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11955发布日期:2023-08-24 13:2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显示,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1、为提升人机交互体验,悬浮手势触控开始受到客户端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1、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第一触控结构和第二触控结构,

2、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和所述第二触控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3、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围设于所述显示区的外围;

4、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接触式触控;

5、所述第二触控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非接触式触控,

6、所述第一触控结构的驱动电极复用作所述第二触控结构的驱动电极。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还延伸至所述边框区。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结构包括至少四个第一电极条,

9、所述至少四个第一电极条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四周边缘;

10、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条单独连接一根第一信号线。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四个第一电极条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还分别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外的四周所述边框区。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条和多个第三电极条,

13、所述第二电极条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条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14、所述第三电极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三电极条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

15、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16、所述第三电极条包括本体部和桥接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桥接部连接;

17、所述桥接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电极条和所述第三电极条的交叉位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次叠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19、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电极条的图形、部分所述第二电极条的图形、部分所述本体部的图形和所述桥接部的图形;

20、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二电极条的图形和所述本体部的图形。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次叠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22、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电极条的图形和所述桥接部的图形;

23、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二电极条的图形和所述本体部的图形。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依次叠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中任意相邻两者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25、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桥接部的图形;

26、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二电极条的图形和所述本体部的图形;

27、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电极条的图形。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条包括多个第一子单元,所述多个第一子单元连接;

29、所述第三电极条包括多个第二子单元,所述多个第二子单元连接;

30、位于所述显示区四周边缘的所述第一子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位于所述显示区中间区域的所述第一子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31、或者,位于所述显示区四周边缘的所述第二子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位于所述显示区中间区域的所述第二子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条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1~3排所述第一子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33、所述第一电极条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1~3排所述第二子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条、所述第二电极条、所述第三电极条均为网格状电极。

35、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模组中的第一触控结构和第二触控结构共用驱动电极,

36、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对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和所述第二触控结构进行分时驱动,

37、当对所述第一触控结构进行驱动时,实现对所述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接触式触控;

38、当对所述第二触控结构进行驱动时,实现对所述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非接触式触控。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二触控结构进行驱动时,向所述第一触控结构中的多个第二电极条或者多个第三电极条同时提供相同的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触控结构中的第一电极条接收触控感应信号,以实现对所述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非接触式触控。

40、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使第二触控结构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的边缘,且第一触控结构的驱动电极复用作第二触控结构的驱动电极,能在不增加显示模组的边框尺寸的情况下实现显示模组的非接触式触控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第一触控结构和第二触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还延伸至所述边框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结构包括至少四个第一电极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四个第一电极条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还分别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外的四周所述边框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条和多个第三电极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次叠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次叠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依次叠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中任意相邻两者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条包括多个第一子单元,所述多个第一子单元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条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1~3排所述第一子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条、所述第二电极条、所述第三电极条均为网格状电极。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中的第一触控结构和第二触控结构共用驱动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触控结构进行驱动时,向所述第一触控结构中的多个第二电极条或者多个第三电极条同时提供相同的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触控结构中的第一电极条接收触控感应信号,以实现对所述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非接触式触控。


技术总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第一触控结构和第二触控结构,第一触控结构和第二触控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边框区,边框区围设于显示区的外围;第一触控结构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接触式触控;第二触控结构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的边缘,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非接触式触控,第一触控结构的驱动电极复用作第二触控结构的驱动电极。该显示模组能在不增加显示模组的边框尺寸的情况下实现显示模组的非接触式触控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园园,薄赜文,郑美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