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010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属报警系统技术领域。
现有的报警系统主要用于银行、仓库及重要部门,局限性大,监控范围小,只能限于特定的区域。且不能防止随身物品的丢失和被盗。而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随身携带物品的遗失或被盗,而物品主人却未能及时发觉,待发觉后,往往已无处追寻,给物品主人带来不便和经济损失,而且有些损失,难以弥补。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范围广,能有效防止随身物品遗失或被盗的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这种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包括n个(n≥1)向报警器发射并接收回波信号,而且将接收的信息传递出去的定位测距仪1,对定位测距仪提供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确定是否向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的遥控中心2,接收定位测距仪1发射的信号并向定位测仪1反射回波信号,接收遥控中心2发出的指令并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器3,接收定位测距仪1发射的信号并向定位测距仪反射回波信号的报警器4。
定位测距仪1向遥控中心2发出定位测距仪1探测报警器3、4所在位置时所用的时间信息。换句话说,定位测距仪1只记录了向报警器3、4发射、接收电磁波所用的时间,并将两个时间信号再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给遥控中心2,由遥控中心2对两个时间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这时,判断报警器3、4是否在同一位置或安全距离以内,主要依靠这两个时间信息来判断。
定位测距仪向遥控中心2发出的信息为报警器3、4所在位置的距离和方位信息。即定位测距仪1记录了与报警器3、4相隔的距离,和两距离线之间的夹角(方位角)信息。并将距离和方位信息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给遥控中心2。这时,判断报警器3、4是否在同一位置或安全距离以内,主要依靠距离和方位信息来判断。
定位测距仪1向遥控中心2发出的信息为定位测距仪1探测报警器3、4所在位置时所用的时间信息和报警器3、4所在位置的距离和方位信息。即这里的定位测距仪1和遥控中心2综合了以上所述的两种功能。这时,遥控中心2判断报警器3、4是否在同一点或在安全距离以内,既利用时间信息,又利用距离和方位信息,两类信息,综合利用进行判断,提高了报警信息的准确率。
需说明的是,若定位测距仪1和遥控中心2均位于通信卫星上,则定位测距1得到的信息(时间、距离、方位)不用转变成电磁波的形式发射,而是将得到的这些信号放大后,以电信号的形式直接传输给遥控中心2。
报警器4除具有接收定位测距仪1发出信号并将此信号反射给定位测距仪1的功能外,也具有接收遥控中心2发来的指令,并发出报警信号的功能。这时可依据报警器4发出的报警信号,快速找到遗失物。
定位测距仪1和遥控中心2均位于通信卫星上。
定位测距仪1位于通信卫星上,遥控中心2位于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或中继站上。
定位测距仪1位于现有通信设备发射台的发射塔上或中继站的发射接收塔上,遥控中心2位于现有通信设备区域性的通信枢纽上。
位于通信卫星上的定位测距仪1和遥控中心2均为3个,这样,可使报警系统的监控范围几乎覆盖全球。如果只在本国范围内使用这种报警系统,那么在一颗地球卫星上按装一个定位测距仪1和遥控中心2即可。
当定位测距仪1和遥控中心2均位于地面上,其中遥控中心2位于通信枢纽上(如各地市的邮电局、传呼台),则定位测距仪1最好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原因是,定位测距仪1所在的发射接收塔高度有限,因此,定位测距仪1的覆盖范围较小,使报警系统的实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若定位测距仪1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一是增大了报警系统的覆盖范围,二是修正了因电磁波受地形地物等因素影响发生的折射、反射,造成的判断误差。这样,通过多重定位(多点、多次),综合修正措施,大大减小判断误差。
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如下定位测距仪1,向报警器3、4发射电磁波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用来探测报警器3、报警器4所在的位置,并通过探测得到时间信息,或距离、方位信息,或时间信息、距离、方位信息,并根据需要,将这些信息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传递(包括发射、传输)给遥控中心2进行处理。
遥控中心2,对定位测距仪1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技术处理,确定是否向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它是一个带有接收和发射功能的大规模电子计算机系统。包括信号接收、信号处理、计算、判断、发射遥控信号等部分。
报警器3、4,接收定位测距仪1发射来的电磁波信号并反射给本定位测距仪1。同时,报警器3还同时具有接收遥控中心2发来的指令信号并报警的功能。而报警器4,可以没有接收遥控中心2发来的指令信号并报警的功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接收遥控中心2发来的指令信号并报警的功能,这时,有利于失主循声及时找到遗忘物品,但易被小偷发现,使小偷弃物跑掉。
本系统报警的工作原理众所周知,无线电波从一个发射点向两个不同位置的反射点传播时,其回波的时间或方位路线将会产生时空差异。反之,当两个反射点在同一位置上时,其回波的时间或方位路线则不会出现时空差异。本报警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就是建立在以上基本原理之上的。在本报警系统中,报警器3被随身携带,报警器4被卡在随身携带的物品上。
