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479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特别适用于表面贴装元件应用的电磁声音讯响器。
在电子元件中使用声音讯响器通过对输入信号产生声学输出从而将输入的电子信号转化为声音。这种声音讯响器通常看作蜂鸣器的产品,可以在汽车仪表板、器具和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应用,特别是便携式设备,更需要可靠性和紧凑性兼优的声音讯响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电器或呼机等领域中普遍有此要求。移动电话中的蜂鸣器按特定的电子信号产生振铃声或振动声。理想的电磁声音讯响器应能承受严厉的试验,如热冲击和跌落试验,以使其更可靠。对热冲击试验,意味着当温度从一个极端换到另一个极端时,蜂鸣器应保持正常,比如使用者将其移动电话从车内带到一间空调房。跌落试验意味着设备从使用者手中跌落后应能保持完整性和电接触。为得到紧凑性,蜂鸣器应制作成一个薄型集成块,其必须能够紧紧固定在电子设备的线路板上。这使得传统蜂鸣器使用线路板的小型化并按表面贴装要求制造。表面贴装元件能够固定在电子设备的线路板上而不增加总厚度。在资料中已披露不少SMD薄型蜂呜器,在已出版的《美国专利》中也有。其中一个专利属于Tajima,美国专利号36828,介绍了一种电子讯响器,这种元件由一个引线支撑架与一个壳体及壳体内的驱动部分有机结合而成,壳体上有一开口,用于引导线圈端子,从驱动部分引导出来与壳体外表面接触,线圈端子与引线支撑架部分的接触点,即交接地带,用钎焊以确保接触。这种方法有一些缺点,其一是由于线圈端子是由壳体内部通过开口引导出来,必然会和开口处接触,在热冲击中,即可靠性试验中,塑料材料会膨胀以致壳体开口处会扭曲线圈端子,从而导致焊接触松散。按Tajima专利所示焊接接触点有另一缺点,虽然开口和接触是在壳体的凹槽中形成;但焊接的总厚度会超过凹槽提供的间距,因而导致壳体表面不平整。专业人员都知道,表面贴装元件外表面的不平整必定会产生成品率和缺陷问题。另一方面,焊剂量受凹槽顶部空间的限制。换句话说,太多的焊剂会影响表面平整度,而太少的焊剂会使接点与线圈端子的钎焊不牢固。另外,在工序的最后,外表面与开口和凹槽要用胶水封注,这会影响厚度及外表面的平整度。当引线支撑架被切开形成四个端子供外部连接时,则会出现另一个缺点。当支撑架被切开构成端子时,其马口铁会露出,会削弱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适于表面贴装元件的连接,改进线圈端子连接,改进引线支撑架端子接触的声音讯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引线支撑架、壳体及驱动部份,其特征在于按预先确定的形状成型的引线支撑架带一组外接端子;带内、外表面的壳体与引线支撑架融合为一体并在外表面露出外接端子;引线支撑架通过在所说的壳体的内表面凹露而形成一组焊台;置于壳体内的驱动部份的线圈有一组线圈端子引导至一组焊台,并在壳体的内表面形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驱动部分包括线圈与壳体内表面之间的基座,基座至少包括一个部分开口的通道以使线圈端子引导至焊台。引线支撑架包括至少两部分,每一端的那一部分至少与一个外接端子和一组焊台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的每一端的那一部分在引线支撑架与壳体融合一体后被切开。引线支撑架包括至少两部分,每一端的那一部分至少与一个外接端于和一组焊台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的每一端的那一部分在引线支撑架与壳体融合一体后被切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外壳、一个驱动部分,带在所说外壳内形成的线圈,外接端子与驱动部分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组焊台的形成是通过外接端子的一部分在壳体内表面凸露而实现的;线圈端子在外壳的内表面,通过所说驱动部分至少一个开口,并焊台连接。
