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生成方法、构图操作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其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59322发布日期:2023-05-14 18:4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构图生成方法、构图操作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其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家装设计,尤其涉及构图生成方法、构图操作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其介质。


背景技术:

1、传统实景拍摄需要场地、布景、运输、专业团队拍摄、修图。

2、目前用户手动调整相机完成空间构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少设计经验的用户调整出一个较好的构图比较困难,二是有经验的设计师日常设计中,也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在调整相机上,大大降低构图的生成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构图生成方法、构图操作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其介质,解决构图生成效率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构图生成方法,包括:

3、获取构图信息,其中,构图信息包括物体模型、物体模型的第一尺寸信息、构图视角和物体模型所属的物体类别;

4、基于第一尺寸信息和构图视角,对物体模型进行投影,得到第二尺寸信息;

5、根据物体类别、第二尺寸信息和预设空间,确定物体模型在预设空间的摆放状态;

6、基于摆放状态、第二尺寸信息和预设的边距算法,生成物体模型的构图,其中,边距算法用于计算物体模型在构图中的边距。

7、本申请通过获取包括物体模型、物体模型的第一尺寸信息、构图视角和物体模型所属的物体类的构图信息,基于第一尺寸信息和构图视角,对物体模型进行投影,得到第二尺寸信息,根据物体类别、第二尺寸信息和预设空间,确定物体模型在预设空间的摆放状态,基于摆放状态、第二尺寸信息和预设的边距算法,生成物体模型的构图,即根据物体模型的类别、大小和构图视角,并通过投影的方式可以自适应生成物体模型在预设空间中的摆放状态,使得根据摆放状态、第二尺寸信息和边距算法来调节物体模型在构图中的边距,节省了人为调整相机的构图视角的事件,大大提高了构图的生成效率。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构图操作方法,包括:

9、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信息,获取物体模型和物体模型所属的物体类别;第一操作信息表示用户选择的物体模型;

10、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信息,获取预设空间;其中,第二操作信息表示用户选择的背景空间信息;

11、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信息,根据物体模型、物体类别和预设空间生成不同构图视角对应的构图;其中,第三操作信息表示用户发起的拍摄请求信息;

12、将构图进行可视化展示。

13、本申请通过用户选择的物体模型和预设空间,以及根据用户发起的拍摄请求信息,即可生成不同的构图视角对应的构图,同时可以对构图进行可视化展示,即通过简单的操作可以自动实现物体模型在不同构图视角下的构图,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提高了构图生成效率,将构图进行可视化展示实现构图的实时性可视化效果。

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构图生成装置,包括:

15、构图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构图信息,其中,构图信息包括物体模型、物体模型的第一尺寸信息、构图视角和物体模型所属的物体类别;

16、模型投影模块,用于基于第一尺寸信息和构图视角,对物体模型进行投影,得到第二尺寸信息;

17、摆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物体类别、第二尺寸信息和预设空间,确定物体模型在预设空间的摆放状态;

18、构图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摆放状态、第二尺寸信息和预设的边距算法,生成物体模型的构图,其中,边距算法用于计算物体模型在构图中的边距。

1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构图操作装置,包括:

20、第一操作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信息,获取物体模型和物体模型所属的物体类别;第一操作信息表示用户选择的物体模型;

21、第二操作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信息,获取预设空间;其中,第二操作信息表示用户选择的背景空间信息;

22、第三操作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信息,根据物体模型、物体类别和预设空间生成不同构图视角对应的构图;其中,第三操作信息表示用户发起的拍摄请求信息;

23、可视化模块,用于将构图进行可视化展示。

2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构图生成方法的步骤。

2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构图生成方法的步骤。



技术特征:

1.一种构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构图信息为所述第一尺寸信息时,所述获取构图信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尺寸信息和所述构图视角,对所述物体模型进行投影,得到第二尺寸信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体类别、所述第二尺寸信息和预设空间,确定所述物体模型在所述预设空间的摆放状态,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摆放状态、所述第二尺寸信息和预设的边距算法,生成所述物体模型的构图,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构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摆放状态、所述第二尺寸信息和预设的边距算法,生成所述物体模型的构图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7.一种构图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图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信息,根据所述物体模型、所述物体类别和所述预设空间生成不同构图视角对应的构图,包括: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图生成方法的步骤或7-8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图操作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图生成方法的步骤或7-8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图操作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家装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构图生成方法、构图操作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其介质,其中,构图生成方法包括:获取物体模型、物体模型的第一尺寸信息、构图视角和物体模型所属的物体类的构图信息,基于第一尺寸信息和构图视角,对物体模型进行投影,得到第二尺寸信息,根据物体类别、第二尺寸信息和预设空间,确定物体模型在预设空间的摆放状态,基于摆放状态和预设的边距算法,生成物体模型的构图,即根据物体模型的类别、大小和构图视角,并通过投影的方式可以自适应生成物体模型在预设空间中的摆放状态,使得根据摆放状态和边距算法来调节物体模型在构图中的边距,节省了人为调整相机的构图视角的事件,大大提高了构图的生成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爱文,余星,李金奎,李家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