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槽位检测电路、背板模块和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20790发布日期:2024-04-18 17:35阅读:8来源:国知局
硬盘槽位检测电路、背板模块和主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硬盘检测,尤其涉及一种硬盘槽位检测电路、背板模块和主机。


背景技术:

1、随着视频高清化及智能化发展,需要存储的录像、信息特征等需求越发旺盛。网络硬盘录像机或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等带存储介质的设备的硬盘槽位数量需求也从1/2/4槽位向8/16/24/48/64/128槽位增加。因此,在装配8槽位或以上nvr(network video recorder,网络录像机)时,产线工人通过多根sata(serial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线缆将主板上sata端口与背板上sata端口进行匹配连接,完成主板上sata端口与背板上sata端口的一一对应。然而。产线工人在连接多根sata线缆时的连接错误会导致主板上sata端口与背板上sata端口的匹配关系出错。

2、现有技术中,一方面,通过主板和背板之间采用硬连接方式,将sata等高速信号采用高速连接器进行互连,进而实现背板上sata端口与主板上sata端口在物理上实现一一对应,但是,主板在机箱中的位置固定,主板与背板之间的连接使得背板位置受限,造成主板pcb成本增加,且高速连接器成本较高,进而导致设备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通过拆除背板,采用sata线缆将主板与硬盘进行连接,但需要用户拆掉机箱盖方式对硬盘进行安装,安装不便,且硬盘故障位置与sata端口号需要用户自行判断,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盘槽位检测电路、背板模块和主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板上sata端口与主板上sata端口匹配时易出错且成本较高的缺陷,实现各主板硬盘端口与硬盘模块中硬盘槽位的匹配,避免硬盘模块与主板硬盘端口之间的连接错误,提高生产加工效率,降低设备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盘槽位检测电路,包括:io扩展电路、至少两个硬盘模块连接器、至少两个硬盘端口连接器和至少两个硬盘电源控制电路,其中:

3、所述io扩展电路分别连接中央处理器、至少两个硬盘模块连接器和至少两个硬盘电源控制电路;各所述硬盘模块连接器分别连接各自对应的硬盘端口连接器、硬盘电源控制电路和硬盘模块;所述硬盘端口连接器连接任一主板硬盘端口;

4、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io扩展电路、各所述硬盘端口连接器和各所述硬盘模块连接器检测各所述硬盘模块的在位信号,且通过所述io扩展电路、各所述硬盘端口连接器和各所述硬盘电源控制电路检测各所述硬盘模块和各所述主板硬盘端口的匹配关系。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所述硬盘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子电路和电源控制子电路,其中:

6、所述开关控制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io扩展电路,所述开关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子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源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硬盘模块连接器的输入端。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所述开关控制子电路包括:三极管q70、电阻r70、电阻r177和电阻r135,其中:

8、所述电阻r7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7的一端,且所述电阻r70的一端作为所述开关控制子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7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0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7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135的一端,且所述三极管q70的集电极作为所述开关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70的发射极和所述电阻r135的另一端均接地。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所述电源控制子电路包括:电阻r119、rc电路、mos管q6和mos管q7,其中:

10、所述电阻r119的一端连接所述rc电路的一端,且所述电阻r119的一端作为所述电源控制子电路的输入端,所述rc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6的源极和第一电源,所述电阻r11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mos管q6的栅极和所述mos管q7的栅极,所述mos管q7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所述mos管q6的漏极和所述mos管q7的漏极均作为所述电源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所述电源控制子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子电路和第二滤波子电路,所述第一滤波子电路连接所述mos管q6的漏极,所述第二滤波子电路连接所述mos管q7的漏极。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板模块,包括背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所述硬盘槽位检测电路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模块,所述背板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槽位,所述背板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硬盘端口,所述槽位的数量与所述硬盘端口的数量相等。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模块,所述背板设置有硬盘端口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电源插座、第二电源插座、电源转换芯片和供电接口,所述第一电源插座和所述第二电源插座均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所述供电接口连接主板供电接口。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主机,包括:箱体、主板模块、电源模块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板模块,所述主板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背板模块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主板模块包括主板供电接口,所述背板模块通过所述主板供电接口连接所述主板模块,所述背板模块还通过i2c总线连接所述主板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背板模块。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机,所述主板模块还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分别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风扇控制电路、至少两个主板硬盘端口和存储器,各所述主板硬盘端口连接所述背板模块。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背板模块和主机,在生产装配过程中各硬盘端口连接器连接任意一个主板硬盘端口,通过io扩展电路、各硬盘端口连接器和各硬盘模块连接器检测各硬盘模块的在位信号,并通过io扩展电路、各硬盘端口连接器和各硬盘电源控制电路通过对各硬盘模块进行上电控制,实现各主板硬盘端口与硬盘模块的匹配,避免硬盘模块与主板硬盘端口之间的连接错误,提高生产加工效率且降低设备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硬盘槽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io扩展电路、至少两个硬盘模块连接器、至少两个硬盘端口连接器和至少两个硬盘电源控制电路,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子电路和电源控制子电路,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子电路包括:三极管q70、电阻r70、电阻r177和电阻r135,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子电路包括:电阻r119、rc电路、mos管q6和mos管q7,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子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子电路和第二滤波子电路,所述第一滤波子电路连接所述mos管q6的漏极,所述第二滤波子电路连接所述mos管q7的漏极。

6.一种背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硬盘槽位检测电路,所述硬盘槽位检测电路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槽位,所述背板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硬盘端口,所述槽位的数量与所述硬盘端口的数量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设置有硬盘端口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电源插座、第二电源插座、电源转换芯片和供电接口,所述第一电源插座和所述第二电源插座均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所述供电接口连接主板供电接口。

9.一种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主板模块、电源模块和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背板模块,所述主板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背板模块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主板模块包括主板供电接口,所述背板模块通过所述主板供电接口连接所述主板模块,所述背板模块还通过i2c总线连接所述主板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背板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模块还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分别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风扇控制电路、至少两个主板硬盘端口和存储器,各所述主板硬盘端口连接所述背板模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硬盘槽位检测电路、背板模块和主机,涉及硬盘检测技术领域,所述电路包括:IO扩展电路、至少两个硬盘模块连接器、至少两个硬盘端口连接器和至少两个硬盘电源控制电路,其中:IO扩展电路分别连接中央处理器、至少两个硬盘模块连接器和至少两个硬盘电源控制电路;各硬盘模块连接器分别连接各自对应的硬盘端口连接器、硬盘电源控制电路和硬盘模块;硬盘端口连接器连接任一主板硬盘端口。本技术可实现各主板硬盘端口与硬盘模块中硬盘槽位的匹配,避免硬盘模块与主板硬盘端口之间的连接错误,提高生产加工效率,降低设备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盛文祥,卫超,吕子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