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内容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09266发布日期:2023-05-17 19:0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变更内容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设备与流程

本说明书涉及互联网,尤其涉及变更内容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适用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涌现,很多业务依托应用能够在线上便利地进行。

2、目前,移动应用的客户端随着业务的复杂度的不断提升,小的应用可能一两个人可以开发完成架构简单业务也单一,但是,大中型应用可能需要几百人的开发团队,可能涉及成千上万个业务。在追求极致的动态化同时,任何一次的变更内容都可能引起客户端上的问题,即发生异常事件。

3、基于此,需要在众多变更内容中精准定位引发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变更内容定位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如下技术问题:需要在众多变更内容中精准定位引发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更内容定位方法,应用于云端,所述方法包括:

4、为多个不同的变更内容,分别确定不同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

5、将所述变更内容,下发到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中用户的用户端上,以在所述用户端上相应地进行更新;

6、接收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发送的异常信息;

7、对所述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

8、对于所述异常信息所记录的异常事件,根据所述聚合的结果,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

9、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更内容定位方法,应用于用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10、接收云端下发的具有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的变更内容,并在自身上相应地进行更新;

11、若自身上发生异常事件,则向云端发送记录了所述异常事件的异常信息,以便所述云端对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根据所述聚合的结果,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

12、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更内容定位装置,应用于云端,所述装置包括:

13、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确定模块,为多个不同的变更内容,分别确定不同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

14、变更内容靶向灰度下发模块,将所述变更内容,下发到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中用户的用户端上,以在所述用户端上相应地进行更新;

15、用户端异常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发送的异常信息;

16、用户端变更内容聚合模块,对所述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

17、异常变更内容定位模块,对于所述异常信息所记录的异常事件,根据所述聚合的结果,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

18、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更内容定位装置,应用于用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19、靶向灰度更新模块,接收云端下发的具有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的变更内容,并在自身上相应地进行更新;

20、异常信息发送模块,若自身上发生异常事件,则向云端发送记录了所述异常事件的异常信息,以便所述云端对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根据所述聚合的结果,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

2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更内容定位设备,应用于云端,所述设备包括:

22、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23、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24、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25、为多个不同的变更内容,分别确定不同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

26、将所述变更内容,下发到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中用户的用户端上,以在所述用户端上相应地进行更新;

27、接收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发送的异常信息;

28、对所述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

29、对于所述异常信息所记录的异常事件,根据所述聚合的结果,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

30、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更内容定位设备,应用于用户端,所述设备包括:

31、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32、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33、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34、接收云端下发的具有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的变更内容,并在自身上相应地进行更新;

35、若自身上发生异常事件,则向云端发送记录了所述异常事件的异常信息,以便所述云端对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根据所述聚合的结果,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

36、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应用于云端,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37、为多个不同的变更内容,分别确定不同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

38、将所述变更内容,下发到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中用户的用户端上,以在所述用户端上相应地进行更新;

39、接收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发送的异常信息;

40、对所述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

41、对于所述异常信息所记录的异常事件,根据所述聚合的结果,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

42、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应用于用户端,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43、接收云端下发的具有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的变更内容,并在自身上相应地进行更新;

44、若自身上发生异常事件,则向云端发送记录了所述异常事件的异常信息,以便所述云端对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根据所述聚合的结果,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

45、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靶向灰度,实现了将不同变更内容引入的风险,从用户层面上隔离,响应于用户端发送的异常信息,通过将对应的变更内容聚合,能够及时准确地定位出相对更有可能引发对应的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而也能准确地定位出实际受到影响的靶向灰度用户,以便执行补救措施,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没问题的变更内容的靶向灰度更新。



技术特征:

1.一种变更内容定位方法,应用于云端,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对所述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对所述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异常信息为异常日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聚合的结果,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为多个不同的变更内容,分别确定不同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为多个不同的变更内容,分别确定不同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具体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各所述变更内容对应的第一个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相互之间不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异常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闪退、应用不响应、容器异常、业务异常、应用启动异常、舆情。

10.一种变更内容定位方法,应用于用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11.一种变更内容定位装置,应用于云端,所述装置包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所述用户端变更内容聚合模块,对所述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发送的异常信息,将记录了相同的异常事件的异常信息进行第一级聚合,得到多组同事件异常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所述用户端变更内容聚合模块,对所述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将相同的变更内容进行聚合,得到各相同的变更内容分别出现的次数和/或占比,以便根据高的所述次数和/或占比,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所述异常信息为异常日志;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所述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确定模块,在所述为多个不同的变更内容,分别确定不同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之后,随着所述变更内容的靶向灰度更新以及相应的更新效果观测的进行,在单个所述变更内容已确定的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的基础上,将更多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确定为该变更内容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所述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确定模块,确定一个靶向灰度用户总集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各所述变更内容对应的第一个靶向灰度用户集合相互之间不同;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所述异常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闪退、应用不响应、容器异常、业务异常、应用启动异常、舆情。

20.一种变更内容定位装置,应用于用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21.一种变更内容定位设备,应用于云端,所述设备包括:

22.一种变更内容定位设备,应用于用户端,所述设备包括:


技术总结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变更内容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设备。应用于云端的方案包括:为多个不同的变更内容,分别确定不同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将所述变更内容,下发到对应的靶向灰度用户集合中用户的用户端上,以在所述用户端上相应地进行更新;接收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发送的异常信息;对所述多个用户的用户端分别对应的变更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聚合;对于所述异常信息所记录的异常事件,根据所述聚合的结果,对引发所述异常事件的变更内容进行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梁辉,张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