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程序存储媒体、数据存储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702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程序存储媒体、数据存储媒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表示文字或图形等的轮廓数据等生成多灰度数据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程序存储媒体、存储多灰度数据的存储媒体。
近年来,在个人计算机、电子笔记本、携带型信息设备、游戏机等信息处理装置中,能以多种色彩设定尺寸、字体、修饰等的文字显示功能越来越重要。
一般说来,显示器与打印机相比析象度低,所以,在白和黑的二进制数据的情况下,文字或图形的轮廓部分呈锯齿状,或不能表现微细的形状,因而质量不如打印件。此外,在不仅可以显示白和黑而且能显示中间色(灰色)的显示器中,通过用白黑和中间色调显示各象素(在下文中将象素表示为图象单元)弥补析象度的不足,可以提高显示质量。例如,一般采用图形学领域中的所谓图形保真技术进行由白黑和中间色调表示的多灰度数据的生成。
现有的多灰度数据生成方法及其装置,首先从文字或图形等的轮廓数据所包含的轮廓信息生成仅由相对于所要求尺寸的图象单元数为纵横整数倍的白黑表示的二值图象,并根据所生成的二值图象的每单位面积(整数倍的1个图象单元)所包含的黑的个数决定各图象单元的灰度值,从而生成多灰度数据。
图3是表示现有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该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备有轮廓信息放大缩小部201、多灰度数据生成部202,在多灰度数据生成部202内,具有二进制数据生成部301及灰度值计算部302。
对按如上方式构成的现有的多灰度数据生成方法及其装置,参照以下各图说明其动作。
图4和图5,示出文字或图形等的轮廓数据所包含的轮廓信息及笔划位置信息的一例。在本例中,粗体汉字「三」由1000×1000的坐标系(在下文中表示为1000网格)中的直线集合表示。轮廓信息,由3个轮廓构成,通过将各坐标点连接而描绘出轮廓线。在本例中,轮廓的终点坐标自动地与起点坐标连接。除直线外,也经常与二次曲线或三次曲线同时并用。另一方面,「三」所包含的3个水平笔划(在文字的情况下被称作水平干线)的位置信息,作为笔划位置信息加以保持。在本例中,保持着构成水平笔划的下部直线和上部直线的成对的Y坐标值,从该信息通过减法运算可以求得水平笔划的宽度。在本例中3个水平笔划的宽度相等,均为100。作为水平笔划信息有时也可以保持下部直线的Y坐标值和笔划宽度,或者利用作为坐标点的属性附加于轮廓信息等本例以外的方法保持信息。当存在垂直笔划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保持垂直笔划信息。这些笔划位置信息一般称为提示信息,用于保持放大缩小后的笔划宽度的一致性。
在下文中,考虑从该轮廓数据生成由10×10图象单元(纵横方向各为10个图象单元总计为100个图象单元)构成的多灰度数据的情况。
轮廓信息放大缩小部201,按所要求尺寸的图象单元数的纵横整数倍对轮廓数据进行放大缩小。在本例中,要求尺寸为10×10图象单元。如假定整数倍率为8×8倍(纵横方向各为8倍),则1000网格的轮廓数据的轮廓信息,将被缩小为80×80网格的数据。当然,整数倍率也可以不是8×8倍。
这里,说明按整数倍进行的意义。在8×8倍的情况下,当要求同原来一样的10×10图象单元的数据时,照理说缩小为原来的10×10网格即可。但是,为生成多灰度数据而不是白黑二进制数据,要求决定各图象单元的灰度值。为此,必须对1个图象单元的内部进行细分,求出1个图象单元中的黑部分的比例,并根据该比例决定灰度值。例如,如将1个图象单元的1边细分为8个,则可将1个图象单元细分为8×8个总计为64个的小图象单元。在下文中,将对1个图象单元进行细分的网格表示为「子网格」,将细分后的小图象单元表示为「子图象单元」,将图象单元与图象单元的边界线表示为「图象单元边界」,将子图象单元与子图象单元的边界线表示为「子图象单元边界」,将图象单元边界的交点表示为「格点」(图象单元的四角的点),将子图象单元边界的交点表示为「子格点」(子图象单元的四角的点)。
图6是表示将图象单元分割为子图象单元后的状态的图。粗线表示图象单元边界,细线表示子图象单元边界。在本次的例中使1个网格为8个子网格,其结果是将1个图象单元分割为8×8个子图象单元(总计为64个子图象单元)。所谓按要求尺寸的纵横8倍放大缩小,是与变换为以子网格(子图象单元)表示的坐标系相对应的。在本例中,将1000网格数据缩小为80子网格(10网格)数据。
图7示出按80子网格缩小后的轮廓数据的轮廓信息。在单纯缩小的情况下,因量化误差而有可能使「三」所包含的3个水平笔划的宽度变得不同,但这里通过采用笔划位置信息进行一般称为提示处理的保持笔划宽度的一致性的处理,使笔划宽度相同。在本例中,3个水平笔划的宽度在1000网格中均为100,但缩小后3个全都统一为按100×80/1000=8求得的8个子网格宽度(8个子图象单元宽度)。另外,提示处理,作为从轮廓字形生成二进制数据时提高质量的技术而被广泛采用着。如不进行提示处理,则笔划宽度不能保持一致,因而看上去将有损美观性。
二进制数据生成部301,根据由轮廓信息放大缩小部201生成的放大缩小后的轮廓数据的轮廓信息,生成二进制图象数据。图8是根据图7的缩小后的轮廓数据的轮廓信息生成的80×80子图象单元的二进制数据。
灰度值计算部302,通过从由二进制数据生成部301生成的二进制数据计算各图象单元的灰度值,生成多灰度图象数据。在将1个图象单元按8个子网格分割时,最终的多灰度图象数据的1个图象单元,由8×8子图象单元、即总计64个子图象单元表示。在灰度值计算部302中,计算与该64个子图象单元中的黑子图象单元的比例对应的灰度值,并将其作为最终的多灰度图象数据的1个图象单元的灰度值。在最终生成8灰度的多灰度图象的数据时,例如可采用使64个子图象单元中的黑子图象单元的个数除以8后所得的商与灰度值0~7相对应(其中,当个数为64时假定为7)的方法计算灰度值。这里,灰度值0表示白色、灰度值1~6表示中间色调(数值越大,为越接近黑色的灰色),灰度值7表示黑色。图9是由灰度值计算部302从图8的80×80子图象单元的二进制数据生成的多灰度图象数据。
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即使由放大缩小后的轮廓数据的轮廓信息保持水平笔划或垂直笔划的宽度的一致性,但随着配置笔划的位置的不同看上去仍有差异,所以存在着有损美观性的问题。
例如,在图7和图8中,「三」的3个水平笔划的宽度相等,为8个子图象单元的宽度。但是,3个笔划在多灰度数据中的1个图象单元内部的配置位置不同。

图10是将3个水平笔划的配置状态放大后的图。3个笔划的上部直线,从左起依次分别配置在上起第7个(图象单元内的7/8位置)子图象单元边界上、上起第4个(图象单元中央)的子图象单元边界上、图象单元内的图象单元边界上。
图11是与图10的3种笔划配置对应的多灰度数据。
图11右端的例中的水平笔划,过于鲜明而看上去显得很细,由于不含中间色调,所以,当有表示其他曲线或斜线的笔划时,与中间色调表示之间的均衡性也不好。图11中央的例中的水平笔划,看上去就象渗洇过的一样很浅地展宽。这样,当配置位置不同时,如该图所示,变为采用不同灰度值表示的笔划。因此,在图9的多灰度数据中,3个笔划的表示全都不同,所以在低析象度的显示器或液晶板上笔划宽度看上去就不一致了。此外,在具有粗细不同的2个笔划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本应是粗的笔划而看上去反而变细的逆转现象。当没有进行用于保持笔划宽度的一致性的提示处理时,文字的质量将进一步恶化。
在本例中,生成将1个图象单元按8个子网格分割后的二进制数据,但也可以生成进一步按16个子网格等细分的二进制数据,通过从16×16子图象单元中包含的黑子图象单元的比例计算灰度值,可以生成精度更高的多灰度数据。但是,无论将子网格分得多么细也不能解决上述课题。
特别是,当进行低灰度数据的显示时,尽管能够表示灰度,但还取决于显示器的显示特性,所以仍存在着形成低劣的显示的问题。
这里所提到的低灰度数据,是指三、四灰度左右的灰度表示。低灰度数据的显示,在进行与电视接收机对应的字幕、或作为引导、菜单的文字显示等情况下经常使用。
以下,以具体例说明在低灰度数据的显示上存在的问题。
图12是从图7所示轮廓信息展开为低灰度数据时的一例。在该图中,以白色、灰色、黑色的3灰度进行文字显示。
在该图中,存在着因显示器的显示特性产生的如下问题。
三个笔划中的上起第1个和第3个笔划,是黑色的1个象素在一行上连续的笔划,第2个笔划,是灰色的2个象素连续的笔划。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显示器的显示特性,在显示上将产生如下问题。
在隔行扫描式显示器的情况下,黑色的1个象素连续的笔划将发生闪变(闪烁)。而灰色的2个图象单元连续的笔划则模糊不清和扩大,看上去很浅。
在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黑色的1个象素连续的笔划,象素边界过于清晰,所以在与含有灰色的其他笔划的关系上看上去有明显差别,因而均衡性很差。灰色的2个图象单元连续的笔划,与隔行扫描式显示相同。
在非隔行扫描式显示器的情况下,黑色的1个象素连续的笔划虽不发生闪变,但有时在与含有灰色的其他笔划的关系上看上去有明显差别因而均衡性很差。灰色的2个图象单元连续的笔划则模糊不清和扩大,看上去很浅。
在这种低灰度数据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灵活使用灰度显示,有时会形成比二值显示低劣的显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在灰度数少的情况下也易于生成能保持笔划均衡性的良好的灰度数据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程序存储媒体、存储多灰度数据的数据存储媒体。
本发明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备有判定表存储部,用于存储列出了在构成文字或图形的垂直笔划及水平笔划上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中与显示装置对应的适当组合的判定表;数据存储部,用于存储表示笔划位置的数据;计算部,根据存储在数据存储部内的数据,对即使是一部分中包含着笔划的各图象单元计算与笔划在该图象单元中所占比例对应的灰度色;判定部,根据上述判定表判断在所算出的灰度色中与沿该笔划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对应的灰度色组合是否适当;位置变更部,对由判定部判定为不适当的笔划,通过使笔划沿笔划宽度方向移动而变更笔划位置,直到由判定部判定为适当为止;及生成部,根据变更后的笔划位置,生成表示文字或图形的灰度数据。
