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68208发布日期:2023-05-06 16:1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prt车站,特别是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1、个人快速运输系统(personal rapid transit,prt)是一种个人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使用具有自我导航功能的小型车辆(每辆车大约乘坐1-8人),兼具轿车舒适、便捷和公交车低耗能、运输效率高的特点。prt系统是一种小型车辆及其专用走行线路所组成的自动化小运量交通系统。prt系统主要包括车辆、控制系统、车辆自动防护系统(avp)、通信系统、充电系统、站台门系统等,其车站采用独特平面布置方式实现车辆的高效运行。

2、如图7所示,目前,很多prt车站设计均是越行车道4一侧直接设置prt泊位3,prt车辆1在进出prt泊位3时很容易与越行车道4上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而在目前研究中,在prt泊位3和越行车道4之间设置prt泊位车道也成为一种方案,但是,如何设计prt泊位车道2的宽度成为目前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存在如何设计prt泊位车道的宽度的问题,提供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基于prt车站,所述prt车站包括进prt泊位车道,所述prt泊位车道的一侧设置有prt泊位,所述prt泊位车道的另一侧设置有越行车道,其中,所述prt泊位用于prt车辆停泊,所述越行车道用于prt车辆通行,所述越行车道上的prt车辆通过所述prt泊位车道进入所述prt泊位;

4、该设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5、s1.拟定prt车辆的结构参数;

6、s2.基于prt车辆(1)的结构参数确定prt泊位(3)倾斜角度α、prt车辆(1)环形内半径r和prt车辆(1)回转中心至prt车辆(1)后外角的水平距离re;

7、s3.基于prt泊位(3)倾斜角度α、prt车辆(1)环形内半径r和prt车辆(1)回转中心至prt车辆(1)后外角的水平距离re确定所述prt泊位车道(2)的最小宽度wd。

8、本申请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通过拟定prt车辆的结构参数,并基于prt车辆的结构参数确定prt泊位倾斜角度α、prt车辆环形内半径r和prt车辆回转中心至prt车辆后外角的水平距离re,并以此确定所述prt泊位车道的最小宽度wd,从而为prt泊位车道的宽度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从而解决了如何设计prt泊位车道的宽度的难题,为prt泊位车道实际修建宽度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9、优选地,所述prt泊位倾斜角度α具体为:

10、

11、式中,α:prt泊位倾斜角度;a:prt车辆长度;b:prt车辆宽度;c:停车间距;s1:prt车辆停车安全距离。

12、优选地,所述prt车辆环形内半径r具体为:

13、

14、式中,r:prt车辆环形内半径;r1:prt车辆最小转弯半径;l:prt车辆轴距;b:prt车辆宽度;n:prt车辆前轮距。

15、优选地,在步骤s2中,基于prt车辆(1)的结构参数还能确定prt车辆(1)环形外半径r。

16、优选地,所述prt车辆环形外半径r具体为:

17、

18、式中,r:prt车辆环形外半径;l:prt车辆轴距;d:prt车辆前悬长度;

19、r:prt车辆环形内半径;b:prt车辆宽度。

20、优选地,prt车辆回转中心至prt车辆后外角的水平距离re具体为:

21、

22、式中,re:prt车辆回转中心至prt车辆后外角的水平距离;r:prt车辆环形内半径;b:prt车辆宽度;e:prt车辆后悬长度。

23、优选地,所述prt泊位车道的最小宽度wd具体为:

24、

25、式中,wd:所述prt泊位车道的最小宽度;re:prt车辆回转中心至prt车辆后外角的水平距离;r:prt车辆环形内半径;c:停车间距;α:prt泊位倾斜角度;s:prt泊位出入口处与邻车安全距离;z:prt车辆与路缘石或墙体安全距离。

26、优选地,所述prt泊位车道与越行车道端部相连通,所述prt泊位车道与越行车道之间具有隔离带。

27、优选地,所述prt泊位车道端部连通有缓存区。

28、优选地,所述prt车辆(1)的结构参数包括prt车辆(1)长度a;prt车辆(1)宽度b;prt车辆(1)轴距l;prt车辆(1)前轮距n;prt车辆(1)前悬长度d;prt车辆(1)后悬长度e。

2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0、1、本申请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通过拟定prt车辆的结构参数,并基于prt车辆的结构参数确定prt泊位倾斜角度α、prt车辆环形内半径r和prt车辆回转中心至prt车辆后外角的水平距离re,并以此确定所述prt泊位车道的最小宽度wd,从而为prt泊位车道的宽度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从而解决了如何设计prt泊位车道的宽度的难题,为prt泊位车道实际修建宽度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技术特征:

1.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prt车站,所述prt车站包括进prt泊位车道(2),所述prt泊位车道(2)的一侧设置有prt泊位(3),所述prt泊位车道(2)的另一侧设置有越行车道(4),其中,所述prt泊位(3)用于prt车辆(1)停泊,所述越行车道(4)用于prt车辆(1)通行,所述越行车道(4)上的prt车辆(1)通过所述prt泊位车道(2)进入所述prt泊位(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t泊位(3)倾斜角度α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t车辆(1)环形内半径r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基于prt车辆(1)的结构参数还能确定prt车辆(1)环形外半径r。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t车辆(1)环形外半径r具体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prt车辆(1)回转中心至prt车辆(1)后外角的水平距离re具体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t泊位车道(2)的最小宽度wd具体为: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t泊位车道(2)与越行车道(4)端部相连通,所述prt泊位车道(2)与越行车道(4)之间具有隔离带(5)。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t泊位车道(2)端部连通有缓存区(6)。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t车辆(1)的结构参数包括prt车辆(1)长度a;prt车辆(1)宽度b;prt车辆(1)轴距l;prt车辆(1)前轮距n;prt车辆(1)前悬长度d;prt车辆(1)后悬长度e。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PRT车站,特别是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拟定PRT车辆的结构参数;S2.基于PRT车辆的结构参数确定PRT泊位倾斜角度α、PRT车辆最小转弯半径r<subgt;1</subgt;、PRT车辆环形内半径r、PRT车辆环形外半径R和PRT车辆回转中心至PRT车辆后外角的水平距离Re;S3.确定所述PRT泊位车道的最小宽度W<subgt;d</subgt;。本申请所述的一种PRT车站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为PRT泊位车道的宽度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从而解决了如何设计PRT泊位车道的宽度的难题,为PRT泊位车道实际修建宽度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邓心宇,赵恒,王利军,杨鸿铭,李浩天,关晟,陶世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