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13940发布日期:2023-04-01 03:0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人体行为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服务的更高要求,基于位置的服务变得越来越智能,各类基于位置的推荐算法也层出不穷。目前,为达到为行人推荐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服务的目的,大多数智能推荐算法主要通过将行人特征与位置进行融合的方式实现。然而,由于行人特征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且行人行为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因此只依据行人特征进行推荐可能会出现推荐内容不准确的情况,为此,越来越多的算法考虑将行人行为和行人意图加入到推荐算法中,行人的停留意向即是其中的一种。
3.推断行人的停留意向对于提升推荐服务的精准度十分重要,通过获取行人的停留意向,推荐系统可以结合行人的位置为其推荐更加符合现实情境的服务内容。行人的停留意向反映了其对于服务内容的潜在兴趣,此类兴趣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仅依靠行人特征往往是无法获取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推荐算法通过将行人特征与行人的位置结合的方式,为行人推荐个性化服务内容,推荐的精确度不高。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包括:
7.步骤s1,获取针对于单人的多个轨迹点,按照获取各个所述轨迹点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构建针对于所述单人的轨迹集合,所述轨迹集合包括多个轨迹点,每个所述轨迹点对应有轨迹信息,所述轨迹信息包括所述轨迹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单人位于所述轨迹点的时刻;每个所述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对应有一个序号,对于每个所述轨迹点,所述序号表征了获取所述轨迹点的先后顺序;
8.步骤s2,根据每个所述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对应的序号和每个所述轨迹点对应的轨迹信息,确定所述轨迹集合中每个所述轨迹点的状态,所述状态为移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9.步骤s3,根据所述轨迹集合中每个所述轨迹点的状态,确定所述单人的停留意向,所述停留意向为停留或离开。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轨迹点能够反映出单人(即行人)的轨迹特征,每个轨迹点对应的轨迹信息具有获取成本低、实时性高的特点;本发明根据轨迹点对应的轨迹信息,确定各个轨迹点对应的状态,从而推断单人的停留意向,根据单人的停留意向,可以确定推荐的服务内容是否属于单人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达到提升推荐个性化服务的精准度的目的。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2.进一步,所述步骤s2包括:
13.根据所述轨迹集合,确定起始轨迹点、结束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所述中间轨迹点有多个;
14.确定所述起始轨迹点和所述结束轨迹点各自对应的状态;
15.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的目标序号;
16.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根据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序号,获取在前轨迹点和在后轨迹点,所述在前轨迹点为在所述目标序号之前的相邻序号对应的轨迹点,所述在后轨迹点为在所述目标序号之后的相邻序号对应的轨迹点;
17.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将所述中间轨迹点与所述在前轨迹点和所述在后轨迹点作为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轨迹点,所述目标轨迹点为所述轨迹集合中相邻的三个所述轨迹点;
18.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根据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轨迹点,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小范围内轨迹点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特性,根据与中间轨迹点相邻的两个轨迹点对应的轨迹信息确定中间轨迹点的状态,使得对中间轨迹点的状态的判断准确率高。
20.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轨迹点,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包括:
21.根据所述目标轨迹点中的在前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单人从所述在前轨迹点移动至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第一速度;
22.根据所述目标轨迹点中的在后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单人从所述中间轨迹点移动至所述在后轨迹点的第二速度;
23.根据所述第一速度、所述第二速度和预设的速度阈值,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为中间轨迹点的状态的确定提供了数据基础。
25.进一步,所述轨迹点的位置坐标包括所述轨迹点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所述轨迹点在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纵坐标;
26.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轨迹点中的在前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单人从所述在前轨迹点移动至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第一速度,包括:
27.根据所述在前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以及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确定第一速度;
28.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轨迹点中的在后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单人从所述中间轨迹点移动至所述在后轨迹点的第二速度,包括:
