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滴速监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0766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滴速监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滴速监视器。
背景技术
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治疗方法,住院患者90%以上需输液治疗。但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及不同药物所要求的输液滴速是完全不同的。例如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要求输液滴速较慢,休克及脱水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要求输液滴速较快。有些药物,如扩张冠脉的药物及溶栓抗凝的药物要求输液滴速是非常精确、严格的。然而在临床上,输液滴速一般是由护士看表数数调节的,并需陪侍人时常看护。其缺点是第一费时间,第二不精确,第三费人力。现在市场上的输液泵,如ZNB-XB-800型输液泵虽能按要求精确控制给药速度和剂量,具有输液滴速监视器的功能,但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于普及推广,因而不能满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输液泵的输液滴速监视器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普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使用方便,成本低的输液滴速监视器,它能准确监视输液滴速,便于普及。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极针将输液滴速转换成电脉冲信号,用单片微型计算机记录脉冲信号的频率(次/分)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即为当时的输液滴速。
本输液滴速监视器包括监视器、输液器小壶,其特征是在输液器小壶的中部插着两根并行排列的分别作为正极与负极的不锈钢电极针,两根电极针相距2~3mm。电极针的尖端可插在输液器小壶内,尾端在输液器小壶外,用微型插座及导线与监视器连接,其相对应的插头是电极针的尾端。监视器能将输液滴速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并用单片微型计算机记录脉冲信号的频率并在显示屏上以数字显示出来,电极针与输液器小壶可采用分体式结构,使用时水平插入输液器小壶中上部,距液滴10mm左右,用毕拔出、消毒,以备再用。电极针也可以固定在输液小壶上,成为一次性用品。当液滴滴在电极针上时,正、负电极相连,使电路接通,即可产生一次脉冲信号,输入监视器内。所以,电极针通过开关功能起脉冲发生器的作用。
监视器背后有一弹簧夹,可将监视器挂在输液吊架上。
监视器能将输液滴速转换成电脉冲信号,用单片微型计算机记录脉冲信号的频率(次/分)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即为当时的输液滴速。
包括安装在外壳内的电源、脉冲发生器、显示器、键盘及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型计算机内主要有运算器、定时器、控制器、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系统时钟及输入输出接口,这些部件通过内部总线互连,并通过外部总线和监视器的其他几个单元进行信息交换,脉冲发生器、显示器、键盘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单片微型计算机连接。电极针用导线与监视器的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
单片微型计算机是监视器的控制核心,当按下电源按键后,通过执行存储在它的程序存储器中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整个监视器的工作;脉冲发生器将由电极针和导线传导过来的输液滴速转化为负脉冲信号,由单片微型计算机对该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每隔一定时间(采样间隔)将脉冲计数值转换为脉冲频率也即输液滴速,并通过输出接口在液晶显示器屏幕显示出来。
本实用新型可设置报警器,当输液滴速超过预先设定的报警上限或下限时,在单片微型计算机内设置报警处理程序,单片微型计算机输出信号控制作为报警器的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单片微型计算机扫描键盘的键盘操作,切换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内容(输液滴速、报警上限、报警下限、采样间隔),调整报警上下限、采样间隔,解除报警信号。
下面具体描述检视器的主要组成和联接关系。
