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防盗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2423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时差防盗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子学领域,涉及一种防盗报警器。
目前的防盗报警器种类很多,大多是利用各种传感器通过执行机构启动警报发生装置如警铃等,发出警报。这些防盗报警器有两个共同的弱点一是没有识别真假盗情的能力。假如房门报警器,不管是主人开门还是外人开门,只要门被打开就会报警,这不仅会造成误报,而且已经非法潜入房内的人可以利用报警器为其恶意行为作警戒,达到防止被捉拿的目的。二是专用性差任何人都能关闭报警器或切断报警电源而导至漏报。
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新的防盗报警器,它能利用主人与盗贼之间在活动时间上的差异,对主人和盗贼进行辨别,是一种专用性较强的报警器,以防止漏报与误报现象。
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在由传感器、执行单元与警报发生器组成的报警器中,增设一个时间控制单元,用以控制防盗报警器在警戒状态与非警戒状态之间定时转换,使防盗报警器在主人外出时间中处于警戒状态,主人回家时整机自动转为非警戒状态。由位移检测器担任传感器,对监控目标的位移(例如门、窗的开闭)进行监视,当目标有位移(门窗开启)时检测器即发出信号,通过执行单元,指挥警报发生器发出警报。在非警戒状态时,目标位移信号不引发警报(可引发出“您好”之类的礼貌用语)。这样便达到了利用主人回家时间来区别主人与盗贼的目的。位移检测器可由磁铁和干簧管组成;执行单元可由继电器担任;警报发生装置可以是蜂鸣器、警铃或灯泡等;时间控制单元可由计时装置(例如石英钟或机械闹钟的钟芯)、触发器与开启脉冲发生器组成。其中的计时器上有手动调节装置,以便按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警戒时间与非警戒时间。设一个逻辑判断装置(如主控门)来实现状态转换。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方框图;图2为位移检测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图3中M2内部部分电路示意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机箱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语言功能之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参照图1与图2时差防盗报警器采用负逻辑设计,由位移检测器〔1〕、时间控制单元〔2〕、执行单元〔3〕、警报发生器〔4〕、主控门〔11〕及电源〔5〕组成。位移检测器〔1〕由磁铁〔6〕与干簧管〔7〕组成。两者分别固定在监控目标的活动部位与固定部位上,例如分别固定在门扇的边缘与门框上(将窗户、橱门等作监控目标时类推),使两者靠近在一起。当关闭门、窗,目标未发生位移时,两者距离d小于、等于10毫米,干簧管〔7〕位于磁铁〔6〕的磁场内,两簧片吸合,a、b间接通;当打开门、窗,目标发生位移时,干簧管〔7〕与磁铁〔6〕的距离d大于15毫米,则处于磁场以外,两簧片释放断连,a、b间断路。时间控制单元〔2〕由计时器〔8〕触发器〔9〕与开启脉冲发生器〔10〕组成。其中计时器〔8〕可以是石英钟芯或机械闹钟。在计时器〔8〕中设有一对触点〔12〕,其构造如下在时针轴上装设一个同轴A轮,上设一个动触点;在闹钟(或闹时刻度盘)的轴上设一个同轴B轮,上设一个定触点。A轮上的动触点与钟表时针对齐,并同步自动走时;B轮上的定触点与闹针(或闹时刻度盘的定时点)对齐并同步(手动转动以确定“起闹”时间)。当时针走到“起闹”时间(与闹针相合时),两触点〔12〕相触,接通电路。时针走过“起闹”时间,两触点〔12〕错开,电路断开。参照图3,本时差报警器电路采用负逻辑设计。触发器〔9〕由芯片CF1、CF2(CMOSD触发器)构成(可选用CO43),开启脉冲发生器〔10〕由芯片M2、R5、C3、R4、C2构成,BG与LED为指示器。芯片M1(可选用CO38)担任主控门〔11〕。警报发生器〔4〕由芯片IC(可选用CW9561)、三极管BG3、BG4、BG5、BG6及扬声器〔13〕等组成。计时器〔8〕内的一对触点〔12〕构成K3。三极管BG2与继电器JDQ等组成执行单元〔3〕。计时器开关二端之一接在整机交流零电位点,另一端接在触发器集成块的时钟端并经电阻R3与整机交流零位点相连接;由M2e端接C2一端,C2另一端经R4接整机交流零电位点、M2d端接C3一端与R5一端和K1“off”端,D3另一端接交流零电位点,R5另一端接交流零电位点所构成的延时开启脉冲发生器的C2与R4相接处与由触发器CF1、CF2所在集成电路块的置位端S相接;电容C1一端与交流零电位连接,C1另一端与R2一端相接并且接在触发器的复位端R上,R2另一端与交流零电位点相接;触发器元件之一CF2的输出端与主控门M1输入端之一端连接,触发器CF2,CF1的数据输入端D2与电路低电平点连接、主控门M1另一输入端与传感器一端连接并且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传感器的另一端与交流零电位连接,R1的另一端与交流零电位连接;主控门M1的输出端C与执行单元继电器驱动管BG2的基极回路电阻R8之一端连接。
