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5828发布日期:2023-05-07 05:1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主板电路设计,具体涉及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


背景技术:

1、目前,用户对电脑主板的定制化需求越来越多,其中,用户不同定制需求的差异常常体现在了串口数量和rj45网口数量的不同,在除串口数量和rj45网口数量以外的其他需求均大体相同时,若针对用户的不同定制化需求分别进行相应的电脑主板设计开发,将带来设计和加工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2、因此,针对用户在串口数量和rj45网口数量上的差异化需求,如何减少主板设计和加工周期、降低加工难度以及节约生产成本,是目前急需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一项或多项不足,提供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包括嵌入式pcm主板、接口板和usb转rj45网口集线器;所述嵌入式pcm主板与所述接口板叠放设置;所述嵌入式pcm主板包括usb3.0接口和usb2.0接口,所述usb3.0接口与所述usb转rj45网口集线器连接;所述接口板包括usb集线器、多个usb转串口模块和多个第一串口,所述usb集线器的合路端与所述usb2.0接口连接,所述usb集线器的各个分路端与各个所述usb转串口模块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各个所述usb转串口模块的第二端与各个第一串口一一对应连接。

4、优选地,所述嵌入式pcm主板采用的型号为pcm6835。

5、优选地,所述第一串口为rs422串口,所述usb转串口模块包括usb转串口芯片、rs485发送器和rs485接收器,所述usb转串口芯片的usb数据端与所述usb集线器的分路端连接,usb转串口芯片的串口数据端分别与rs485发送器的输入端和rs485接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s485发送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串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rs485接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串口的第二端连接。

6、优选地,所述嵌入式pcm主板还包括第二串口,所述接口板还包括串口转换模块和第三串口,所述串口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串口和所述第三串口连接,所述第二串口为rs232串口,所述第三串口为rs422串口。

7、优选地,所述接口板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所述接口板还经板间连接器连接有mcu核心板,所述mcu核心板上设置有mcu子模块,所述mcu子模块分别与所述嵌入式pcm主板和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与所述嵌入式pcm主板连接,用于给所述嵌入式pcm主板提供第一供电电压。

8、优选地,所述mcu子模块为stm32单片机,所述stm32单片机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stm32单片机还经ttl转串口模块与所述嵌入式pcm主板连接。

9、优选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熔断单元、极性保护单元、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第一dcdc转换单元、第二dcdc转换单元和第一连接器;

10、所述熔断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熔断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极性保护单元的负极、第一dcdc转换单元的输入端和第二dcdc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11、所述极性保护单元的正极接地;

12、所述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stm32单片机的第一adc端连接;

13、所述第一d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嵌入式pcm主板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供电电压;

14、所述第一d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第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流互感器的第三端与所述stm32单片机的第二adc端连接,第一连接器的输出端用于与外部设备的供电端连接;

15、所述第二d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stm32单片机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二d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供电电压。

16、优选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一光耦,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d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stm32单片机的使能触发端连接,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dcdc转换单元的使能控制端连接,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通过采用嵌入式pcm主板和接口板叠装的方式实现扩展主板,其中嵌入式pcm主板根据用户的定制化需求从市售型号中选取,接口板从嵌入式pcm主板的usb2.0接口中扩展出多个第一串口,同时通过usb转rj45网口集线器从嵌入式pcm主板的usb3.0接口中扩展出rj45网口,由此满足了串口数量和rj45网口数量的定制化需求。由于嵌入式pcm主板为外购,在扩展主板设计时只需进行接口板的设计、测试和制造,减少了扩展主板的设计和加工周期,也降低了扩展主板的加工难度,进而也节约了主板的生产成本,同时在对扩展主板进行装配时,嵌入式pcm主板和接口板的叠装较为方便。

19、(2)、通过接口板中串口转换模块的设置,进一步从嵌入式pcm主板具有的rs232串口中转换出rs422串口,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的扩展主板的串口数量。

20、(3)、通过接口板中电源管理模块和mcu子模块的设置,实现了对外部设备和嵌入式pcm主板供电的状态监测、防雷电浪涌等极性保护以及过流保护,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的扩展主板的可靠性。

21、(4)、通过将mcu子模块设置在与接口板分离的mcu核心板上,此种分离式的模块化设计,在用户针对串口数量和rj45网口数量需求变化时,对接口板进行改版设计成本得到降低。

22、(5)、通过第一光耦的设置,实现了stm32单片机对电源管理模块输出的第一供电电压的控制,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的扩展主板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入式pcm主板、接口板和usb转rj45网口集线器;所述嵌入式pcm主板与所述接口板叠放设置;所述嵌入式pcm主板包括usb3.0接口和usb2.0接口,所述usb3.0接口与所述usb转rj45网口集线器连接;所述接口板包括usb集线器、多个usb转串口模块和多个第一串口,所述usb集线器的合路端与所述usb2.0接口连接,所述usb集线器的各个分路端与各个所述usb转串口模块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各个所述usb转串口模块的第二端与各个第一串口一一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pcm主板采用的型号为pcm68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口为rs422串口,所述usb转串口模块包括usb转串口芯片、rs485发送器和rs485接收器,所述usb转串口芯片的usb数据端与所述usb集线器的分路端连接,usb转串口芯片的串口数据端分别与rs485发送器的输入端和rs485接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s485发送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串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rs485接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串口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pcm主板还包括第二串口,所述接口板还包括串口转换模块和第三串口,所述串口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串口和所述第三串口连接,所述第二串口为rs232串口,所述第三串口为rs422串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板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所述接口板还经板间连接器连接有mcu核心板,所述mcu核心板上设置有mcu子模块,所述mcu子模块分别与所述嵌入式pcm主板和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与所述嵌入式pcm主板连接,用于给所述嵌入式pcm主板提供第一供电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cu子模块为stm32单片机,所述stm32单片机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stm32单片机还经ttl转串口模块与所述嵌入式pcm主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熔断单元、极性保护单元、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第一dcdc转换单元、第二dcdc转换单元和第一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一光耦,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d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stm32单片机的使能触发端连接,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dcdc转换单元的使能控制端连接,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叠装的串口、RJ45网口扩展主板,包括嵌入式PCM主板、接口板和USB转RJ45网口集线器;嵌入式PCM主板与接口板叠放设置;嵌入式PCM主板包括USB3.0接口和USB2.0接口,USB3.0接口与USB转RJ45网口集线器连接;接口板包括USB集线器、多个USB转串口模块和多个第一串口,USB集线器的合路端与USB2.0接口连接,USB集线器的各个分路端与各个USB转串口模块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各个USB转串口模块的第二端与各个第一串口一一对应连接。通过采用嵌入式PCM主板和接口板叠装的方式实现扩展主板,减少了主板设计周期、降低了主板的装配难度以及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林加根,谭春平,丁明洪,雷杰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前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