按照这种结构,由位置变更部移动笔划,直到由判定部判定为适当为止,所以,可以得到由具有判定表所示适当组合的灰度色的笔划构成的多灰度数据,并可以很容易地生成能保持笔划均衡性的良好的灰度数据。即使在低灰度数据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灵活使用较少的灰度色。
这里,上述判定表存储部,在结构上也可以将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中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为中间灰度色的组合作为上述适当组合而进行存储。
按照这种结构,笔划宽度方向两端的图象单元中至少一个为中间灰度色,所以即使在低灰度数据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灵活使用中间灰度色。
这里,上述判定表存储部,当灰度数为3时,对笔划宽度为3个图象单元以上的笔划,可以将表1所示的灰度色组合作为适当组合保持,对笔划宽度为2个图象单元的笔划,可以将表2所示的灰度色组合作为适当组合保持。[表1]
表中,第1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一端的图象单元,第2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另一端的图象单元,中间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中的第1端、第2端图象单元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图象单元,灰度色2,表示灰度色1、3之间的中间灰度色。灰度色1、2、3,例如为白、灰、黑。
按照这种结构,当灰度数为3时,能有效地使用灰和黑的组合,所以,即使是隔行扫描式显示器或液晶显示板,也能获得美观的显示。
这里,上述判定表存储部,当灰度数为4时,对笔划宽度为3个图象单元以上的笔划,可以将表3所示的灰度色组合作为适当组合保持,对笔划宽度为2个图象单元的笔划,可以将表4所示的灰度色组合作为适当组合保持。[表3]
表中,灰度色从1到4,按该顺序亮或暗。灰度色从1到4,例如为白、淡灰、深灰、黑。
按照这种结构,当灰度数为4时,能有效地使用灰和黑的组合,所以,即使是隔行扫描式显示器或液晶显示板,也能获得美观的显示。
这里,上述位置变更部,在结构上可以备有更新部,用于将存储在上述数据存储部内的数据更新,以便使判定为不适当的笔划沿笔划宽度方向移动;及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使上述计算部再次计算更新后的笔划的灰度色,并在其计算后再次由判定部进行判断。
按照这种结构,除上述效果外,还可以一面由位置变更部一点一点地移动笔划位置,一面由判定部判断灰度色是否适当,所以,能以最小的移动量将笔划配置在最佳位置,因而可以适当地保持文字的形状。
这里,上述计算部,在结构上可以备有表存储部,预先存储使笔划在图象单元中所占的笔划宽度方向上的子图象单元数与灰度色相对应的表;及读出部,根据存储在数据存储部内的数据,对即使是一部分中包含着笔划的各图象单元,从表存储部读出与笔划在该图象单元中所占比例对应的灰度色。
按照这种结构,除上述效果外,只须很容易地变更表的内容,即可与任意的灰度色数相对应。
这里,上述表存储部,在结构上可以存储使笔划在图象单元中所占的笔划宽度方向上的子图象单元数与灰度色相对应的灰度值表、及使灰度值与灰度色相对应的颜色表,上述读出部,按顺序读出灰度值表和颜色表。
按照这种结构,除上述效果外,还可以根据灰度值表和颜色表按2个阶段使笔划在图象单元中所占的笔划宽度方向上的子图象单元数与灰度色相对应,所以,可以参照各表而变更笔划宽度,并可以获得只通过笔划移动不能实现的最佳灰度色。
这里,上述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在结构上还可以备有一个移动部,对所有的笔划,将笔划移动到使上述坐标系中的图象单元边界与笔划中心线的距离相对地保持一定的位置,上述计算部,在移动部进行移动后进行上述计算。
按照这种结构,由移动部使所有的笔划的位置与图象单元边界相对地保持一致,因而能可靠且容易地获得适当的灰度色。
另外,本发明的可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了多灰度数据生成程序的存储媒体,存储了实现如下各部的程序,即判定表存储部,用于存储列出在构成文字或图形的垂直笔划及水平笔划上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中与显示装置对应的适当组合的判定表;数据存储部,在表示将图象单元按纵横进行细分后的子图象单元的子图象单元坐标系中,存储表示笔划位置的数据;计算部,根据存储在数据存储部内的数据,对即使是一部分中包含着笔划的各图象单元计算与笔划在该图象单元中所占比例对应的灰度色;判定部,根据上述判定表判断在所算出的灰度色中与沿该笔划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对应的灰度色组合是否适当;位置变更部,对由判定部判定为不适当的笔划,通过使笔划沿笔划宽度方向移动而变更笔划位置,直到由判定部判定为适当为止;及生成部,根据变更后的笔划位置,生成表示文字或图形的灰度数据。
按照这种结构,从本存储媒体读取程序的计算机,可以得到由具有判定表所示适当组合的灰度色的笔划构成的多灰度数据,并可以很容易地生成能保持笔划均衡性的良好的灰度数据。即使在低灰度数据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灵活使用较少的灰度色。
另外,本发明的可由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了带灰度的位映象字形的数据存储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位映象字形内的所有的垂直笔划及水平笔划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其图象单元数据表示中间灰度色。
具有这种数据结构的位映象字形,在笔划宽度方向的至少一端的图象单元,为中间灰度色,所以易于生成能保持笔划均衡性的良好的灰度数据。而且,即使在低灰度数据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灵活使用较少的灰度色。
上述及其他的目的、优点及特点,从参照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的如下说明中将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的框图。
图2是按功能表示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3是现有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的内部框图。
图4是文字或图形等的轮廓数据所包含的轮廓信息及笔划位置信息的一例。
图5是文字或图形等的轮廓数据所包含的轮廓信息及笔划位置信息的一例。
图6是表示将图象单元分割为子图象单元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按80子网格缩小后的轮廓数据的轮廓信息。
图8是根据图7的缩小后的轮廓数据的轮廓信息生成的80×80子图象单元的二进制数据。
图9是由图8的80×80子图象单元的二进制数据生成的多灰度图象数据。
图10是将3个水平笔划的配置状态放大后的图。
图11是与图10的3种笔划配置对应的多灰度数据。
图12是从图7的轮廓信息生成的低灰度数据。
图13(a)是灰度数为8(0~7的灰度值)时的灰度值变换表的一例,图13(b)是灰度数为3(0~2的灰度值)时的灰度值变换表的一例。
图14示出图象单元与水平笔划的重合部分的笔划宽度H。
图15(a)、(b)示出灰度色变换表的具体例。
图16示出笔划宽度W为1个图象单元时的颜色判定表。
图17示出笔划宽度W为2个图象单元时的颜色判定表。
图18示出笔划宽度W为3个图象单元时的颜色判定表。
图19示出笔划宽度W为4个图象单元以上时的颜色判定表。
图20是表示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21示出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的作业用数据表。
图22是笔划最佳配置后的按80子网格缩小后的轮廓信息。
图23示出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的作业用数据表。
图24示出最佳配置位置的上部直线、下部直线的坐标Uopt_n、Lopt_n。
图25示出根据图24所示的上部直线、下部直线的坐标Uopt_n、Lopt_n进行变换时的变换式。
图26示出由多灰度数据生成部108生成并存储在展开缓冲器103内的多灰度数据。
图27是按功能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200的功能框图。
图28示出笔划颜色变换表的一例。
图29示出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的处理流程。
图30示出更详细地表示图29的步骤293所示的笔划宽度是否需要变更的判断处理、及需进行变更的笔划的笔划宽度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31示出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的处理流程。
图32示出灰度值变换表。
图33(a)、(b)示出灰度色变换表。
图34(a)、(b)示出在需要变更的笔划宽度与变更后的笔划宽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的变更表。
图35示出变更表的说明图。
图36示出变更表的说明图。
图37(a)~(d)是表示将笔划宽度W为4个子图象单元的笔划变更为笔划宽度5时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38是按功能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300的功能框图。
图39示出最佳配置基准表的一例。
图40是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41是笔划中心线及其移动方向的例。
