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粒子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1713发布日期:2023-04-19 22:2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热解粒子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火灾探测,尤其涉及用于预防和预警火灾热的解粒子探测器。


背景技术:

1、配电柜内部的各种设备越来越多,内部的众多接线和各类电子电路都有可能因为某种异常而产生大量的热甚至烧起来,会给用户带来危险或者财产损失。目前针对配电柜内部由于产生大量的热或者燃烧的探测通常是使用烟雾报警器和热解粒子探测器,烟雾报警器的体积都比较大,所以只能安装在配电柜外面,这样就不能及时在火灾初期报警,而热解粒子探测器能够安装在配电柜内部,能够比较及时探测到配电柜内部因为高温而分解的各种粒子,这样就能及时预防和预警火灾。

2、公开号为cn11497358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极早期火灾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外壳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并通过隔板分隔有送气腔、检测腔和出气腔,能够在产生肉眼可见的烟雾、火焰之前,通过探测物质受热且受损后释放出来的带电微粒的数量,准确探测到火灾隐患,检测速度快,敏感程度高,能够有效在火灾发生的极早期做出反应。但是,该极早期火灾探测器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1、体积比较大,在空间比较紧张的配电柜中只能安装在距离所需要检测的装置比较远的位置,这会造成测量数据延误或者不准确;2、安装使用不方便,需要螺丝等补助固定安装,在有的配电柜甚至不能安装;3、进气管和出气管突出设置在探测器外壳的外面,整体不美观,且占用空间较大。

3、公开号为11355484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热解粒子火灾探测方法及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外壳表面上设有采样口和多个气孔,采样口所在位置处设有转接头,热解粒子火灾探测器外壳体表面设有磁吸模块,但是,该探测器的采样口、信号传输接口和电源接口均是突出设置在探测器外壳的外面,整体不美观,且占用空间较大在空间比较紧张的配电柜中只能安装在距离所需要检测的装置比较远的位置,这会造成测量数据延误或者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厚度比较薄的热解粒子探测器,结构紧凑,能够通过磁铁吸附安装在空间紧张的配电柜中,安装方便。

2、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3、热解粒子探测器,包括主壳体、多个磁铁、控制电路板、热解粒子探测模块以及用于封闭主壳体上口的上盖,所述磁铁安装在主壳体表面,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主壳体内,所述主壳体的一个侧壁板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热解粒子探测模块通过限位件限位设置在主壳体内,热解粒子探测模块与控制电路板固定连接,热解粒子探测模块的顶部与上盖相抵,所述热解粒子探测模块内设有多个传感器件和风机,热解粒子探测模块的表面开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通过独立的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通过独立的出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均位于主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中的热解粒子探测模块是固定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的,热解粒子探测模块收到限位件、控制电路板和上盖的限位,且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均设置在主壳体内,整体结构紧凑,能够有效降低热解粒子探测器的整体厚度,本热解粒子探测器的整体厚度仅为19mm,厚度较薄,能够设置在空间紧张的配电柜内,并且通过设置磁铁从而将热解粒子探测器吸附在配电柜的壳体上,安装方式简单。

4、作为优选,所述主壳体的侧壁板内侧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磁铁嵌设在安装槽内,磁铁为柱形磁铁。

5、作为优选,所述主壳体为方形壳体,所述安装槽对称设置在主壳体的两个角内侧或者四个角内侧,每个安装槽内均设有台阶,磁铁的一端与台阶相抵,磁铁的另一端与主壳体的上口齐平或者稍微突出于主壳体的上口。这样能够保证磁铁能够有最大的吸力有效吸住配电柜的壳体,热解粒子探测器仅通过设置在两个角内侧或者四个角内侧就能够有效的吸附在配电柜的壳体上。

6、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设置在热解粒子探测模块的左右两侧并限制热解粒子探测模块左右移动,第二隔板与热解粒子探测模块的表面相抵。这样,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能够限制热解粒子探测模块左右移动,第二隔板和第二隔板对应的主壳体的侧壁板能够限制热解粒子探测模块前后移动。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均设置在主壳体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侧壁板内侧,所述主壳体的第一进风口和热解粒子探测模块的第二进风口位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主壳体的第一出风口和热解粒子探测模块的第二出风口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形成出风通道。这样,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既能够形成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有效阻止进风和出风气流混淆,又能够对热解粒子探测模块进行左右限位和前后限位,整体结构紧凑。

8、作为优选,所述上盖上依次设有与第一隔板相对应的第四隔板、与第二隔板相对应的第五隔板和与第三隔板相对应的第六隔板,当上盖安装在主壳体上口时,所述第四隔板与第一隔板相抵,第五隔板与第二隔板相抵,第六隔板与第三隔板相抵。这样能够有效封闭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进一步减小进风和出风气流混淆的可能性。

9、作为优选,所述上盖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主壳体上口内,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上的多个卡扣以及开设在主壳体上的多个与卡扣对应卡槽,所述卡槽与卡扣卡接配合从而将上盖安装在主壳体的上口内。卡扣结构安装简单可靠,减少了螺丝的使用。