29.根据所述在后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以及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确定第二速度。
30.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
31.根据所述轨迹集合中序号在最前的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以及所
述轨迹集合中序号在中间的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确定所述速度阈值。
3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单人移动具有开始移动和移动结束时的加速度小于中间移动过程的加速度的特性,开始移动和移动结束更能反映单人移动和停留状态,基于单人开始移动的轨迹点确定用于判断中间轨迹点的状态的最小阈值(即速度阈值),符合单人移动规律,可提高判断中间轨迹点的状态的准确率。
33.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速度、所述第二速度和预设的速度阈值,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包括:
34.确定所述第一速度和所述第二速度之间的差值;
35.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
3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第一速度、第二速度与速度阈值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中间轨迹点的状态,判断准确率高。
37.进一步,所述步骤s3包括:
38.确定所述轨迹集合包含的所有状态为移动状态的轨迹点的第一数量;
39.确定所述轨迹集合包含的所有状态为静止状态的轨迹点的第二数量;
40.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轨迹集合中包含的所述轨迹点的个数,确定所述单人意向离开的第一概率;
41.根据所述第二数量和所述轨迹集合中包含的所述轨迹点的个数,确定所述单人意向停留的第二概率;
42.若所述第一概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概率,判定所述单人意向离开;
43.若所述第一概率小于所述第二概率,判定所述单人意向停留。
4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统计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确定单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停留情况,从而确定单人在整个轨迹空间内的停留意向,便于确定推荐的服务内容是否属于单人感兴趣的内容。
4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系统,包括:
46.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于单人的多个轨迹点,按照获取各个所述轨迹点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构建针对于所述单人的轨迹集合,所述轨迹集合包括多个轨迹点,每个所述轨迹点对应有轨迹信息,所述轨迹信息包括所述轨迹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单人位于所述轨迹点的时刻;每个所述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对应有一个序号,对于每个所述轨迹点,所述序号表征了获取所述轨迹点的先后顺序;
47.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对应的序号和每个所述轨迹点对应的轨迹信息,确定所述轨迹集合中每个所述轨迹点的状态,所述状态为移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48.意向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迹集合中每个所述轨迹点的状态,确定所述单人的停留意向,所述停留意向为停留或离开。
4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所述的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
5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
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发明中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2.图2为本发明中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54.实施例一
5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6.步骤s1,获取针对于单人的多个轨迹点,按照获取各个所述轨迹点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构建针对于所述单人的轨迹集合,所述轨迹集合包括多个轨迹点,每个所述轨迹点对应有轨迹信息,所述轨迹信息包括所述轨迹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单人位于所述轨迹点的时刻;每个所述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对应有一个序号,对于每个所述轨迹点,所述序号表征了获取所述轨迹点的先后顺序;
57.步骤s2,根据每个所述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对应的序号和每个所述轨迹点对应的轨迹信息,确定所述轨迹集合中每个所述轨迹点的状态,所述状态为移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58.步骤s3,根据所述轨迹集合中每个所述轨迹点的状态,确定所述单人的停留意向,所述停留意向为停留或离开。
59.其中,所述轨迹点表示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点,本发明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所述轨迹点;所述轨迹信息包括所述轨迹点的位置坐标、所述单人位于所述轨迹点的时刻以及所述轨迹点的状态,所述轨迹点的位置坐标包括所述轨迹点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所述轨迹点在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纵坐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将所述轨迹点的状态作为所述轨迹点对应的轨迹信息中的一部分,但在所述步骤s1获取所述轨迹点时,未获取到所述轨迹点的状态,需要后续确定各个所述轨迹点的状态。
60.所述步骤s1中,所述轨迹集合表示的是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获取到的轨迹点的集合,所述轨迹集合可表示为:
61.t
t
={t1,t2,...,tn}
62.其中,t
t
表示所述轨迹集合,n表示所述轨迹集合包含的所述轨迹点的个数,ti(1≤i≤n)表示所述轨迹集合中序号为i的所述轨迹点;
63.所述轨迹点可表示为:
64.ti={x