图42是表示移动后的笔划下部直线和上部直线的位置的图。
图43是表示笔划最佳配置位置的图。
图44是从轮廓信息生成的8灰度的多灰度数据。
图45是笔划宽度为8个子图象单元时的配置模式。
图46是与图45对应的由多灰度数据的表示。
图47是将8灰度的多灰度数据输出到具有3灰度能力的显示部时的一例。
图48是将8灰度的多灰度数据输出到具有3灰度能力的显示部时的一例。
图49表示灰度数为4、笔划宽度W为1个图象单元时的颜色判定表。
图50表示灰度数为4、笔划宽度W为2个图象单元时的颜色判定表。
图51表示灰度数为4、笔划宽度W为3个图象单元时的颜色判定表。
图52是将由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多灰度数据存储在字形ROM内并加以利用的系统的说明图。
图53是表示笔划宽度为3个图象单元的以粗黑体字体表现的“圆”的位映象字形例。
图54是表示笔划宽度为4个图象单元的以粗黑体字体表现的“圆”的位映象字形例。
图55是表示灰度数为3、笔划宽度为3个图象单元以上时的位映象字形的数据结构的说明图。
图56是表示灰度数为3、笔划宽度为2个图象单元时的位映象字形的数据结构的说明图。
图57是表示灰度数为4、笔划宽度为3个图象单元以上时的位映象字形的数据结构的说明图。
图58是表示灰度数为4、笔划宽度为2个图象单元时的位映象字形的数据结构的说明图。
<第1实施形态>
<硬件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的硬件结构一例的框图。如该图所示,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100,由存储部1、ROM2、RAM3、CPU4、显示部5、输入部6等构成。
存储部1,是所谓的二次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表示字形的轮廓数据、各种程序文件、及数据文件。
ROM2,主要用于存储记述了本发明的多灰度数据生成方法的程序。
RAM3,用于下载存储部1的轮廓数据、程序、数据等,或用作所谓的工作区。
CPU4,主要用于执行ROM2的程序,从而根据RAM3的轮廓数据生成由输入部6或程序指示的尺寸的多灰度数据。特别是,当生成灰度数少的多灰度数据时,生成用于存储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象素取得的灰度值的组合中适用于显示装置的组合的表类,并参照表类使笔划位置按照上述组合而最佳化。
显示部5,具有可显示灰度的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生成的多灰度数据。具体地说,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板、CRT等。
输入部6,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文字尺寸指定等操作指示。
<功能框图>
图2是按功能表示通过由CPU4执行图1中的ROM2的程序而实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100的功能框图。
该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100,包括笔划位置信息保持部101、轮廓信息保持部102、展开缓冲器103、灰度值变换表生成部111、灰度色变换表生成部112、颜色判定表生成部113、表保持部105、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轮廓信息放大缩小部107、多灰度数据生成部108。
图2和图1的对照关系是,笔划位置信息保持部101、轮廓信息保持部102及表保持部105,在RAM3上设置各自的区域,此外都是通过由CPU4执行ROM2的程序而实现的功能。
在该图中,笔划位置信息保持部101,用于保持与作为多灰度数据生成对象的文字或图形有关的轮廓数据中的笔划位置信息。在本实施形态中,假定采用包含在现有技术中说明过的如图4和图5所示的由1000网格表示的笔划位置信息和轮廓信息的轮廓数据。笔划位置信息,用下部直线和上部直线的成对的Y坐标表示水平笔划,并用左侧直线和右侧直线的成对的X坐标表示垂直笔划。在表示图4所示的粗体的「三」的轮廓数据的情况下,笔划位置信息保持部101,作为笔划位置信息保持着图5所示的水平笔划n(n=1~3)的成对Y坐标(L_n、U_n)。
轮廓信息保持部102,用于保持与作为多灰度数据生成对象的文字或图形有关的轮廓数据中的轮廓信息。轮廓信息,用表示轮廓特征点的多个坐标给出。例如,在表示图4所示的粗体字体的「三」的轮廓数据的情况下,作为轮廓信息保持着图5所示的每个轮廓1~3的多个坐标。
展开缓冲器103,是暂时保持在多灰度数据的生成过程中展开的轮廓数据的缓冲器。更具体地说,展开缓冲器103,具有根据与所指示的要求尺寸对应的图象单元数及表示从图象单元细分为子图象单元的程度的比例数决定大小的以子图象单元为单位的区域。为生成多灰度数据,必须在按子网格将1个图象单元分割后的坐标系中将轮廓数据放大缩小,但在本实施形态中,假定要求尺寸为10×10图象单元、分割为子图象单元的分割数为8。在该尺寸和分割上,与现有技术相同。在这种情况下,8×8子图象单元(总计为64个子图象单元),与最终的多灰度数据的1个图象单元相对应。多灰度数据,可在80×80子网格的坐标系中展开。当然,也可以采用与8网格不同的分割数。
灰度值变换表生成部111,根据灰度数和分割数(子图象单元数)生成灰度值变换表。灰度值变换表,是在子网格上的图象单元的笔划宽度(子图象单元数)与灰度值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的表。
图13(a)、(b)示出分割为子图象单元的分割数为8时的灰度值变换表的具体例。
该图(a)是灰度数为8(0~7的灰度值)时的灰度值变换表的一例。在该图中,「图象单元内的笔划宽度H」栏,意味着在1个图象单元内图象单元与水平(或垂直)笔划的重合部分的笔划宽度。在图14中,示出表示图象单元与水平笔划的重合部分的笔划宽度H。在该图中,示出笔划上部直线的位置及重合部分(斜线部)。笔划下部直线,并不限定在图象单元边界(下侧)。如该图所示,当子图象单元分割数为8时,笔划宽度H,可考虑从H=0到H=8的9组。但是,H=8时的笔划上部直线,不限定在图象单元边界(上侧)。
图13(a)的「灰度值」栏,示出与上述笔划宽度H对应的灰度值(0~7)。
该图(b)是灰度数为3(0~2的灰度值)时的灰度值变换表的一例。在该例中,笔划宽度H=0、1,对应于灰度值0,H=2~4对应于灰度值1,H=5~8对应于灰度值2。
灰度色变换表生成部112,生成使灰度值与灰度色相对应的灰度色变换表。这里,所谓灰度色,是将多灰度数据输出到输出装置时与所显示的实际颜色对应的数值数据。当在显示部5上显示由本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100生成的灰度数据时,按照分别由白、灰、黑显示灰度色0、1、2的方式进行说明,但即使是其他颜色(例如,浅蓝、蓝、深蓝等)也可以。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方便起见,不是按0、1、2的数值而是按由显示部5显示的颜色即白、灰、黑说明灰度色。
图15(a)、(b)示出灰度色变换表的具体例。
该图(a),与图13(a)所示的灰度值变换表相对应,是表示与图13(a)所示的各灰度值对应的灰度色的表。在该灰度色变换表中,使8级灰度值与3个灰度色0(白)、1(灰)、2(黑)相对应。
图15(b),与图13(b)所示的灰度值变换表相对应,是表示与图13(b)所示的各灰度值对应的灰度色的表。在该灰度色变换表中,使3级的灰度值与3个灰度色0(白)、1(灰)、2(黑)相对应。
如图13(b)和图15(b)所示,当灰度值变换表的灰度数与灰度色变换表的灰度色数相等时,也可以使两个表为一个表。
颜色判定表生成部113,用于生成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及表示该组合是否适当的颜色判定表。
图16~图19,是灰度色为3色(白色、灰色、黑色)时的颜色判定表的具体例,图中示出将按子图象单元坐标配置的笔划按图象单元坐标配置时得到的各笔划的宽度(以下,记为笔划宽度W)。
图16示出笔划宽度W为1个图象单元时的情况。
该图的「颜色」栏,示出笔划取得的所有灰度色。这里,由于灰度色为3色,所以当笔划为1个图象单元时只存在白、灰、黑三种。
「判定」栏,记有该灰度色是否适当(图中为○、×)。如该图所示,灰度色「白」「黑」为“×”(不适当),「灰」为“○”(适当)。其原因是,「白」将显示不出笔划,而「黑」在隔行扫描式显示器上将发生闪变,在液晶显示器上象素边界在视觉上将显示得过强。与此不同,「灰色」则既不会发生闪变,象素边界在视觉上也不会显示得过强。
图17示出笔划宽度W为2个图象单元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颜色」栏的灰度色组合,存在3色×3色共九组。
在「判定」栏中,之所以「白白」「白黑」「黑白」为“×”(不适当),其原因与上述相同。之所以「灰灰」」为“×”(不适当),是因为笔划看上去模糊不清。之所以「白灰」「灰白」「灰黑」「黑灰」显示适当,与上述相同,是因为不会发生明显的闪变,象素边界在视觉上也不会显示得过强。
图18示出笔划宽度W为3个图象单元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2个图象单元必定是「黑」,所以「颜色」栏的灰度色组合,与图17相同存在着九组。
在「判定」栏中,第1或第3图象单元中含有「灰」的组合,全部为“○”(适当)。其原因也与上述相同。
图19示出笔划宽度W为4个图象单元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2和第3个图象单元必定是「黑」,所以「颜色」栏的灰度色组合,与图17相同存在着九组。
在「判定」栏中,第1或第4图象单元中含有「灰」的组合,全部为“○”(适当)。其原因也与上述相同。
另外,图19,即使笔划宽度W为比4个图象单元多的n个图象单元时,也是一样。就是说,由于从第2个图象单元到第(n-1)个图象单元必定是「黑」,所以灰度色组合为九组,第1或第n图象单元中含有「灰」的组合,全部为“○”(适当)。除此以外的组合,均为“×”(不适当)。
这样,在图17~图19所示的颜色判定表中,将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中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为中间灰度色(灰色)的组合作为适当组合。
另外,图16所示的颜色判定表,适用于显示部5为隔行扫描式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的情况。对非隔行扫描的CRT显示器,图16也可以将黑判定为“○”。
