与一个中间支撑块123c具有相对旋转的运动自由度。在电子装置100自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此二个活动杆123b滑动靠近彼此,此二个侧支撑块123a被此二个活动杆123b带动而推动这些中间支撑块123c,使支撑机构123内缩且弯曲。另一方面,在电子装置100自第二状态转换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此二个活动杆123b滑动远离彼此,此二个侧支撑块123a被此二个活动杆123b带动而拉动这些中间支撑块123c,使支撑机构123张紧且平展开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23还包括并列于此二个侧支撑块123a之间的多个连接块123d,相邻的二个中间支撑块123c通过一个连接块123d连接彼此,而相邻的一个侧支撑块123a与一个中间支撑块123c通过一个连接块123d连接彼此。相连接的一个中间支撑块123c与一个连接块123d具有相对旋转的运动自由度,而相连接的一个侧支撑块123a与一个连接块123d具有相对旋转的运动自由度。

举例来说,侧支撑块123a的数量可为四个,任二个侧支撑块123a沿着第一滑动方向d1排列且成组设置,并由一个活动杆123b穿过成组设置的二个侧支撑块123a。在第二滑动方向d2上,彼此相对的一个侧支撑块123a与另一个侧支撑块123a之间排列有多个中间支撑块123c,且排列成行(row)。相邻的一个侧支撑块123a与一个中间支撑块123c通过一个连接块123d连接彼此,且相邻的二个中间支撑块123c通过一个连接块123d连接彼此。在第二滑动方向d2上,多个连接块123d排列成行(row)。在第一滑动方向d1上,多个连接块123d被夹持于其中一行(row)的一个侧支撑块123a、多个中间支撑块123c以及另一个侧支撑块123a与另一行(row)的一个侧支撑块123a、多个中间支撑块123c以及另一个侧支撑块123a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可通过磁力机构对可挠屏幕产生磁吸力以使可挠屏幕平展开来,或者是通过磁力机构对可挠屏幕产生磁斥力以使可挠屏幕弯曲。由于可挠屏幕的曲度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第二机体的机壳无须配合可挠屏幕的曲度而设计为弧形结构,以符合产品轻薄化的设计需求。当第二机体闭合于第一机体时,第二机体可紧贴于第一机体,故不会衍生出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过厚与结构强度不足等问题。通过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的相对旋转便能转换磁力机构施加于可挠屏幕的作用力。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极为便利。另一方面,弯曲后的可挠屏幕能提供使用者环绕视野,以让使用者获致视觉沉浸感。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