如上述的外壳开孔以供所说的线圈端子引导出外壳。外接端子与外壳融为一体。外接端子至少包括一个隔离天桥和一组触点,该触点与一表面贴装元件线路板进行电接触,隔离天桥在外接触点与外壳融合后从引线支撑架切断开。外接端子与所述的外壳融为一体,外接端子至少包括一个隔离天桥和一组触点,该触点与一表面贴元件线路板进行电接触,隔离天桥在外接触点与外壳融合后从引线支撑架切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引线支撑架、壳体及驱动部份,其特征在于一个引线支撑架和一组外接端子,按预先确定的形状成型;一个有内、外表面的壳体与引线支撑架融为一体并在外表面凸露出一组外接端子,并在壳体的内表面凸露出一组焊台;一个驱动部分,线圈在壳体内放置,线圈包括一组线圈端子,线圈端子的每一个,通过驱动部分至少部分开口的通道,被引导壳体内表面的一个对应焊台以进行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驱动部分包括一个基座,上有立柱固定线圈,基座至少有一个通道供线圈端子通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适于表面贴装元件安装的更平整的外表面。不需任何胶水以封住外表面的孔洞,因而避免胶水增加元件的总厚度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显示一个完整形状的电磁声音讯响器。
图2是壳体内的驱动部分,上盖部分被移开,并显示线圈和线圈端子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的线A-A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讯响器上盖和驱动部分的磁环已移开的俯视图。
图5以双排的形式显示引线支撑架的实施例。
图6以另一双排的形式显示引线支撑架的另一实施例。
图7显示又一形状的引线支撑架实施例。
图8显示再一形状的引线支撑架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完整结构的电磁声音讯响器。壳体100有上盖140和底盖120,音孔130是壳体100内驱动部分(未显示出来)产生的声音的通道,外接端子110是为了与表面贴装元件线路板进行电连接。图2是壳体100内驱动部分的顶部视图。上盖140的一部分已移走,磁环已移走,显示线圈240和线圈端子250。驱动部分有基座220以支撑在其上形成线圈240,线圈端子250从线圈240通过基座220引导到焊台230上,其是形成外接端子210的引线支撑架的一部分。按照这样,焊台230以相同极性与外接端子210进行电连接。基座220能做成带有切口通道或开口的形状以使线圈250到达焊台230。引线支撑架与壳体底层部分有机融合成一体,引线支撑架的一部分凸露出来形成焊台230。壳体与引线支撑架的形成将在图5和图6中进一步描述。在基座220上放一磁环(未显示出来)。典型情况是基座220、线圈240和磁环组合构成了驱动部分。当然,在驱动部分上面有膜片和附加物质对磁通量的变化做出反应从而产生声音。图3是沿图2的线A-A第一个实施例驱动部分的剖面图。线圈240放在基座220上,线圈端子250通过基座220上的开口或切日通道被引导到焊台230下。焊台230与电触点210进行电连接。磁环370沿着壳体内壁置于基座220上。驱动部分上面的膜片和附加物质未显示出来。但是,那些专业人员会意识到当线圈端子充能时那些部件与驱动部分一起会产生声音。应该意识到因为线圈端子250是在壳体内下部与焊台230连接的,讯响器的总厚度可以降低。与美国专利号36828所示Tajima元件相反,没有定位线圈的外部凹槽或焊接后的涂胶。本发明线圈端子所需的空间已经由基座220本身的厚度所提供,因为线圈端子是由基座220本体通过。在一般表面贴装元件应用中,Tajima元件的凹槽将要求至少0.3mm,加上额外的间距。一般是0.35mm,在焊台230的头部与基座220之间形成。结果是线圈端子与焊台的钎焊可以在0.65mm的间距进行,这使得本发明的连接更牢靠,而不需增加元件厚度。另外,线圈端子250与焊台230连接上后,可以在焊台230的焊点处打胶,以确保线圈端子250的连接,不管怎样为了线圈端子和焊台的连接在腔体内使用胶水或粘合剂不会象传统讯响器在外表面使用胶水那样会影响元件的总厚度或外表面平整度。应当提及另一位薄型蜂鸣器生产商西铁城,在腔体内将线圈端子引导到焊台上。但是,其连接是通过在磁环开口而实现的,这将造成磁通量形成的不完整,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图4是移去上盖、驱动部分的磁环、膜片和附加物质的讯响器的上视图。基座220下面的引线支撑架以虚线显示。如图,焊台230只连接一个电触点210。但是对专业人员而言很明显引线支撑架可以改变形状以使焊台与两个触点都连接。基座220的形状应留一通道空间,如孔道或开口,使线圈端子250可与焊台230连接。基座的另一形状就是在基座220上留1或2个孔道以为线圈端子250提供通道。此在图3的陈述中有提及,在焊台230的焊点上加一滴胶水或粘合剂以确保线圈端子250牢固粘合在焊台420上。图5是引线支撑架的一种实施例,这种引线支撑架有两个支撑架501和502以支撑双排壳体(虚线表示)。专业技术人员会知道这种引线支撑架仅是整个引线支撑架“带”的一部分,这种在同一装配线上可以生产许多更小壳体的产品。支撑架501和502是沿着模具放置的,树脂用于填注模具,这样将引线支撑架与壳体下部壳体融合生产,并凸露出焊台550。融合后,在天桥520、521、522和523处切开引线支撑架,照此所述,在天桥520、521、522、523处切开使得接触角510完整无缺,不会露出马口铁。与在弯曲触点处切开引线支撑架相比,这代表了确保电接触时持续整体性的更好方法。