颜色判定表生成部113,根据显示器的显示特性生成与如上所述的灰度色数对应的颜色判定表。例如,根据显示器的显示特性和灰度色数预先存储不适当的组合,再按实际连接的显示器生成。
表保持部105,用于保持由灰度值变换表生成部111、灰度色变换表生成部112、颜色判定表生成部113生成的各表。
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参照表保持部105的各表,对包含在笔划位置信息保持部101的笔划位置信息中的各笔划决定向子网格坐标系放大缩小后的笔划最佳配置位置。
为了更为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图20中示出表示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该图虽然是水平笔划时的流程图,但垂直笔划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
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从笔划位置信息保持部101所保持的笔划位置信息取出表示笔划的上部和下部的成对的Y坐标,并对各笔划计算子图象单元坐标系中的上部直线和下部直线的坐标(步骤201)。同时,将移动量M的初始值设定为0(M=0)。这里,移动量,是移动判定结果为“×”(不适当)的笔划的子图象单元单位的值。
进一步,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对所算出的各笔划,按与笔划重合的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进行分割,并以子图象单元为单位计算被分割后的各图象单元中的笔划宽度H(步骤202),参照灰度值变换表及灰度色变换表,求出每个图象单元的灰度值和灰度色(步骤203、204),并参照颜色判定表,对每个笔划判断灰度色的组合是否适当(步骤205)。
在该时刻将由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从上述处理得到的作业用数据表示于图21。该图,以图22所示的3个笔划为对象,列出第1次通过上述步骤201~205算出的各数据。图21中的「笔划编号」,从下侧的笔划起依次标记编号。
「坐标」栏,示出图象单元坐标系中的各水平笔划的上部直线和下部直线的左侧顶点坐标。
每个图象单元的「笔划宽度H」「灰度值」「颜色」,是从上述灰度值变换表、灰度色变换表取得的值。
每个笔划的「判定」栏,示出从颜色判定表得到的笔划灰度色是否适当。
如该图所示,在上述步骤201~205的第1次处理结果中,笔划1~3中的任何一个都为“×”(不适当)。
接着,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判断所有笔划的判定结果是否为“○”(适当)(步骤206)。
当判定结果存在“×”(不适当)的笔划时,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将用于使该笔划向上下两个方向移动的移动量M增1(M=M+1)(步骤207),对各笔划计算向上下方向移动了由移动量给出的子图象单元数时的笔划坐标(步骤208)。就是说,对被判定为不适当的各笔划计算移动后的2个笔划的坐标。
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用所算出的笔划坐标按同样的方式执行上述步骤203~206。
这时,将由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得到的作业用数据表示于图23。
在该图中,对笔划1~3,列出分别从图21的坐标向上下移动后的2个笔划坐标。并且,与图21同样地列出与各笔划有关的每个图象单元的「宽度」「灰度值」「颜色」及每个笔划的「判定」结果。
在该判定结果中,由于笔划1~3都存在着“○”(适当),所以,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根据被判定为适当的各笔划坐标决定最佳配置位置,并结束处理。这时的最佳配置位置示于图24。在该图中,对笔划1~3,由被判定为适当的各笔划的下部直线、上部直线的各子图象单元坐标Lopt_n、Uopt_n(n=1~3)表示其最佳配置位置。
按照如上方式,笔划1~3,具有2个图象单元的笔划宽度W,并被决定为分别具有黑色和灰色、灰色和黑色、黑色和灰色的灰度色的配置位置。
轮廓信息放大缩小部107,根据由笔划位置信息保持部101保持着的笔划位置信息、由轮廓信息保持部102保持着的轮廓信息、由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进行最佳化处理后得到的最佳配置位置,对轮廓数据所包含的轮廓信息进行放大缩小。这里,根据图24所示的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将图4和图5中示出的轮廓信息缩小到80子网格坐标系。
关于将1000网格坐标系的Y坐标变换为80子网格坐标系的y坐标的变换方法,是将原来的1000网格坐标系中的笔划的上部直线、下部直线的坐标点U_n、L_n变换为子网格坐标系中进行最佳配置后的上部直线、下部直线的坐标点Uopt_n、Lopt_n,将其他坐标点变换为在所有上部直线、下部直线的坐标点Uopt_n、Lopt_n之间进行线性内插后的值,并将变换后的坐标存储在展开缓冲器103内。例如,水平笔划如果有3个时,在根据下列的(式5)~(式12)将坐标的起点、终点、笔划的上部直线、下部直线的对应坐标变换后,根据(式13)-(式19)通过线性内插在其间进行变换。
1000网格80子网格Y=0 y=0 (式5)0<Y<L_1y=Y·(Lopt_1/L_1) (式13)Y=L_1 y=Lopt_1 (式6)L_1<Y<U_1 y=Lopt_1+(Y-L_1)Uopt_1-Lopt_1)/(U_1-L_1) (式14)Y=U_1 y=Uopt_1 (式7)U_1<Y<L_2 y=Uopt_1+(Y-U_1)Lopt_2-Uopt_1)/(L_2-U_1) (式15)Y=L_2 y=Lopt_2 (式8)L_2<Y<U_2 y=Lopt_2+(Y-L_2)Uopt_2-Lopt_2)/(U_2-L_2) (式16)Y=U_2 y=Uopt_2 (式9)U_2<Y<L_3 y=Uopt_2+(Y-U_2)Lopt_3-Uopt_2)/(L_3-U_2) (式17)Y=L_3 y=Lopt_3 (式10)L_3<Y<U_3 y=Lopt_3+(Y-L_3)Uopt_3-Lopt_3)/(U_3-L_3) (式18)Y=U_3 y=Uopt_3 (式11)U_3<Y<1000 y=Uopt_3+(Y-U_3)80-Uopt_3)/(1000-U_3) (式19)Y=1000 y=80 (式12)作为按上式缩小的具体例,在图25中示出根据图24所示的上部直线、下部直线的坐标Uopt_n、Lopt_n进行变换时的变换式。当根据图25变换1000网格坐标系中的Y坐标值时,笔划的上部直线、下部直线上的坐标点,在80子网格坐标系中被变换为最佳配置位置,其他坐标点被变换为在最佳配置位置之间进行线性内插后的值,并存储在展开缓冲器103内。
按照该变换方法,即可将所有的坐标点完全一致地缩小到80子网格坐标系。虽然在「三」的例中只存在笔划的上部和下部直线上的坐标点,但即使在包含表示笔划以外的直线或曲线的坐标点的文字或图形的情况下,也能完全一致地缩小。另外,在「三」的例中,不存在垂直笔划,所以,可以将X坐标全部按x=X×(80/1000)进行变换。在包含垂直笔划的文字或图形的情况下,只须按照与本例的水平笔划同样的方式根据垂直笔划最佳配置位置进行变换即可。
多灰度数据生成部108,根据由轮廓信息放大缩小部107生成的放大缩小后的轮廓信息,生成多灰度数据。该部分也可以与在现有技术中说明过的图3所示的结构完全相同,可以通过直接积分计算求得面积并由面积比计算灰度值,而不是生成1个图象单元内的黑部分的二进制数据。
图26示出由多灰度数据生成部108根据图25的计算结果生成并存储在展开缓冲器103内的多灰度数据。如该图所示,3个笔划都是黑色图象单元与灰色图象单元的组合。因此,无论是在隔行扫描式显示器、还是液晶显示器、或是非隔行扫描式显示器中,都可以解决作为现有技术的课题指出的问题。而且,能使笔划的宽度一致,笔划间的均衡性好,且形状的再现性非常良好。
在本实施形态中,按8个子网格分割1个图象单元,但如按16个子网格进行分割,则能表现更微细的形状差异,所以使显示质量得到提高。
另外,由表保持部105保持的各表,只须根据显示器的显示特性对这些表进行变更,就可以很简单地实现最佳的多灰度数据的生成。在结构上也可以追加与之对应的表变更部。
这些表,也可以预先按照显示器的种类或各种显示特性将多个表的集合存储在表保持部105内。
<第2实施形态>
以下,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
本实施形态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的硬件结构与图1相同,但ROM2中的一部分程序不同。
图27是按功能表示通过由CPU4执行图1中的ROM2的程序而实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200的功能框图。
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200,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备有笔划颜色变换表生成部213和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用以代替颜色判定表生成部113和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
以下,将相同点的说明省略,而主要说明不同点。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子图象单元分割数为4个子网格。假定表保持部105保持着图32所示的灰度值变换表及图33(a)(b)所示的任何一种灰度色变换表。
笔划颜色变换表生成部213,用于生成笔划颜色变换表。笔划颜色变换表,是使以子图象单元为单位表示的笔划宽度W(笔划本身的宽度)与将笔划展开时的每个图象单元的适当的灰度色组合相对应的表。在图28中示出笔划色变换表的一例。使笔划宽度W,和与该笔划重合的图象单元的灰度色组合中适当的组合两者相对应。笔划宽度W,对于具有应生成的多灰度数据轮廓信息的全部笔划,必需在本表中生成可取得的所有笔划宽度W。
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与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的不同点在于,增加了根据需要变更笔划宽度的处理、及参照笔划宽度变换表而不是参照颜色判定表。