,y

,t

,s

}
65.其中,x

表示所述轨迹点在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表示所述轨迹点在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纵坐标,t

表示所述单人位于所述轨迹点的时刻,s

表示所述轨迹点的状态。
66.其中,所述步骤s2包括:
67.根据所述轨迹集合,确定起始轨迹点、结束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所述中间轨迹点有多个;
68.确定所述起始轨迹点和所述结束轨迹点各自对应的状态;
69.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的目标序号;
70.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根据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序号,获取在前轨迹点和在后轨迹点,所述在前轨迹点为在所述目标序号之前的相邻序号对应的轨迹点,所述在后轨迹点为在所述目标序号之后的相邻序号对应的轨迹点;
71.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将所述中间轨迹点与所述在前轨迹点和所述在后轨迹点作为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轨迹点,所述目标轨迹点为所述轨迹集合中相邻的三个所述轨迹点;
72.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根据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轨迹点,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
73.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轨迹集合中第一个所述轨迹点作为起始轨迹点,将所述轨迹集合中最后一个所述轨迹点作为结束轨迹点,将所述轨迹集合中除第一个所述轨迹点和最后一个所述轨迹点以外的其他所述轨迹点均作为中间轨迹点。
74.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轨迹点,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包括:
75.根据所述目标轨迹点中的在前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单人从所述在前轨迹点移动至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第一速度;
76.根据所述目标轨迹点中的在后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单人从所述中间轨迹点移动至所述在后轨迹点的第二速度;
77.根据所述第一速度、所述第二速度和预设的速度阈值,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
78.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轨迹点中的在前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单人从所述在前轨迹点移动至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第一速度,包括:
79.根据所述在前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以及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确定第一速度;
80.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轨迹点中的在后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单人从所述中间轨迹点移动至所述在后轨迹点的第二速度,包括:
81.根据所述在后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以及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确定第二速度。
82.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公式确定所述第一速度,第一公式为:
[0083][0084]
通过第二公式确定所述第二速度,第二公式为:
[0085]
[0086]
其中,v-表示所述第一速度,x-表示所述在前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y-表示所述在前轨迹点对应的纵坐标,t-表示所述在前轨迹点对应的时刻,x表示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y表示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纵坐标,t表示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时刻,v
+
表示所述第一速度,x
+
表示所述在后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y
+
表示所述在后轨迹点对应的纵坐标,t
+
表示所述在后轨迹点对应的时刻。
[0087]
一般情况下,单人在刚开始移动时,速度很小,后面会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利用单人刚开始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点确定速度阈值,根据确定的速度阈值确定各中间轨迹点的状态,符合单人运动规律。
[0088]
其中,所述速度阈值根据所述轨迹集合中序号在最前的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以及所述轨迹集合中序号在中间的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确定。
[0089]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轨迹集合中序号在最前的两个所述轨迹点确定所述速度阈值,所述速度阈值的计算公式为:
[0090][0091]
其中,δ表示所述速度阈值,x1表示所述轨迹集合中第一个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y1表示所述轨迹集合中第一个轨迹点对应的纵坐标,t1表示所述轨迹集合中第一个轨迹点对应的时刻,x2表示所述轨迹集合中第二个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y2表示所述轨迹集合中第二个轨迹点对应的纵坐标,t2表示所述轨迹集合中第二个轨迹点对应的时刻。
[0092]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速度、所述第二速度和预设的速度阈值,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包括:
[0093]
确定所述第一速度和所述第二速度之间的差值;
[0094]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
[0095]
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速度、所述第二速度和预设的速度阈值,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具体方法为:
[0096]
确定所述第一速度和所述第二速度之间的差值;
[0097]
若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所述速度阈值,判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为移动状态;
[0098]
若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速度阈值,判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为静止状态。
[0099]
其中,所述步骤s3包括:
[0100]
确定所述轨迹集合包含的所有状态为移动状态的轨迹点的第一数量;
[0101]
确定所述轨迹集合包含的所有状态为静止状态的轨迹点的第二数量;
[0102]
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轨迹集合中包含的所述轨迹点的个数,确定所述单人意向离开的第一概率;
[0103]
根据所述第二数量和所述轨迹集合中包含的所述轨迹点的个数,确定所述单人意向停留的第二概率;
[0104]
若所述第一概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概率,判定所述单人意向离开;
[0105]
若所述第一概率小于所述第二概率,判定所述单人意向停留。
[0106]
以下通过举例的方式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方法,举例如下:
[0107]
获取单人的8个轨迹点,根据8个轨迹点,构建轨迹集合,轨迹集合具体为:
[0108][0109]
其中,
“‑”
代表状态未定,对于轨迹点的状态,以“1”表示轨迹点的状态为移动状态,以“0”表示轨迹点的状态为静止状态。
[0110]
将轨迹集合中第1个轨迹点和第8个轨迹点分别作为起始轨迹点和结束轨迹点,将轨迹集合中除起始轨迹点和结束轨迹点以外的各个轨迹点均作为中间轨迹点,将起始轨迹点的状态设定为移动状态,其对应的值为“1”;将结束轨迹点的状态设定为静止状态,其对应的值为“0”,即该轨迹集合具体为:
[0111][0112]
根据起始轨迹点t1和结束轨迹点t2,确定速度阈值δ:
[0113][0114]
对于每个中间轨迹点,计算单人从中间轨迹点之前的相邻的轨迹点移动到中间轨迹点的第一速度,以及单人从中间轨迹点移动到该中间轨迹点之后的相邻的轨迹点的第二速度,具体地:
[0115]
对于中间轨迹点t2,单人从起始轨迹点t1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2的第一速度为:
[0116][0117]
对于中间轨迹点t2,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2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3的第二速度为:
[0118][0119]
对于中间轨迹点t3,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2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3的第一速度与所述第二速度相等,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3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4的第二速度为:
[0120][0121]
对于中间轨迹点t4,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3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4的第一速度与所述第二速度相等,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4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5的第二速度为:
[0122][0123]
对于中间轨迹点t5,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4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5的第一速度与所述第二速度相等,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5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6的第二速度为:
[0124][0125]
对于中间轨迹点t6,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5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6的第一速度与所述第二速度相等,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6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7的第二速度为:
[0126][0127]
对于中间轨迹点t7,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6移动到中间轨迹点t7的第一速度与所述第二速度相等,单人从中间轨迹点t7移动到结束轨迹点t8的第二速度为:
[0128][0129]
对于每个中间轨迹点,确定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其中:
[0130][0131][0132][0133][0134][0135][0136]
根据每个中间轨迹点各自对应的绝对值与速度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每个中间轨迹点各自对应的状态,更新轨迹集合,轨迹集合具体为:
[0137][0138]
统计轨迹集合中轨迹点的状态为1的轨迹点的第一数量p(值为6),统计轨迹集合中轨迹点的状态为0的轨迹点的第二数量q(值为2),计算单人意向离开的第一概率和单人意向停留的第二概率,其中,单人意向离开的第一概率为:
[0139][0140]
单人意向停留的第二概率为:
[0141][0142]
根据单人意向离开的第一概率和单人意向停留的第二概率可得,单人最终的趋势是意向离开。
[0143]
实施例二
[0144]
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相同的原理,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系统,如图2所示,系统包括:
[0145]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于单人的多个轨迹点,按照获取各个所述轨迹点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构建针对于所述单人的轨迹集合,所述轨迹集合包括多个轨迹点,每个所述轨迹点对应有轨迹信息,所述轨迹信息包括所述轨迹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单人位于所述轨迹点的时刻,所述轨迹点的位置坐标包括所述轨迹点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所述轨迹点在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纵坐标;每个所述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对应有一个序号,对于每个所述轨迹点,所述序号表征了获取所述轨迹点的先后顺序;
[0146]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对应的序号和每个所述轨迹点对应的轨迹信息,确定所述轨迹集合中每个所述轨迹点的状态,所述状态为移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0147]
意向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迹集合中每个所述轨迹点的状态,确定所述单人的停留意向,所述停留意向为停留或离开。
[0148]
其中,所述状态确定模块包括:
[0149]
轨迹点分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轨迹集合,确定起始轨迹点、结束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所述中间轨迹点有多个;
[0150]
第一状态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起始轨迹点和所述结束轨迹点各自对应的状态;
[0151]
目标轨迹点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在所述轨迹集合中的目标序号;
[0152]
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根据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序号,获取在前轨迹点和在后轨迹点,所述在前轨迹点为在所述目标序号之前的相邻序号对应的轨迹点,所述在后轨迹点为在所述目标序号之后的相邻序号对应的轨迹点;
[0153]
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将所述中间轨迹点与所述在前轨迹点和所述在后轨迹点作为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轨迹点,所述目标轨迹点为所述轨迹集合中相邻的三个所述轨迹点;
[0154]
第二状态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每个所述中间轨迹点,根据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目标轨迹点,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
[0155]
其中,所述第二状态确定单元包括:
[0156]
第一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轨迹点中的在前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单人从所述在前轨迹点移动至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第一速度;
[0157]
第二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轨迹点中的在后轨迹点和中间轨迹点,确定所述单人从所述中间轨迹点移动至所述在后轨迹点的第二速度;
[0158]
第三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速度、所述第二速度和预设的速度阈值,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
[0159]
其中,所述第一子单元具体用于:
[0160]
根据所述在前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以及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确定第一速度;
[0161]
所述第二子单元具体用于:
[0162]
根据所述在后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以及所述中间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确定第二速度。
[0163]
所述第三子单元具体用于:
[0164]
确定所述第一速度和所述第二速度之间的差值;
[0165]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中间轨迹点的状态。
[0166]
其中,所述第三子单元还用于:
[0167]
根据所述轨迹集合中序号在最前的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以及所述轨迹集合中序号在中间的轨迹点对应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时刻,确定所述速度阈值。
[0168]
其中,所述意向确定模块包括:
[0169]
第四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轨迹集合包含的所有状态为移动状态的轨迹点的第一数量;
[0170]
第五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轨迹集合包含的所有状态为静止状态的轨迹点的第二数量;
[0171]
第六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轨迹集合中包含的所述轨迹点的个数,确定所述单人意向离开的第一概率;
[0172]
第七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量和所述轨迹集合中包含的所述轨迹点的个数,确定所述单人意向停留的第二概率;
[0173]
第八子单元,用于确定单人停留意向;若所述第一概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概率,判定所述单人意向离开;若所述第一概率小于所述第二概率,判定所述单人意向停留。
[0174]
实施例三
[0175]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
[0176]
实施例四
[0177]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基于轨迹的行人停留意向确定方法。
[017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79]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8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81]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