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及具有前述端子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334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端子及具有前述端子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接触及插接方式的端子,进一步并有关于一种将一对前述端子作为正、负极用的电池。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晶质的提升,国际间对防治污染,环境保护及天然资源的珍惜与保护的要求愈趋严格,为达成对保护环境及珍惜自然资源的目的,因此现今一次电池(例如干电池)有逐渐被可重复充放电的二次电池(例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取代的趋势。
一般VRLA电池(即阀控制式铅蓄电池)虽具有上述可重复充放电使用的优点,但一般VRLA电池的正、负极皆突出于电池表面,易造成短路发生危险。
台湾新型专利第84207560号案及第84208100号案揭露一种端子内藏式电池及其电池端子,以解决短路发生所造成的危险,进而增加电池更换的方便性。前述电池端子同时具有一般电线插接的功能及可供电路板插入连接的功能。然而,前述使用电路板插入连接的方式,因受限于电路板仅能施以垂直插入连接方式及狭小空间不适合电路板的垂直配置,从而前述同时具有一般电线插接及可供电路板插入连接的功能的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池,已不符因应空间大小弹性运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因应空间大小弹性运用的需求的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端子,其特征是包含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前述连接部连接前述接触部、插接部及锁接部,前述锁接部是锁接于电池的极柱头以将电池电力经锁接部而由连接部传导至前述接触部及插接部。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接触部进一步设有用于将该接触部定位于电池的中盖的卡止部。
锁接部进一步设有用于将该锁接部定位于电池中盖的卡止部。
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是一体成型。
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是独立个体再经焊接而连结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端子的电池。
一种具有端子的电池,其特征是至少包含一对端子及具有上盖、中盖、本体,前述一对端子是分别作为正极及负极之用且至少包含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前述连接部连接前述接触部、插接部及锁接部;前述中盖至少包含锁接部凹槽、插接部凹槽、连接部凹槽及接触部凹槽,前述一对端子相对应的锁接部、插接部、连接部及接触部相对应的置放于该中盖的锁接部凹槽、插接部凹槽、连接部凹槽及接触部凹槽内;前述接触部是提供外部用电器具以接触方式作电气连接,前述插接部是提供外部用电器具以插接方式作电气连接,前述锁接部是锁接于电池的极柱头以将电池电力经锁接部而由连接部传导至前述接触部及插接部。
该具有端子的电池,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端子的接触部进一步设有卡止部,于中盖的接触部凹槽内设有卡止部凹槽,该端子接触部的卡止部卡持固定于电池中盖接触部凹槽内所设的卡止部凹槽内。
端子的锁接部进一步设有卡止部,于中盖的锁接部凹槽内设有卡止部凹槽,该端子锁接部的卡止部卡持固定于电池中盖锁接部凹槽内所设的卡止部凹槽内。
端子的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是一体成型。
端子的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是为独立个体再经焊接而连结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端子,至少包含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连接前述接触部及插接部及锁接部的连接部、及用于固定前述接触部或插接部或锁接部于电池中盖的卡止部,前述接触部是以接触方式提供外部用电器具的电气连接,前述插接部是以插接方式提供外部用电器具的电气连接,前述锁接部是锁接于电池的极柱头以将电池电力经锁接部而由连接部传导至前述接触部及插接部。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端子的电池,主要在于将一对前述端子作为正、负极之用,且将前述一对端子的接触部及插接部设于电池的不同侧面,提供外部用电器具最便利的接触及插接的电气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及具有前述端子的电池,由于插接部为凹入于电池外表面的设计及接触部为平面的设计,可有效防止因正、负极突出于电池外表面所造成易于短路的现象;再者,电池因端子具有插接及接触功能,可让使用者有双重的选择,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目的或结构特征,将依据下列附图及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但需明了的是,下列附图及所举的实施例,只是做为说明而非在限制或缩限本实用新型。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的俯视立体图。
图1B为图1A所示第一端子的仰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的俯视立体图。