按照图29示出的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的处理流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从笔划位置信息保持部101所保持的笔划位置信息取出表示笔划的上部和下部的成对的Y坐标,并对各笔划计算子图象单元坐标系中的上部直线和下部直线的坐标(步骤291)。同时,设定移动量M的初始值(M=0)。
进一步,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以图象单元为单位根据所算出的上部直线和下部直线的坐标计算各笔划的笔划宽度,从上述笔划颜色变换表取出与该笔划宽度对应的候选灰度色组合(步骤292),判断是否需要变更各笔划的笔划宽度,并对需要变更的笔划的笔划宽度进行变更(步骤293)。
这里,所谓变更处理,是指这样的处理,即当按照笔划宽度W从灰度色变换表生成笔划的灰度色(每个图象单元的灰度色组合)时,有时不能得到笔划颜色变换表中的最佳的灰度色,所以,这时应变更为可以获得最佳灰度色的笔划宽度W。
例如,当笔划宽度W为1个子图象单元时,如按照笔划颜色变换表,则最佳的灰度色为灰色(参照图28)。
可是,如按照图33(b)的灰度色变换表,则笔划宽度1的笔划与白色配合。因此,无论怎样移动笔划也不能从灰度色变换表得到按笔划颜色变换表设定的最佳灰度色的灰色。因此,为了在灰度色变换表中获得作为笔划的灰度色的灰色,应变更笔划宽度(例如从1个子图象单元变更为2个子图象单元)。当采用图33(a)的灰度色变换表时,由于笔划宽度1的笔划与灰色配合,所以不需要进行变更。
在这之后,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对各笔划,按与笔划重合的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进行分割,并以子图象单元为单位计算被分割后的各图象单元中的笔划宽度H(步骤294),参照灰度值变换表及灰度色变换表,求出每个图象单元的灰度值和灰度色(步骤295、296),并对每个笔划判断从灰度色变换表求得的灰度色与笔划颜色变换表的最佳灰度色是否一致(步骤297)。
当即使存在着1个不一致的笔划时,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将移动量M增1(M=M+1)(步骤298),并对不一致的各笔划计算向上下方向移动了由移动量给出的子图象单元数时的笔划坐标(步骤299)。再次执行上述的步骤294~297。由此,可使所有笔划的灰度色与笔划颜色变换表的最佳灰度色一致。
然后,按照与第1实施形态同样的方式,由轮廓信息放大缩小部107、多灰度数据生成部108生成多灰度数据。
<笔划宽度是否需要变更的判断处理和变更处理>
图30是更详细地表示图29的步骤293所示的笔划宽度是否需要变更的判断处理、及需变更的笔划的笔划宽度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对于在步骤292中从笔划色变换表取出的各笔划的最佳灰度色组合,从灰度色变换表取出可得到该组合的灰度色的最低灰度值和最高灰度值(步骤301)。例如,当笔划宽度为4时,图28的笔划色变换表的最佳灰度色为灰色和黑色组合。可从图33(a)的灰度色变换表取出得到灰色的最低灰度值1、最高灰度值3、得到黑色的最低灰度值4、最高灰度值4。
然后,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用所取出的最低灰度值和最高灰度值对每个笔划进行以下的计算。通过只将最佳灰度色的各图象单元色的最低灰度值全部相加、并且只将最高灰度值全部相加,计算可以获得由灰和黑构成的最佳灰度色的最小和最大笔划宽度W(步骤302),并决定可以得到最佳灰度色的笔划宽度范围(步骤303)。在上述的例中,进行以下的计算。灰色的最低灰度值1+黑色的最低灰度值4=5灰色的最高灰度值3+黑色的最高灰度值4=7由此可知,可以获得由灰和黑构成的最佳灰度色的最小笔划宽度W为5,最大笔划宽度W为7,因此,可以得到由原色和黑色构成的最佳灰度色的笔划宽度W的范围为5~7个子图象单元。
进一步,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对在步骤292中求得的多灰度数据生成对象的各笔划,判断笔划宽度是否在可以或获得最佳灰度色的范围内(步骤304),并对位于范围外的所有笔划的笔划宽度进行变更(步骤305)。这里的变更,是移动笔划上部直线或下部直线,以便当对象笔划宽度超出范围时使笔划宽度变细,而当对象笔划宽度达不到该范围时使笔划宽度变粗。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将笔划上部直线或下部直线的移动距离控制在最低限度,所以能得到与上述范围最为接近的宽度。此外,当可移动的距离为偶数个子图象单元时,可将笔划上部直线或下部直线均等地移动除以2后的移动距离,当为奇数时,可将其中任何一个最多移动1个子图象单元。
在上述的例中,对象笔划宽度为4个子图象单元,可以获得最佳灰度色的笔划宽度范围为5~7。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笔划宽度为5,所以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将上部直线或下部直线的任何一个移动1个子图象单元。
在图30中,当变更笔划宽度时,仅参照移动距离进行移动,而移动方向不在考虑之内,但如参照笔划颜色变换表并按适当方向决定移动位置则有时能使处理进行得更快。
<笔划宽度的变更表>
另外,在图30中,要对每个应生成的多灰度数据计算是否进行笔划宽度的变更,但也可以将与需要变更的笔划宽度有关的变更表预先记录在表保持部105内。
这种情况下的变更表的一例,示于图34(a)(b)。
图34(a),是使用图33(a)的灰度色变换表时的变更表,用于使需要变更的笔划宽度与变更后的笔划宽度相对应。在该变更表中,假定需要对笔划宽度4、8的笔划进行变更,并分别示出其变更后应具有的笔划宽度5、9。该变更表的说明图示于图35。在图35中,(1)~(9)表示笔划宽度W,各图象单元的灰度色,可依据显示变换表。从该图可以看到,带×号的笔划宽度(4)、(8),是不能得到笔划颜色变换表的最佳灰度色的笔划宽度W。笔划宽度W为4、8的笔划,如根据变更表变更为5、9,则可以得到黑和灰的最佳灰度色。
另外,图34(b),是使用图33(b)的灰度色变换表时的情况,带×号的笔划宽度(1)、(4)、(5)、(8),是需要变更的笔划宽度。
<笔划宽度变更处理>
更为详细地说明图30的步骤305的笔划宽度变更的处理。
图37(a)~(d),是表示将笔划宽度W为4个子图象单元的笔划变更为笔划宽度5时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如该图(a)所示,假定将4个子图象单元的笔划配置成在第1个图象单元中为3个子图象单元(宽度3),在第2个图象单元中为1个子图象单元(宽度1)。该图(b)是将笔划上部直线移动1个子图象单元后的情况,笔划灰度色为最佳灰度色(灰和黑)。该图(c)是将笔划下部直线移动1个子图象单元后的情况,笔划灰度色不是最佳灰度色(灰和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灰和黑,必须将整个笔划重新配置,而变成该图(d)。
图31是表示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对需要变更的笔划设定笔划上部直线或下部直线的移动方向(步骤311)。水平笔划时,为上方向或下方向,垂直笔划时,为左方向或右方向。接着,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决定笔划上部直线或下部直线的移动量(步骤313)。其移动距离,当为偶数时将2条直线均等地移动除以2后的移动距离,当为奇数时将任何一条直线最多移动1个子图象单元。
然后,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移动上部直线或下部直线,或两个一起移动(步骤314),按每个图象单元分割移动后的笔划(步骤315),用灰度变换表根据分割后的笔划计算灰度值(步骤316),并用灰度色变换表根据灰度值取出灰度色(步骤317)。
进一步,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214,判断从灰度色变换表取出的灰度色是否与最佳灰度色一致(步骤318)。如判断结果为一致,则在笔划移动后的位置结束。
如果不一致,则变更移动方向并再次执行步骤311~317。这样,进行2个方向的移动(步骤312是),并当哪一个方向都不一致时,通过将直线向任何一个方向移动,使笔划宽度变更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313中,当移动量为偶数时,求出除以2后的移动距离并使移动量均等,但也可以在任何一个方向上移动整个移动量而进行试算。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应从最小的移动量开始试算,以便将移动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通过上述处理,如图35、图36所示,多灰度数据的作为对象的所有笔划,都可以取得不带×号的任何灰度色。
在图35中,笔划宽度7可以由如7a所示的黑色和灰色组合表示,但是,根据图28的笔划颜色变换表,以灰色+黑色+灰色组合配置的7b是最佳的。在图28的笔划颜色变换表中之所以这样指定,其原因是,当从笔划宽度7改变为笔划宽度8时,如图象单元数从2改变为3,则看上去急剧地变粗,所以像7b那样使其为3个图象单元,但最好是在两端的图象单元配置灰色。
另外,在图36中,使笔划宽度1变为2,增加笔划宽度4和5的笔划宽度而变为6。另外,增加笔划宽度8而变为9。关于笔划宽度7a和7b,其理由与图35相同。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中,相同的笔划宽度可以用相同的灰度色表示,所以,可以生成使笔划宽度一致的质量高的多灰度数据。
另外,由于不仅进行笔划移动而且变更笔划宽度,所以即使是低灰度也能生成具有与输出装置对应的最佳灰度值的多灰度数据。
<第3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的硬件结构与图1相同,但ROM2中的一部分程序不同。
图38是按功能表示通过由CPU4执行图1中的ROM2的程序而实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300的功能框图。
