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41247发布日期:2024-04-08 13:40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标签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标签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为了便于数据分类以及数据分析,通常会预先会对数据打上丰富多样的标签。在模型的帮助下,标签的生成并不复杂,但是当生成越来越多的标签时,很难保证不会生成很多相似标签。对相同或者相似的数据,很有可能生成出很多相似的标签。如果对这些标签不进行合并处理,这会导致生成的标签库过于庞大、冗余,后续变得难以维护。此时,相似标签的融合显得至关重要。

2、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的标签融合是基于标签本身的相似性进行融合,导致融合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标签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标签本身进行标签融合效果差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标签融合的融合效果。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标签融合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的多个标签和各所述标签分别对应的数据组,并对所述数据组中的各数据项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数据编码;

3、基于任意两个所述标签分别对应的数据编码,确定所述任意两个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

4、基于各所述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对标签进行融合处理。

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标签融合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编码获得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的多个标签和各所述标签分别对应的数据组,并对所述数据组中的各数据项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数据编码;

6、相似性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任意两个所述标签分别对应的数据编码,确定所述任意两个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

7、标签融合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各所述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对标签进行融合处理。

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9、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10、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11、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标签融合方法。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标签融合方法。

13、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获取待处理的多个标签和各所述标签分别对应的数据组,并对所述数据组中的各数据项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数据编码;基于任意两个标签分别对应的数据编码,确定任意两个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基于各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对标签进行融合处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确定各标签对应的各数据项的数据项相似性,并基于数据项相似性确定标签的标签相似性数据,进一步根据标签相似性数据对标签进行融合处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标签融合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对于标签融合的准确性。

14、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标签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数据组中的各数据项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数据编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任意两个所述标签分别对应的数据编码,确定所述任意两个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任意两个所述标签分别对应的数据编码,确定所述任意两个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各所述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对标签进行融合处理,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具有相似关系的标签进行融合处理,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所述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确定具有相似关系的标签,包括:

8.一种标签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融合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签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的多个标签和各所述标签分别对应的数据组,并对所述数据组中的各数据项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数据编码;基于任意两个标签分别对应的数据编码,确定所述任意两个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基于各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数据对标签进行融合处理。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标签本身进行标签融合效果差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标签融合的融合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涵宇,刘朋樟,刘超,包勇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