图3A为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的电池中盖俯视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电池中盖的俯视立体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置入于图3B所示的电池中盖的俯视立体图。
图4A、图4B与图4C分别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电池的不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10的结构如图1A及图1B所示,该第一端子10配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1时(参图4A至图4四C)是作为正极端子之用。
如图1A及图1B所示,第一端子10是由导电金属片经冲压为一体成型的端子,主要包含接触部14、插接部13、锁接部15、连接前述接触部14及插接部13及锁接部15的连接部12。
详言之,前述连接部12其中一端邵的一侧形成有垂直壁11且该垂直壁11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卡止部111,及由该垂直壁11底部延伸出一与其相互垂直的锁接部15,该锁接部15是设有圆孔151用于锁接电池1的极柱头(图未示);前述连接部12端部复形成具有冲孔131的插接部13,该插接部13是用于供外部用电器具以电气导线藉插接方式插接于插接部13而形成电气连接;前述连接部12的另端部形成上接触面141及由该上接触面141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接触部14及一对侧壁143,且每一侧壁143分别具有向内突设的卡止部144,前述接触部14是用于供外部用电器具以电气接点藉接触方式接触于接触部14而形成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子20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第二端子20配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1时(参图4A至图4C)是作为负极端子之用。
如图2所示,第二端子20亦是由导电金属片经冲压为一体成型的端子,主要具有相同于前述第一端子10的接触部14、插接部13、锁接部15、连接前述接触部14及插接部13及锁接部15的连接部12。详言之,前述连接部12其中一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垂直壁11且该垂直壁11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卡止部111,及由该垂直壁11底部延伸出一与其相互垂直的锁接部15,该锁接部15是设有圆孔151用于锁接电池1的极柱头(图未示);前述连接部12适当处则形成具有冲孔131的插接部13,该插接部13是用于供外部用电器具以电气导线藉插接方式插接于插接部13而形成电气连接;前述连接部12的另端部形成上接触面141及由该上接触面141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接触部14及一对侧壁143,且每一侧壁143分别具有向内突设的卡止部144,前述接触部14是用于供外部用电器具以电气接点藉接触方式接触于接触部14而形成电气连接。
前述第一端子10及第二端子20的插接部13设置位置不同及连接部12曲折型态不同,主要是因应两端子配置于电池1不同部位而有不同设计,以下将有更详始的说明。
请参阅图3A、图3B及图3C,本实用新型电池1的中盖3是供前述第一端子10及第二端子20置之用。详言之,中盖3主要包含可供置放第一端子10的锁接部凹槽31、插接部凹槽32、连接部凹槽33、接触部凹槽34及可供置放第二端子20的锁接部凹槽31’、插接部凹槽32’、连接部凹槽33’、接触部凹槽34’。前述锁接部凹槽31是供第一端子10的锁接部15置放之用;前述插接部凹槽32是供第一端子10的插接部13置放之用;前述连接部凹槽33是供第一端子10的连接部12置放之用;前述接触部凹槽34是供第一端子10的接触部14置放之用;前述锁接部凹槽31’是供第二端子20的锁接部15置放之用;前述插接部凹槽32’是供第二端子20的插接部13置放之用;前述连接部凹槽33’是供第二端子20的连接部12置放之用;前述接触部凹槽34’是供第二端手20的接触部14置放之用。
前述中盖3进一步包含在前述锁接部凹槽31底部设有极柱孔311可供极柱头穿经而使其突出在锁接部凹槽31中,使第一端子10藉锁接部15的圆孔151穿套着前述极柱头,藉由锁接部15锁接着极柱头以将电池电力经锁接部15而由连接部12传导至前述接触部14及插接部13。前述锁接部凹槽31中复设有一对卡止部凹槽313可供第一端子10的一对卡止部111嵌入,藉此将锁接部15固定住而防止位移。前述接触部凹槽34中复设有两侧具有卡止部凹槽342的卡止柱341,当第一端子10的接触部14置入于接触部凹槽34中时,第一端手10的卡止部144即嵌入卡止部凹槽342,藉此将接触部14固定住而防止位移。
有关第二端子20的卡止定位结构亦相同于前述第一端子10。即,前述中盖3尚包含在前述锁接部凹槽31’底部设有极柱孔311’可供极柱头穿经而使其突出在锁接部凹槽31’中,使第二端子20藉锁接部15的圆孔151穿套着前述极柱头,藉由锁接部15锁接着极柱头以将电池电力经锁接部15而由连接部12传导至前述接触部14及插接部13。前述锁接部凹槽31’中复设有一对卡止部凹槽313’可供第二端子20的一对卡止部111嵌入,藉此将锁接部15固定住而防止位移。前述接触部凹槽34’中复设有两侧具有卡止部凹槽342’的卡止柱341’,当第二端子20的接触部14置入于接触部凹槽34’中时,第二端子20的卡止部144即嵌入卡止部凹槽342’,藉此将接触部14固定住而防止位移。
如前述将作为正极用的第一端子10及作为负极用的第二端子20卡止定位于电池1的本体4上方的中盖3的对应位置后,再覆盖具有相对于前述插接部凹槽32、32,的开孔的上盖1,即构成如图四A所示的具有第一端子10及第二端子20的电池1。由图四A可观察出第一端子10的接触部14及第二端子20的接触部14是位于电池1的同一侧垂直壁,如此即可提供外部用电器具以最便利的接触方式进行电气连接。由图四A复可观察出第一端子10的插接部13及第二端子20的插接部13是位于电池1的同一水平壁,如此即可提供外部用电器具以最便利的插接方式进行电气连接。
