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804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脑机壳,尤指一种前、后面板与底板稳固组装结合的电脑机壳。
现有个人电脑壳体通常包括底板、前面板、后面板、上盖、侧板、大磁架、小磁架及后窗等,其中底板与前面板及后面板上设有相对应的螺孔,借助螺锁或铆合结合,抑或直接焊接固定而形成基座。然而,现有电脑机壳的基座结合结构在其工件预组立时,前面板、后面板与底板之间结合精度较低,无法确保前面板、后面板与底板结合后的结合精度及垂直度,使得前、后面板均不能较稳定地定位于底板上,造成在螺合、铆合或焊接过程中无稳定结合的结构,而必须借助人手扶持或机械工具定位,才能在上述装配中将底板与前面板及后面板的螺孔对正,进而进行螺合或铆合,这种不稳定的基座又会使得上述基板承载架、上盖及磁架与基座的结合精度低下,进而影响侧板及上盖等元件的装设,造成组装不便,且组装后的结构极为不稳定,导致产品不良率增高。另外,由于铆合、焊接时必须使用铆合机、点焊机,若基座结合不稳而必须借助人手扶持时,是必对操作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因素,且使用铆合机及点焊机时操作极为不便,浪费人力及工时。所以,这种机壳结构的确有必要加以改良。与此相关的专利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5220294、84213528号及美国专利第5,031,070、5,491,611、5,175,670号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结合过程中无需借助人手扶持或机械工具定位,即能达快速稳定地将前面板及后面板与底板组装成一体,且具有高结合精度,可确保其前、后面板与底板结合后的垂直度及降低产品不良率的电脑机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预组立的电脑机壳,并可以铆钉、拉钉及焊接等方式快速结合、可确保操作安全、且便于组装的电脑机壳。
本实用新型的电脑机壳,其主要包括由底板、前面板及后面板组成的电脑基座。其中底板前后端缘是左右各设有固定孔,其前面板及后面板相对于该底板设有固定凹部。借助前、后面板的固定凹部与底板的固定孔卡合,使得前面板及后面板与其底板组装时,无需用人手扶持或另借机械工具即可以拉钉、铆钉、焊接或其他相似方法结合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快速稳定地将电脑机壳的前、后面板与底板稳固的组合,而且能够确保其组装过程中的安全,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脑机壳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脑机壳底板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脑机壳底板前端的部分立体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脑机壳前面板底端的部分立体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脑机壳前面板与底板结合的部分放大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脑机壳前面板与底板以拉钉结合后的部分放大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脑机壳后面板与底板以拉钉结合后的部分放大立体组合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脑机壳前、后面板与底板组装后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脑机壳100包括底板10、前面板40、后面板50、磁架60、基板承载架70及上盖(图未示)等,其中底板10、前面板40及后面板50以若干个拉钉80结合组成电脑基座90(如图8示)。磁架60分别连接并固定于前面板40与后面板50之间,而基板承载架70可用以承载电脑系统基板(图未示)并装设于电脑基座90的一侧,同时分别卡固于底板10以及螺锁于磁架60及后面板50。
请参阅图1、图2及图8,该电脑基座90的底板10为一大致呈矩形的平板状金属制品,其前端21、后端31分别设有向内弯折且与底板呈相互垂直状的两L形弯折部22、32,底板前端21邻近弯折部22处设有二对称的方形固定孔23,而底板后端31邻近弯折部32处也分别设有二对称的方形固定孔33。且于底板10的前端21、后端31及其相对的弯折部22、32上,分别设有若干对称的结合孔24、34,可供拉钉通过并分别将前面板40及后面板50与底板10结合。另外,底板10前端21的弯折部22两侧设有向内弯折且与底板10平行的二对称分布的呈L状卡固片25。
如图4所示,前面板40的底端41设有一向内弯折且与前面板40呈相互垂直状的L形弯折部42,而该弯折部42上相应于底板10前端固定孔23设有一弧形凸出的固定凹部43,且于前面板40的底端41及弯折部42上,分别相对于底板10前端21及弯折部22设有相对的结合孔44。而前面板40的底端41上相较于底板10的前端21的卡固片25则设有相应的二对称分布的卡固孔45,卡固孔45是以冲压成型,并向内弯折形成一与弯折部42平行的L形折片47。