整机工作过程如下先将时钟〔8〕的闹时针拨至主人活动开始的时刻,然后将K1拨至“ON”,电路接通,由C1在R2上产生一正向脉冲电压,此电压被引入CF1,CF2的复位端,使CF1、CF2的Q1、Q2均输出低电平,即Q1=Q2=1,Q1=Q2=0,b与Q2相连,b=0。房门关闭时,由于磁力的作用,使位移检测器中磁控开关两簧片吸合,将M1的a端与电源正极接通,Va为高电平,a=0由M1的a、b、c三端逻辑关系式c=a·b,知c=a·b=0·0=1,Vc为低电平,故BG2无基流;JDQ不动作;门打开时,磁控开关两簧片释放,将a端与电源正极断开,因R1接低电平,使Va变为低电平,a=1,根据逻辑关系c=a·b=1·0=0=1,Vc为低电平,BG2仍无基流,JDQ不动作;可见,因b=0,导致M1〔11〕被封锁,此时,不论a为逻辑“0”或“1”,c点都是逻辑“1”BG2无基流,故无输出,同时,k1拨向ON后,C3、R5及M2构成了积分延时电路,电源通过R5向C3充电。M2为COMS反相器,其输入端实为两个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栅极(如图4)。场效应管的输入阻抗极高,所以它对R5、C3回路的充电时间可认为没有影响。开始充电时,因M2为“反相器”而Vd为高电平,故Ve为低电平,使R6、BG1、D1(发光二极管)和R7构成的指示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出亮光指示信号,标志“此时开门不会报警”。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C3上的电压逐渐接近供电电压。图4中BG7的栅极电压VG逐渐下降,BG7的栅源电压VGS7下降到夹断电压(使BG7截止时的VGS),BG8的栅源电压VGS8上升到开启电压时,Ve发生转折突变,由低电平瞬时转为高电平,BG1截止,发光管D1熄灭,标志“此时报警器已进入警戒状态”,这一跳变通过C2在R4上产生一正向电压脉冲,此脉冲加在cF1、CF2的置数端,使CF1、CF2同时翻转,Q1=Q2=0,Q1=Q2=1,VQ2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b与Q2相连,Vb转为低电平,b=1,M1解除封锁。从k1拨向“ON”时起,直至M1打开前,经过了一段时间T,它由R5与C3充电时间决定,在本实施例中,T约为1分钟。(可利用这一段时间锁门,此时不会报警)。1分钟以后, Vb转为低电平, b=1, Va为高电平,a=0,c=a·b=1,Vc为低电平,BG2无基流,JDQ不动作;若此时房门打开(或位移检测器遭拆剪),由前述知,Va转为低电平,a=1 c=a·b=1·1=0 Vc转为高电平,BG2导通,JDQ吸合并自锁,报警器工作,输出警报声,此时只能将k1拨至off端,将整机断电,报警器才停止工作,否则直报警到电池〔5〕耗完。
若CT〔6〕与GH〔7〕一直紧靠在一起(无开门事件发生),k2于“1”端闹钟〔8〕时针走至与闹针平齐时,钟控开关k3将f与电源正极接通,Vf由原先的低电平上跳为高电平,此正向跳变加在CF1、CF2的时钟端CP1与CP2上,因D1=D2=1,根据D触发器基本逻辑功能,即“在CP作用下,Q=D,知”,VQ1与VQ2均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VQ2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Q2=0,由前述知,b=0,c=1,M1被封锁,此时不论房门开关与否,Vc总为低电平;报警器不工作。k2位于“2”时闹钟〔8〕时针走至与闹针第一次平齐时,钟控开关k3,将f与(电源VDD正极)接通,Vf上跳为高电平,同时加在CP1、与CP2上,因D1=1, Q1=0,在CP1作用下VQ1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Q1=1,又因D2接于Q1,CP2脉冲先于Q1,又Q1未变时为逻辑“0”,D2=0,Q2=0,故CP2脉冲后,Q2=D2=0,Q2=1,未变,M1仍处于封锁态当闹针与时针第二次平齐时,钟控开关k3将f与电源正极接通, 此时因Q1已变为“1”,故Q1不变,而Q2=0, D2=Q=1,故Q2在CP2脉冲下变为逻辑“1”,Q2=0,VQ2转为高电平,使b=0,M1被封锁。M1被封锁后,C总为“1”,发生开门事件,报警器不工作。K2和触发器CF1是为拓宽闹钟的控制范围而设,当主人外出需12小时以上24小时以下时,可将k2拨至“2”,再将闹针拨至相应时刻即可。由前所述可知,避免误报的技术实质,就是将报警器的工作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还需延长控制时间,只需按控时长短增加触发器的数量,每增加一个触发器,控时增加12小时。
