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线上图书馆互联的图书回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4502发布日期:2019-08-03 10:5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线上图书馆互联的图书回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书回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与线上图书馆互联的图书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图书的纯静态体验,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读者的需求,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将图书结合有声读物,能使阅读兴趣和效果大大提升,这样就产生了电子图书馆的需求。目前已开发出提供电子图书阅览的app,用户通过将电子图书下载至客户端即可享受图文阅读,然而对于无法熟练操作客户端的幼儿,或者由于保护视力的需要,仍旧需要借阅一些纸质图书。然而此类书籍的制作成本较高,对于阅读速度快、需求较多的用户群体,也没有必要去购买每一本实体图书,仍然有借阅的需求。

对于纸质图书的图书馆,目前已有许多关于自助借还书装置的研究,采用自动化程序进行信息管理,例如公布号为cn106228712a公开的专利,只实现了回收功能,没有与线上图书馆互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与线上图书馆互联的图书回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与线上图书馆互联的图书回收方法,采用自助还书机回收图书,所述的自助还书机带有扫码器、摄像头和传送机构,所述的自助还书机与服务器通过网络远程连接,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自助还书机获取并向服务器发送用户信息;

s2,扫码器扫描并向服务器发送图书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服务器判断图书信息是否与用户信息匹配,若是,则进入步骤s3,否则自助还书机发出异常提示;

s3,摄像头拍摄并向服务器发送图书封面图像,服务器判断封面图像是否与图书信息匹配,若是,则进入步骤s4,否则自助还书机发出异常提示;

s4,传送机构获取并向服务器发送图书重量,服务器判断重量是否与图书信息匹配,若是,则收入图书并更新用户信息,自助还书机发出回收成功提示,否则自助还书机发出异常提示。

所述的步骤s1中,自助还书机通过键盘输入或扫码器拍摄二维码的方式获取用户信息。

所述的步骤s2、s3和s4中,自助还书机通过显示屏发出提示。

所述的步骤s4中,服务器进行图书新旧程度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对用户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所述的图书新旧程度判断标准包括:封面图像与标准图像匹配度、图书重量误差以及图书出版时间。

所述的步骤s4中,当图书新旧程度达到补偿标准时,用户余额增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还书机与线上图书馆互联,通过综合判断图书信息,实现多图书馆的任意地点还书,对图书进行回收的同时,鼓励用户爱护图书并进行奖励,从而促进图书的二次使用;判断维度多,防止用户采用假冒图书进行还书行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与线上图书馆互联的图书回收方法,采用自助还书机回收图书,自助还书机带有扫码器、摄像头和传送机构,自助还书机与服务器通过网络远程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s1,自助还书机获取并向服务器发送用户信息;

s2,扫码器扫描并向服务器发送图书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服务器判断图书信息是否与用户信息匹配,若是,则进入步骤s3,否则自助还书机发出异常提示;

s3,摄像头拍摄并向服务器发送图书封面图像,服务器判断封面图像是否与图书信息匹配,若是,则进入步骤s4,否则自助还书机发出异常提示;

s4,传送机构获取并向服务器发送图书重量,服务器判断重量是否与图书信息匹配,若是,则收入图书并更新用户信息,自助还书机发出回收成功提示,否则自助还书机发出异常提示。

步骤s1中,自助还书机通过键盘输入或扫码器拍摄二维码的方式获取用户信息。

步骤s2、s3和s4中,自助还书机通过显示屏发出提示。

步骤s4中,服务器进行图书新旧程度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对用户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图书新旧程度判断标准包括:封面图像与标准图像匹配度、图书重量误差以及图书出版时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线上图书馆互联的图书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自助还书机获取并向服务器发送用户信息;S2,扫描图书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服务器判断图书信息是否与用户信息匹配,若是,则进入步骤S3,否则发出异常提示;S3,摄像头向服务器发送图书封面图像,服务器判断封面图像是否与图书信息匹配,若是,则进入步骤S4,否则发出异常提示;S4,传送机构获取并向服务器发送图书重量,服务器判断重量是否与图书信息匹配,若是,则收入图书并更新用户信息,发出回收成功提示,否则发出异常提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还书机与线上图书馆互联,促进图书的二次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殷彤彤;杨帅;李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凡学(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26
技术公布日:2019.08.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