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8756发布日期:2023-06-04 15:5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图像采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1、在光学产品和实验中需要用到大量具有偏振特性的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可以统称为偏振片,平面光源透过偏振片会产生偏振光,在偏振片的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采集偏振片透过光线的偏振光图像,从而根据偏振光图像来确定偏振片的偏振角度或进行其他后续研究;如何采集偏振光图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以实现对偏振光图像的采集。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包括:光源设备,偏振片安装机构和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像素区域,同一所述像素单元的各像素区域中像素的排列方向不同;所述光源设备用于产生非偏振光;所述偏振片安装机构用于固定待检测偏振片;所述探测器用于通过所述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偏振片透过的偏振光的图像。

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四个像素区域。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像素区域均为正方形,四个正方形的像素区域组成一个正方形的像素单元。

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所述像素单元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区域中像素的排列方向所成的锐角为45°。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设备的中心、所述待检测偏振片的中心及所述传感器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设备的发光面积小于所述待检测偏振片的面积。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片安装机构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为偏振相机,所述偏振相机还包括镜头,所述待检测偏振片的中心在所述镜头的光轴上。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偏振相机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偏振相机采集的图像,并输出所述待检测偏振片的偏振角度。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工作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设备、所述偏振片安装机构和所述探测器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包括光源设备,偏振片安装机构和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像素区域,同一所述像素单元的各像素区域中像素的排列方向不同;所述光源设备,用于产生非偏振光源;所述偏振片安装机构,用于固定待检测偏振片;所述探测器,用于通过所述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偏振片透过的偏振光的图像;实现了偏振光图像的采集。

13、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四个像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像素区域均为正方形,四个正方形的像素区域组成一个正方形的像素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单元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区域中像素的排列方向所成的锐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设备的中心、所述待检测偏振片的中心及所述传感器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设备的发光面积小于所述待检测偏振片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安装机构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为偏振相机,所述偏振相机还包括镜头,所述待检测偏振片的中心在所述镜头的光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处理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工作台;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振光图像采集系统,包括:光源设备,偏振片安装机构和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像素区域,同一所述像素单元的各像素区域中像素的排列方向不同;所述光源设备用于产生非偏振光源;所述偏振片安装机构用于固定待检测偏振片;所述探测器用于通过所述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偏振片透过的偏振光的图像。光源设备产生的非偏振光源通过固定在偏振片安装机构上的待检测偏振片,形成偏振光;探测器通过传感器中像素的排列方向不同的像素区域可以直接采集任一偏振角度的偏振光图像而无需再设置起偏器,也不用进行对准操作,在简化设备结构的同时降低了操作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础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