首先,设在高处的定位测距仪,不断向四周发射探测电波,并接收处于开机状态的报警器3、4的两束反射回波,再将该回波信号发射给遥控中心2。遥控中心2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数据处理,并根据需要,得到如下数据报警器3、4各自的回波时间、或距离、方位,或时间、距离、方位。若给出了距离和方位,运用余弦定理等公式,便能推算出报警器3、4之间的距离——也即人与随身物品之间的距离。以上计算结果,进入遥控中心的判断系统,并根据判断结果作出是否向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单独用时间信息判断。(1)如果两束回波时间相等,一般能说明报警器3和报警器4位于同一位置,因为报警器3置于人身上,报警器4置于随身物品上,这时人与随身物品没有分离,遥控中心2不向报警器3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3不能报警。(2)如果两束回波时间不相等,说明人和随身物品已经分离。这一时间差T与设定的参考时间(T0)进行比较,若T<T0,说明人和随身物品分离后,还在安全距离以内,遥控中心2不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3不报警。若T>T0,说明人和随身物品的分离已超出安全距离,遥控中心2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3报警,提示主人,赶快去拿遗忘(或被他人偷走)的随身物品。当然,在报警器3、报警器4回波时间相等的情况下,也有两报警器不在同一点的情况,而是因两者到定位测距仪发射端点的电磁波直射或折射距离相等,导致回波时间相等。这是单独利用时间判断是否报警带来的误差。但由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小,且由于连续测时和人的不固定性,这种状态很快打破,报警器3会马上报警,因此,利用时间信息来判断人和随身物品是否分离还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单独用距离和方位信息判断。
(1)如果报警器3、4之间的距离为零,说明人与随身携带物品没有分离,这时遥控中心2不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3不报警。
(2)如果报警器3、4之间的距离S不为零,遥控中心2将与设定的安全距离S0进行比较,如果S≤S0,说明报警器3、4相隔距离在安全距离以内,也即人与随身携带物品相距不远,在此距离内,物品还不可能丢失,这时遥控中心2不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3不报警。若S>S0,说明人与随身携带物品已相距较远,超出了安全距离,这时遥控中心2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3报警,提醒主人去寻找被遗物。与单独用时间作判断信号相比,遥控中心的数据处理复杂,报警的准确率高些,但报警速度稍慢。
3、既利用时间信息,又利用距离、方位信息判断。
遥控中心2同时接收定位测距仪,发来的两个报警器回波的时间信息,两报警器的距离和方位信息,分别进行处理,求出两报警器的时间信息差和距离信息差,并分别进行判断,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是否发出报警信号的决定。它综合了以上两种方式的优点,克服了单种信息报警的弊端,具有报警信息准确、可靠等特点。例如通过时间信息来判断时,若两报警器的回波时间相同,基本认为安全,但还不能十分确定,若此时,通过距离、方位信息判断,二者在同一个点上,则肯定安全。若二者不在同一点上,且相距超过了安全距离S0,则遥控中心2同样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3报警。克服了单独用时间信号判断的弊端。
本报警系统利用多频点自动跟踪扫描等技术,可以避免相邻地区的同频干扰,使报警器实现全国联网,具有漫游功能,用来解决报警器本地注册、外地出差的问题。报警器3可以是臂戴式,也可以是腰卡式,还可以在现有BP机内增加该功能。报警器4的型式为自由卡式比较理想。对不断更换的随身物品,均可随时卡上或取下。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监控范围广,不受地点限制。采用本技术,从理论上讲,凡在高点定位测距仪的覆盖范围内均可实现报警目的。2、实用价值大,只要将小巧灵活的报警器一个带在身上,另一个卡在随身携带的物品上,就能防止该随身物品的丢失。无论是在旅馆、列车、公共车上的随身物品,还是位于楼下的摩托车、汽车,均可通过这一系统报警。
附面说明

图1——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报警信息传递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报警信息传递示意3——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报警信息传递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技术解决方案。
实施例1,参考图1,这是一个定位测距仪1和遥控中心2均位于地球同步卫星上的遥控报警系统。报警器3被携带在人体上,报警器4卡在随身携带物上。在这里利用时间信息来判断是否报警。工作原理是,定位测距仪,连续向所覆盖的范围发射探测电磁波,处于开机状态的报警器3、4接收这些电磁波信号并进行放大,再反射给定位测距仪1,定位测距仪1将根据电磁波的往返时间,确定出时间信号,并将时间信号进行放大,直接传输给遥控中心2,遥控中心2将接收到的时间信号进行处理,经过计算得出时间差T,并同预先设置的参考时间T0进行比较。若T≤T0,则遥控中心2的发射装置不工作,没有遥控信息发出,报警器3不报警。若T>T0,则遥控中心2的发射装置开始工作,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3接到信号后开始报警,达到防止随身携带物品丢失的目的。
