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5252发布日期:2021-11-06 04:5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地质灾害,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目前在山坡处进行基础建设的时候,由于破坏山坡圆形结构,容易导致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较大的建设隐患。
3.现有的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由较多精密器械组成,使其价格较高,进而导致装置的使用率较低,同时建设工地中发生滑坡灾害时因无法有效预警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较低的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有固定插杆的安装筒,以及同轴插装于安装筒内的动作杆,动作杆一端位于安装筒并接有与安装筒内壁相适配的移动块,动作杆另一段穿过固定于安装筒端部的支撑环后连接安装筒外的固定机构,所述动作杆上套有弹簧,该弹簧两端分别支撑于连接块和支撑环上,所述安装筒内安装有获取移动块移动信息的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路连接预警机构。
6.所述动作杆分为同轴连接的连接杆、螺纹杆和延伸杆,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移动块,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环后固定连接第一螺纹套,第一螺纹套螺纹连接螺纹杆一端,螺纹杆另一端螺纹连接第二螺纹套,第二螺纹套固定连接延伸杆一端,延伸杆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机构。
7.所述固定机构具有连接筒,连接筒经u形块连接所述动作杆端部,连接筒内插装有限位杆,限位杆上端为限位板,限位杆下部制有多个倒刺。
8.所述预警机构具有与所述位移传感器电路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上电连接有报警灯和蜂鸣器。
9.所述控制器安装于壳体内,壳体固定于所述安装筒上;所述报警灯和蜂鸣器设置于壳体上表面并罩有透明的u形遮雨罩。
10.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能为元器件供电的应急电源。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初始时通过固定插杆将安装筒固定于土壤表面,并将动作杆拉出一定距离后(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通过固定机构将动作杆位置固定。若该装置位置在发生滑坡时,由于滑坡土壤松动使固定机构无法有效固定,此时移动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靠向位移传感器处移动,而位移传感器在检测到移动块的位置变化后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在接收信号后立即启动应急电源对警报灯和蜂鸣器供电,而
警报灯和蜂鸣器向滑坡处工作人员发出危险预警,工作人员在接收到危险预警的时候紧急逃离该区域,避免被滑坡掩埋而损伤。
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降低了装置的生产成本,以便于地质灾害装置的推广,从而能够提高地质灾害装置在基础建设工地的使用率,以及能够降低基础建设工地中发生人员安全事故的概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15.1、安装筒;2、固定插杆;3、位移传感器;4、移动块;5、连接杆;6、支撑环;7、弹簧;8、固定机构;81、u形块;82、转杆;83、连接筒;84、限位杆;85、倒刺;9、预警机构;91、壳体;92、控制器;93、警报灯;94、蜂鸣器;95、u形遮雨罩;96、应急电源;10、第一螺纹套;11、螺纹杆;12、第二螺纹套;13、延伸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实施例为一种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包括安装筒,安装筒近乎平行的至于土壤表面,安装筒的下部接有两根垂直安装筒的固定插杆。
17.本例中在安装筒内同轴插装有动作杆,动作杆可沿轴向移动,该动作杆一端位于安装筒内并接有移动块,移动块与安装筒内壁相适配且可沿安装筒轴线移动;动作杆另一端穿过固定于安装筒端部的支撑环后连接安装筒外的固定机构。在动作杆上套有弹簧,该弹簧两端分别支撑于连接块和支撑环上,当动作杆被拉出时,动作杆上的弹簧被连接块和支撑环压缩。
18.本实施例中动作杆分为同轴连接的连接杆、螺纹杆和延伸杆,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移动块,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环后固定连接第一螺纹套,第一螺纹套螺纹连接螺纹杆一端,螺纹杆另一端螺纹连接第二螺纹套,第二螺纹套固定连接延伸杆一端,延伸杆另一端连接固定机构。本例中螺纹杆与两端的连接杆和延伸杆均可拆卸的螺纹连接,从而可根据现场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螺纹杆,以使动作杆的整体长度满足现场的要求。