请参阅图4B与图4C,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的插接部与接触部不同于图4A所示设置位置的其他较佳实施例。即,如图4B所示,接触部是改设于电池的上盖2,并以第一端子10及第二端子20的上接触面141作为接触部,换言之,原具有接触功能的接触部14是埋设于中盖3中或切除皆可。又,如图4C所示,作为正、负极用的一对接触部14是位于电池1另一侧垂直壁而不同于图4A,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的连接部及第二端子的连接部即有不同的弯折型态以因应不同设置位置的需求。
当然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端子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所举之例,端子所设定的位置可以依据使用者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变换,例如同一端子的插接部及接触部可位于电池相对向的垂直壁或邻接的垂直壁;又,邻接于锁接部的卡止部可改设于邻接于插接部,或者插接部可再设置一对卡止部或者,端子的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除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外,亦可将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分别制造再经焊接而连结一体。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该项技术人士可清楚的了解,并在不脱离下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而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的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端子,其特征是包含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前述连接部连接前述接触部、插接部及锁接部,前述锁接部是锁接于电池的极柱头以将电池电力经锁接部而由连接部传导至前述接触部及插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是接触部进一步设有用于将该接触部定位于电池的中盖的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是锁接部进一步设有用于将该锁接部定位于电池中盖的卡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是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是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是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是独立个体再经焊接而连结成一体。
6.一种具有端子的电池,其特征是至少包含一对端子及具有上盖、中盖、本体,前述一对端子是分别作为正极及负极之用且至少包含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前述连接部连接前述接触部、插接部及锁接部;前述中盖至少包含锁接部凹槽、插接部凹槽、连接部凹槽及接触部凹槽,前述一对端子相对应的锁接部、插接部、连接部及接触部相对应的置放于该中盖的锁接部凹槽、插接部凹槽、连接部凹槽及接触部凹槽内;前述锁接部是锁接于电池的极柱头以将电池电力经锁接部而由连接部传导至前述接触部及插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端子的电池,其特征是端子的接触部进一步设有卡止部,于中盖的接触部凹槽内设有卡止部凹槽,该端子接触部的卡止部卡持固定于电池中盖接触部凹槽内所设的卡止部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端子的电池,其特征是端子的锁接部进一步设有卡止部,于中盖的锁接部凹槽内设有卡止部凹槽,该端子锁接部的卡止部卡持固定于电池中盖锁接部凹槽内所设的卡止部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端子的电池,其特征是端子的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是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端子的电池,其特征是端子的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及连接部是为独立个体再经焊接而连结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其特征是具有接触部、插接部、锁接部、连接前述接触部及插接部及锁接部的连接部、用于固定前述接触部或插接部或锁接部于电池中盖的卡止部,前述接触部是以接触方式提供外部用电器具的电气连接,前述插接部是以插接方式提供外部用电器具的电气连接,前述锁接部是锁接于电池的极柱头以将电池电力经锁接部而由连接部传导至前述接触部及插接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端子的电池,主要在于将一对前述端子作为正、负极之用,又将前述一对端子的接触部及插接部设于电池的不同侧面,提供外部用电器具最便利的接触及插接的电气连接方式。
文档编号H01M2/30GK2549596SQ02242749
公开日2003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5日
发明者揭浩, 王玉龙, 李胜雄, 陈俊仁 申请人:台湾神户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