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71880发布日期:2023-11-24 10:2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内河通航预测,特别涉及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


背景技术:

1、目前,三维可视化方法在各行各业都实现对三维地物或建筑的立体描述,对建筑的纹理也能细致的表达,也能驱动三维场景,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随着城市内陆河道防洪、蓄洪、航运等能力的持续加强与改善,展开河道测量工作,构建河道三维模型对于河道治理、疏通、排淤等后续决策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而对于内河通航而言,河道的地形和水深可能影响船舶通航的安全性,因此,通过构建河道三维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河道通航预测,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有效提高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精度,并应用于河道通航预测,提高通航安全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4、s1、通过测量船获取河道水深测量数据,得到河道的离散点形式水深数据,并通过无人机,获取河道正射影像;

5、s2、根据河岸点位信息沿河道补充水深数据至河岸,所述河岸点位信息基于所述河道正射影像提取;

6、s3、对所述水深数据进行插值,并生成栅格数据,基于所述栅格数据构建三维模型。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

8、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包括步骤:

9、s1、预先通过以上所述的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河道建模,得到河道三维模型,并通过安装在河道的水位检测仪获取建模时的第一水位信息;

10、s2、向安装在河道的水位检测仪获取实时的第二水位信息;

11、s3、根据所述第一水位信息、所述第二水位信息、船舶吃水深度以及船舶航道在三维模型中的深度,预测船舶是否存在触底风险。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在构建河道三维模型时,考虑测量船的吃水深度以及河道水深,实际探测区域有限,因此利用水文算法模型以及河岸点位信息沿河道补充水深数据至河岸,同时,考虑到测量生成的点云数据可能不具备一个完整连续的三维形态,数据密度较低的情况,对测量采集的离散点水深数据进行了插值处理,从而提高三维模型构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将构建的三维模型应用于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结合实时的水位数据、船舶吃水深度等,预测船舶通航是否存在触底风险,提高内河通航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深测量数据由所述测量船通过搭载单波束或多波束测量设备测量得到。

5.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以上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中的步骤。

6.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为:

8.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以上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中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内河通航预测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在构建河道三维模型时,考虑测量船的吃水深度以及河道水深,实际探测区域有限,因此利用水文算法模型以及河岸点位信息沿河道补充水深数据至河岸,同时,考虑到测量生成的点云数据可能不具备一个完整连续的三维形态,数据密度较低的情况,对测量采集的离散点水深数据进行了插值处理,从而提高三维模型构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将构建的三维模型应用于内河通航预测的应用,结合实时的水位数据、船舶吃水深度等,预测船舶通航是否存在触底风险,提高内河通航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满禁,李伟,李颖强,黄少康,颜巧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共享数据(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