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300,与图27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200不同点在于,增加了最佳配置基准表生成部104、笔划位置移动部106并备有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314用以代替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
以下,将与图27的相同点的说明省略,而主要说明不同点。
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300,在结构上,由笔划位置移动部106将各笔划移动到8灰度(8色)的多灰度数据的最佳位置,进一步由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314决定将灰度数从8灰度减小到3灰度时的最佳位置。
表生成部104,根据要求尺寸(图象单元数)及子图象单元数,决定可将水平笔划及垂直笔划配置在子网格坐标系中的候选最佳位置,并存储在表保持部105内。候选最佳位置,构成由笔划位置移动部106移动和配置笔划中心线时的基准,在本实施形态中,假定为图象单元内的1/4子图象单元边界和3/4子图象单元边界。在这种情况下,表生成部104,求出子网格坐标系中的所有1/4子图象单元边界和3/4子图象单元边界的坐标并存储在表保持部105内。
图39示出最佳配置基准表的一例。该图示出10×10网格坐标系中的图象单元位置与80×80子网格坐标系中的垂直方向的1/4子图象单元边界和3/4子图象单元边界的坐标的对应关系。对于水平方向也同样的。
<笔划位置移动部106>
笔划位置移动部106,参照保持在表保持部105内的最佳配置基准表,对笔划位置信息保持部101的笔划位置信息所包含的各笔划决定向子网格坐标系放大缩小后的笔划最佳配置位置。
为了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图40中示出表示笔划位置移动部106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图中所示的是水平笔划时的流程图,但垂直笔划时的处理也同样。
首先,笔划位置移动部106,从保持在笔划位置信息保持部101内的笔划位置信息取出表示笔划的上部和下部的成对的Y坐标中的一对(图40的步骤1201)。在以图4和图5表示的轮廓数据的情况下,包含着与(100、200)(450、550)(713、813)三种笔划对应的位置信息。笔划宽度全部为100。开始时先取出第1个的(100、200)。
接着,笔划位置移动部106,根据下式求出放大缩小后的笔划宽度(步骤1202)。
Wsp=(U_n-L_n)·Np·Nsp/Norg (式1)式中,Wsp是放大缩小后的笔划宽度,(U_n-L_n)是原来的笔划宽度,Np是要求尺寸的图象单元数,Nsp是1个图象单元内部的子网格分割数(1个图象单元的每1边的子图象单元数),Norg是原来的轮廓数据的坐标系的大小。例如,当笔划位置信息为(100、200)时,放大缩小后的笔划宽度,通过100×10×8/1000=8这样的计算求得。因此,这样求得的值「8」,成为以子网格(子图象单元)为1个单位表示的放大缩小后的笔划宽度。如果原来的笔划宽度相同,则通过该计算求得的放大缩小后的笔划宽度也必然相同,所以不会因计算时的量化误差而造成笔划宽度的不一致。在本例中,由于3个笔划的宽度原来都是「100」,所以放大缩小后的笔划宽度都是「8」(8个子图象单元)。该宽度用于通过提示处理保持笔划宽度的一致性。
进一步,笔划位置移动部106,根据下式求出放大缩小后的笔划的中心线的初始配置位置(Y坐标)(步骤1203)。
Cini=((U+L)/2)·Np·Nsp/Norg (式2)式中,Cini是初始配置位置的Y坐标,((U+L)/2)是原来的(1000网格坐标系的)笔划中心位置,Np·Nsp是要求数据尺寸的子网格坐标系的大小。例如,第1水平笔划(100、200)的中心位置,在1000网格坐标系中为150,当缩小为80子网格坐标系时,初始配置位置按150×80/1000=12求得,即为12子图象单元位置。该位置与下起第2个图象单元的中央子网格边界线相对应。由上式求得的Cini的值,无须整数化,可以为原来的小数值。
接着,笔划位置移动部106,参照表保持部105,以最小的移动距离将笔划中心线从初始配置位置移动到图象单元内部的1/4子图象单元边界线上和3/4子图象单元边界线上,并将移动后的位置确定为最佳配置位置Copt(步骤1204)。这时,如移动距离相同,则向与靠近的(相邻的)水平笔划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当靠近的水平笔划不存在或不移动时,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移动。例如,如图41所示,初始配置位置Cini位于图象单元中央(1/2子图象单元边界线),当向1/4和3/4子图象单元边界线移动的距离都是2个子图象单元因而移动距离相等、且靠近的笔划也不存在时,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移动。这里,是向3/4子图象单元边界线移动。(移动距离的比较如以比子图象单元更微细的精度进行,则可以进行更正确的判断)。
进一步,笔划位置移动部106,利用在步骤1204中决定的笔划中心线的最佳配置位置Copt及在步骤1202中求得的笔划宽度Wsp并根据下式决定笔划的上部直线和下部直线的配置位置(步骤1205)。
Uopt=Copt+Wsp/2 (式3)Lopt=Uopt-Wsp(式4)式中,Uopt表示上部直线的位置,Lopt表示下部直线的位置。具体地说,笔划位置移动部106,根据(式3)将笔划宽度Wsp的一半的值与笔划中心线配置位置Copt相加。然后,进行量化而将其放在子格点上,从而决定笔画的上部直线的位置Uopt。接着,根据(式4)从上部直线减去以子图象单元为单位整数化后的笔划宽度Wsp,从而决定下部直线位置Lopt。按照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笔划宽度Wsp。当进行量化时,应向使与以笔划中心线初始配置位置Cini为中心配置笔划时的误差减小的方向进行量化。在图5的笔划1的例中Copt=14,所以上部直线和下部直线的位置,应为图42所示的10和18子图象单元位置。
在这之后,笔划位置移动部106,对笔划位置信息所包含的所有笔划判断上述处理是否结束,如果没有未处理的笔划,则最佳配置位置决定处理结束(步骤1206)。在本例中,由于笔划位置信息有3个笔划,所以反复进行3次处理。对笔划2,与笔划1相同,虽然与1/4边界或3/4边界的距离相等,但可以向与靠近的笔划1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即1/4子边界移动。而笔划3的中心线的初始位置为7/8子图象单元边界,因3/4子图象单元边界的移动量最小,所以向3/4边界移动。如果存在垂直笔划,则也以同样方式求得垂直笔划最佳配置位置。按如上方式求得的笔划最佳瞥位置、笔划的上部直线和下部直线的位置,示于图43。在该图中,Wsp_n、Csp_n、Usp_n、Lsp_n,分别表示与水平笔划n(n=1~3)对应的笔划宽度、笔划最佳配置位置、笔划的上部直线和下部直线的坐标。
<笔划位置移动部106的移动结果>
图44示出由轮廓信息放大缩小部107、多灰度数据生成部108根据由笔划位置移动部106求得的图43所示的最佳位置生成8灰度的多灰度数据时的多灰度数据。
在该图中,由笔划位置移动部106将具有相同宽度的笔划在图象单元内按相同的子图象单元位置进行配置,所以,在图44中,与图9和图11不同,看不到笔划宽度的不一致,又不会发生整体的深浅不均匀或渗洇模糊现象,因而使显示质量改善。在图44中,3个原来的宽度相同的水平笔划,被变换为以同一模式的灰度表示,在低析象度的显示器或液晶板上观看时,可以看到深浅均匀并保持均衡的文字。
在按本实施形态的进行方式将1/4或3/4子图象单元边界上选定为笔划中心线的最佳配置位置时,还有如下所述的效果。
在说明现有技术存在的课题时,用图10和图11介绍了过于鲜明的情况和渗洇得很浅的情况。右端的例是过于鲜明且看上去显得过细的情况,但这是将笔划的中心线配置在图象单元内的1/2子图象单元边界上的情况。由于仅这一部分接近于二值表示,所以也成为与以普通中间色表示的斜线或曲线相比均衡性差因而深浅不均匀的原因。相反,中央的例,很浅的中间色横跨2个图象单元,所以看上去象渗洇的一样很粗。
这是将笔划中心线配置在图象单元边界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液晶板引起的对亮度特性的影响有时也几乎消失。当笔划宽度为8个子图象单元时,如图45所示总计存在着8组配置模式。虚线是笔划的中心线。图46是与图45对应的以多灰度数据的表示,(1)的笔划中心线位于1/2子图象单元边界上的情况及(5)的中心线位于图象单元边界上的情况,在显示器上看上去象是两个极端。相反,位于(1)和(5)中间的(3)及(7),是中心线分别配置在1/4和3/4子图象单元边界上的情况。两者是对称形,因而在外观上的特性相同,两者的外观上的粗细和色深浅在8组中也正好位于中间且非常平均,所以保持着均衡性。
另外,在(1)或(5)的情况下,在8组的配置位置中看上去相同的位置只有1处,但将中心线配置在1/4或3/4子图象单元边界上的情况看上去相同的位置存在着2个。这将具有使从初始配置位置的移动距离缩短的效果,因此,可以防止因笔划移动过大而造成的真实形状再现性的降低。
这些特点,对笔划宽度不是8个子图象单元的情况也适用。此外,每当笔划宽度增1时的笔划外观上的变化平缓,因而不会发生笔划宽度的逆转现象等而破坏一致性。
从上述可知,就字形而言,以小尺寸的各种字体的表示或以同一字体的厚薄(粗细)不同的表示,都可以非常自然地以良好的均衡性表示,而不会发生深浅的不均匀。
<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314>
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314,与第1实施形态的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相比,其不同点在于,根据笔划位置移动部106的移动结果(参照图43)计算放大缩小后的笔划坐标。
即,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314,具有根据笔划位置移动部106的移动结果计算放大缩小后的笔划坐标的步骤,用以代替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的处理流程中的步骤201。除这一点外,与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114相同。
因此,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314,对由笔划位置移动部106将中心线配置在1/4或3/4子图象单元边界上的各笔划,进一步移动到最佳位置,用于低灰度数据。
