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1858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楼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信号处理与反馈电路、电源转换电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2、芯片U3、芯片U4、芯片U5、芯片U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所述信号处理与反馈电路包括芯片U7、接口J1、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芯片U39,芯片U23,芯片MI,接口J11,接口J22。
【专利说明】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楼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加,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建筑总电耗占整个社会终端总电耗的27%-29%,建筑总能耗占整个社会终端能耗的20.7%。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的发展,建筑能耗将超越其他行业,最终位居社会能耗的首位,能源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0003]因此,研究建筑楼宇的能耗管控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楼宇能耗的监测和节能改造首先需要对楼宇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测,以了解楼宇内的环境状况和能源使用情况。对所有房间的温度、湿度、电量等信息进行采集和统计,实现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统计。目前,环境和能耗信息采集的手段主要有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在有线方式中,每个传感器设备都必须通过有线连接才能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发送,因而布线量大、成本高,同时也很难满足结构复杂的楼宇环境。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快速发展,大规模、低功耗、多功能的传感器设备通过协同感知、特有的无线通信协议来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因此,无需布线且功耗低、组网灵活、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楼宇能量管控系统将会有很大的应用市场。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目前的楼宇系统,功耗高,组网不灵活等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信号处理与反馈电路、电源转换电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2、芯片U3、芯片U4、芯片U5、芯片U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所述芯片Ul的引脚I接芯片U4的引脚2,其引脚2接电阻Rl的一端、芯片U5的引脚1,其引脚3接芯片U3的引脚1、电阻R2的一端,其引脚4接芯片U3的引脚6、电阻R3的一端,其引脚5接芯片U2的引脚2,其引脚6接芯片U2的引脚1,所述芯片U4的引脚I接地,其引脚3接电源电压VCC,所述芯片U5的引脚2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电压VCC,所述芯片U3的引脚2接地,其引脚5接电阻R3的而另一端且接地,所述芯片U2的引脚3接其引脚4、其引脚5且接地,其引脚6接芯片U6的引脚1,所述芯片U6的引脚2接其引脚3、其引脚4、其引脚5且接地,所述信号处理与反馈电路包括芯片U7、接口 J1、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所述芯片U7的引脚I接其引脚8、其引脚11、接口 Jl的引脚1、电阻R4的一端、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其引脚2接电阻R4的另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其引脚5接电阻R6的一端,其引脚6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Cl的一端,其引脚9接电阻RlO的另一端,其引脚10接电阻R9的另一端,其引脚12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其引脚13接电阻R8的另一端,其引脚14接电阻Rll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接口 Jl的引脚2、电阻R13的一端、电阻C6的一端,其引脚15接电容C7的一端,其引脚16接电容C7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接口 Jl的引脚3,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ll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阻R1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芯片U39,芯片U23,芯片MI,接口 J11,接口 J22,所述芯片U39的引脚I接接口 Jll的引脚1,其引脚2接接口 Jll的引脚2和引脚3,其引脚3接电容C31、电容C39、电容C32、电容C33的一端和芯片U25的引脚2,其引脚4接熔断器Fl的I端,所述芯片U25的引脚I接电容C31、电容C39、电容C32、电容C33的另一端和熔断器Fl的2端且接5V电压,其引脚2接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和电感R21的一端且接地,其引脚3接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的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23的一端且接5V电压,所述发光二极管D23的另一端接电感R21的另一端。
[0006]所述芯片Ul选用CC2530型号的无线射频芯片。
[0007]所述芯片U2选用2450BM型号的芯片。
[0008]所述芯片U3选用SHT21型号的芯片。
[0009]所述芯片U7选用BIS0001型号的芯片。
[0010]所述芯片U23选用型号为MIC29150芯片。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2]I本专利是通过对能耗设备的严格监测和管理,实现现代城市居民区的能耗管理和人性化自动化的能耗监测功能。
[0013]2本专利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的ZigBee无线网络包含大量的传感器节点,而各个节点基本都是用携带能量有限的电池来供电,因此为每个节点设计的硬件电路应尽可能减少电能的消耗,进而达到低功耗的效果。
[0014]3本专利建立了 ZigBee无线传感网,其组网灵活,便于对楼宇各个位置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人体红外信息,得到的参数来优化控制中央空调和照明系统。
[0015]4本专利的设计,可以大大减少楼宇的能耗,并且能让办公环境更舒适。且可以使楼宇更加低碳节能,这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0016]5本专利的信号处理与反馈电路方案设计,一方面可以节约节点的能耗,另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控楼宇环境的参数,以便实时对整栋楼宇的中央空调和光照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模块电路原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处理与反馈电路原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2]实施例:
