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38301发布日期:2024-01-06 23:2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型识别,尤其涉及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人们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但同时,各个高速公路道口、桥梁、隧道等收费处的交通流量也显著提高。为了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人工干预,自动车型识别装置被广泛使用,现有的车型识别技术主要有图像识别技术和车载信息单元技术。

2、现有的图像识别技术主要是使用摄像头对车辆进行识别,但是当遇到雨雪或者沙尘天气就会导致摄像头所显示的图像模糊,降低车型识别的准确性。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文件提出了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遇到雨雪或者沙尘天气就会导致摄像头所显示的图像模糊,降低车型识别的准确性的缺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内固定连接有摄像头;

4、所述放置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滑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圆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的支撑板,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内设有刮片,所述刮片用于摄像头的清洁。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放置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雨盖。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线束管,所述线束管和放置箱固定连通。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放置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轨,所述滑动板的一端在第一导轨内滑动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刮片和滑动板之间插接有多个插销。

1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滑块的设置,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二连杆在支撑板的一侧转动,便于带动滑块在第二导轨内滑动,滑块带动滑动板移动,滑动板带动刮片在摄像头的表面滑动,便于对摄像头清洁;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照明灯的设置,照明灯固定在支撑架的一侧,在夜晚或者视线不良的情况下,便于对车辆进行照明;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线束管的设置,线束管设置在支撑架的一侧,便于放置摄像头的连接线,避免了线路暴露在外,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危险。

14、本实用新型中,滑块带动滑动板移动,滑动板带动刮片在摄像头的表面滑动,便于对摄像头清洁,在夜晚或者视线不良的情况下,便于对车辆进行照明,便于放置摄像头的连接线,避免了线路暴露在外,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危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箱(3),所述放置箱(3)内固定连接有摄像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雨盖(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线束管(12),所述线束管(12)和放置箱(3)固定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轨(7),所述滑动板(8)的一端在第一导轨(7)内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10)和滑动板(8)之间插接有多个插销(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车型识别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车型分类的识别装置,针对现有的遇到雨雪或者沙尘天气就会导致摄像头所显示的图像模糊,降低车型识别的准确性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内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放置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本技术中,滑块带动滑动板移动,滑动板带动刮片在摄像头的表面滑动,便于对摄像头清洁,在夜晚或者视线不良的情况下,便于对车辆进行照明,便于放置摄像头的连接线,避免了线路暴露在外,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危险。

技术研发人员:谢祥云,郑小华,古芳松,谢瑞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思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