19.本实施例中在安装筒的远离支撑环端安装有位移传感器,用于获取安装筒内移动块的移动信息,位移传感器电路连接预警机构。预警机构具有与位移传感器电路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上电连接有报警灯和蜂鸣器。控制器安装于客体内,客体固定于安装筒上,其内还安装有能为其余元器件供电的应急电源;报警灯和蜂鸣器设置于壳体上表面并罩有透明的u形遮雨罩。
20.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具有连接筒,连接筒经u形块连接动作杆端部,连接筒内插装有限位杆,限位杆上端为限位板,限位杆下部制有多个倒刺。
21.本例中连接杆、第一螺纹套、第二螺纹套、螺纹杆和延伸杆的材料均为塑料,塑料具有较强的硬度,且重量较轻,便于被弹簧的弹力拉动,位移传感器、警报灯、蜂鸣器和应急电源均通过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此电性连接技术与位移传感器、警报灯、蜂鸣器和应急电源均为现有技术,控制器的型号为 80c51单片机,且上述现有技术属于本领域人员惯用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22.本实用新型中,在有山坡或者存在滑坡隐患的建设地区,首先通过不同长度的螺纹杆调节动作杆长度,以适应固定机构的固定位置,随后向外拉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移动块挤压弹簧,并使移动块处于位移传感器设置的位置处,之后把限位杆和固定插杆插入土壤中固定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
23.在发生滑坡时,由于滑坡土壤松动使限位杆无法有效固定,此时移动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靠向位移传感器处移动,位移传感器在检测到移动块的位置变化后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在接收信号后立即启动应急电源对警报灯和蜂鸣器供电,警报灯和蜂鸣器向滑坡处工作人员发出危险预警,工作人员在接收到危险预警的时候紧急逃离该区域,避免被滑坡掩埋而损伤,该机构使地质灾害装置的结构简单,降低了装置的生产成本,以便于地质灾害装置的推广,从而能够提高地质灾害装置在基础建设工地的使用率,以及能够降低基础建设工地中发生人员安全事故的概率。
24.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有固定插杆的安装筒,以及同轴插装于安装筒内的动作杆,动作杆一端位于安装筒并接有与安装筒内壁相适配的移动块,动作杆另一段穿过固定于安装筒端部的支撑环后连接安装筒外的固定机构,所述动作杆上套有弹簧,该弹簧两端分别支撑于连接块和支撑环上,所述安装筒内安装有获取移动块移动信息的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路连接预警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杆分为同轴连接的连接杆、螺纹杆和延伸杆,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移动块,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环后固定连接第一螺纹套,第一螺纹套螺纹连接螺纹杆一端,螺纹杆另一端螺纹连接第二螺纹套,第二螺纹套固定连接延伸杆一端,延伸杆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具有连接筒,连接筒经u形块连接所述动作杆端部,连接筒内插装有限位杆,限位杆上端为限位板,限位杆下部制有多个倒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机构具有与所述位移传感器电路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上电连接有报警灯和蜂鸣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于壳体内,壳体固定于所述安装筒上;所述报警灯和蜂鸣器设置于壳体上表面并罩有透明的u形遮雨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能为元器件供电的应急电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较低的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有固定插杆的安装筒,以及同轴插装于安装筒内的动作杆,动作杆一端位于安装筒并接有与安装筒内壁相适配的移动块,动作杆另一段穿过固定于安装筒端部的支撑环后连接安装筒外的固定机构,所述动作杆上套有弹簧,该弹簧两端分别支撑于连接块和支撑环上,所述安装筒内安装有获取移动块移动信息的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路连接预警机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控设备技术领域。用新型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控设备技术领域。用新型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控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彭正 杨波 吴明堂 房云峰 金忠良 陈刚 史照德 黄超 洪庆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