续请参阅图5及图6,其中图5是前面板40与底板10预组立的组合图,而图6是其以拉钉结合后的组合图。前面板40与底板10预组立时,可将前面板40置于底板10前端21的内侧,底板10前端21的卡固片25则分别对正并钩扣于前面板40的底端41的卡固孔45;续将前面板40沿底板10的前端21向外移动并靠近底板10前端21的弯折部22(图中弯折部22为前面板40所遮挡),底板10的卡固片25则分别卡入前面板40的卡固孔45,同时前面板40的固定凹部43也相应嵌入底板10的固定孔23内,而前面板40的结合孔44则分别对正于底板10的结合孔24。借助卡固片25卡固于卡固孔45中,另借固定凹部43嵌入固定孔子23内,使前面板40预先定位于底板10上,且同时使结合孔24、44相互对准,从而可借助拉钉80加以结合固定(如图6示)。由于前面板40已稳固于底板10上,因此在拉钉结合过程中无需再借助人手扶持或利用其他机械工具加以定位,即可便利地将前面板40结合于底板10上。
另请参阅图7所示,因空间限制的原因,底板10后端31未设有与前端相同的卡固片,而后面板50上也未设相对卡固孔。相对于底板10,后面板50的底端51设有一向内弯折且与后面板50呈相互垂直状的L形弯折部52,而该弯折部52相应于底板10后端31的固定孔33则设有弧形凸出的固定凹部53,且后面板50的底端51及弯折部52,相对于底板10分别设有结合孔54。而后面板50则可借助其固定凹部53嵌入底板10后端31的固定孔33,以定位后面板50于底板10上,并使结合孔34、54相互对正,以借助拉钉80加以结合。
另请参阅图1及图8所示,组合后的基座90具有较高结合精度及垂直度,其不但便于后续磁架60、基板承载架70及上盖(图未示)的组装,而且能保证基板承载架70、上盖(图未示)与基座90组装后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以便于机壳的其它构件组装,且这种组装后的结构可另借拉钉枪拉合或以其它相似的方法结合固定,操作简便,且节约人力及工时。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机壳,其包括至少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的底板、前面板与后面板等,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前端设有至少一固定孔及至少一卡固片,而其后端设有至少一固定孔;该前面板底端设有至少一固定凹部及至少一卡固孔;该后面板底端设有至少一固定凹部;借助该前、后面板的固定凹部分别嵌合于该底板前、后端的固定孔,并借助该底板前端的卡固片卡固于该前面板的卡固孔,得以使该电脑机壳稳固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前、后端分别设有与其相互垂直的弯折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孔对称设于底板邻近弯折部的适当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前、后面板的底端分别设有与其相互垂直的弯折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前、后面板的固定凹部分别对称设置于该弯折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前端的弯折部上设有对称分布的卡固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卡固片是向内弯折且与底板平行的折片。
8.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卡固片是自该弯折部向内弯折且与底板平行的折片。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卡固孔设置于该前面板的底端邻近弯折部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及前、后面板上进一步相对设有若干可供拉钉、铆钉等方式结合的结合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可以焊接方式结合前、后面板及底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前、后面板与底板组装后,可进一步装设磁架、基板承载架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脑机壳,其主要包括由底板、前面板及后面板组成的电脑基座,其中底板前后端缘左右各设有固定孔,其前面板及后面板相对于该底板设有固定凹部。借助前、后面板的固定凹部与底板的固定孔卡合,使得前面板及后面板与其底板组装时,无需用人手扶持或另借机械工具即可以拉钉、铆钉、焊接或其他相似方法结合固定。
文档编号G06F1/16GK2374890SQ9923545
公开日2000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24日
发明者刘建忠, 刘宇泰, 陈允隆 申请人: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