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74320发布日期:2023-10-28 11:3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综合能源调控领域,尤其涉及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对于源一网-荷-储友好互动的城市区域多元能源集成供电系统中多类型能源协同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还相对有限,尚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生成对抗的思想,供能区域经多种网络进行协调互济以及对于电/热/冷能流实行联合调度的考虑不够充分。对于含分布式发电(dg)的城市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在传统规划中电力和热力系统一般单独规划和运行,并且主要应用于供能类型单一的建筑或小型园区,对于供能类型复杂的城市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并不适用,彼此缺乏协调、优化和配合,不利于供能系统的经济、高效运行。而且针对应用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的城市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2、相关技术中,综合能源调控仅考虑了用户端需求,然而由于多能转换设备并不会位于同一区域内的同一位置,甚至于一个区域内可能存在多个不同位置上均设置有同一类型的多能转换设备,而转换设备是将一种能源转换为另一种能源,即能源会在不同类型的转换设备之间、转换设备与用户端之间进行运输,此时就会产生运输损耗,而在不同运输线路、不同运输能源类型的情况下,运输损耗也并不相同,综合能源调控仅考虑用户端需求,极有可能造成大量的运输损耗,造成能源的浪费。

3、中国专利《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公开号:cn 114548491 a,公开日:2022年05月27日,具体公开了包括:能源系统,供能设备;方案制定模块,制定供能计划和方案;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能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运行风险评估模块,基于信息采集模块获取的设备运行过程中采集的各项数据信息,结合数据库历史数据,对供能过程进行风险预估;数据存储模块,将采集的各项数据存储并备份进入历史数据库作数据样本;数据输出模块,将上述制定的供能计划和方案、设备运行数据和风险预估输出;集控单元,基于数据输出模块提供的数据控制供能设备的运行。该方案虽然通过运行风险评估模块对设备合理负荷率、功能效率以及运行经济性进行整体评估,但仍然没有考虑到运输损耗。

4、中国专利《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成本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仿真方法》,公开号:cn115455719a,公开日:2022年12月09日,具体公开了在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优化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计算评价不同能源供应的碳排放量,进而将碳排放成本考虑到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综合成本当中,在给定的系统设备容量、效率等参数以及能源价格、碳配额、碳交易价格等边界条件下,以综合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策略进行优化,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低。该方案中虽然提及了能源运输过程,但仅是考虑到能源运输时运输设备的碳排放以及运输设备的能源使用,并没有将运输损耗作为运行成本进行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综合能源调控时忽略不同能源运输线路上的能源损耗,从而使得综合能源调控运行成本增加的问题,提供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通过建立能源输送空间模型以及损耗模型,使得在空间和时间上能够计算运输损耗最低的运输线路,从而满足用户端对能源的需求量的同时降低综合能源调控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用户端空间位置、能源端空间位置以及能源输送线路,建立能源输送空间模型;s2:获取用户端历史能源负荷数据,建立负荷模型;s3:获取能源端历史能源转换数据,建立转换模型;s4:获取运输端历史能源损耗数据,建立损耗模型;s5:根据能源输送空间模型、负荷模型、转换模型以及损耗模型计算区域综合能源调控策略最优解,根据区域综合能源调控策略最优解进行区域综合能源调控。

3、进一步的,用户端历史能源负荷数据至少包括用能时间、用能位置、用能量以及能源类型。

4、进一步的,能源端历史能源转换数据至少包括转换设备类型、转换设备数量、转换设备位置以及转换设备能源转化率。

5、进一步的,运输端历史能源损耗数据至少包括运输能源类型、运输距离以及运输损耗量。

6、进一步的,能源端历史能源转换数据还包括天气数据。

7、进一步的,运输段历史能源损耗数据还包括天气数据。

8、进一步的,s4中还包括获取运输端历史能源承载数据,建立承载模型。

9、进一步的,获取分布式能源系统数据,根据分布式能源系统数据建立供能模型,根据供能模型、能源输送空间模型、负荷模型、转换模型以及损耗模型利用最优解算法计算得到区域综合能源调控策略最优解,根据区域综合能源调控策略最优解调控转换设备。

10、进一步的,获取工业用户用能数据,计算可平移负荷,建立可平移负荷模型,以能源输送空间模型、可平移负荷模型、转换模型以及损耗模型计算区域综合能源工业调控策略最优解,根据区域综合能源工业调控策略最优解进行区域综合能源工业调控。

11、进一步的,s5:根据能源输送空间模型、负荷模型、转换模型以及损耗模型计算获取最优转换设备集群位置、类型以及数量,获取最优转换设备集群位置内所有转换设备基础参数,根据转换设备基础参数以及最优转换设备数量,进行最优解计算,输出区域综合能源调控策略最优解。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建立能源输送空间模型、负荷模型、转换模型以及损耗模型,使得在空间和时间上能够计算运输损耗最低的运输线路,从而满足用户端对能源的需求量的同时降低综合能源调控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并通过可平移负荷计算区域综合能源工业调控策略最优解满足工业需求。



技术特征:

1.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多能互助的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用户端空间位置、能源端空间位置以及能源输送线路,建立能源输送空间模型;S2:获取用户端历史能源负荷数据,建立负荷模型;S3:获取能源端历史能源转换数据,建立转换模型;S4:获取运输端历史能源损耗数据,建立损耗模型;S5:根据能源输送空间模型、负荷模型、转换模型以及损耗模型计算区域综合能源调控策略最优解,根据区域综合能源调控策略最优解进行区域综合能源调控。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建立能源输送空间模型、负荷模型、转换模型以及损耗模型,使得在空间和时间上能够计算运输损耗最低的运输线路,从而满足用户端对能源的需求量的同时降低综合能源调控的运行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任娇蓉,叶晨,崔勤越,方建迪,方晗,江昊,翁格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