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数字接口的方法

文档序号:956454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数字接口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数字接口的方法,特别地涉及在通过诸如IEEE1394数字接口连接的设备中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人们已经开发了不同的数字设备,诸如数字TV,数字VCR,数字机顶盒等等,已经引入了用于连接这些数字设备的诸如IEEE1394标准。IEEE1394标准在“ IEEE-1995:用于高性能的串行总线的标准(IEEE1394标准,1995年12月)中披露了。
[0003]另外,在彼此通过一个数字接口诸如IEEE1394连接的系统中,在数字设备中同步的比特流的连接是由IEC61883技术规范管理的。IEC61883技术规范在“1995年12月HD数字VCR会议,部分1,电子音频/视频设备的数字接口的技术规范”等等中公开了。
[0004]IEEE 61883技术规范规定一个输入插塞和一个输出插塞,作为用于在每个数字设备中输入和输出一个比特数据流的裝置。输入插塞是由输入主插塞寄存器(MRR)和一个输入插塞控制寄存器(IPCR)控制的。输出插塞是由一个输出主插塞寄存器(0MPR)和一个输出插塞控制寄存器(IPCR)控制的。每个数字设备的连接是由控制该输入插塞和该输出插塞有关的寄存器控制的。数字设备之间两个类型的连接包括点对点连接和广播连接在点对点连接中,它是由一个输出插塞,一个输入插塞和这些插塞之间的信道形成的,任何数字设备可以建立/覆盖连接。建立该连接的设备负责该连接的全部管理,并且仅仅使用这个设备改变,释放,特别地在总线复位之后可以执行恢复。
[0005]图1示出用于建立点对点连接的一种方法,并且第一设备110,第二设备120和第三设备130是经过1394总线连接。在这里,当在第二设备120和第三设备130之间建立点对点连接时,第一设备110接入第二设备120的IPCR(或者0PCR)和第三设备130的IPCR(或者0PCR)。然后,第一设备110通过写入适当的值到第二设备120和笫三设备130的寄存器建立点对点连接(虛线的箭头),并且仍然作为这个连接的连接管理器。
[0006]但是,当在第一设备110建立第二设备120和第三设备130之间的点对点连接之后在1394总线上出现复位时,或者当第一设备110临时或者永久地不能正常地工作在该总线系统时,或者当第一设备110从该连接分开并且变成不能操作时,第二设备120和第三设备130之间的点对点连接不能被修复。
[0007]参见图2,例如当第一设备110从1394总线分开了和出现总线复位,则第二设备120和第三设备130之间的现有的点对点连接不能永久地被修复,因为该连接本来是通过第一设备110修复的,而第一设备110现在从该总线分开了。
[0008]因此,当第一设备110建立第二设备120和第三设备130之间的点对点10连接时,如图1至2所示的,第二设备120和第三设备130取决于用于它们的连接的另外的设备,并且当第一设备110不能正常地工作或者以一种不希望的方法工作时,它不可能连接这两个设备。

