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791579发布日期:2023-10-21 20:5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具体为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1、现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早已十分普及,大大小小的内容提供商、服务供应商等基本都有自己的移动app,app主要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与个性化,使手机完善其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使用体验的主要手段。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而目前app已经不仅仅只是移动设备上的一个客户端那么简单,在很多设备上已经可以下载厂商官方的app软件对不同的产品进行无线控制。

2、app既给手机电商带来的流量远远超过了传统互联网的流量,通过app进行盈利也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发展方向。事实表明,各大电商平台向移动app的倾斜也是十分明显的,原因不仅仅是每天增加的流量,更重要的是由于手机移动终端的便捷,为企业积累了更多的用户,更有一些用户体验不错的app使得用户的忠诚度、活跃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为企业的创收和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移动互联网一大特点就是更新速度快,app的更新频率更是高,而app界面风格的迭代需求也经常与app业务逻辑迭代的需求不同步:有时仅需要修改局部的app业务逻辑而不需要更改app原有的界面风格;而有时却相反,app业务逻辑不需修改,而app界面风格却需要更换,无论针对哪种情况都需要重新进行整套app程序开发,造成的重复工作,增加了app迭代开发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具备能够根据用户感受设计app界面,提升用户视觉体验的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利用app后台数据库获取用户关于界面的评论,通过文本分析法提取代表用户使用需求的相关词汇,作为要素分析词;

4、s2:获取用户app界面图片作为样本,设计列表式界面包括导航栏、内容区和标签栏,在界面中呈现上中下的层级结构,每一块区域在整个界面中设置固定比例大小;

5、s3: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根据要素分析词收集得到测试图像,将测试图像中分类为动态元素和静态元素,并对动态元素进行标记,得到标记图片;

6、s4:由标记图片提取视觉设计元素以及交互动画设计元素,通过对元素进行倾斜变换和视觉变形,使用户得到全新的视觉感受;

7、s5:基于视觉图像训练模型得出配色方案和图案元素设计元素,并通过对其色彩的色相、明度对比分析进行界面的色彩、图标、构图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背景颜色、活动推动模块、整体式样布局;

8、s6:结合目标用户特点,设计功能性字体生成app界面描述信息,将界面描述信息存入缓存库,并反馈界面描述信息至app端;

9、s7:统一界面设计元素,设计app logo,将app logo存入缓存库并反馈界面描述信息至app端,使用app界面转换方法,在app端构建出目标界面。

10、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导航栏显示当前用户所处内容区的位置及名称,左右两边设置操作按钮,其中导航栏左边放置使用频率高的按钮,右边摆放不常用或易产生误操作导致数据变化的按钮。

11、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内容区显示与用户目前所处位置相关的信息,以滚动列表形式出现,响应用户手势操作,标签栏作为app的视觉地标,由包含图标和文本标签的按钮组成,按钮数量控制为4—6个。

12、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倾斜变换是获取动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倾斜被视觉感知器官认知为从垂直水平等标准方向上产生的偏离,偏离正常位置的现象会导致视觉感知到一种倾向性的张力,产生将其归于水平或垂直位置的趋向,从而使形状获得动力趋势。

13、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视觉变形包括正圆形、正方形、正多边形,正圆形、正方形、正多边形等标准形所构成的动力趋势,都是基于中心向四周驱动以产生形变,大小均等的力通过相互抵抗,使形状的整体动力表现处于平衡状态,构建最稳定的视觉感受。

14、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设计色彩动力式样包括黄色和蓝色,黄色作为一种波长较长的色彩,会呈现由中心向外扩张的动力趋势,显示出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视觉影响,会对视觉主体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蓝色作为一种波长较短的色彩,会呈现由形状边缘向中心收缩的动力趋势,其表现的积极主动性相较于前者偏弱,对于视觉感知的影响较为柔和。

