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27798发布日期:2024-01-26 16:4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航站楼,涉及一种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点位布置相对单一,没有系统性,不能根据旅客的数量及时间空间区域分布进行动态调整,只是机械的按照距离进行划分布置,导致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规划建成后往往无法充分满足机场航站楼出发到达旅客的需求。

2、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更加精确预测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需求的规划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步骤1:将机场航站楼按照区域划分为:陆侧区域、空侧区域,所述陆侧区域为安全检查和或隔离管制之前的区域,所述空侧区域为安全检查和或隔离管制之后的区域,所述陆侧区域包括:出发大厅、迎客大厅,所述空侧区域包括候机厅、指廊区域、远机位候机厅、近机位候机厅、到港通道、行李提取区;

3、步骤2:根据步骤1划分的每个区域,结合对应区域的旅客活动流线、安检及商业布局,确定旅客的行进流线;

4、步骤3:根据步骤2确定的旅客分布线,以陆侧区域60~80m的服务半径、空侧区域70~90m的服务半径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布置卫生间;

5、步骤4:在员工、后勤保障区域设置员工卫生间,所述员工卫生间的服务半径<50m;

6、通过机场航站楼按照区域进行划分为陆侧区域和空侧区域,再将陆侧区域和空侧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大厅或者子区域,分别对各个大厅或者子区域按照该区域的特点、旅客的数量、旅客的时间空间区域的分布、安检位置及商业网点布局将旅客的分布线确定后,结合旅客分布线按照不同区域不同间距在人流集中地方布点,最后再员工服务半径的50米之内这是员工卫生间,以满足广大旅客及机场员工的需求,最终保证了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按照平面布点方法规划建成后能够充分满足机场航站楼出发到达旅客以及机场员工的需求。

7、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陆侧区域的间距为60~80m,空侧区域的间距为70~90m。

8、优选的,所述出发大厅包括:国内国际综合值机、国际出发、出发连接楼层、车道边;所述迎客大厅包括:国际到达、国内到达,迎客连接楼层、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不同区域的人流量及使用卫生间的需求有所差别,因此越是详细划分区域,越能够精准进行卫生间的平面布点。

9、优选的,所述机场航站楼设有地上三层及地下一层;按照每层航站楼的不同功能不同需求进行精准的卫生间平面布点。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发明通过将机场航站楼按照区域进行划分为陆侧区域和空侧区域,再将陆侧区域和空侧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大厅或者子区域,分别对各个大厅或者子区域按照该区域的特点、旅客的数量、旅客的时间空间区域的特点、旅客的数量、旅客的时间空间区域的分布、安检位置及商业网点布局将旅客的分布线确定后,结合旅客分布线按照不同区域不同间距在人流集中地方布点,使得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的平面布点更加精准,最终保证了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后能够充分满足机场航站楼出发到达旅客及机场员工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陆侧区域的间距为60~80m,空侧区域的间距为70~9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发大厅包括:国内国际综合值机、国际出发、出发连接楼层、车道边;所述迎客大厅包括:国际到达、国内到达,迎客连接楼层、综合交通换乘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场航站楼设有地上三层及地下一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航站楼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方法,本发明通过将机场航站楼按照区域进行划分为陆侧区域和空侧区域,再将陆侧区域和空侧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大厅或者子区域,分别对各个大厅或者子区域按照该区域的特点、旅客的数量、旅客的时间空间区域的特点、旅客的数量、旅客的时间空间区域的分布、安检位置及商业网点布局将旅客的分布线确定后,结合旅客分布线按照不同区域不同间距在人流集中地方布点,使得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的平面布点更加精准,最终保证了机场航站楼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点后能够充分满足机场航站楼出发到达旅客及机场员工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安军,李莉,于芳,马亚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