10、作为优选,所述主壳体的底板内侧还对称设有若干个用于架空控制电路板的筋条;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避让槽。

11、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通讯接口,所述通讯接口固定在控制电路板的上方,主壳体的侧壁板上开设有接口开口,所述通讯接口的一端穿过主壳体上的接口开口处露出端头,这样,使用者可以在端头处接线连接其他终端系统。

12、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底部设有指示灯,主壳体的底板上开有灯孔,所述指示灯通过主壳体上的灯孔投射出光,以显示该热解粒子探测器的运行状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中,风机和多个探测器是集成设置在热解粒子探测模块中的,热解粒子探测模块固定在控制电路板上,热解离子探测模块受到控制电路板、上盖的上下限位,并通过限位件限位设置在主壳体内,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且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均位于主壳体内,没有多余的部件突出设置在主壳体的外面,能够有效降低热解粒子探测器的整体厚度,本热解粒子探测器的整体厚度仅为19mm,厚度较薄,能够安装于空间比较有限的配电柜中;

15、本实用新型的热解粒子探测器内设有磁铁,能使客户非常方便固定在配电柜中的所需位置,用户体验较好。



技术特征:

1.热解粒子探测器,包括主壳体(3)、多个磁铁(2)、控制电路板(5)、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以及用于封闭主壳体(3)上口的上盖(1),所述磁铁(2)安装在主壳体(3)表面,所述控制电路板(5)设置在主壳体(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3)的一个侧壁板开设有第一进风口(303)和第一出风口(302),所述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通过限位件限位设置在主壳体(3)内,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与控制电路板(5)固定连接,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的顶部与上盖(1)相抵,所述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内设有多个传感器件和风机,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的表面开有第二进风口(601)和第二出风口(602),所述第一进风口(303)和第二进风口(601)之间通过独立的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口(302)和第二出风口(602)之间通过独立的出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均位于主壳体(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粒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3)的侧壁板内侧设有若干个安装槽(304),所述磁铁(2)嵌设在安装槽(304)内,磁铁(2)为柱形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解粒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3)为方形壳体,所述安装槽(304)设置在主壳体(3)的两个角内侧或者四个角内侧,每个安装槽(304)内均设有台阶(308),磁铁(2)的一端与台阶(308)相抵,磁铁(2)的另一端与主壳体(3)的上口齐平或者稍微突出于主壳体(3)的上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粒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隔板(309)、第二隔板(310)和第三隔板(311),所述第一隔板(309)和第三隔板(311)设置在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的左右两侧并限制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左右移动,第二隔板(310)与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的表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解粒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09)、第二隔板(310)和第三隔板(311)均设置在主壳体开设有第一进风口(303)和第一出风口(302)的侧壁板内侧,所述主壳体(3)的第一进风口(303)和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的第二进风口(601)位于第一隔板(309)和第二隔板(310)之间,第一隔板(309)和第二隔板(310)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主壳体(3)的第一出风口(302)和热解粒子探测模块(6)的第二出风口(602)第二隔板(310)和第三隔板(311)之间,第二隔板(310)和第三隔板(311)之间形成出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解粒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上依次设有与第一隔板(309)相对应的第四隔板(104)、与第二隔板(310)相对应的第五隔板(103)和与第三隔板(311)相对应的第六隔板(102),当上盖(1)安装在主壳体(3)上口时,所述第四隔板(104)与第一隔板(309)相抵,第五隔板(103)与第二隔板(310)相抵,第六隔板(102)与第三隔板(311)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粒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主壳体(3)上口内,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1)上的多个卡扣(101)以及开设在主壳体(3)上的多个与卡扣(101)对应卡槽(312),所述卡槽(312)与卡扣(101)卡接配合从而将上盖(1)安装在主壳体(3)的上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粒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3)的底板内侧还对称设有若干个用于架空控制电路板(5)的筋条(313);所述控制电路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避让槽(5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粒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控制电路板(5)电连接的通讯接口(4),所述通讯接口(4)固定在控制电路板(5)的上方,主壳体(3)的侧壁板上开设有接口开口(301),所述通讯接口(4)的一端穿过主壳体(3)上的接口开口(301)处露出端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粒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5)的底部设有指示灯(501),主壳体(3)的底板(34)上开有灯孔(314),所述指示灯(501)通过主壳体(3)上的灯孔(314)投射出光。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热解粒子探测器,包括主壳体、多个磁铁、控制电路板、热解粒子探测模块以及上盖,磁铁安装在主壳体表面,控制电路板设置在主壳体内,主壳体的一个侧壁板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热解粒子探测模块通过限位件限位设置在主壳体内,热解粒子探测模块与控制电路板固定连接,热解粒子探测模块的顶部与上盖相抵,热解粒子探测模块内设有多个传感器件和风机,热解粒子探测模块的表面开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通过独立的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通过独立的出风通道连通,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均位于主壳体内。本方案中的热解粒子探测器的整体结构紧凑,整体厚度仅为19mm。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军,黄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习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