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差检查系统、方法、设备、存储介质以及汽车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01441发布日期:2023-05-17 17:2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差检查系统、方法、设备、存储介质以及汽车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整车面差,具体涉及一种面差检查系统、方法、设备、存储介质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1、面差是汽车相邻部件间的高度差,通常按照整车的装配顺序选择测量基准,测量结果有正负之分,即被测量部件比基准部件高或者低。合理的面差设计对整车外观的可视化、精良性以及整车风阻、风噪声、异响等性能都有重要影响。项目开发初期对于整车三维数据面差测量,可以提前识别设计问题,避免面差异常车辆流入市场,引起用户抱怨。

2、现阶段,车企对于整车三维数据的面差测量仅限于人工测量,多为重复操作,效率低、测量精度差,不能有效支撑项目开发。

3、因此,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为:由于采用人工测量整车三维数据面差,造成测量三维数据面差花费时间长且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人工测量整车三维数据面差,造成测量三维数据面差花费时间长且精度差的问题。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面差检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标记模块、捕捉模块、建立模块和测量模块;

3、所述标记模块用于标记测量基准件;

4、所述捕捉模块用于分别捕捉测量基准件与被测部件在直线段上的相应点;

5、所述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测量基准件在指定方向上的法线方向;

6、所述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在法线方向上,测量基准件的相应点与被测部件的相应点的高度差。

7、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应点包括距离最近点、任意点和输入点坐标。

8、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定方向包括直线段方向和整车的xyz方向。

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面差检查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上述方法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面差检查系统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s1,调用dpa自动化检查系统切取的测量基准件与被测部件的二维断面;

11、步骤s2,标记模块进行标记二维断面的测量基准件;

12、步骤s3,捕捉模块识别出已标记的测量基准件,且在直线段上,捕捉模块分别进行捕捉测量基准件与被测部件的相应点;

13、步骤s4,以测量基准件的相应点为基准,建立模块进行建立测量基准件的法线方向;

14、步骤s5,在法线方向上,测量模块进行测量测量基准件的相应点与被测部件的相应点的高度差。

1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该汽车内部设置有上述方法所述的面差检查系统。

1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17、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18、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所述的方法步骤。

1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所述的方法步骤。

20、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人工测量整车三维数据面差,造成测量三维数据面差花费时间长且精度差的问题。具体有益效果包括:

2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面差检查系统,基于catia软件,编制二次开发程序,建立汽车dpa自动化检查系统,利用电脑测量代替人工测量,避免了重复操作,实现自动化操作,且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及测量精度,有效支撑项目开发。



技术特征:

1.一种面差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标记模块、捕捉模块、建立模块和测量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差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点包括距离最近点、任意点和输入点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差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方向包括直线段方向和整车的xyz方向。

4.一种面差检查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面差检查系统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内部设置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差检查系统。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步骤。


技术总结
一种面差检查系统、方法、设备、存储介质以及汽车,属于整车面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人工测量整车三维数据面差,造成测量三维数据面差花费时间长且精度差的问题。所述系统包括标记模块、捕捉模块、建立模块和测量模块;所述标记模块用于标记测量基准件;所述捕捉模块用于分别捕捉测量基准件与被测部件在直线段上的相应点;所述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测量基准件在指定方向上的法线方向;所述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在法线方向上,测量基准件的相应点与被测部件的相应点的高度差。

技术研发人员:林杰刚,潘作峰,马龙,阮时航,邓玉伟,杨晓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