监视器的电源主管电池BT电源的开关控制及稳压,由电源开关电路和电源稳压电路两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开关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按键S1、上拉电阻R1和D触发器芯片U1组成,开关按键S1使触发器芯片U1的输出信号反转,控制稳压器芯片U2输出稳定的低电压或不输出电压信号,从而使监视器工作或不工作。稳压器芯片U2向监视器中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和其他部件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电池BT的正极与稳压器芯片U2的Vin端口连接,给电源开关电路提供工作电压,也提供稳压器芯片U2的输入电压信号。
脉冲发生器实际上是连接在单片微型计算机两个输入脚之间的上拉电阻R2,有一个引脚与其中一根电极针连接,公用地线与另一根电极针连接。脉冲发生器通过电极针将输液滴的滴速转换为电脉冲信号频率。当液滴通过电极针时,检测脉冲发生器即产生一个负脉冲信号,并将该信号输给单片微型计算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运行程序存储器中的控制程序,通过外部中断INT0引脚接收脉冲发生器送来的脉冲信号,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对其进行计数,并将计数值转换为输液滴速在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来。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定时控制由内部的定时器完成。单片微型计算机端口P0的五个引脚分别与键盘的五个按键相连,并通过读取这五个引脚的值扫描键盘的状态。可以接收操作员的意图,输出切换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或更改输液滴速报警上下限,或更改输液滴速采样时间间隔,或解除报警信号。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端口P2的八个引脚与显示器相连,并通过写端口P2输出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内容。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端口P1的四个引脚分别与操作指示元件的四个限流电阻相连接,当切换键盘显示内容时,单片微型计算机通过写四个引脚中的相应位点亮操作指示元件对应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提示。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端口P1的一个引脚与报警器的蜂鸣器的限流电阻相连接,当输液滴速超过预设报警上下限时,单片微型计算机通过写该引脚控制蜂鸣器发声,提示调整滴速或撤换液体。单片微型计算机的RST复位引脚与报警器的“电量不足”指示灯相连,当电源的稳压器芯片U2输出电压低于单片微型计算机最低工作电压时,单片微型计算机从RST引脚输出低电平信号,使报警器的“电量不足”指示灯亮,以提示更换电池。
键盘由五个按键组成。这些按键是“功能选择”按键S2、“▲”(设置值增加)按键S3、“”(设置值减小)按键S4、“确认”按键S5、“报警解除”按键S6。每个按键各连接着一个上拉电阻,并经上拉电阻分别与单片微型计算机P0端的五个引脚连接;每个按键还连接着一个共用的下拉电阻,经下拉电阻与公用地线连接。按动“功能选择”按键S2,液晶显示器显示屏切换显示输液滴速、报警上限、报警下限、采样间隔。报警上下限和采样间隔可由设置值增加键和减小键调节,并由确认键停止调节并保存。按动“报警解除”键,停止报警,即使输液滴速超限报警指示灯灭,蜂鸣器停止鸣响。
显示器由3位七段液晶显示屏,七段液晶显示译码驱动器芯片U4、U5、U6和一个上拉电阻组成。译码驱动器芯片U4、U5、U6通过上拉电阻接受单片微型计算机端口P2发来的BCD码显示信息,译码输出七段显示码驱动液晶显示屏显示出相应的数字信号。
操作指示元件由四个限流电阻和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四限流电阻分别经各自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接地,四个限流电阻接受单片微型计算机发来的控制信号以指示当前液晶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是输液滴速,或是报警上限、还是报警下限、异或采样间隔。报警器由“滴速超限”发光二极管,“电量不足”发光二极管,蜂鸣器,三个限流电阻组成,一个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用来警示输液滴速超过上限或下限;而另一个发光二极管用来提示电源电量不足。