报警器的执行单元〔3〕由BG2、JDQ等组成,当Vc为逻辑“0”时,因Vc为高电平,BG2导通,JDQ吸合,J1并联于BG2e.c极间,将JDQ锁位,J1J2并联,以加大负载能力。J2J3将警报发生器〔4〕与电源〔5′〕接通。
警报发生器〔4〕由IC、BG3-BG6、YD等组成。IC为声源元件,采用CW9561四声(警车、警笛、救护车、机枪声)电脑芯片,择其警车声,将它的SEL 1端接它的VDD端。其O/P端为输出端,直接偶合到BG3基极,经放大后送至由BG4-BG6组成的OTL功能级,推动扬声器〔13〕发出响亮的警车声,本机静态耗电极微,仅约0.1毫安左右。
本装置在外型上,采用“微保险箱”式设计(见图5),将开关、电源全都密封于箱内,用钥匙开启锁〔14〕才能开关机器和更换电池,整体电路采取“防拆卸”设计,使放在箱外的部分(如检测器)一旦遭拆卸,报警器也会发出警报。从而,它又是一种具有较强专用性的防盗报警器。
若将多套位移检测器〔1〕串联起来,分别安装在多个门、窗上,报警器就可同时对多个门窗加以警戒。
本时差防盗报警器若采用交流整流供电或另增一组电池,可增加二个功能1、语言功能在原电路基础上增加一只与门,一只语言合成电路,一只晶体管和一只扬声器,可制成具有语言功能的实施例,参照图3与图6MY(可选用1/3 CO38)的输入端之一aY端与M1a端相接;MY的另一输入端bY与M1的b端相接;MY的cY端与电阻RY1之一端相接;RY1另一端与BG9基极相接;BG9发射极与语言发生元件ICY(可选用芯片NS 286)之VDD端相接并与其触发端cY相接;RY2之一端与ICY的VDD端相接;RY2另一端与ICY的OSC端相接;ICY的o/p端与BG10基极相接;ICY的VSS端与电源负极相接;BG10发射极与电源负极相接;BG10集电极与扬声器YDY之一端相接;YDY另一端与BG9集电极相接并与K1动触点接线端相接。这样在非警戒状态时能够在门打开时发出一声诸如“欢迎光临”或“I love you”等的语言。
2、门铃功能。在原电路上增加一只门铃声电路一只晶体管和一只扬声器,可使机器在门关闭时具有门铃功能。
本机器在交流供电时,可配备其它传感器,实现对其它相应信息的报知或报警。
本报警器不会误报,也不会漏报,它可根据主人的需要,自动进入和退出警戒状态,且整机成本较低,宜于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时差防盗报警器,由传感器、执行单元与警报发生装置组成,其特征是设有由计时器、触发器与开启脉冲发生器组成的时间控制单元及逻辑判断装置,其中计时器与开启脉冲发生器分别与触发器相连,触发器与传感器分别与逻辑判断装置相连,逻辑判断装置与执行单元相连,执行单元与警报发生装置相连,传感器是由磁铁及干簧管组成的位移检测器,由计时器控制的定时自动开关二端之一接在整机交流零电位点,另一端接在触发器集成块的时钟端并经电阻R3与整机交流零位点相连接;由M2e端接C2一端,C2另一端经R4接整机交流零电位点、M2d端接C3一端与R5一端和K1“off”端,D3另一端接交流零电位点,R5另一端接交流零电位点所构成的延时开启脉冲发生器的C2与R4相接处与由触发器CF1、CF2所在集成电路块的置位端S相接;电容C1一端与交流零电位连接,C1另一端与R2一端相接并且接在触发器的复位端R上,R2另一端与交流零电位点相接;触发器元件之一CF2的输出端与主控门M1输入端之一端连接,触发器CF2,CF1的数据输入端D2与电路低电平点连接、主控门M1另一输入端与传感器一端连接并且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传感器的另一端与交流零电位连接,R1的另一端与交流零电位连接;主控门M1的输出端C与执行单元继电器驱动管BG2的基极回路电阻R8之一端连接。
专利摘要时差防盗报警器是兼有计时与防盗报警双重功能的产品,由计时器、触发器与开启脉冲发生器组成时间控制单元与装设在门、窗等处的传感器所发生的信号通过触发器与逻辑判断装置驱动执行单元与警报发生装置发出报警信号。该装置可按使用者选择的时间自动进入或退出警戎状态,即利用主人与盗贼在活动时间上的差异区分主人与盗贼。从而分别发出礼貌用语或警报声。
文档编号G08B21/00GK2031953SQ8821111
公开日1989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3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3日
发明者张, 李松琴, 俞荔卿 申请人: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