【发明内容】

[0009]为解决上述现有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的连接数字接口的方法,通过覆盖两个连接的设备之间的点对点连接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特别地在总线复位之后设备之间的点对点连接稳定地恢复了。
[0010]为达成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连接数字接口的方法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数字接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字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数字接口连接到多个数字设备,该连接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a)检测到另外的数字设备建立的点对点连接;
(b)的检验在步骤(a)中建立点对点连接的该数字设备是否是要由该点对点连接连接的另一个数字设备;
(c)当步骤(b)的结果表示建立该点对点连接的该数字设备不是要由该点对点连接连接的另一个数字设备时,建立到另一个数字设备的另外的点对点连接。
[0011]所述在步骤(c)中,另一个点对点连接覆盖原始的点对点连接并且被管理,在步骤(c)建立的另一个点对点连接通过两个设备或者其中任何一个设备覆盖原始的点对点连接,这两个设备是通过原始的点对点连接进行连接的。
[0012]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当另外的设备建立这两个数字设备之间的点对点连接时,通过覆盖两个连接的设备之间的点对点连接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特别地在总线复位之后设备之间的点对点连接稳定地恢复了。
【附图说明】
[0013]图1示出用于建立点对点连接的以前的方法。
[0014]图2A示出用于建立点对点连接的以前的方法。
[0015]图2B示出在系统中出现总线复位的情况,其中设置点对点连接。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建立点对点连接的一种设备。
[0016]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通过从一个设备建立到另外的通信设备的点对点连接覆盖现有的点对点连接。
[0017]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通过从一个设备建立到另外的通信设备的点对点连接覆盖现有的点对点连接。
[0018]图6示出通过覆盖图4和5建立点对点连接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3至6说明一个过程,其中根据本发明执行数字接口连接的连接。
[0020]首先参见图3,第一设备310,第二设备320和第三设备330连接到1394总线,并且第一设备310接入第二设备320的iPCR(或者0PCR)和第三设备的iPCR (或者0PCR)。第一设备310通过写适当的值到第二设备320的寄存器和第三设备330的寄存器,建立第二设备320和第三设备330之间的点对点连接。
[0021]接下来参见图4和5,第二设备320和第三设备330检查当前建立的点对点连接。在这里,当第二设备320和第三设备330确定管理这个连接的第一设备310不是由这个点对点连接连接的另一个数字设备时,它们彼此建立点对点连接并且以新的连接覆盖现有的连接。
[0022]参见图4,第二设备320检验该点对点连接和当它确定管理这个连接的第一设备310不是由这个点对点连接所连接的另一个数字设备时,第二设备320建立到第三设备330的点对点连接并且以新的连接覆盖现有的连接。
[0023]参见图5,第三设备330检验该点对点连接和当它确定管理这个连接的第一设备310不是由这个点对点连接所连接的另一个数字设备时,第三设备330建立到第二设备320的点对点连接并且以新的连接覆盖现有的连接。
[0024]如图4和5所示的,最近建立的点对点连接只不过是覆盖在现有的预先建立的点对点连接上,如在图3中所示的,因此,不需要增加诸如信道或者带宽之类的系统资源。
[0025]结果,通过点对点连接所连接的两个设备第二设备320和第三设备330变成彼此点对点连接的管理器。即,如在图6中所示的,第二设备320和第三设备330分别地变成第二管理器和第三管理器,并且彼此可以建立点对点连接,与原始的管理器,第一设备310无关。
[0026]因此,当在第二设备320和第三设备330之间建立点对点连接之后出现总线复位时,即使第一设备异常的操作或者从该连接分开,覆盖在第一点对点连接的另外的点对点连接保持着。
[0027]本发明不限定在上面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许多变化是可能的。即,根据本发明,第二设备320和第三设备330两个设备可以建立点对点连接并且新的连接覆盖现有的连接。而且,两个设备的任何一个设备能够建立点对点连接并且新的连接覆盖现有的连接。另外,响应一个设备的请求释放点对点连接时,该点对点连接拫据前面的点对点连接的释放而释放。同时,上面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中可操作的程序实现,并且也可以在通用计算机中执行来自在计算机中使用的介质的程序实现。该介质包括存储介质,诸如磁存储介质(例如R0M,软磁盘,硬盘等等)光读取介质(例如,CD-ROM,DVD等等)和载波(例如通过因特网传输)。
[0028]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在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建立点对点连接之后,第一设备不正常工作或以不希望的方式工作时,可以稳定地保持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的连接。另外,即使当第一设备不能正常地工作或者当总线复位时从该连接分开时,覆盖第一点对点连接的另外的点对点连接允许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的该点对点连接稳定地恢复。
【主权项】
1.一种连接数字接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字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数字接口连接到多个数字设备,该连接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a)检测到另外的数字设备建立的点对点连接; (b)的检验在步骤(a)中建立点对点连接的该数字设备是否是要由该点对点连接连接的另一个数字设备; (c)当步骤(b)的结果表示建立该点对点连接的该数字设备不是要由该点对点连接连接的另一个数字设备时,建立到另一个数字设备的另外的点对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数字接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另一个点对点连接覆盖原始的点对点连接并且被管理,在步骤(c)建立的另一个点对点连接通过两个设备或者其中任何一个设备覆盖原始的点对点连接,这两个设备是通过原始的点对点连接进行连接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数字接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字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数字接口连接到多个数字设备,该连接管理方法包括步骤,(a)检测到另外的数字设备建立的点对点连接,(b)的检验在步骤(a)中建立点对点连接的该数字设备是否是要由该点对点连接连接的另一个数字设备,(c)当步骤(b)的结果表示建立该点对点连接的该数字设备不是要由该点对点连接连接的另一个数字设备时,建立到另一个数字设备的另外的点对点连接。本发明通过覆盖两个连接的设备之间的点对点连接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特别地在总线复位之后设备之间的点对点连接稳定地恢复了。
【IPC分类】G06F13/14
【公开号】CN105320618
【申请号】CN201410368456
【发明人】袁博, 冯永强
【申请人】西安司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7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