<动作例>
图47是将由由笔划位置移动部106生成的图44所示的8灰度的多灰度数据输出到具有3灰度能力的显示部时的一例。在该例中,灰度值0、1对应于白色,2、3、4对应于灰色,5、6、7对应于黑色。当与图44的多灰度数据相比时虽然质量恶化,但与图9的现有的多灰度数据相比,则3个笔划宽度一致,尽管显示部的灰度数从8灰度降低到3灰度,但质量仍能得到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314,因各笔划灰度色已经配置适当,所以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变更了。
图48是与图47相同的3灰度的多灰度数据,但所示出的是灰度值与灰度色的变换不同时的例。这时的灰度色,0、1、2对应于白色,3、4对应于灰色,5、6、7对应于黑色。在这种情况下,3个笔划的宽度虽一致,尽管具有3灰度的表示能力,笔画却有1条黑色的线,接近于二值表示,所以质量恶化。就是说,仅该黑色的1个水平笔划,在隔行扫描式显示器上将发生闪变(闪烁),非常难以看清。
在这种情况下,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314,按在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过的方式,对笔划进行重新配置,以获得适当的灰度色。其结果是,可以得到如图26所示的多灰度数据。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314,由笔划位置移动部106对笔划配置已相对于图象单元边界一致的笔划进行重新配置。因此,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314,与第1实施形态相比,能更可靠且容易地得到适当的灰度色。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示出了用图16~图19的颜色判定表生成3灰度的多灰度数据的情况。这里,对生成4灰度的多灰度数据时的颜色判定表进行说明。
图49~图51,示出灰度色为4色(白、灰1、灰2、黑)时的颜色判定表的具体例。白、灰1、灰2、黑,按其顺序依次变暗。
图49示出笔划宽度W为1个图象单元时的颜色判定表。该图的「颜色」栏,示出笔划取得的所有灰度色。这里,笔划宽度方向的图象单元取得的值,只存在白、灰1、灰2、黑四种。「判定」栏,将四种中的「灰1」「灰2」判定为“○”(适当)。其原因是,「白」将显示不出笔划,而「黑」在隔行扫描式显示器上将发生闪变,在液晶显示器上象素边界在视觉上将显示得过强。与此不同,「灰色」则既不会发生明显的闪变,象素边界在视觉上也不会显示得过强。
图50示出笔划宽度W为2个图象单元时的颜色判定表。在「判定」栏中,之所以「白白」「白黑」「黑白」为“×”(不适当),其原因与图17相同。之所以「灰1灰2」「灰2灰1」「灰1灰1」「灰2灰2」为“×”(不适当),是因为笔划看上去模糊不清。之所以「白灰1」「白灰2」「灰1白」「灰2白」「灰1黑」「灰2黑」「黑灰1」「黑灰2」为适当,是因为不会发生明显的闪变,象素边界在视觉上也不会显示得过强。
图51示出笔划宽度W为3个图象单元时的颜色判定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2个图象单元必定是「黑」,所以「颜色」栏的灰度色组合,与图50相同存在着16组。这时,第1或第3图象单元中含有中间灰度色(「灰1」「灰2」)的组合,全部为“○”(适当)。其他组合均为“×”(不适当)。
另外,图51,即使笔划宽度W为比4个图象单元多的n个图象单元时,也可用于判定。就是说,由于从第2个图象单元到第(n-1)个图象单元必定是「黑」,所以灰度色组合为16组,第1或第n图象单元中含有中间灰度色组合,全部为“○”(适当)。除此以外的组合,均为“×”(不适当)。
图49~图51,与图17~图19一样,将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中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为中间灰度色(灰1、灰2)的组合作为适当组合。
<多灰度数据的利用>
以下,说明将由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多灰度数据用作字形数据的系统例。
图52是将由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多灰度数据存储在字形ROM内并加以利用的系统的说明图。
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100,生成与至少一种字体所包含的全部文字或图形有关的多灰度数据,并作为位映象字形数据写入ROM(以下,称为字形ROM)。字形ROM,以单件装配的形式供给制造厂商等,或者,安装在机顶盒(卫星广播调谐器以下简称STB)150内之后供给商店或一般家庭等。
STB150,在家庭等中与天线151一起设置,接收从广播台153经由天线154、广播用卫星152发送的广播波。STB150,从ROM读出位映象字形数据,并进行菜单画面或节目表的文字显示。
图53是存储在ROM内的位映象数据的说明图。该图是表示汉字“圆”的23×23图象单元的位映象字形例,以笔划宽度约为2个图象单元的粗黑体字体表示。如该图所示,字形ROM,存储着以2位表示各图象单元的位映象数据,使白色的图象单元为“00”、灰色的图象单元为“01”、黑色的图象单元为“10”。
图54是表示笔划宽度为4个图象单元的以粗黑体字体表现的“圆”的位映象字形例。与图53相同,各图象单元以2位表示。
另外,在图53、54中,各图象单元以2位表示,但只要能区分灰度色即可,所以各图象单元也可以用3位以上表示。
<多灰度数据的结构>
说明存储在字形ROM内的多灰度数据(位映象数据)的数据结构。
如上所述,在由本发明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位映象字形(以下,称本位映象字形)中,全部垂直笔划及水平笔划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的图象单元为中间灰度色。
更具体地,对3灰度(灰度色为3色)的情况及4灰度(为4色)的情况按各笔划宽度分别进行说明。
图55、图56,是表示3灰度时的本位映象字形的数据结构的说明图。
在图55、56中,灰度色2是和灰度色1和3之间的中间灰度色。例如,灰度色1、2、3,如该图所示为白、灰、黑。另外,第1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一端的图象单元,第2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另一端的图象单元,中间图象单元是存在于上述图象单元序列中的第1。第2端图象单元之间的图象单元,当笔划宽度为n个图象单元时,指的是除第1、第2端图象单元外的(n-2)个图象单元。
在3灰度、笔划宽度为3个图象单元以上的情况下,与本位映象字形中的垂直笔划和水平笔划的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序列对应的图象单元数据,为图55所示的灰度色组合的任何一组。
例如,图53的最上边的水平笔划,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序列,为图55的第2行的(灰、黑、白)。但是,在最上边的水平笔划与其他笔划连接的部分,当然对图55不适用。同样,在图54所示的位映象字形的情况下,图53所示的数据结构也同样适用。
另外,在3灰度、笔划宽度为2个图象单元的情况下,与本位映象字形中的垂直笔划和水平笔划的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序列对应的图象单元数据,为图56所示的灰度色组合的任何一组。
在3灰度、笔划宽度为1个图象单元的情况下,本位映象字形中的垂直笔划和水平笔划为灰色。
图57、58是表示3灰度时的本位映象字形的数据结构的说明图。图57、58中的灰度色1~4是按该顺序亮或暗的灰度色,例如为白、淡灰、深灰、黑。
在4灰度、笔划宽度为3个图象单元以上的情况下,在本位映象字形中与垂直笔划和水平笔划的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序列对应的图象单元数据,为图57所示的灰度色组合的任何一组。
另外,在4灰度、笔划宽度为2个图象单元的情况下,在本位映象字形中与垂直笔划和水平笔划的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序列对应的图象单元数据,为图58所示的灰度色组合的任何一组。
在4灰度、笔划宽度为1个图象单元的情况下,在本位映象字形中垂直笔划和水平笔划的图象单元数据为灰度色2或3。
如上所述,存储在字形ROM内的多灰度数据(位映象字形),全部垂直笔划及水平笔划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的图象单元数据为中间灰度色。因此,在3灰度、4灰度这样的低灰度的情况下,在隔行扫描式显示器或液晶板上也可以得到美观的显示。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多灰度数据存储在字形ROM内的情况,但存储媒体不限于此,也可以存储在FD、CD-ROM等存储媒体内并由其他的计算机使用。
另外,也可以不经由存储媒体而通过LAN、WAN、因特网等网络从存储多灰度数据的计算机下载到其他计算机使用。进一步,在STB的情况下,对广播台的广播数据发送进行控制的计算机通过广播卫星由广播波播送多灰度数据,控制STB的计算机将多灰度数据从广播波下载后使用。
