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排放双控目标下碳排放权总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08776发布日期:2024-01-23 12:3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排放双控目标下碳排放权总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碳排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排放双控目标下碳排放权总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

2、在碳排放“双控”目标的背景下,当前研究分别从碳排放强度下降和总量达峰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我国碳排放权总量的不确定性问题。从碳排放强度的视角来看,区域未来碳排放权总量一方面与其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目标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又严重依赖区域未来经济增速。即便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路径一定,区域仍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其未来经济增速增加(或减少)碳排放权总量。

3、相比之下,碳排放总量达峰视角下区域未来碳排放权的核算过程更为复杂。一般而言,碳排放总量达峰意味着区域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且在经历一定的平台期之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在该视角下,区域未来的碳排放权总量不仅与其碳排放总量的达峰时间有关,同时也受到碳排放峰值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前碳排放总量的达峰时间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区域碳排放的峰值水平,从而减少区域未来的碳排放权总量。若同样以区域碳排放强度及其未来经济增速构建碳排放总量达峰视角下的排放权总量核算模型,则具体表现为达峰后区域的经济增速被限制在其碳排放强度下降速率以下。

4、诚然,当前研究为核算我国宏观碳减排目标下的碳排放权总量提供了基本思路。然而,碳排放强度下降或总量达峰等单一视角下的核算逻辑均无法全面反映碳排放“双控”目标对我国未来碳排放权总量的影响。同时,面对我国未来碳排放总量的达峰时间、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目标、未来经济增速等方面的诸多可能,我国未来碳排放权总量将呈现高度的不确定性,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碳排放权总量的影响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碳排放双控目标下碳排放权总量的确定方法,以保障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强度目标如期实现。

3、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置。

4、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5、本申请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6、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碳排放双控目标下碳排放权总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获取初始年份的区域碳排放总量、区域经济总量、区域未来经济增速率以及设定目标年份的碳排放强度,构成已知参数集;

8、耦合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构造碳排放双控目标逻辑关系;

9、根据所述已知参数集,依据所述碳排放双控目标逻辑关系,构建区域碳排放权总量核算模型;

10、根据所述区域碳排放权总量核算模型,确定碳排放双控目标下待求目标年份的碳排放权总量。

11、可选的,所述碳排放双控目标逻辑关系,包括:

12、cet+1=cit·(1-m)·gdpt·(1+α)=cet·(1-m)·(1+α)

13、

14、

15、其中,cet+1为t+1年的区域碳排放总量,cit为t年的区域碳排放强度,gdpt为t年的区域经济总量,α为所述区域未来经济增速,m为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16、可选的,所述区域碳排放权总量核算模型,包括:

17、

18、

19、

20、

21、其中,为所述初始年份t0的区域碳排放总量,为所述初始年份的区域经济总量,cigoal为所述设定目标年份goal的碳排放强度,为所述待求年份t1的区域碳排放总量,为所述待求年份t1的区域经济总量。

22、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碳排放双控目标下碳排放权总量的确定装置,包括

23、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年份的区域碳排放总量、区域经济总量、区域未来经济增速率以及设定目标年份的碳排放强度,构成已知参数集;

24、耦合模块,用于耦合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构造碳排放双控目标逻辑关系;

25、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已知参数集,依据所述碳排放双控目标逻辑关系,构建区域碳排放权总量核算模型;

26、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域碳排放权总量核算模型,确定碳排放双控目标下待求目标年份的碳排放权总量。

27、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28、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29、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32、通过耦合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构造碳排放双控目标逻辑关系,并以此构造区域碳排放权总量核算模型,能够预测待求目标年份的碳排放权总量,从而保障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强度目标如期实现。

33、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碳排放双控目标下碳排放权总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双控目标逻辑关系,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碳排放权总量核算模型,包括:

4.一种碳排放双控目标下碳排放权总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碳排放双控目标下碳排放权总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初始年份的区域碳排放总量、区域经济总量、区域未来经济增速率以及设定目标年份的碳排放强度,构成已知参数集;耦合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构造碳排放双控目标逻辑关系;根据已知参数集,依据碳排放双控目标逻辑关系,构建区域碳排放权总量核算模型;根据区域碳排放权总量核算模型,确定碳排放双控目标下待求目标年份的碳排放权总量。基于本申请提出的方案,能够保障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强度目标如期实现。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峰,陈晨,李沐泽,李锦霈,殷子祺,孙宝仁,韩宝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华能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