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45957发布日期:2023-10-25 17:1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


背景技术:

1、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借助计算机利用数值方法模拟地下油水流动,预测油藏开发动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矿场开发方案编制和效果跟踪预测。地质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多基于测井数据等矿场解释资料建立。受长期开发因素影响,地下孔隙度和渗透率场的变化,新井完钻之后,需要修正更新地质模型,这就需要补充不同年代、不同开发阶段的新井资料,而不同时期新井的测井仪器不同、地层水性质不同,测井二次解释的难度大,重新建立地质模型工作量大,有必要实时结合油藏开发过程中新钻井解释结果更新地质模型。然而,目前基于新钻井井点数据更新模型场数据的有效方法尚未建立。

2、在申请号:cn202010280776.9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油气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包括获取待测油井目标样本集和辅助油井辅助样本集;从辅助样本集选出多个样本构成分类训练样本集,结合目标样本集二类训练分类器;采用训练的分类器生成辅助样本集中各样本与待测油井相关性大小以作为该样本初始权重,从辅助样本集中确定初始权重大于过滤阈值的多个样本构成辅助训练样本集;调整该多个样本初始权重使得各样本权重加和不大于目标样本集中各样本权重加和;基于目标样本集、辅助训练样本集以及各样本权重训练渗透率预测模型。本发明适用于新井训练样本不足下的储层渗透率预测,提高在低比例训练样本数据集下油气储层渗透率预测准确性。

3、在申请号:cn201310286705.x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利用多方向变差函数分析进行储层属性模拟的方法,该利用多方向变差函数分析进行储层属性模拟的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区域沉积特征进行沉积微相划分;步骤2,在沉积微相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储层发育方向进行分区;步骤3,针对每个分区分别分析不同相带的变差函数;以及步骤4,在分区分相带的精细变差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参数的模拟,得到储层的属性参数模型。该利用多方向变差函数分析进行储层属性模拟的方法解决了曲流河沉积砂体方向多变而变差函数单一的储层属性模拟问题,为河流相储层建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4、在申请号:cn201710852230.4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基于密闭取心的原始油藏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包括:利用区块已有密闭取心井,由实验分析得到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参数;结合区块测井与试油资料确定研究区油藏原始油水界面;构建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结合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模型中的系数;利用岩心实验分析的孔隙度、渗透率,结合测井曲线,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模型;在新井中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已确定的原始油水界面与原始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通过测井资料计算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该方法实现了在密闭取心岩石物理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测井资料准确计算原始油藏含水饱和度,能够指导测井解释,识别储层流体性质。

5、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发明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为油藏数值模拟计算提供更为准确的地质模型,大幅提升矿场开发方案编制效率和效果评价准确性的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该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包括:

3、步骤1,进行新钻井井点处孔隙度和渗透率校正量的计算;

4、步骤2,插值得到地质模型孔隙度场和渗透率场的校正量;

5、步骤3,校正得到孔隙度场和渗透率场更为准确的地质模型。

6、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7、该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之前,将新钻井测井二次解释得到井点处孔隙度和渗透率。

8、将新钻井测井二次解释得到井点处孔隙度和渗透率时,在测井曲线标准化和岩心深度归位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完成新钻井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井二次解释。

9、在步骤1中,基于新钻井测井二次解释得到的各深度处对应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计算原有地质模型中对应深度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量。

10、在步骤1中,计算新钻井井点处孔隙度和渗透率校正量的公式为:

11、

12、

13、式中,δφj为第j口新钻井点处孔隙度的校正量,小数;为第j口新钻井点处解释得到的孔隙度,小数;为现有地质模型中第j口新钻井点位置处的孔隙度,小数;δkj为第j口新钻井点处渗透率的校正量,10-3μm2;为第j口新钻井点处解释得到的渗透率,10-3μm2;为现有地质模型中第j口新钻井点位置处的渗透率,10-3μm2。

14、在步骤2中,基于各新钻井点位置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量,采用反距离加权法插值得到整个地质模型所有网格位置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量。

15、在步骤2中,计算整个地质模型所有网格位置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量的公式为:

16、

17、

18、式中,δφi为地质模型网格i处孔隙度的校正量,小数;为网格i处第j口新钻井点处孔隙度的校正量,小数;δki为地质模型网格i处渗透率的校正量,10-3μm2;为网格i处第j口新钻井点处渗透率的校正量,10-3μm2;为网格i处与第j口新钻井点处的距离,m;n为网格i处相邻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井点数,口。

19、在步骤3中,基于原有地质模型中的孔隙度场和渗透率场,结合插值得到的各网格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量,得到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为准确的地质模型。

20、在步骤3中,计算校正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公式为:

21、

22、

23、式中,和φi分别为校正前后地质模型网格i处的孔隙度,小数;和ki分别为校正前后地质模型网格i处的孔隙度,小数。

24、一个区块在新井完钻之后,需要修正更新地质模型,对于工区面积比较大、不同开发时期新钻井多的地区,地质模型的更新工作量大,并且地质人员的认识不同,更新的结果也有差异,本发明既能使新井资料及时地应用到开发方案编制和开发效果评价中,为油藏数值模拟快速提供更新的地质模型;又大大降低了油藏地质人员重新建立地质模型工作量,由原来需要5-8天来建立新模型缩短至1天左右用新井资料来改进老模型。



技术特征:

1.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之前,将新钻井测井二次解释得到井点处孔隙度和渗透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新钻井测井二次解释得到井点处孔隙度和渗透率时,在测井曲线标准化和岩心深度归位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完成新钻井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井二次解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基于新钻井测井二次解释得到的各深度处对应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计算原有地质模型中对应深度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计算新钻井井点处孔隙度和渗透率校正量的公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基于各新钻井点位置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量,采用反距离加权法插值得到整个地质模型所有网格位置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计算整个地质模型所有网格位置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量的公式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基于原有地质模型中的孔隙度场和渗透率场,结合插值得到的各网格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量,得到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为准确的地质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计算校正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公式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该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新钻井井点处孔隙度和渗透率校正量的计算;步骤2,插值得到地质模型孔隙度场和渗透率场的校正量;步骤3,校正得到孔隙度场和渗透率场更为准确的地质模型。该基于新钻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更新方法可为油藏数值模拟计算提供更为准确的地质模型,大幅提升矿场开发方案编制效率和效果评价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培坤,郭长春,杨盛波,杨成健,孙棋,王小佳,吴秀英,李响,张娣,陈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