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漏电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2415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电器漏电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该装置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的报警装置,特别是洗衣机的漏电报警装置。
目前洗衣机大多没有设置漏电报警装置,而且通用家用电器的漏电报警装置,启动电流大,灵敏度低,甚至要在人体接触后才能报警,这样很不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动电流小,只有微安级漏电现象就可报警的漏电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漏电报警器的取样触发电路上设取样线和一根模拟地线。取样线与家用电器的外壳的金属部分连接,如果家用电器是洗衣机时,设两根取样线,两根取样线分别连接洗衣机的外壳和洗衣桶中的水,模拟地线与地面接触。如果水中或外壳有微小的漏电现象,就会通过取样线进入取样电路,取样电路把此微小交流电流整流、限压,取出一个直流电压,如果漏电电压增高,则通过取样触发电路中的稳压电路将对电压起限制作用,以保护后级电路不至损坏,如果漏电电压达220V左右则通过稳压电路将此电压限制在10V左右。模拟地线作为漏电检验回路的接地回路,此线与人体站立点接近同电位,漏电信号经模拟地线形成回路,达到正确取出漏电信号的作用,由于此电路限抗很高,在MΩ级以上,因此,取样电流可以达到很小。
由于该装置设置了这样的取样触发电路,因此,当发生漏电现象时,漏电电压达36V以上,就可以自动报警,使使用该家用电器的人免遭电击,该用电器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漏电报警器的结构方框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漏电报警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振荡器的IC集成电路原理图。
以下结合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漏电报警器和其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取样触发电路〔1〕、一级振荡电路〔2〕、二级振荡电路〔3〕、驱动电路〔4〕、报警电路〔5〕。其取样触发电路设两根取样线〔6、7〕分别连接洗衣机外壳和洗衣桶的水中,只要外壳或水中有微小漏电现象,通过分压电阻R1、R2分压,再经整流管D2整流,C1滤波,经R3、R4触发一级振荡电路,如果漏电电压很高,则经稳压管D1限制取样电压,而使一级振荡器控制电压不致过高而损坏;取样触发电路的模拟地线〔8〕通过洗衣机地脚连接地面。漏电信号进入一级振荡电路使IC1、IC2工作,其输出信号进入二级振荡电路IC3、IC4产生断续振荡,该断续振荡信号进入驱动电路R7BG1放大后,驱动LED发光管发光及压电蜂鸣器发声,产生两种报警信号,该报警器的工作电流由变压器B1D3整流、C4滤波供给。
振荡器主要由IC1、IC2、IC3、IC4集成电路构成,型号可以是CO36或CO66,工作原理如下IC1、IC2、R5、C2组成2HZ振荡器,无漏电现象时,IC1控制端2脚输入信号为低电平“0”,振荡器不工作。当发生漏电时,取样触发电路输出高电平“1”,加在IC12脚上,振荡器工作,6脚输出2HZ方波信号,本信号接在IC412脚上控制2KHZ振荡器,2KHZ振荡器IC3、IC4、R6、C3组成,随着控制端12脚方波信号“0”“1”的不断变化,11脚输出频率为2KHZ的方波间歇振荡信号。
该漏电报警器还广泛用于其他家用电器上。
权利要求1.由振荡电路[2、3]驱动电路[4]报警电路[5]构成的家用电器漏电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其构成中还包含取样触发电路[1],取样触发电路还设有模拟地线[8];电路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取样触发电路的取样线[6、7]与家用电器的外壳金属部分连接,模拟地线[8]与地面接触,R1串联在取样线中,R2一端连接取样线[7]一端,R2另一端连接D1正极与D2负极,D1负极连接模拟地线,C1的正极与R3一端D1的负极连接,C1的负极连R3、R4,R4的另一端与IC1的2脚连接,IC1的1脚连接R5与C2的正极,R5另一端连接IC1的3脚与IC2的4、5脚,C2的负极连接IC2的6脚与IC4的12脚,R6、C3的一端连接IC3的9、10脚,R6的另一端连接IC3的8脚与IC4的13脚,C3的另一端连接IC4的11脚与R7一端,R7的另一端与BG1的基极连接,BG1的发射极连接振荡电路的VSS7脚,BG1的集电极接R8的一端,R8的另一端连接LED负极,LED的正极连接模拟地线,蜂鸣片一端连接BG1集电极,另一端连接模拟地线,C4正极连接模拟地线,负极连接振荡电路的VSS7脚,D3正极连接振荡电路的VSS7脚,D3负极连接变压器B输出一端,B输出另一端连接模拟地线,B输入端与电源连接。
专利摘要家用电器漏电报警器,它属于家用电器的报警装置。它由取样触发电路、振荡电路、驱动电路、报警电路构成,它的取样触发电路中设有模拟地线与地面连接,取样线与家用电器的外壳金属部分连接,只要漏电电压达36V以上,就可自动报警。它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上。
文档编号G08B21/00GK2031133SQ8721529
公开日1989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198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87年12月29日
发明者商加瑞, 田成学, 姚东川 申请人:商加瑞, 田成学, 姚东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