15、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背景颜色采用的是色相偏冷、明度偏低的颜色配比,当背景颜色采用收缩的动力式样时,能够在丰富整体界面视觉效果的同时减少对主体视觉信息的干扰。

16、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活动推送模块采用的是色相偏暖、明度偏高的颜色,这类色彩具有扩张的动力趋势,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大量的视觉信息中脱颖而出,使用户视线无法回避。

17、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功能性字体用于在界面中标示app具体功能,用户通过字体指示的含义跳转到指定的页面或是完成操作任务,字体与具有相同释义的图标配对出现,用户可根据操作习惯对字体的大小、粗细、颜色进行相应调整。

18、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logo作为app的入口性图形元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在色彩、样式、质感等设计元素上与app的其他界面相统一,构成app的视觉特点。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0、本发明基于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具有能够根据用户感受设计app界面,提升用户视觉体验的优点,能够从用户视觉感受与app界面视觉形态之间的直觉互动关系出发,提出富有情感表现的app界面设计方法,借助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以app界面中的视觉元素,图形以及色彩作为研究对象,在理性层面与感性层面的二元视角下,设计契合用户视觉审美的app界面,以应对移动互联网发展与感性社会发展的双重背景下用户对于app界面的视觉体验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导航栏显示当前用户所处内容区的位置及名称,左右两边设置操作按钮,其中导航栏左边放置使用频率高的按钮,右边摆放不常用或易产生误操作导致数据变化的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内容区显示与用户目前所处位置相关的信息,以滚动列表形式出现,响应用户手势操作,标签栏作为app的视觉地标,由包含图标和文本标签的按钮组成,按钮数量控制为4—6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倾斜变换是获取动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倾斜被视觉感知器官认知为从垂直水平等标准方向上产生的偏离,偏离正常位置的现象会导致视觉感知到一种倾向性的张力,产生将其归于水平或垂直位置的趋向,从而使形状获得动力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视觉变形包括正圆形、正方形、正多边形,正圆形、正方形、正多边形等标准形所构成的动力趋势,都是基于中心向四周驱动以产生形变,大小均等的力通过相互抵抗,使形状的整体动力表现处于平衡状态,构建最稳定的视觉感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设计色彩动力式样包括黄色和蓝色,黄色作为一种波长较长的色彩,会呈现由中心向外扩张的动力趋势,显示出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视觉影响,会对视觉主体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蓝色作为一种波长较短的色彩,会呈现由形状边缘向中心收缩的动力趋势,其表现的积极主动性相较于前者偏弱,对于视觉感知的影响较为柔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背景颜色采用的是色相偏冷、明度偏低的颜色配比,当背景颜色采用收缩的动力式样时,能够在丰富整体界面视觉效果的同时减少对主体视觉信息的干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活动推送模块采用的是色相偏暖、明度偏高的颜色,这类色彩具有扩张的动力趋势,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大量的视觉信息中脱颖而出,使用户视线无法回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功能性字体用于在界面中标示app具体功能,用户通过字体指示的含义跳转到指定的页面或是完成操作任务,字体与具有相同释义的图标配对出现,用户可根据操作习惯对字体的大小、粗细、颜色进行相应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logo作为app的入口性图形元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在色彩、样式、质感等设计元素上与app的其他界面相统一,构成app的视觉特点。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APP界面的设计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APP后台数据库获取用户关于界面的评论,通过文本分析法提取代表用户使用需求的相关词汇,作为要素分析词;获取用户APP界面图片作为样本,设计列表式界面包括导航栏、内容区和标签栏。本发明基于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具有能够根据用户感受设计APP界面,提升用户视觉体验的优点,能够从用户视觉感受与APP界面视觉形态之间的直觉互动关系出发,提出富有情感表现的APP界面设计方法,借助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以APP界面中的视觉元素,图形以及色彩作为研究对象,在理性层面与感性层面的二元视角下,设计契合用户视觉审美的APP界面。

技术研发人员:宗国伟,葛丰,涂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无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