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量高准值动态检测多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681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交通量高准值动态检测多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通量高准值动态检测多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于并行的各机动车车道同一横向路面段的地感线圈部,其中一机动车车道为标准安置车道,地感线圈部固定安置于该标准车道中央,与其相邻的机动车车道的地感线圈部,其占道宽度小于与所述标准安置车道的地感线圈部占道宽度,且所述两地感线圈绝对距离为1.2~1.6m。本技术方案无需通过附加处理软件,仅由布置体系的硬件构成设置,即可直接实现提高车辆跨车道行驶时的交通量检测准确度,其构成极为简单,检测准确、高效。
【专利说明】
交通量高准值动态检测多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申请涉及道路在线动态运行数据变送采集装置,尤其涉及固定设置于车道路面的接触式变送采集装置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公路交通体系快速发展的今天,其规划、建设、系统完善和协调管理,均须基于对实测交通数据的归类、处理、分析结果,这些实测数据中包括车辆动态运行实时交通量数据,大多数是利用埋置于路面中央的接触式检测装置一一地感线圈,车辆通过即引发地感线圈电感量变化,而使振荡电路输出频率对应变化,由智能控制终端分析、处理,再综合比照获得车速、车道占有率和车型及各类车型的占比等。
[0003]目前的地感线圈均为机动车车道中央布置结构,并行的各车道地感线圈布置于路面同一横向段,各机动车车道的地感线圈宽度占车道宽度的占比为2:3?3.75,以图1的双机动车车道为例,机动车车道宽度标准为3?3.75m,两相邻机动车车道的地感线圈之间的常规绝对距离为lm,机动车国际通行标准中,微型车车宽为1.6m,其它类车型的车宽大于
1.6m,在1.8?2.5m。当车辆压线跨车道行驶,跨行的两车道地感线圈会同时产生感应变化,在两车道检测采集装置都产生一次车辆流量值,导致采集值高于实际值。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法是采用软件分析去除法,通过模型比较、到达、离开的时间是同时为条件等剔除多出信息量,但车型种类众多、车辆行驶方式多样,难以由一个或一组数学模型或条件判断来剔除,且参考、判断数据量庞大,导致检测低效化,也会导致检测精度下降。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车辆跨车道行驶,会在跨行的两相邻机动车车道地感线圈同时产生感应变送信号、导致检测量值增加、影响检测量值准确性这一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辆跨车道行驶也只产生一次变送信号、提高采集量准确性的交通量高准值动态检测多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供的交通量高准值动态检测多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结构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交通量高准值动态检测多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于并行的各机动车车道同一横向路面段的地感线圈部,用于感应车辆运行通过时产生相对应的电变送信号,其中一机动车车道为标准安置车道,其地感线圈部固定安置于该标准车道中央,与其相邻的机动车车道的地感线圈部,其占道宽度小于与所述标准安置车道的地感线圈部占道宽度,且所述两地感线圈绝对距离为1.2?1.6m。所述的绝对距离是所述两机动车车道的地感线圈的最接近线圈段间的距离。
[0005]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的交通量高准值动态检测多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结构技术方案,无需通过附加处理软件,仅由布置体系的硬件构成设置,即可直接实现提高车辆跨车道行驶时的交通量检测准确度,其构成极为简单,检测准确、高效。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现有的相邻机动车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申请应用于双车道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基于图2布置结构的机动车跨车道行驶的感应工作示意图。
[0009]图4和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车道和双向四车道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的交通量高准值动态检测多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结构,包括各并行机动车车道同一横向路面段固定设置的地感线圈部,用于感应每一机动车车道的车辆运行通过。车辆每通过地感线圈部时,即会产生相对应的电感量,继而引发其振荡电路的频率输出变化,包括幅值和频率值,智能处理终端采集各机动车车道的变送信号,计量各机动车车道的交通量数据。
[0011]以图2的实施例说明,其一机动车车道D2为标准安置车道,其地感线圈部L2按常规安装结构,固定设置于机动车车道D2的中央,机动车车道的标准宽度为3.00?3.75m,地感线圈部L2位于本机动车车道D2中央,其两侧线圈段121、122距车道边界(121、(122的距离32之和与车道宽度的比最好为1:3?3.75;与标准安置车道的机动车车道D2相邻的机动车车道Dl,其地感线圈部LI占道宽度小于标准安置车道的地感线圈部L2的占道宽度,其与所述地感线圈部L2的绝对距离为1.2?1.6m。根据上述条件下,与标准安置车道相邻的机动车车道Dl地感线圈LI占道宽度,设计为Im更为适合。所述的绝对距离是两机动车车道的地感线圈部L1、L2的最接近线圈段112与121间的横向距离,也是两机动车车道的车道边界d21距地感线圈部LI线圈段112的距离SI和距地感线圈部L2线圈段121距离S2之和。
[0012]车辆行驶中的感应工作原理是:车辆于其机动车车道行驶时,其感应检测与现有地感线圈检测装置检测方式无异;当机动车车道D2上的机动车小部分向相邻机动车车道Dl跨行时,仍由本车道的地感线圈部L2感应其通过状态,若该机动车车身绝大部分跨行至相邻机动车车道Dl时,则仅被相邻机动车车道Dl的地感线圈部LI感应其通过状态,不会引起其它机动车车道地感线圈部感应工作;同理,对于机动车车道Dl上行驶的机动车跨行通过感应检测,从而克服现有车道感应装置的布置结构遇车辆跨行时,在两跨行车道上均会产生感应变送信号、增加了检测量值、影响检测量值准确性的技术问题,采用简单的地感线圈布置结构,实现了提高感应检测的准确性的技术目的,而无需复杂的软件处理,具有检测高效的技术优点。
【主权项】
1.一种交通量高准值动态检测多车道地感线圈布置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于并行的各机动车车道同一横向路面段的地感线圈部,用于感应车辆运行通过时产生相对应的电变送信号,其中一机动车车道为标准安置车道,地感线圈部固定安置于该标准车道中央,其特征在于与标准安置车道相邻的机动车车道的地感线圈部,其占道宽度小于与所述标准车道的地感线圈部占道宽度,且所述两地感线圈部绝对距离为1.2?1.6m。
【文档编号】G08G1/065GK205541431SQ20162004096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5日
【发明人】郑学明, 刘世丹, 于光华, 唐霞, 余勇飞, 赵艺, 李海涛, 孙乐生, 吴晓丹, 张卫平, 韩璐阳, 冯贺林, 李跃明, 徐博, 梁呼和
【申请人】辽宁金洋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