图6是引线支撑的另一实施例。两个支撑架可用于支撑两组壳体的下部壳体(虚线表示)。讯响器的壳体下部与引线支撑架融为一体后,可以在天桥610、6if、613、614、615处切口,这些桥口可以弯曲形成元件的电子触点。请注意焊台650、651、653和654是在融合过程中凸露而成的。图7是引线支撑架的又一实施例。这种引线支撑架也可以用于生产双排元件,壳体与引线支撑架融合后大桥720、721、723被切开,触点如710,不需从支撑架切开而形成,保持了完整性。焊台750、751、752、753在天桥720和722被切开前同时形成。图8是引线支撑架的再一实施例。这里,在壳体与引线支撑架形成后,天桥810、811、812、813、814、815被切开,形成表面贴装元件的触点,焊台850、851、852、853在引线支撑架不同部位形成,专业技术人工可看出,本发明的引线支撑架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包括引线支撑架、壳体及驱动部份,其特征在于按预先确定的形状成型的引线支撑架带一组外接端子;带内、外表面的壳体与引线支撑架融合为一体并在外表面露出外接端子;引线支撑架通过在所说的壳体的内表面凹露而形成一组焊台;置于壳体内的驱动部份的线圈有一组线圈端子引导至一组焊台,并在壳体的内表面形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分包括线圈与壳体内表面之间的基座,基座至少包括一个部分开口的通道以使线圈端子引导至焊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线支撑架包括至少两部分,每一端的那一部分至少与一个外接端子和一组焊台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的每一端的那一部分在引线支撑架与壳体融合一体后被切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支撑架包括至少两部分,每一端的那一部分至少与一个外接端于和一组焊台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的每一端的那一部分在引线支撑架与壳体融合一体后被切开。
5.一种表面贴装型的电磁声音讯响器,包括一个外壳、一个驱动部分,带在所说外壳内形成的线圈,外接端子与驱动部分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组焊台的形成是通过外接端子的一部分在壳体内表面凸露而实现的;线圈端子在外壳的内表面,通过所说驱动部分至少一个开口,并焊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开孔以供所说的线圈端子引导出外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接端子与外壳融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接端子至少包括一个隔离天桥和一组触点,该触点与一表面贴装元件线路板进行电接触,隔离天桥在外接触点与外壳融合后从引线支撑架切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接端子与所述的外壳融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接端子至少包括一个隔离天桥和一组触点,该触点与一表面贴元件线路板进行电接触,隔离天桥在外接触点与外壳融合后从引线支撑架切断开。
11.一种表面贴装型的电磁声音讯响器,包括引线支撑架、壳体及驱动部份,其特征在于一个引线支撑架和一组外接端子,按预先确定的形状成型;一个有内、外表面的壳体与引线支撑架融为一体并在外表面凸露出一组外接端子,并在壳体的内表面凸露出一组焊台;一个驱动部分,线圈在壳体内放置,线圈包括一组线圈端子,线圈端子的每一个,通过驱动部分至少部分开口的通道,被引导壳体内表面的一个对应焊台以进行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分包括一个基座,上有立柱固定线圈,基座至少有一个通道供线圈端子通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贴装电磁声音讯响器,本实用新型包括引线支撑架、壳体及驱动部分,其特征在于按预先确定的形状成型的引线支撑架带一组外接端子;带内、外表面的壳体与引线支撑架融合为一体并在外表面露出外接端子;引线支撑架通过在所说的壳体的内表面凹露而形成一组焊台;置于壳体内的驱动部分的线圈有一组线圈端子引导至一组焊台,并在壳体的内表面形成连接。
文档编号G08B3/00GK2481099SQ0122240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7日
发明者潘政民, 潘中来, 金国兴 申请人:深圳市美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