虽然已参照附图通过各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全面的说明,但应注意到各种变更和修改对精通本技术的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这些变更和修改以另外的方式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否则均应将其看作是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其尺寸由规定的图象单元数构成的文字或图形的显示用灰度数据,该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判定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列出了在构成文字、图形的垂直笔划及水平笔划的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中与显示装置对应的适当组合的判定表;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表示笔划位置的数据;计算装置,根据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内的数据,对即使是一部分中包含着笔划的各图象单元计算与笔划在该图象单元中所占比例对应的灰度色;判定装置,根据上述判定表判断在所算出的灰度色中与沿该笔划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对应的灰度色组合是否适当;位置变更装置,对由判定装置判定为不适当的笔划,通过使笔划沿笔划宽度方向移动而变更笔划位置,直到由判定装置判定为适当为止;及生成装置,根据变更后的笔划位置,生成表示文字或图形的灰度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定表存储装置,将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中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为中间灰度色的组合作为上述适当组合而进行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定表存储装置,保持表5所示的灰度色组合,表5中,第1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一端的图象单元,第2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另一端的图象单元,中间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中的第1、第2端图象单元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图象单元,灰度色2,表示灰度色1、3之间的中间灰度色。[表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定表存储装置,还保持表6所示的灰度色组合。[表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定表存储装置,保持表7所示的灰度色组合,表7中,第1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一端的图象单元,第2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另一端的图象单元,中间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中的第1、第2端图象单元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图象单元,灰度色从1到4,按该顺序亮或暗。[表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定表存储装置,还保持表8所示的灰度色组合。[表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变更装置,备有更新装置,用于将存储在上述数据存储装置内的数据更新,以便使由判定装置判定为不适当的笔划沿笔划宽度方向移动;及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便使上述计算装置再次计算更新后的笔划的灰度色,并在其计算后再次由判定装置进行判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计算装置,备有表存储装置,预先存储使笔划在图象单元中所占的笔划宽度方向上的子图象单元数与灰度色相对应的表;及读出装置,根据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内的数据,从表存储装置读出对应于即使是一部分中包含着笔划的各图象单元的,与笔划在该图象单元中所占比例对应的灰度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表存储装置,存储使笔划在图象单元中所占的笔划宽度方向上的子图象单元数与灰度色相对应的灰度值表及使灰度值与灰度色相对应的颜色表,上述读出装置,按顺序读出灰度值表和颜色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备有移动装置,对所有的笔划,将笔划移动到使上述坐标系中的图象单元边界与笔划中心线的距离相对地保持一定的位置,上述计算装置,在由移动装置进行移动后进行上述计算。
11.一种存储媒体,记录了用于生成其尺寸由规定的图象单元数构成的文字或图形的显示用灰度数据的多灰度数据生成程序并可由计算机读取,该存储媒体的特征在于存储了实现如下各装置的程序,即判定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列出在构成文字、图形的垂直笔划及水平笔划的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中与显示装置对应的适当组合的判定表;数据存储装置,在表示将图象单元按纵横进行细分后的子图象单元的子图象单元坐标系中,存储表示笔划位置的数据;计算装置,根据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内的数据,对即使是一部分中包含着笔划的各图象单元计算与笔划在该图象单元中所占比例对应的灰度色;判定装置,根据上述判定表判断在所算出的灰度色中与沿该笔划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对应的灰度色组合是否适当;位置变更装置,对由判定装置判定为不适当的笔划,通过使笔划沿笔划宽度方向移动而变更笔划位置,直到由判定装置判定为适当为止;及生成装置,根据变更后的笔划位置,生成表示文字或图形的灰度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存储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定表存储装置,将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中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为中间灰度色的组合作为上述适当组合而进行存储。
13.一种数据存储媒体,存储了带灰度的位映象字形并可由计算机读取,该数据存储媒体的特征在于上述位映象字形内的所有的垂直笔划及水平笔划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其图象单元数据表示中间灰度色。
14.一种数据存储媒体,存储了带灰度的位映象字形并可由计算机读取,该数据存储媒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位映象字形中与3个图象单元以上的笔划宽度的垂直笔划和水平笔划的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序列对应的图象单元数据,指示表9所示的灰度色组合的任何一组,表9中,第1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一端的图象单元,第2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另一端的图象单元,中间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中的第1、第2端图象单元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图象单元,灰度色2,表示灰度色1、3之间的中间灰度色。[表9]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存储媒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位映象字形中与2个图象单元的笔划宽度的垂直笔划和水平笔划的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序列对应的图象单元数据,为表10所示的灰度色组合的任何一组。[表10]
16.一种数据存储媒体,存储了带灰度的位映象字形并可由计算机读取,该数据存储媒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位映象字形中与3个图象单元以上的笔划宽度的垂直笔划和水平笔划的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序列对应的图象单元数据,指示表11所示的灰度色组合的任何一组,表11中,第1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一端的图象单元,第2端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的另一端的图象单元,中间图象单元,是上述图象单元序列中的第1、第2端图象单元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图象单元,灰度色从1到4,按该顺序亮或暗。[表1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存储媒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位映象字形中与2个图象单元的笔划宽度的垂直笔划和水平笔划的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序列对应的图象单元数据,为表12所示的灰度色组合的任何一组。[表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多灰度数据生成装置,备有用于保持在水平和垂直笔划上沿笔划宽度方向排列的图象单元取得的灰度色组合中与显示装置对应的适当组合的颜色判定表,笔划最佳配置位置决定部,沿笔划宽度方向依次移动笔划,从而变更笔划的位置直到获得适当组合为止,并在变更后由轮廓信息放大缩小部和多灰度数据生成部生成灰度数据。因此,即使是在灰度数少的情况下,也易于生成能保持笔划均衡性的适当的灰度数据。
文档编号G06T11/40GK1249489SQ9911967
公开日2000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28日
发明者福本美佳, 森田克之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