使用时,先将电极针水平插入输液器小壶中上部,然后打开监视器电源开关,显示屏显示0,监视器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可首先设置报警上下限,然后只要液滴滴在电极针上,监视器液晶显示屏即可显示当时的输液滴速。当输液滴速过快或过慢,以及当液体输完或液路不通时,输液滴速超限报警指示灯闪亮,同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音。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不仅能检测到输液的滴速,而且便于工作人员精确、严格控制液滴的滴速。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推广普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2是电极针在输液器小壶安装图,相对图1放大。
图3是电极针与微型插座安装图,相对图1放大。
图4是监视器组成图。
图5是电源电路图。
图6是检测脉冲发生器与单片微型计算机及键盘的电路图。
图7是液晶显示器电路图。
图8是操作指示和报警器电路图。
图9是监视器外形图,相对图1放大。
图10是工作程序流程图。
图11是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
图12是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
图13采样时间间隔计时处理子程序流程图。
图14报警处理子程序流程图。
图15是开机滴速处理子程序流程图。
图16是键盘显示监控子程序流程图。
图17是键盘扫描子程序流程图。
图18是功能选择按键处理子程序流程图。
图19是设置值增加按键处理子程序流程图。
图20是设置值减小按键处理子程序流程图。
图21是确认键子程序流程图。
上述图中1、输液瓶 2、输液器小壶 3、输液吊架 4、监视器5、导线 6、微型插座 7、电极针架 8、电极针9、液滴 10、塑料片 11、电源12、单片微型计算机13、脉冲检测器 14、键盘15、显示器 16、操作指示元件17、报警器 18、运算器 19、数据存储器 20、输入输出接口21、定时器 22、控制器 23、系统时钟24、程序存储器25、滴速超限指示灯 26、电量不足指示灯 27、蜂鸣器 28、外壳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和工作过程。
图1的输液滴速监视器包括监视器4、输液器小壶2,其特征是在输液器小壶2配置着电极针架7和微型插座6,电极针架7有两根并行排列的不锈钢电极针8,分别作为正、负极,两根电极针相距2mm,两电极针8的尾端可插入微型插座6的插孔内,见图3,微型插座6用电线5与监视器4连接。电极针8的尖端可插在输液器小壶2内,尾端在输液器小壶2外,见图2。本实施例的电极针8与输液器小壶2采用分体式结构,使用时电极针8水平插入输液器小壶2中上部,距液滴10mm左右,用毕拔出、消毒,以备再用。电极针8也可以固定在输液小壶2上,成为一次性用品。当液滴9滴在电极针8上时,正、负电极相连,使电路接通,即可产生一次脉冲信号,输入监视器4内。
监视器4的外形见图9,监视器4的内部组成见图4,监视器4包括安装在外壳28内的电源11、脉冲发生器13、显示器15、键盘14及单片微型计算机12。操作指示元件16和报警器17安装在外壳28的正面。单片微型计算机12内主要有运算器18、定时器21、控制器22、数据存储器19、程序存储器24、系统时钟23及输入输出接口20,脉冲发生器13、键盘14的输出端通过输入输出接口20与单片微型计算机12连接。电极针8用导线5与监视器4的脉冲发生器13的输入端连接。液滴9相当于开关K。显示器15、操作指示元件16、报警器17的输入端通过输入输出接口20与单片微型计算机12连接。
电源11内部的组成见图5,电源11主管电池BT电源的开关控制及稳压,由电源开关电路和电源稳压电路两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开关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按键S1、上拉电阻R1和触发器芯片U1组成,通过按下开关按键S1使触发器芯片U1第1引脚输出信号反转,输给稳压器芯片U2的第3引脚来控制稳压器芯片U2的第5引脚输出稳定的低电压或不输出电压信号,从而使监视器工作或不工作。电池BT的正极与稳压器芯片U2的Vin端口连接,稳压器芯片U2向监视器4中的单片微型计算机12和其他部件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电池BT给电源开关电路提供工作电压,也提供稳压器的输入电压信号。
脉冲发生器13、键盘14与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连接见图6。脉冲发生器13实际上是连接在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第8引脚与第26引脚之间的上拉电阻R2,第26引脚与其中一根电极针连接,公用地线与另一根电极针连接。脉冲发生器13通过电极针8(相当于开关K)将输液滴9的滴速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当有液滴9通过电极针8脉冲发生器13时,即产生一个负脉冲信号。将该信号输给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第8引脚。
