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92953发布日期:2023-12-27 02:2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当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可以进行虚拟场景构建的软件和工具,也能提供基于某一类型的平台或终端的协同能力。但目前此类工具的构建复杂度很高,往往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进行构建,且针对不同设备的互动交互也需要大量的额外交互开发工作,不能快速构建一套即能跨平台又能跨设备还能进行协同互动的虚拟场景。现有的工具和开发流程不能做到无代码快速构建跨平台、跨设备协同互动的虚拟场景。因此,如何构建跨平台、跨终端的虚拟空间协同交互场景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构建跨平台、跨终端的虚拟空间协同交互场景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根据预设空间3d素材生成3d模型,并根据所述3d模型创建虚拟场景;

4、将至少一种智能终端的虚拟化身导入所述虚拟场景,并获取各所述虚拟化身的初始运动数据;

5、基于预设数据转化算法将各所述初始运动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对应的标准运动数据,以实现各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交互,其中,所述标准运动数据为跨平台、跨终端的运动数据。

6、进一步地,将至少一种智能终端的虚拟化身导入所述虚拟场景,并获取各所述虚拟化身的初始运动数据之前,包括:

7、基于所述3d模型的物体组成结构,将所述3d模型分成至少一个锁定分区,并基于各所述锁定分区生成交互锁定逻辑。

8、进一步地,虚拟场景中存在第一3d模型,所述将至少一种智能终端的虚拟化身导入所述虚拟场景,并获取各所述虚拟化身的初始运动数据,包括:

9、在所述虚拟场景中存在至少两种所述虚拟化身同时向所述第一3d模型发送协同操作指令的情况下,复制所述第一3d模型,生成第二3d模型;

10、通过所述第一3d模型和所述第二3d模型分别响应所述协同操作指令,使所述第一3d模型和所述第二3d模型共享所述交互锁定逻辑;

11、在所述第一3d模型和所述第二3d模型分别代入独立空间并保持同步变化,直至所述第一3d模型或所述第二3d模型停止执行所述协同操作指令,并分别获取对应的所述初始运动数据。

12、进一步地,智能终端包括第一类型智能终端、第二类型智能终端和第三类型智能终端,所述初始运动数据包括整体运动数据与肢体运动数据,所述将至少一种智能终端的虚拟化身导入所述虚拟场景,并获取各所述虚拟化身的初始运动数据,包括:

13、在所述智能终端为所述第一类型智能终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类型智能终端带动所述虚拟化身进行整体运动,获取所述整体运动数据;

14、在所述智能终端为所述第二类型智能终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类型智能终端带动所述虚拟化身进行肢体运动,获取所述肢体运动数据;

15、在所述智能终端为所述第三类型智能终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三类型智能终端分别带动所述虚拟化身进行整体运动和/或肢体运动,获取对应的所述整体运动数据和/或所述肢体运动数据。

16、进一步地,根据预设空间3d素材生成3d模型,并根据所述3d模型创建虚拟场景之前,包括:

17、获取非3d素材,其中,所述非3d素材包括图片、视频、文本和/或文档;

18、基于预设3d组件封装工具,将所述非3d素材转换为所述预设空间3d素材。

19、进一步地,根据预设空间3d素材生成3d模型,并根据所述3d模型创建虚拟场景,包括:

20、在预设空间中构建与所述预设空间3d素材等比的平面,并将所述预设空间3d素材转换为贴图数据;

21、基于所述预设空间3d素材的素材材质与所述贴图数据,在所述预设空间中生成素材画面;

22、基于所述贴图数据、所述素材画面及基准方向,生成3d物体,其中,所述基准方向为所述平面的法线的反方向;

23、根据至少一个所述3d物体,构建所述虚拟场景。

24、进一步地,基于预设数据转化算法将各所述初始运动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对应的标准运动数据,以实现各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交互,包括:

25、基于所述智能终端的类型,确定对应的预设标准数据结构;

26、通过所述预设标准数据结构,将各所述初始运动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标准数据格式,生成对应的所述标准运动数据。

27、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28、虚拟场景创建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空间3d素材生成3d模型,并根据所述3d模型创建虚拟场景;

29、初始运动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将至少一种智能终端的虚拟化身导入所述虚拟场景,并获取各所述虚拟化身的初始运动数据;

30、标准运动数据交互模块,用于基于预设数据转化算法将各所述初始运动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对应的标准运动数据,以实现各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交互,其中,所述标准运动数据为跨平台、跨终端的运动数据。

31、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

32、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

3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空间3d素材生成3d模型,并根据所述3d模型创建虚拟场景;将至少一种智能终端的虚拟化身导入所述虚拟场景,并获取各所述虚拟化身的初始运动数据;基于预设数据转化算法将各所述初始运动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对应的标准运动数据,以实现各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交互,其中,所述标准运动数据为跨平台、跨终端的运动数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预先通过空间3d素材构建虚拟空间,再通过不同的智能终端,获取对应的初始运动数据,并根据预设数据转化算法,将各种初始运动数据转换为格式统一的标准运动数据,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智能终端之间进行交互,解决了构建跨平台、跨终端的虚拟空间协同交互场景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一种智能终端的虚拟化身导入所述虚拟场景,并获取各所述虚拟化身的初始运动数据之前,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场景中存在第一3d模型,所述将至少一种智能终端的虚拟化身导入所述虚拟场景,并获取各所述虚拟化身的初始运动数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第一类型智能终端、第二类型智能终端和第三类型智能终端,所述初始运动数据包括整体运动数据与肢体运动数据,所述将至少一种智能终端的虚拟化身导入所述虚拟场景,并获取各所述虚拟化身的初始运动数据,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空间3d素材生成3d模型,并根据所述3d模型创建虚拟场景之前,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空间3d素材生成3d模型,并根据所述3d模型创建虚拟场景,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数据转化算法将各所述初始运动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对应的标准运动数据,以实现各所述智能终端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交互,包括:

8.一种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虚拟空间中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创建虚拟场景;将虚拟化身导入虚拟场景,并获取初始运动数据;基于预设数据转化算法将各初始运动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对应的标准运动数据,以实现各虚拟化身在虚拟场景中的交互。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预先通过空间3D素材构建虚拟空间,再通过不同的智能终端,获取对应的初始运动数据,并根据预设数据转化算法,将各种初始运动数据转换为格式统一的标准运动数据,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智能终端之间进行交互,解决了构建跨平台、跨终端的虚拟空间协同交互场景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夏雨,王鲁平,陆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希夷微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