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4335发布日期:2024-03-18 18:3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属于气象大数据获取。


背景技术:

1、一直以来,安康供电公司获取气象信息的方式,仍停留在工作人员提前电话问询气象部门、或接收气象部门的业务邮件的基础上。所获知天气的情况,在时间、空间精细度方面都无法满足电网运行的需求。同时目前获得的气象信息局限于表现气象内容上,并未与电网信息关联融合,无法预测气象与负荷的关系、无法对线路检修工作合理及时的安排、无法获得灾害天气对线路设置造成影响的具体范围而无法及时做出针对性的应对预案。

2、而且陕西电网掌握的气象信息,大多较粗放,在时间、空间精细度方面无法满足电网运行预警、电网设施的检修工作安排、负荷预测的需求。同时目前获得的气象信息局限于表现气象内容上,并未与电网信息关联融合,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电网设施的检修工作安排、负荷预测、气象风险预警。

3、因此,建设一套基于精密网格气象数据和电网模型融合的系统,对电力线路运行维护、电力系统负荷特性、气象条件变化综合分析,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能够将精细化的网格气象信息同时在时间及空间维度上进行提升,并与电网信息关联,为电网设备在检修工作安排、负荷预测、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运行风险监控、预警提供基础。

2、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位于国家电网的安全i/ii区、安全iii区及安全接入区,所述安全i/ii区包括相关应用系统、d5000平台,所述安全iii区包括与相关应用系统及d5000平台均电性连接的应用平台服务器,所述应用平台服务器电性连接有gbase数据库,所述gbase数据库电性连接有气象web发布服务器、气象数据接收服务器,所述安全接入区包括与气象数据接收服务器电性连接的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所述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电性连接有位于气象局的气象接口服务,所述气象数据接收服务器与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之间通过设有隔离装置进行安全防护,所述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与气象接口服务之间通过设有防火墙进行安全防护。

3、进一步的,所述调控系统d5000,通过专线或用加密安全接口,在调控系统d5000的安全接入区,与气象局建立通讯连接,以便在气象局定制国家电网需要的空间气象资料。

4、进一步的,所述应用平台服务器中部署有作为后台服务程序的c/s模式程序,采用c++编写底层服务,以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方式运行,其主要用于气象实况、预报等信息的解析计算以及相关数据产品的生成、输出以及电网设施预警预报信息的分析输出等。

5、进一步的,所述气象web发布服务器中部署有基于webgis的b/s模式程序,采用java编写,主要用于各类气象监测信息等的综合展示,为电网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6、进一步的,所述系统采用的先进的软件三层体系结构,即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均衡地将任务分配在服务器端与客户端。服务器端负责数据管理、数据计算、图形处理等功能。客户端作为用户的操作平台,它将系统的操作界面与复杂业务功能实现合二为一,各种信息的展示、分析、调度策略研究与支持系统的操作稳固、高效。

7、进一步的,所述d5000平台采取每天定时更新模型,在应用平台服务器建立变电站模型、建立交流线段模型、建立杆塔模型。

8、进一步的,所述建立变电站模型包括经纬度、海拔,所述建立交流线段模型包括端点号,所述建立杆塔模型包括经纬度、海拔,根据气象提供的格点信息,3km*3km气象格点共2600点左右,覆盖全部的电网设备,平台根据经纬度关系,自动计算出电网设备:变电站、杆塔所属的气象格点。

9、进一步的,所述系统经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从气象接口服务获取气象局每小时实时气象数据、10天预告气象数据、预警数据,通过隔离装置传输到安全iii区气象内网服务器,建立模型,实时刷新。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

12、建立和维护了统一电网模型:确定了统一标准模型并且理顺模型的维护关系,实现了调度监控d5000、电力线路巡检的生产管理系统pms、网格化的安康市气象信息管理等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同步。

13、建立了统一的数据采集。统一通信:可以复用gprs通道资源、有线光纤资源等、多种通信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实现稀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统一核心采集系统:实现一套通用灵活的数据采集机制,提供对多种的通信协议的支持,采用多通信通道获取数据,由通讯服务统一调度服务,数据分开保存,可获得极佳的采集性能。

14、建立了符合安全的、国产的、分布式的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采用实时数据库与商用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即满足实时性要求又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及同外部系统联接的标准性;独立于各种商用数据库,很方便地与外部系统建立互联,并提供各种手段,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实时数据库与历史、管理信息数据库相结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采用分布式结构,图形、静态参数、历史及管理信息数据库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具有层次加关系的数据结构,特别适于电力系统的特点,尤其适于d5000、pms高级应用软件和gis应用软件的数据共享开发和使用。

15、能够将精细化的网格气象信息同时在时间及空间维度上进行提升,并与电网信息关联,为电网设备在检修工作安排、负荷预测、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运行风险监控、预警提供基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国家电网的安全i/ii区、安全iii区及安全接入区,所述安全i/ii区包括相关应用系统、d5000平台,所述安全iii区包括与相关应用系统及d5000平台均电性连接的应用平台服务器,所述应用平台服务器电性连接有gbase数据库,所述gbase数据库电性连接有气象web发布服务器、气象数据接收服务器,所述安全接入区包括与气象数据接收服务器电性连接的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所述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电性连接有位于气象局的气象接口服务,所述气象数据接收服务器与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之间通过设有隔离装置进行安全防护,所述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与气象接口服务之间通过设有防火墙进行安全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系统d5000,通过专线或用加密安全接口,在调控系统d5000的安全接入区,与气象局建立通讯连接,以便在气象局定制国家电网需要的空间气象资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平台服务器中部署有作为后台服务程序的c/s模式程序,采用c++编写底层服务,以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方式运行,其主要用于气象实况、预报等信息的解析计算以及相关数据产品的生成、输出以及电网设施预警预报信息的分析输出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象web发布服务器中部署有基于webgis的b/s模式程序,采用java编写,主要用于各类气象监测信息等的综合展示,为电网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采用的先进的软件三层体系结构,即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均衡地将任务分配在服务器端与客户端。服务器端负责数据管理、数据计算、图形处理等功能。客户端作为用户的操作平台,它将系统的操作界面与复杂业务功能实现合二为一,各种信息的展示、分析、调度策略研究与支持系统的操作稳固、高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5000平台采取每天定时更新模型,在应用平台服务器建立变电站模型、建立交流线段模型、建立杆塔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变电站模型包括经纬度、海拔,所述建立交流线段模型包括端点号,所述建立杆塔模型包括经纬度、海拔,根据气象提供的格点信息,3km*3km气象格点共2600点左右,覆盖全部的电网设备,平台根据经纬度关系,自动计算出电网设备:变电站、杆塔所属的气象格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经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从气象接口服务获取气象局每小时实时气象数据、10天预告气象数据、预警数据,通过隔离装置传输到安全iii区气象内网服务器,建立模型,实时刷新。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格化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模型融合系统。包括位于国家电网的安全I/II区、安全III区及安全接入区,安全I/II区包括相关应用系统、D5000平台,安全III区包括与相关应用系统及D5000平台均电性连接的应用平台服务器,应用平台服务器电性连接有Gbase数据库,Gbase数据库电性连接有气象web发布服务器、气象数据接收服务器,安全接入区包括与气象数据接收服务器电性连接的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气象数据外网接口服务电性连接有气象接口服务。本发明提供一种棉纱的制备工艺,能够将精细化的网格气象信息同时在时间及空间维度上进行提升,并与电网信息关联,为电网设备在检修工作安排、负荷预测、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运行风险监控、预警提供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周耀辉,汤为民,王竹婷,宋茹,牛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一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