[0023]本实施例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图2)、信号处理与反馈电路(图3)、电源转换电路(图 4)。
[0024]图2中,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2、芯片U3、芯片U4、芯片U5、芯片U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芯片Ul的引脚I接芯片U4的引脚2,其引脚2接电阻Rl的一端、芯片U5的引脚1,其引脚3接芯片U3的引脚1、电阻R2的一端,其引脚4接芯片U3的引脚6、电阻R3的一端,其引脚5接芯片U2的引脚2,其引脚6接芯片U2的引脚1,芯片U4的引脚I接地,其引脚3接电源电压VCC,芯片U5的引脚2接电源电压VCC,电阻Rl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电压VCC,芯片U3的引脚2接地,其引脚5接电阻R3的而另一端且接地,芯片U2的引脚3接其引脚4、其引脚5且接地,其引脚6接芯片U6的引脚1,芯片U6的引脚2接其引脚3、其引脚4、其引脚5且接地。
[0025]图3中,信号处理与反馈电路包括芯片U7、接口 J1、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芯片U7的引脚I接其引脚8、其引脚11、接口 Jl的引脚1、电阻R4的一端、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其引脚2接电阻R4的另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其引脚5接电阻R6的一端,其引脚6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Cl的一端,其引脚9接电阻RlO的另一端,其引脚10接电阻R9的另一端,其引脚12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其引脚13接电阻R8的另一端,其引脚14接电阻Rll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接口 Jl的引脚2、电阻R13的一端、电阻C6的一端,其引脚15接电容C7的一端,其引脚16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接口 Jl的引脚3,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ll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容C5的另一端。
[0026]图4中,电源转换电路包括芯片U39,芯片U23,芯片MI,接口 J11,接口 J22,芯片U39的引脚I接接口 Jll的引脚1,其引脚2接接口 Jll的引脚2和引脚3,其引脚3接电容C31、电容C39、电容C32、电容C33的一端和芯片U25的引脚2,其引脚4接熔断器Fl的I端,芯片U25的引脚I接电容C31、电容C39、电容C32、电容C33的另一端和熔断器Fl的2端且接5V电压,其引脚2接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和电感R21的一端且接地,其引脚3接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的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23的一端且接5V电压,发光二极管D23的另一端接电感R21的另一端。
[0027]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信号处理与反馈电路、电源转换电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2、芯片U3、芯片U4、芯片U5、芯片U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所述芯片Ul的引脚I接芯片U4的引脚2,其引脚2接电阻Rl的一端、芯片U5的引脚1,其引脚3接芯片U3的引脚1、电阻R2的一端,其引脚4接芯片U3的引脚6、电阻R3的一端,其引脚5接芯片U2的引脚2,其引脚6接芯片U2的引脚1,所述芯片U4的引脚I接地,其引脚3接电源电压VCC,所述芯片U5的引脚2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电压VCC,所述芯片U3的引脚2接地,其引脚5接电阻R3的而另一端且接地,所述芯片U2的引脚3接其引脚4、其引脚5且接地,其引脚6接芯片U6的引脚1,所述芯片U6的引脚2接其引脚3、其引脚4、其引脚5且接地,所述信号处理与反馈电路包括芯片U7、接口 J1、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所述芯片U7的引脚I接其引脚8、其引脚11、接口 Jl的引脚1、电阻R4的一端、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其引脚2接电阻R4的另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其引脚5接电阻R6的一端,其引脚6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Cl的一端,其引脚9接电阻RlO的另一端,其引脚10接电阻R9的另一端,其引脚12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其引脚13接电阻R8的另一端,其引脚14接电阻Rll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接口 Jl的引脚2、电阻R13的一端、电阻C6的一端,其引脚15接电容C7的一端,其引脚16接电容C7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接口 Jl的引脚3,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ll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阻R1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芯片U39,芯片U23,芯片MI,接口 J11,接口 J22,所述芯片U39的引脚I接接口 Jll的引脚1,其引脚2接接口 Jll的引脚2和引脚3,其引脚3接电容C31、电容C39、电容C32、电容C33的一端和芯片U25的引脚2,其引脚4接熔断器Fl的I端,所述芯片U25的引脚I接电容C31、电容C39、电容C32、电容C33的另一端和熔断器Fl的2端且接5V电压,其引脚2接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和电感R21的一端且接地,其引脚3接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的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23的一端且接5V电压,所述发光二极管D23的另一端接电感R21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l选用CC2530型号的无线射频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2选用2450BM型号的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3选用SHT21型号的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7选用BIS0001型号的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23选用型号为MIC29150芯片。
【文档编号】G08C17/02GK204215232SQ201420512176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管波 申请人:天津市企科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