单片微型计算机12是整个监视器的控制核心,内部主要由运算器18、控制器22、数据存储器19、程序存储器24、定时器21、系统时钟23和输入输出接口20组成,这些部件通过内部总线互连,参见图4,并通过外部总线和监视器4的其他几个单元进行信息交换。单片微型计算机12运行程序存储器24中的控制程序,通过外部中断引脚INT0接收脉冲发生器13送来的脉冲信号,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对其进行计数,并将计数值转换为输液滴速在液晶显示器15显示出来,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定时控制由该计算机内部的定时器21完成。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端口P0的P03、P04、P05、P06、P07引脚与键盘14相连,单片微型计算机12通过读取P03~P07的值扫描键盘14的状态,可以接收操作员的意图,输出切换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或更改输液滴速报警上下限,或更改输液滴速采样间隔,或解除报警信号(即使报警器17中的滴速超限指示灯灭并停止蜂鸣器26鸣响)。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端口P2的P20~P25引脚与液晶显示此同时器15相连,单片微型计算机12通过写端口P2输出控制液晶显示器15的显示内容。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端口P1的P12、P13、P14、P15引脚分别与操作指示元件16的限流电阻R11、R10、R9、R8相连接,当切换键盘14显示内容时,单片微型计算机12通过写P12、P13、P14、P15中的相应位点亮操作指示元件16对应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提示。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端口P1的P10、P11分别和报警器17的“滴速超限”报警灯和蜂鸣器26的限流电阻R13、R12相连,当输液滴速超过预设报警上下限时,单片微型计算机12通过写P10、P11位使操作指示元件17中的“滴速超限”指示灯闪亮,同时控制蜂鸣器26发声,提示调整滴速或撤换液体。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RST复位引脚和报警器17的“电量不足”指示灯相连,当电源11的稳压器芯片U2输出电压低于单片微型计算机12最低工作电压时,单片微型计算机12从RST引脚输出低电平信号,使报警器17的“电量不足”指示灯亮,以提示更换电池。
键盘14由五个按键和对应的上拉电阻和共用的下拉电阻组成。这些按键是“功能选择”按键S2、“▲”(设置值增加)按键S3、“”(设置值减小)按键S4、“确认”按键S5、“报警解除”按键S6。S2~S6按键的上拉电阻是R3、R4、R5、R6、R7,经上拉电阻分别与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P03、P04、P05、P06、P07引脚连接,每个按键还连接着共用的下拉电阻R16,经下拉电阻R16与公用地线连接。按动“功能选择”按键S2,液晶显示器15显示屏切换显示输液滴速、报警上限、报警下限、滴速采样间隔。报警上下限和采样间隔可由设置按键S3和S4调节,并由确认键S5停止调节并保存设置值。按动“报警解除”键S6,停止报警,即使输液滴速“超限报警”指示灯灭,蜂鸣器26停响。
显示器15的内部连接见图7,显示器15由3位七段液晶显示屏、七段液晶显示译码驱动器芯片U4、U5、U6和上拉电阻R15组成。译码驱动器芯片U4、U5、U6通过上拉电阻R15接受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端口P0的P03、P04、P05、P06、P07引脚与键盘14相连发来的BCD码显示信息,译码输出七段显示码驱动液晶显示屏显示出相应的数字信号。
操作指示元件16和报警器17的内部连接见图8,操作指示元件16由四个限流电阻R8、R9、R10、R11和对应的发光二极管D1、D2、D3、D4组成,四个限流电阻分别经各自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接地,四个限流电阻接受单片微型计算机12发来的控制信号以指示当前液晶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是输液滴速,报警上限、报警下限、和采样间隔。
报警器17由“滴速超限”发光二极管D5,“电量不足”发光二极管D6,蜂鸣器27、限流电阻R12、R13、R14组成,发光二极管D5和蜂鸣器27用来警示输液滴速超过上限或下限;而发光二极管D6则用来提示电源电量不足,应该更换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监视器的控制主程序见图10。
单片微型计算机12的控制程序存储在程序存储器24中。当按下电源按键后,单片微型计算机12则执行该程序,完成前述整个输液滴速的监视工作。图10~图21是整个程序的流程图,分述如下。
