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终端及人机对话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35367发布日期:2024-02-20 20:2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终端及人机对话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终端及人机对话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人机对话系统中,对于用户输入的对话信息,会转给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大模型,ai大模型经过运算会给出相应的回答,但文本量很大的时候,用于处理用户输入的对话信息,给出对应的回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人机交互时间长,用户体验度低。

2、因此,如何解决人机对话系统中回复时间过长的问题,以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能够解决人机对话系统中回复时间过长的问题,以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度。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终端及人机对话系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

3、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4、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包括:

5、s11.获取用户输入的对话信息,并将所述对话信息推送至人机对话大模型;

6、s12.获取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在接收所述对话信息后,采用持续推流的形式输出的回复消息;

7、s13.判断所述回复消息是否为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第一条流数据,若是,则执行s14,若否,则执行s15;

8、s14.建立一个消息对象,并判断所述回复消息是否为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最后一条流数据,若是,则执行s19,若否,则将所述回复消息,添加至所述消息对象,然后将所述消息对象推送至用户,再返回重新执行s12;

9、s15.判断所述回复消息是否为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最后一条流数据,若是,则执行s19,若否,则执行s16;

10、s16.判断所述回复消息是否为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第n条流数据,若是,则执行s19,若否,则执行s17,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11、s17.将所述回复消息,添加至所述消息对象,然后判断所述回复消息是否满足预设输出条件,若是,则执行s18,若否,则返回重新执行s12;

12、s18.将所述消息对象推送至用户,然后返回重新执行s12;

13、s19.将所述回复消息,添加至所述消息对象,然后将所述消息对象推送至用户,并结束本轮对话。

14、优选地,所述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中,所述判断所述回复消息是否满足预设输出条件,包括:

15、判断所述回复消息与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前一条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满足预设时间间隔,且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在本轮对话中输出回复消息的累积次数是否小于预设次数,若是,则认定所述回复消息满足输出条件,若否,则认定所述回复消息不满足输出条件。

16、优选地,所述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中,所述判断所述回复消息与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前一条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满足预设时间间隔,且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在本轮对话中输出回复消息的累积次数是否小于预设次数,若是,则认定所述回复消息满足输出条件,包括:

17、s21.判断所述回复消息与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前一条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属于第一预设时间区间,若是,则执行s22,若否,则执行s23;

18、s22.判断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在本轮对话中输出回复消息的累积次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s29;

19、s23.判断所述回复消息与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前一条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属于第二预设时间区间,若是,则执行s24,若否,则执行s25;

20、s24.判断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在本轮对话中输出回复消息的累积次数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s29;

21、s25.判断所述回复消息与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前一条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属于第三预设时间区间,若是,则执行s26,若否,则执行s27;

22、s26.判断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在本轮对话中输出回复消息的累积次数是否小于第三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s29;

23、s27.判断所述回复消息与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前一条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属于第四预设时间区间,若是,则执行s28;

24、s28.判断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在本轮对话中输出回复消息的累积次数是否小于第四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s29;

25、s29.认定所述回复消息满足输出条件。

26、优选地,所述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区间为(1,1.5]秒;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区间为(1.5,3.5]秒;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区间为(3.5,4.5]秒;所述第四预设时间区间为(4.5,∞)秒。

27、优选地,所述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一预设次数为5次;所述第二预设次数为8次;所述第三预设次数为17次;所述第四预设次数为20次。

28、优选地,所述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中,所述n取20。

29、优选地,所述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中,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为ai大模型。

30、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为提供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终端。

31、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2、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终端,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中任一所述方法。

33、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为提供一种人机对话系统。

34、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5、一种人机对话系统,包括客户端,承载有人机对话大模型的处理终端,以及上述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终端中所述的控制终端,其中,所述客户端、所述控制终端和所述处理终端依次连接。

36、优选地,所述人机对话系统中,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控制终端通过消息编辑接口连接。

37、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对话信息,并将对话信息推送至人机对话大模型;获取人机对话大模型在接收对话信息后,采用持续推流的形式输出的回复消息;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判断控制逻辑,当获取的回复消息为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第一条流数据,建立一个消息对象,并当获取的回复消息为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最后一条流数据或者为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第n条流数据时,将回复消息添加至消息对象,将消息对象推送至用户,并结束本轮对话;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传统的人机对话大模型的一次全量输出的方式而言,能够有效避免人机对话大模型一次性输出所有回答而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且通过设置预设输出条件,来限制消息更新频率,以避免每一次推流都将消息对象推送至用户,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度。综上可知,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人机对话系统中回复时间过长的问题,以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度。



技术特征:

1.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回复消息是否满足预设输出条件,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回复消息与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前一条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满足预设时间间隔,且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在本轮对话中输出回复消息的累积次数是否小于预设次数,若是,则认定所述回复消息满足输出条件,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取20。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对话大模型为ai大模型。

8.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人机对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承载有人机对话大模型的处理终端,以及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控制终端,其中,所述客户端、所述控制终端和所述处理终端依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人机对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控制终端通过消息编辑接口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人机对话的输出控制方法、终端及人机对话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对话信息,并将对话信息推送至人机对话大模型;获取人机对话大模型在接收对话信息后,采用持续推流的形式输出的回复消息;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判断控制逻辑,当获取的回复消息为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第一条流数据,建立一个消息对象,并当获取的回复消息为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最后一条流数据或者为人机对话大模型输出的第N条流数据时,将回复消息添加至消息对象,将消息对象推送至用户,并结束本轮对话;而且通过设置预设输出条件,来限制消息更新频率。本申请能够解决人机对话系统中回复时间过长的问题,以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果,胡正军,唐星剑,邹琪,兰琪军,陈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水羊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