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标准部首笔顺编码及其输入方法

文档序号:6604870阅读:18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汉字标准部首笔顺编码及其输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选用《辞海》1989年版部首笔画笔形索引之部份部首及两个自定义部件作为标准部件。其基本特点是严格按照汉字书写之笔顺规范。汉字的拆分,只要具备与标准部件笔画数相等、书写时笔顺相同笔形相近,就可进行拆分。按拆分部件编码进行数字组合的编码,称之为汉字标准部首笔顺编码。
本笔顺码,要求对汉字的书写规范具有严格、清晰的概念。且学习汉字的书写规范与学习本编码可同步进行。故本发明具有将识字教育、汉字书写、排序检索及计算机汉字输入相结合为一体的特点。本发明,属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汉字输入领域。
我国要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汉字编码是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已有地编码不少,且使用最多的是音码和形码。音码虽然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但重码率高、输入速度慢,并有不会读音就无法输入的不足。形码反映了汉字的特征,但其选用和规定的基本部件太多,记忆量大,只适应专业人员使用,且其拆分规则往往破坏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原则和成字规范,不能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
本发明编码覆盖汉字范围,以国家现行文字标准为准。同时根据国家汉字标准化原则的要求,暂不考虑繁体字的拆分编码。对于繁体字的实际需要,可直接使用应用软件在打印时转化解决。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易记、易学、易懂、重码率低、符合汉字自身规律,既可供专业人员使用,又能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的,方便排序检索的编码和快捷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一、部件及分类
1、部件
(1)、标准部件是由《辞海》中选取174个部首和二个自定义部件(
)组成,总计176个标推部件。这些标准部件能够比较全面、完整反映汉字的内函及特点,对汉字具有全息性。
(2)、特种部件
为了碱少重码,作者提出以下四种特种部件概念。
(2)-1、笔画全交叉有;扌、十、女等;
(2)-2、凡汉字的角包围(如旬、远)及三面包围(如匡)的部件。
(2)-3、除左右结构的汉字外,其它结构汉字的末部件(如“我”字的末部件为点(丶)。
(2)-4、规定口、勹(ク)、讠、亻、钅、氵七类为特种部件。
2、分类
(1)、标准部件是按标准部件的始笔笔形分为横(一)含
;竖(丨);撇(丿);点(丶)含捺();折
(含各种折和钩)。
(2)、按标准部件笔画的奇偶数分为奇数笔画和偶数笔画两大类。奇数笔面始笔形对应编码为偶数笔画始笔形对应编码为
(3)、按笔画是否交叉,分为有交叉笔画部件和无交叉笔画部件。有交叉笔画的在编码下加“一”如(1、3、5、7、9、2、4、6、8、0)。无交叉笔画编码不变。(4)、特种部件在编码上加“丶”,如
特种部件中的交叉部件,其编码只加“丶”,不加“-”。
3、其它
(1)、调整部件及编码
部件“艹、廾”按前面所述规定,其编码应为
,但为了减少重码,特规定,该部件编码调整为
(2)、自定义部件及编码根据本发明编码的具体情况,在不违背汉字结构和书写规律原则前提下,特自定义
为汉字部件,
称为竖字头;
称为足字底。在附表中,按笔顺原则归为“4”码。
所有部件及其分类详见附表一(奇数部件表)、附表二(偶数部件表)。二、拆分原则
1、按笔顺进行拆分部件及组合编码,其规则为
(1)-1、按汉字的标准书写规范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至下、从左到右、从外向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进行拆分。
(1)-2、除纯粹的横笔部件外,笔画相交的地方不能拆分为多笔部件,只能拆分为单笔部件。
2、汉字编码以四码为限。
(2)-1、汉字拆分部件超过4个,则按笔顺顺序取前三个部件和最后一个部件编成四码。
(2)-2、拆分部件少于4个,则按笔顺顺序直接按部件编码。
(2)-3、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汉字,拆分部件为2个的,按笔顺,第一个部件不拆分直接编码。第二个部件拆分成笔画更少的部件,且尽可能完全拆分成两个多笔部件进行编码;两个多笔部件不能合符规则进行完全拆分的,才拆分成三个部件进行编码。
(2)-4、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汉字,拆分部件为2个的,第二个部件的再拆分遵从按笔顺多笔画优先编码原则。该原则也适用于独体字。
(2)-5、单笔画独体汉字只编成一码。
(2)-6、在不能构成多笔部件时,连续横笔有几笔算几码,如“丰”字连续三个横笔带交叉编码为“3”,“拜”字右部
连续四个横笔带交叉,编码为“4”。三、范例
四、附表说明
4.1、附表一包含成字和不成字奇数部件及单笔部件。
4.2、附表二包含成字和不成字偶数部件。
4.3、除按规定之末部件外,其它特种部件在附表中以在部件上加点表示。
权利要求
1、本发明选用《辞海》的1174个偏旁部首,与两个自定义部件