整个程序由三大部分组成,主程序、外部中断服务子程序和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图10中的主程序是整个控制程序的起始,依次完成系统初始化即系统时钟初始化、中断初始化、定时器初始化等,设置“操作标志”为0(液晶显示屏显示输液滴速时“操作标志”=0,显示报警上限时“操作标志”=1,显示报警下限时“操作标志”=2,显示采样间隔时“操作标志”=3),设置“开机标志”为1(标志开机后首先显示的脉冲滴速是前3滴液滴的速度,“开机标志”=0表示系统进入正常的滴速监视样操作,即每隔一定的时间计算并更改显示的输液滴速),设置“采样标志”为0(标志采样时间未到,当采样时间到“采样标志”=1),设置外部中断次数计数器为0(一个输液滴引起一次外部中断,在外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对外部中断次数计数器也即液滴数目进行计数,其初值应该为0),设置定时器定时中断计数器为0(定时器每隔一定时间中断一次,在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对中断次数加1,即可计算当前时间,所以定时器中断计数器初值应该为0),设置秒计数器为0(通过计算和初始化可以确定定时器每中断若干次,即是1秒,此时要对秒计数器进行加1操作,由秒计数器的值决定是否采样时刻到,所以秒计数器的初值也应该设为0),设置“报警标志”为0(表示输液滴速没有超过限度,“报警标志”为1,输液滴速超过限度),启动定时器开始定时,开中断(允许单片微型计算机接收外部中断请求和内部定时器中断请求),计时处理(判断当采样时刻到时,计算输液滴速,并由此设置报警标志值),报警处理(根据报警标志的值控制报警指示灯和蜂鸣器是否报警),参见图14,键盘显示监控见图16,暂停(用来等待外部中断和定时器中断),中断处理完毕继续执行计时处理功能。图11中的外部中断服务子程序完成对脉冲的加1计数等工作。图12中的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依次完成定时中断加1计数,够1秒时进行计时处理。
计时处理参见图13,计时首先判断秒计数器值,当秒计数器值等于采样间隔,说明采样时刻到,则计算正常输液滴速(单位滴/分)=(60×定时器中断次数)/采样间隔,将采样标志置1,并将外部中断计数器和秒计数器都清0,以便重新计数脉冲和定时。当秒计数器值不等于采样间隔,则判断是否开机阶段,若开机标志为1,则进行开机滴速处理,见图15,当外部中断次数为1时,前3滴液滴时间计数器清0;当外部中断次数为3时,计算开机输液滴速=(60×2)/前3滴液滴的时间,然后将采样标志置1,开机标志清0,表示进入正常滴速监视阶段。
图16中的键盘显示监控子程序首先判断采样标志是否为1,若为0则进行键盘扫描操作,见图17。若采样标志为1且操作标志值为0,表示输液滴速采样时刻到且显示屏应该显示输液滴速,则显示当前输液滴速,并且将采样标志置为0,以开始新的采样间隔的定时。然后对输液滴速进行判断,当超过报警上限或报警下限时,设置报警标志为1(标志输液滴速超过报警上下限,当输液滴速在正常范围时,报警标志=0)。接着进行键盘扫描操作。当采样标志为1且操作标志非0时,不显示当前输液滴速。
图17中的键盘扫描子程序首先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当有键按下,若是功能选择键S2,则进行执行“功能选择”按键处理,见图18;若是报警解除键S6,则将报警标志清0;若按“▲”(设置值增加)键S3,则进行设置值增加处理,见图19;若按“”(设置值减小)键S4,则进行设置值减小处理,见图20;若按“确认”键S5,则进行确认按键处理,见图21。
“功能选择”按键处理子程序的操作是将“操作标志”加1,然后判断“操作标志”,若“操作标志”等于4,则将“操作标志”重新置为0,显示屏显示输液滴速;“操作标志”为3时,显示采样间隔;“操作标志”为2时,显示报警下限;否则“操作标志”为1,显示报警上限。显示采样间隔或报警上限或报警下限后,将显示时间计数器清0,用以控制这些信息连续显示时间不超过10秒。
“▲”(设置值增加)按键S3处理子程序完成的操作是判断“操作标志”,若操作标志为0,说明当前操作是显示输液滴速;若操作标志为1,说明当前操作是显示报警上限,且要将报警上限加1,则执行报警上限加1操作,然后判断加1后的报警上限是否超过报警上限最大值,如果超过了,则恢复修改前的报警上限,即报警上限减1,否则显示加1后的报警上限;若操作标志为2,说明当前操作是显示报警下限,且要将报警下限加1,则将报警下限加1,若修改后的报警下限超过报警上限,则将报警下限减1,否则显示修改后的报警下限;若“操作标志”为3,说明当前操作是显示采样间隔,且要将采样间隔加1,则将采样间隔加1,判断采样间隔是否大于采样间隔最大值(如50秒),若大于,则将采样间隔减1,否则显示加1后的采样间隔,参见图19。
“”(设置值减小)按键S4处理子程序完成的操作见图20,与“▲”(设置值增加)按键S3处理子程序完成的操作相似。
“确认”按键S5处理子程序用来结束报警上限、报警下限和采样间隔的修改,即保存调整后的设置值,并将“操作标志”清0,以使显示屏继续显示输液滴速。
上电后的任何时刻,输液滴速的采样间隔可通过“设置值增加”按键S3、“设置值减小”按键S4进行调节,调节完毕按“确认”键结束。
当监视器4不用时,按下电源开关即可关闭电源。
本实施例记录并显示5-100次/分的脉冲电信号,每隔5-50秒钟采样一次,并且更新。可人为设置报警上限和下限,输液滴速高于上限或低于下限时,蜂鸣器发出报警音。如输液滴速为50次/分,报警上限设置为55次/分,下限为45次/分。