实施例2,参考图2。这是一个定位测距仪1位于地球同步卫星上,遥控中心2位于地面接收站上的随身物品电子遥控报警系统。遥控中心2可根据地域大小设置多个。在该图中只给出了一个。在这里利用距离、方位信息作为判断是否报警的信息,而且报警器4也具有接收遥控中心2发来的遥控报警信号和报警的功能。工作原理是,定位测距仪1连续向所覆盖的范围发射探测电磁波,处于开机状态的报警器3、4接收这些电磁波信号并进行放大,再反射给定位测距仪1,定位测距仪1根据测得的报警器3、4与其之间的距离以及两距离之间的夹角θ,转变为相应的电磁波信号,并发射给遥控中心2,遥控中心2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在处理程序中,将电磁波信号再依次转变成距离、方位信息,利用余弦定理等数学公式计算出报警器3、4之间的距离S,然后进行判断,同预先设置的参考距离S0进行比较。若S≤S0,则遥控中心2的发射装置不工作,没有遥控信息发出,报警器3、4不报警。若S>S0,则遥控中心2的发射装置开始工作,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3、4收到信号后均开始报警,达到了防止随身携带物品丢失的目的。
实施例3,参考图3。这是一个定位测距仪1,遥控中心2均位于地面上的遥控报警系统。定位测距仪1为四个,分别位于现有通信设备发射台的发射塔上和中继站的发射接收塔上,遥控中心位于现有通信设备区域性的通信枢纽上(如邮电通信枢纽),报警器3、4均具有接收遥控中心2报警信号并报警的功能。在这里利用时间、距离、方位信息作为判断是否报警的信息。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但由于定位测距仪增多,采集的信息除时间信息外,又有距离方位信息,因而遥控中心的数据处理更复杂。工作原理是四个定位测距仪1均向四周发射探测电磁波信号,处于开机状态的报警器3、4依次收到这些电磁波信号后,依次进行放大并再依次反射给四个定位测距仪1,每个定位测距仪1,根据测得的报警器3、4回波的时间信号,到报警器3、4的距离以及两距离之间的夹角θ信号,并将它们依次转变为相应的电磁波信号,再发射给遥控中心2,遥控中心2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在数据处理程序中,将电磁波信号再依次转变成时间、距离、方位信息。进入计算程序,在计算程序中,首先求出两报警器回波的时间差T,再利用余弦定理等数学公式计算出报警器3、4之间的距离S,待算出四个时间差,四个距离后,分别将四个时间差相加取平均值T,四个距离相加取平均值S,然后进行判断,用时间的平均值T、距离的平均值S同预先设置的参考时间T0,参考距离S0进行比较。若T≤T0,且S≤S0,则遥控中心2的发射装置不工作,报警器3、4不报警,说明人与随身物品没有分离,或分离距离在安全距离以内。若T≥T0,且S>S0,则遥控中心2的发射装置工作,向报警器3、4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3、4报警,说明人与随身携带物品已分离并超过了安全距离,提醒主人必须马上寻找随身携带物品。
同理,根据本技术解决方案,还可以给出多个实施例,这都属于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n个(n≥1)向报警器发射并接收回波信号,而且将接收的信息传递出去的定位测距仪(1),对定位测距仪(1)提供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确定是否向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的遥控中心(2),接收定位测距仪发出的信号并向定位测距仪反射回波信号,接收遥控中心(2)发出的指令,并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器(3),接收定位测距仪(1)发出的信号并向定位测距仪(1)反射回波信号的报警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测距仪(1)向遥控中心(2)发出的信息为定位测距仪(1)探测报警器(3)(4)所在位置时所用的时间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测距仪(1)向遥控中心(2)发出的信息为报警器(3)、(4)所在位置的距离和方位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测距仪(1)向遥控中心(2)发出的信息为定位测距仪(1)探测报警器(3)、(4)所在位置时所用的时间信息和报警器(3)、(4)所在位置的距离与方位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3、4所述的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报警器(4)也具有接收遥控中心(2)发出的指令,并发出报警信号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2、3、4所述的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其特征是,定位测距仪(1)和遥控中心(2)均位于通信卫星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其特征是,定位测距仪(1)位于通信卫星上,遥控中心(2)位于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或中继站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其特征是,定位测距仪(1)位于现有通信设备发射台的发射塔上或中继站的发射接收塔上,遥控中心(2)位于现有通信设备区域性的通信枢纽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测距仪(1)、遥控中心(2)均为3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测距仪(1)为3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身物品防失电子遥控报警系统,属报警系统技术领域。它包括定位测距仪1,遥控中心2,报警器3、4等。该报警系统的定位测距仪1,遥控中心2可以位于通信卫星上,也可以位于现有的通信设备上。具有监控范围广,不受地点限制,实用价值大等优点。利用该系统,能有效地防止外出随身物品及楼下车辆等的遗失,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G08B21/00GK1244694SQ9811039
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9日
发明者李斌 申请人:李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