共同组成176个标准部件。
1.1、将标准部件按笔画数的奇偶,分成奇数笔画和偶数笔画两类。奇数笔画类按部件的首笔形横(一)含提
、竖(丨)、撇(丿)、点(丶)含捺()、折
含各种折和钩又各分成五个类,用1、3、5、7、9顺序对应编码;偶数笔画类以相同方式用2、4、6、8、0顺序对应编码。奇偶数共10个大笔形类。这种分类方法,具有简单、明确的特点,同时又能覆盖汉字部件的全部。给与定量之后,就能构成编码的全部数字结构。因此,采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按笔画数进行奇偶分类,同时又按部件的首笔形按“横、竖、撇、点、折”顺序对奇偶数分类进行再分类,并用1、3、5、7、9编成奇数笔形的码;用2、4、6、8、0编成偶数笔形的码,是本发明的核心之一。此汉字部首分类方法,不但适用于笔顺码,还适用于形码、音码、形音码。
1.2、每个笔形类,又按有无笔画交叉,分成有交叉笔形类和无交叉笔形类。有交叉的部件在数字编码下加横,以与无交叉部件进行区别,是本发明的减少重码而采用的独特方式之一。也是减少重码的重点。
2、为更好地减少重码,特设置特种部件,其原则和方法为
2.1、对字的角包围和三面包围部件为特种部件。
2.2、所有部件中笔画全交叉的部件为特种部件。
2.3、除左右结构汉字外,其余结构汉字按笔顺拆分之末码部件为特种部件。
2.4、特别规定口、勹(ク)、讠、亠、钅、亻、氵、八种为特种部件。
3、本编码的分类方法、原则也适用于繁体字。
以上四大类部件。作为特种部件,在其编码数字头上加点表示。特种部件中的交叉部件,只加点,不加横。
4、本发明笔顺拆分编码原则与汉字书写规范一致,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至下、从左到右、从外向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按此原则进行汉字拆分编码,是本发明的特点。此种编码,笔顺要求严格,与书写规范紧密结合。能正确编码,就能正确掌握汉字的书写规范;反之亦然,只有正确掌握汉字的书写规范,才能正确编码,故能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
5、本发明在使用标准部件对汉字进行拆分时,较为灵活,而不是死搬硬套。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汉字的拆分时,若只有两个标准部件的汉字,则按笔顺第一个部件直接编码,第二个部件按规则再次进行完全拆分,得到新的编码,这种灵活的减少重码的方法,是本发明的特点之一。
6、按照权利要求1、2、3所述之规则,便捷地对词、词组、词条进行编码。
6.1、两字词的取码第一个字取第一码和第二码;第二个字取第二码和末码,组成该词编码。例牧马“牧”第一部件是“牛”编码是“6”,第二部件是“”编码是“6”;“马”第二部件是
编码是“9”,末部件是“一”编码是“i” ,故“牧马”一词编码为“669i”。
6.2、三字词的取码第一个字职第一、二码,第二个字取第二码,第三个字取第一码组成该词编码。例热电厂,“热”第一部件是“扌”全交叉编码是“i”,第二部件是“丸”全交叉编码是
;“电”第二部件是“”带交叉编码是“9”;“厂”第一部件是“一”代码是“1”,故“热电厂”一词编码为

6.3、四字及以上多字词、词组、词条的编码第一、三字取第一码,第二字及词尾字取第二码,组成编码。例1全心全意第一、三字均为“全”,第一部件均为“人”编码均为“6’;第二字“心”第二部件为“”编码为“9”,第三字取第一码编码为“6”;词尾字“意”第二部件是“日”编码是“4”,遇“全心全意”一词编码为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字“中”第一部件是“丨”编码为“3”;第二字“华”第二部件是“丿”带交叉编码为“5”;第三字“人”第一部件是“丿”编码为“5”;词尾字“国”第二部件是“王”带交叉编码为“2”,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词条的编码为“3552”。
7、本编码作为计算机汉字输入法,有二种输入方式
7.1、使用标准键盘输入。采用主键盘区数字键输入1、2、3、4、5、6、7、8、9、0码;用字母键A、B、C、D、E、F、G、H、I、J对应输入交叉部件代码1、2、3、4、5、6、7、8、9、0;用字母键K、L、M、N、O、P、Q、R、S、T对应输入特种部件代码
7.2、使用标准键盘输入。用小键盘区数字键输入,用“一”键作交叉部件功能键,用“+”键作特种部件功能键输入编码。
8、本发明编码具有简单、逻辑性强的特点,重码率低、字与码对应性强。且严格按照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规范进行编码,故适用于各种汉字排序检索、中小学语文教育和计算机汉字输入。
9、保留本发明基本原理,使用在著作、研究、汉字词典检索、教学(音像制品)及计算机光盘制作的权利。
全文摘要
本发明选用汉字偏旁部首作汉字拆分的标准部件,采用标准部件笔画的奇偶数分类编码,简单明确,具有汉字的全息功能,能覆盖全部汉字。本编码按笔顺拆分,对数字进行编码组合输入键盘,故名为汉字标准部首笔顺编码及输入方法。汉字标准部首笔顺编码应用的标准部件,是经常使用和熟悉的汉字偏旁部首,易记、易学、易懂,与汉字教育和书写规范紧密结合。学会本编码,也就掌握了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本编码是一种快捷的计算机汉字输入系统及词典检索码。
文档编号G06F3/023GK1208885SQ98112250
公开日1999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5日
发明者谭吉运 申请人:谭吉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