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滴速监视器,它包括监视器、输液器小壶,其特征是在输液器小壶的中部插着或固定着两根并行排列的分别作为正极与负极的不锈钢电极针,两根电极针相距2~3mm,电极针的尖端在输液器小壶内,尾端在输液器小壶外并用导线与监视器连接;监视器包括安装在外壳内的电源、脉冲发生器、显示器、键盘及单片微型计算机,监视器能将输液滴速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并用单片微型计算机记录脉冲信号的频率并在显示屏上以数字显示出来;单片微型计算机内主要有运算器、定时器、控制器、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系统时钟及输入输出接口,这些部件通过内部总线互连,并通过外部总线和监视器的其他单元进行信息交换,脉冲发生器、显示器、键盘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单片微型计算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滴速监视器,其特征是监视器的电源由电源开关电路和电源稳压电路两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开关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按键S1、上拉电阻R1和D触发器芯片U1组成,开关按键S1使触发器芯片U1的输出信号反转,控制稳压器芯片U2输出稳定的低电压或不输出电压信号,稳压器芯片U2向监视器中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和其他部件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电池BT的正极与稳压器芯片U2的Vin端口连接;脉冲发生器是当液滴通过电极针时产生一个负脉冲信号的连接在单片微型计算机两个输入脚之间的上拉电阻R2,有一个引脚与其中一根电极针连接,公用地线与另一根电极针连接;单片微型计算机端口P0有四个引脚分别与键盘的四个按键相连,并通过读取这四个引脚的值扫描键盘的状态;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端口P2的八个引脚与显示器相连,并通过写端口P2输出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内容;键盘主要由四个按键组成,这些按键是功能选择按键S2、设置值增加按键S3、设置值减小按键S4、确认功能的按键S5;每个按键各连接着一个上拉电阻,并经上拉电阻分别与单片微型计算机P0端的四个引脚连接;每个按键还连接着一个共用的下拉电阻,经下拉电阻与公用地线连接;显示器由3位七段液晶显示屏、七段液晶显示译码驱动器芯片U4、U5、U6和一个上拉电阻组成,译码驱动器芯片U4、U5、U6通过上拉电阻接受单片微型计算机端口P2发来的BCD码显示信息,译码输出七段显示码驱动液晶显示屏显示出相应的数字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滴速监视器,其特征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端口P0还有一个引脚连接着报警解除按键S6,并通过读取该引脚的值扫描键盘的状态;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端口P1的四个引脚分别与操作指示元件的四个限流电阻相连接,操作指示元件由四个限流电阻和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四限流电阻分别经各自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接地,四个限流电阻接受单片微型计算机发来的控制信号以指示当前液晶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是输液滴速、报警上限、报警下限、和采样间隔;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端口P1的一个引脚与报警器的蜂鸣器的限流电阻相连接;单片微型计算机的RST复位引脚与报警器的表示电量不足的指示灯相连;报警器由表示滴速超限的发光二极管、表示电量不足的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及三个限流电阻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输液滴速监视器,它包括监视器、输液器小壶,其特征是在输液器的小壶内有两根分别作为正极与负极的不锈钢电极针,电极针的尖端在输液器小壶内,尾端用导线与监视器连接;监视器包括安装在外壳内的电源、脉冲发生器、显示器、键盘及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型计算机内主要有运算器、定时器、控制器、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系统时钟及输入输出接口,这些部件通过内部总线互连,并通过外部总线和监视器的其他单元进行信息交换,脉冲发生器、显示器、键盘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单片微型计算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检测到输液的滴速速度,而且便于工作人员精确、严格控制液滴的速度,结构简单、便于推广普及。
文档编号G08B21/00GK2659456SQ20032011115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1日
发明者张新日, 刘近春, 王奎全 申请人:张新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