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15291发布日期:2024-01-06 23:14阅读:13来源:国知局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defect,rnfld)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类型,一直被认为是青光眼的特征性表现,会导致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一旦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会造成视力不断的下降,直至失明。此外,rnfld特征也常见于系统性疾病,观察rnfld的特征有可能为系统性或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2、然而,传统对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诊断依赖医生的检测识别,一方面效率低,不同医生的相关经验不同,诊断结果差异也会很大,导致传统对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诊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辅助医生对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进行检测,以解决传统对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识别不准确,不精确、识别结果不佳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确定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感兴趣区域图像;基于极坐标变换操作对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以确定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

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基于极坐标变换操作对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以确定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通过极坐标变换操作进行坐标系转换,在极坐标系下对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得到极坐标下的增强图像;利用预设分割阈值,对极坐标增强图像进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分割操作,得到极坐标增强图像对应的第一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基于第一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进行反极坐标变换操作,得到感兴趣区域图像对应的第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基于第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和感兴趣区域图像中视盘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

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过极坐标变换操作进行坐标系转换,在极坐标系下对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得到极坐标下的增强图像,包括:对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增强操作,得到增强图像;基于感兴趣区域图像中的视盘的位置和直径,对增强图像进行极坐标变换操作,得到增强图像对应的极坐标图像;基于视盘的直径,对极坐标图像进行滤波操作,得到极坐标增强图像。

5、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基于感兴趣区域图像中的视盘的位置和直径,对增强图像进行极坐标变换操作,得到增强图像对应的极坐标图像,包括:基于视盘的中心确定极坐标变换操作对应的极坐标系的原点;确定n倍视盘的直径为极坐标系的极径,n大于或者等于2;基于极坐标系的原点和极径,将增强图像变换到极坐标系上,得到极坐标图像。

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基于视盘的直径,对极坐标图像进行滤波操作,得到极坐标增强图像,包括:利用视盘的直径的第一预设数值倍数对极坐标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得到第一滤波图像;利用视盘的直径的第二预设数值倍数对极坐标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得到第二滤波图像,第二预设数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基于对第二滤波图像和第一滤波图像作差,得到中间图像;将中间图像上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与m相乘,m大于1,得到极坐标增强图像。

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基于对第一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进行反极坐标变换操作,得到感兴趣区域图像对应的第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包括:确定感兴趣区域图像中视盘区域对应的视盘区域极坐标图像;基于视盘区域极坐标图像和第一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进行反极坐标变换操作,得到第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其中,第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不包括视盘区域。

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基于第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和感兴趣区域图像中视盘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包括:针对第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中存在的每个疑似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区域,基于疑似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区域位于视盘区域的预设方位、盘沿变化信息和疑似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区域的形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疑似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区域为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区域;其中,预设方位包括以下方位中的至少一种:视盘区域的上方;视盘区域的下方;视盘区域的鼻侧的方向;视盘区域的颞侧的方向。

9、第二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确定模块,配置为确定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感兴趣区域图像;检测模块,配置为基于极坐标变换操作对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以得到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

10、第三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及的图像处理方法。

11、第四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及的图像处理方法。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极坐标变换操作对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在极坐标图像中更能突出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区域的特征,进而更能快速确定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极坐标变换操作,确定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从而实现了辅助医生对视网膜神经纤维缺损进行检测的目的,可快速帮助眼科医生辅助判定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区域,解决了传统对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的识别不准确,不精确、识别结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极坐标变换操作对所述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以确定所述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极坐标变换操作进行坐标系转换,在极坐标系下对所述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得到极坐标下的增强图像,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感兴趣区域图像中的视盘的位置和直径,对所述增强图像进行所述极坐标变换操作,得到所述增强图像对应的极坐标图像,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视盘的直径,对所述极坐标图像进行滤波操作,得到所述极坐标增强图像,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对所述第一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进行反极坐标变换操作,得到所述感兴趣区域图像对应的第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图像分割结果和所述感兴趣区域图像中视盘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包括:

8.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以解决传统对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识别不准确,不精确、识别结果不佳的问题。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确定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感兴趣区域图像;基于极坐标变换操作对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以确定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极坐标变换操作,确定待处理眼底图像对应的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检测结果,从而实现了辅助医生对局限性神经纤维缺损进行检测的目的,解决了传统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诊断存在的识别不准确,不精确、识别结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茜,董洲,凌赛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依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